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譬如说吴宗睿在登州、莱州、辽东和山东等地强力推行的市舶司,专门用来征收商贸赋税,这一点在江北的四镇三州,举步维艰,南直隶的士大夫家族,与商贾紧密结合,几乎成为利益共同体,很多士大夫家族之人,早就抛却了斯文,直接做生意赚钱了,与之对应的是,这些家族在朝廷之中为官之人,打着朝廷不能够与民争利的旗号,几乎完全免去了南方的商贸赋税,将税赋的负担全部转嫁给了种田的农户,而他们自身,则从商贸交易之中赚取到了大量的钱财。

    众人皆知的东林党,就是由地方失意的士大夫官僚阶层,与商贾联合起来成立的。

    吴宗睿最初的想法,是准备强行推开的,可他很快发现,这样做行不通。

    原因就是吴宗睿的麾下,读书人少的可怜,能够治理地方的官员,更是寥寥无几,加之南直隶与其他登莱新军掌控的地方不一样,权势家族太多了,如果想要全面的整顿,吴宗睿必须有可以完全信赖和放心的地方官。

    没有可以信赖的官吏,没有完全掌控地方的把握,如果强行的改造和整顿地方官府,其直接的结果就是无法保持地方的稳定,不仅无法真正的整顿好地方官府,还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反弹,导致地方官府直接陷入瘫痪之中去。

    所以说,近一个月的时间过去,吴宗睿和登莱新军能够掌控的,也就是漕运,且浙江和北直隶等地漕运之中的黑幕,还不可能完全清除和摒弃。

    山东,济南府城,巡抚衙门,厢房。

    吴宗睿进去的时候,吴宗坤和曾永忠正在等候。

    &




第七百八十八章 最头疼的事(2)
    曾永忠知道吴宗睿专门找他是为了什么事情,也知道吴宗睿目前遇见了最大的难题,刚刚的谈话之中,其实已经牵涉到了。

    曾永忠有自身的想法,其实以前他也提醒过吴宗睿,只不过读书人这个群体的确不一样,曾永忠很清楚,吴宗睿为了能够真正的笼络卢发轩和史可法等人,耗费了多大的精力,且最为关键的是,当你还没有真正的上位、还没有完全掌握政权的时候,那些真正有抱负有能力的读书人,不一定会依附于你。

    如果用人不当,引发的后果就是灾难性的。

    吴宗睿和登莱新军,已经处于最为关键的时期,大明的江山摇摇欲坠,北边后金皇太极虎视眈眈,中原李自成有了称王称帝的野心,南方的张献忠同样不甘示弱,皇上和朝廷面对这一切无可奈何,实事求是的说,皇上和朝廷基本失去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失去了对于辽东和山东等地的掌控。

    南方的局势也在迅速的恶化,譬如说湖广剿总兵官左良玉,拥兵自重,根本不服从皇上和朝廷的调遣,南方手握重兵的那些总兵官,也处于观望的状态。

    更加危险的是,朝中的大部分官员,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丝毫不考虑大明江山,当大明王朝已经苟延残喘的时候,他们依旧在朝中尔虞我诈,党同伐异,为了一点点的蝇头小利不惜算计对方,而且他们以各种各样的理由,阻止朝廷侵犯他们的利益。

    如此情况之下,大明江山不可能维持多长的时间。

    吴宗睿和登莱新军已经出手,掌控山东是第一步,掌控南直隶江北的四镇三州是第二步,接下来,登莱新军将要面对残酷而又惨烈的厮杀,一步步的掌控天下。

    登莱新军已经足够强悍,可以打败任何的对手,但文官的缺乏,成为了吴宗睿进一步发展的桎梏,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

    “先生,南直隶江北四府三州的治理事宜,推行有些艰难,南直隶的情况与山东不一样,我们掌控登州和莱州的时候,其实对于山东各地的官员,就实施了一些渗透,他们也知晓登州和莱州的治理模式,而且我们在掌控山东之后,大量派遣登州和莱州的官吏前往山东各地,很好的整顿了地方官府。”

    “整个的南直隶,乃是读书人云集的地方,东林党和复社,这类的学社都是在南直隶出现的,俗话说得好,百无一用是书生,看看东林党人和复社之人在朝中做了一些什么事情,先生就能够明白了。”

    “包括整个的南方,商贸的发展是不错的,但商贸赋税根本无法收到,南方的商贾与士大夫勾结在一起,一边大肆的赚钱,一边逃避应该缴纳的赋税,这样的情形,决不能长时间的持续下去,必须得到改变。”

    “先生应该记得,北方遭遇到世所罕见灾荒、老百姓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时候,皇上和朝廷根本无法从南方调集粮食驰援,更无法从南方调集到钱财,只要提及此事,朝中那些南方的官员,就会大肆的反对,而且他们的理由很充分,北方活不下去的老百姓,选择了造反,十多年时间过去了,李自成和张献忠已经成了气候,甚至危及到大明江山,这些官员依旧稳坐钓鱼台,还在嚷嚷着朝廷不能够与民争利。”

    “这样的风气,在南方很盛行,所以我们整顿南直隶江北四府三州,就显得特别重要,我们必须在江北的四府三州杀出一条血路。”

    “我以为,首要的事情,就是在江北的四府三州设立市舶司,开始征收商贸赋税,同时狠狠的打击官商勾结损害百姓利益的事宜。”

    “想要推开此事,最为关键的就是官吏,必须要有能力的官吏,才可能推开此事,否则市舶司就算是设立了,也没有任何的作用。”

    “我最为头疼的就是江北四府三州的官吏,这些官吏脑子里的认识早就固定了,而且他们本身与地方的商贾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着共同的利益,想要让他们来扭转地方上的不良风气,无异于与虎谋皮。”

    “先生,地方官吏的事情若是不能够解决,我们就无法真正的掌控江北的四府三州。”

    。。。

    吴宗睿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脸上的神情稍微柔和了一些。

    吴宗睿刚刚说完,曾永忠就跟着开口了。

    “大人,这件事情,属下也思考了很长的时间,若是换做以前,属下会建议从登州和莱州抽调官吏前往江北的四府三州,不过现在不行了,登州和莱州已经抽调大量的官吏前往山东各地,现如今这个阶段,对于山东来说也是最为关键的。”

    “属下也曾经想过,继续任用江北四府三州原有的官吏,需要改变他们的认识,不过刚刚听大人说了之后,属下的这个想法也改变了。”

    “有一点属下可以提醒大人,南直隶的读书人居多,而且成立了各类的学社,看似力量很强大,其实大人不必在乎他们,这些读书人,说来说去就是一张嘴,如果真的遇见什么危险了,大部分的读书人都会退缩,他们成不了气候。”

    “关键还是南方的那些士大夫家族和士绅家族,他们的力量还是有些强大的。”

    说到这里,曾永忠看了看听得颇为仔细的吴宗睿,咬着牙开口了。

    “大人,有些话属下憋了很久了,一直都想着说出



第七百八十九章 卢发轩的手段
    足足一个月的时间,升任漕运总督的卢发轩,忙的脚不沾地。

    卢发轩很明白,他这个漕运总督并非是为皇上和朝廷办事的,尽管说漕粮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北直隶和京城,实际缓解了北直隶缺粮的问题。

    按照惯例,漕运总督要挂户部尚书衔,或者兵部尚书衔,还要兼任督查院右副都御史,不过卢发轩没有这些职务,仅仅是出任漕运总督,兼任漕运总兵,这也预示着,卢发轩不能够插手漕运之中牵涉到户部和兵部的相关事宜。

    对于这也的待遇,卢发轩压根无所谓,反正漕运总督负责江北四府三州的一切事宜,包括民生和军事部署方面的事宜,加之他的背后有强悍的登莱新军支持,还有什么事情办不好。

    在乔明俊的大力协助之下,卢发轩完全掌控江北四府三州的防御事宜,接下来,他要动手开始解决民生方面的事宜了,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漕粮的征收事宜。

    马上就要到秋收季节,眼看着粮食就要成熟,江北四府三州的粮食不能够说是大丰收,但田地里的粮食长势还看得过去,在这些地方征收漕粮问题不是很大。

    经过长达数月的了解,卢发轩真正理解了南直隶农户的苦楚,不管是不是遭受灾害,粮食收割季节,农户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上缴漕粮,漕粮的价格低的出奇,不足市面价格的三分之一,而且征收漕粮的任务是强行下达的,凡是牵涉到的农户必须完成。

    南方田地里面粮食的产量,比北方要高不少,譬如说稻谷,南方每亩耕地的稻谷产量平均为两石五斛左右,北方的只有一石六斛,但不要以为南方农户的日子就因此好过了,他们承担的赋税,远比北方农户沉重。

    只不过南方的农户,每年辛勤劳作,勉强能够维持生活,不至于饿死,所以百姓才没有大规模的造反,加之有些农户干脆将耕地卖给了士大夫家族,自身成为士大夫家族的佃户,依靠每年辛苦的劳作耕种,交付了佃租之后,还能够维持生活。

    南方的士大夫家族,士绅家族,包括部分的商贾,利用这样的机会,大规模的兼并土地,被士大夫家族和士绅家族兼并的土地,不需要缴纳田赋,一些与士大夫家族勾结的商贾,也将购买的田地算到士大夫家族之中,同样免去了赋税,这些士大夫家族,毫不留情的盘剥佃户,每年收取的佃租高达守成的一半以上,他们坐享其成,富得流油。

    吃亏的还是寻常的百姓,府州县的田赋是不可能减少的,若是耕地减少了,那么田赋再次计算,依据耕地的多少均摊,这就导致南方寻常百姓的田赋不断增加,逐渐成为他们沉重的负担,以至于无法承受。

    田赋增加的同时,百姓还要承担上缴漕粮的任务,这等于是贱卖了粮食,更进一步的减少了田地里面的守成。

    如果按照朝廷规定的份额上缴漕粮,也算是合情合理,但漕运之中的重重黑幕,悉数转嫁到农户的身上,他们实际上缴的漕粮,远远超出了朝廷规定的数量。

    这些多余出来的漕粮,就成为了各级官府、漕运兵丁以及漕帮的收入来源。

    卢发轩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按照朝廷规定的实际数量来征收漕粮,至少在江北的四府三州,以及山东各地如实征收漕粮。

    山东已经做到了如实征收漕粮,且漕粮征收的价格提升了不少,只是略低于市面粮食的价格,超出的钱财由巡抚衙门统一拿出来补贴,这样农户能够承受,而这个举措的强力推行,让山东各地迅速的稳定下来,特别是老百姓,几乎完全的稳定下来了。

    只要老百姓稳定下来,其余的事情都好办,所以山东整顿府州县衙门的举措,得以全面的推行下去,巡抚衙门对于那些鱼肉百姓的官吏,严厉的惩戒,其中一部分罪大恶极的官吏,被关押到大牢之中,等待提刑按察使司审讯,明确其罪行之后,该杀头的杀头,该流放的流放,此举极大的震撼了山东各级的官府,诸多官吏做事情小心了很多。

    江北四府三州的情况不一样,主要还是各级官府之中的官吏,他们不仅仅是与士大夫家族、士绅家族勾结,与大商贾勾结,而且毫不留情的盘剥百姓,朝廷给的俸禄太低,各级的官吏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盘剥百姓农户,增加收入。

    在江北四府三州如实征收漕粮,会遭遇到巨大的困难,首要的就是能不能盘动各级的官府,如果各级官府阳奉阴违,则如实征收漕粮的举措根本无法推行下去。

    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卢发轩专门给吴宗睿写去了信函,提及自身想到的解决办法。

    卢发轩认为,在如实征收漕粮这件事情上面,漕运总督府决不能手软,必须要强力的推行,可以参照山东各地的情形,严厉的惩戒那些胡作非为、不服从漕运总督府命令的官吏,若是地方上出现波动,则出动登莱新军平定地方的局势,哪怕牵涉到士大夫家族和士绅家族,也决不能手软。

    吴宗睿倒是很快给卢发轩回信了,信函之中没有肯定卢发轩的办法,但也没有完全否定卢发轩提出来的建议。

    卢发轩很清



第七百九十章 铁腕手段(1)
    卢发轩出任漕运总督之后探访的第一站,选择了扬州府辖下的宝应县。

    江北四府三州,其中地位最为重要、最为富庶的就是扬州,其余的淮安、凤阳和庐州,与扬州比较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至于滁州、和州与徐州,与扬州比较起来,根本不在一个档次和级别上面。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让天下之人都知晓了扬州。

    大明南直隶文治武功的三巨头,分别是南京、苏州和扬州。

    扬州的读书人同样不少,且在朝中做官之人也不少,士大夫家族更是比比皆是。

    不过扬州最为出名的还是盐商,扬州的盐商富可敌国,他们生活的奢靡程度,甚至超过了皇家,扬州盐商之所以这么富裕,是因为他们几乎垄断了大明王朝整个的盐业。

    扬州的盐商,与官府的联系异常的紧密,他们一掷千金,笼络、贿赂和掌控官吏,且他们在教育子女方面舍得投入,不少盐商家族之中的子弟科举考试出头,获得功名,也改变了盐商家族的地位,让这些盐商更加的硬气。

    所有的盐商家族,都有家族护卫队伍,多的达到数千人,少的也有数百人,他们的主要职责是护卫家族的财富,这些家族护卫的战斗力,远远强于地方军队,他们装备精良,待遇良好,忠实的护卫盐商的家族,地方官府对此心知肚明,睁一眼闭一眼,根本不会干涉。

    税赋方面,得益于朝中那些叫嚷着朝廷不能与民争利官员的呼吁和影响,盐商需要缴纳的赋税不断的降低,可食盐的价格却是步步攀升,这就让盐商更加的富裕。

    可以说,在扬州府乃至于南直隶,盐商的影响力巨大,很多时候他们可以左右地方官府的决策,甚至能够直接影响到大明的朝廷。

    如果漕运总督府能够顺利的整顿和规范扬州各级官府,理顺扬州的商贸交易,在这里设立市舶司,按照规矩征收盐业赋税,那么蓟辽督师府的收入将要大幅度的增加。

    所以卢发轩的目光,首先盯住了扬州。

    卢发轩很谨慎,他不会贸然行事,盐商在扬州乃至于南直隶有数百年的根基,其势力非同一般,如果不能够一击致命,那么在扬州设立市舶司的计划就会彻底失败,到时候不仅仅是漕运总督府受到影响,就连蓟辽督师府也不能够幸免。

    所以,在前往宝应县巡查之前,卢发轩与乔明俊详细的商议,首先摸清楚扬州盐商以及士大夫家族的底细,以便能够有的放矢。

    。。。

    “卢大人,情报司的情报显示,宝应县有五大盐商家族,其中以贺家实力最为强悍,他们在宝应县经营接近两百年的时间,从家族实力来说,其他四大盐商家族,联合起来也不是贺家的对手。”

    “贺家族长为贺辉耀,有生员的功名,据传当年为了让家族的生意持续下去,放弃了参加乡试的机会,专心于家族盐业的经营,贺辉耀表面为人谦和,其实心狠手辣,颇具远见,正是因为他的远见卓识,让贺家远远超过宝应县其他的盐商家族,目前贺家家族的盐业贸易,基本都是贺耀辉做出决定。”

    “贺家有八名家族人员和子弟在外为官,官职最高者为京城户部郎中贺耀杰,他们明里暗里支持家族的生意,在宝应县,县衙根本不敢招惹贺家,历任的知县都听从贺家的摆布,不管是情愿还是不情愿,当然,这些知县也从贺家得到了大量的好处。”

    “贺家有两千护卫,钢刀长枪弓箭弓弩等等,全部配备,装备精良,据传战斗力很不错,贺家还配备了五百匹战马,全部都是阿拉伯战马,家族如此的配备护卫,明显是违反了朝廷的规定,不过县衙乃至于府衙都不会干涉,不闻不问。。。”

    乔明俊说到这里的时候,卢发轩挥挥手。

    “等等,乔副总兵,贺家护卫队伍如此的庞大,明显超出规定,朝廷是否知晓。”

    乔明俊颇为肯定的点头回答。

    “卢大人,根据情报司掌握的情况,皇上和朝廷不知晓此事,就算是有官吏暗地里向皇上和朝廷奏报,其奏折也会被销毁,情报司侦察到,贺家甚至在内阁之中都有势力。。。”
1...289290291292293...3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