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城门的守卫压力也是巨大的,大顺军同时发起对京城外城所有城门的进攻,让高起潜不得不分兵驻守,也根本无法集中兵力防御。
一名军官出现在高起潜的面前。
“监军大人,大顺军士气很高涨,末将觉得,被动应对难以真正守住城池,末将愿意率领精锐的军士杀出城去,搅乱大顺军的进攻,让他们无法全身心的进攻城池”
高起潜看着眼前的军官,漫不经心的开口了。
“原来是黄总兵啊,你的这份心是不错的,不过咱家觉得,城外有百万的流寇,你率领精锐的军士杀出去,被流寇包围了,怎么可能回来,还是算了,领着军士好好的守城”
请求领兵出城厮杀的是宣府总兵黄得功。
守卫京城以京营的军士为主,宣府总兵黄得功率领宣府的部分军士驰援京城,因为兵力的数量不是很多,所以作战的时候,无法成为作战的指挥官。
其实黄得功是一员悍将,其智慧作战的能力完全强于京营的指挥官。
可惜的是,因为地域的限制,高起潜也不可能完全信任黄得功。
听到高起潜的话语,黄得功的脸色有些红,但他不敢继续开口说话。
高起潜的话语里面,潜伏着另外一层意思,城外有百万流寇,如果黄得功率领精锐的军士杀出去,直接归顺了流寇,那城门就更守不住了。
应该说,黄得功这个时候提出这等的建议,的确有些莽撞了,毕竟流寇的士气正旺,这个时候领兵杀出去,肯定被完全包围,到了那个时候,城内的军士是无法救援的。
偷鸡不成蚀把米的事情,精明的高起潜怎么会答应。
隆隆的鼓声再次响起。
午时刚过,大顺军再次发起了进攻。
红夷大炮再次开始了怒吼,炮弹呼啸着而来,这一次,进攻的大顺军军士聪明了很多,他们迅速的散开,虽然炮弹呼啸而来,同样造成了伤亡,但相比较而言,伤亡小了很多,而且军士也没有那么惊慌了。
李自成依旧没有派遣精锐的老营军士,所有冲锋攻城的军士都是新营的军士。
经过两个多时辰的进攻,李自成已经察觉到了,守卫城池的明军军士,士气不是那么高,不过凭借着红夷大炮、充足的弓箭和弓弩,大顺军一时半会是不大可能攻上城墙的,但攻城的战斗不能够停止,必须要继续,所以派遣新营的军士继续进攻,是最佳的选择。
一方面可以拖垮城墙上面的明军军士,一方面可以养精蓄锐,等到关键时刻来临,让早就做好准备的老营军士发起凌冽的进攻。
城墙上面的红夷大炮,也存在重大的隐患,那就是发射炮弹的频率太密集了,炮管没有能够充分自然的降温,按照高起潜的安排布置,很多时候都是用冷水直接给炮管降温,这种强迫降温的方式,对于炮管的损害是巨大的。
厮杀到了这样的程度,高起潜不可能让炮管自然降温恢复。
仅仅十分钟,军官前来禀报,好几门红夷大炮的炮管发热发烫,无法继续发射了。
高起潜无奈,只能够要求军士准备好弓箭和弓弩,包括燃油。
“城内所有的明军军士,我们奉天倡义大元帅有令,你们打开城门、归顺我大顺军,可以保证家人的安全,保住你们的富贵,如果负隅顽抗,城破之时,玉石俱焚”
“城内所有的明军军士,我们奉天倡义大元帅有令,你们打开城门、归顺我大顺军,可以保证家人的安全,保住你们的富贵,如果负隅顽抗,城破之时,玉石俱焚”
往前冲锋的大顺军军士,大声呼喊,尽管声音没有先前发起冲锋时候那么洪亮,但是这些话好像是钻进了守卫城墙那些军士的心里面。
包括高起潜,对于大顺军军士的呼喊,都感觉到麻木,没有反驳的气力了。
永定门的城门,甬道里面堆满了巨石,早就封的死死的,大顺军军士无法依靠圆木来撞开城门,其他的城门同样用石块进行了封堵,只不过没有永定门那么牢实,所以大顺军军士想要攻陷城池,必须依靠云梯爬上城墙,通过最残酷也最为原始的方式来夺取城池。
“轰、轰、轰”
喊声过后,依旧是红夷大炮的轰鸣声,这是大顺军的红夷大炮在怒吼。
城墙上面的军士,早就躲到了墙垛的后面,不少军士趴在地上,压根不看城墙下面发生了什么事情,一些架起的弓弩被炮弹无情的摧毁,却没有任何一个军士站起身来去检查。
高起潜同样离开了城墙上面,到下面的营房去躲避了。
所不同的是,永定门指挥战斗的军官,换成了宣府总兵黄得功,原来指挥战斗的京营指挥官,跟随在高起潜的身边,主要护卫高起潜的安全去了。
红夷大炮轰炸的时间不长,不到十分钟就停止了。
不过十分钟的时间,对于进攻城池的大顺军军士来说足够了,他们已经快要抵达城墙下方,有的云梯已经开始靠住城墙,马上就要有军士开始攀爬。
漫天的箭雨几乎遮蔽了阳光。
黄得功走到了墙垛边。
“唰”
一支弓箭射来,黄得功脑袋偏了一下,弓箭擦着脸颊飞过去,跟随在他身边的传令兵一声惨叫倒在了地上。
黄得功甚至没有扭头看倒在地上的传令兵,就发出了雷鸣般的怒吼。
“都给老子站起来杀敌”
一边怒吼,黄得功一面开弓射箭,连续射出去的四支弓箭,都准确的命中了正在往前冲锋的流寇。
终于,城墙上面的军士,开始发射弓箭和弓弩。
惨叫声、怒吼声、呻吟声和隆隆的鼓声混杂在一起,形成了战斗厮杀才会出现的交响乐。
这期间,高起潜一直都没有出现,战斗完全由黄得功指挥。
没有谁想到高起潜,毕竟高起潜负责整个外城的防御事宜,李自成麾下的百万大军,对外城所有的城门都发起了进攻,高起潜不仅仅要指挥永定门的战斗,还有指挥其他的左安门、右安门等城门的战斗,而且还要根据战斗的进程,不断调整军士的部署。
黄得功已经杀红了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黄得功拼命厮杀,悍不畏死,对于诸多的军士就是最好的激励,他不需要开口说多少的话语,聚集在墙垛后面的军士越来越多,他们不断的射出弓箭,一个人倒下,另外一名军士马上补上去,再次开始射箭,城墙上面尚未被摧毁的弓弩,呜呜的射出夺人心魄的弓弩。
黄得功一直没有下达倾倒燃油的命令。
倾倒燃油是军士无法抵御的情况之下才会实施的杀敌手段,尽管燃油的数量充足,但使用的次数多了,军士就会产生强烈的依赖感。
漫天的箭雨和呼啸的弓弩,让大顺军的进攻再次变得迟缓。
手持单筒望远镜的李自成,一点都不着急。
牛金星和宋献策已经来到了李自成的身边。
放下手中的单筒望远镜,李自成看着牛金星和宋献策开口了。
“今日想要攻陷京城外城有些困难了,这次的进攻之后,让军士们好好的歇息,明日再行发起进攻”
牛金星看了看宋献策,有些不明白的开口了。
“闯王,驻守城池的明军军士,士气低下,如果我大顺军一鼓作气,一定能够拿下”
李自成摇摇头。
“今日或许能够攻下永定门,不过可能要付出更大的伤亡,新营的军士作战很勇猛,已经彻底打消了明军的士气,明日一早让老营的军士发起进攻,一举拿下城池”
牛金星连连点头。
“闯王英明”
看着如同潮水般散去的大顺军军士,黄得功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终于打退了大顺军的进攻,眼看着就要到申时,今日流寇应该不会继续发起进攻了。
其实黄得功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守卫城池的军士,士气普遍都不是很高,不少人甚至有厌战的情绪,如果不是黄得功带头发起进攻,怕是早就有流寇攻上城墙了。
扭头看了看身边的军士,黄得功皱起了眉头,他不知道城墙上面的军士,究竟还能够支撑多长的时间。
第九百一十一章 足够聪明
李自成走进紫禁城,脸色微微有些白,身体也微微有些颤抖,跟随在他身边的牛金星和宋献策等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李自成激动很正常,造反十五个年头,以前总是被大明朝廷称之为流寇,他这个标准的泥腿子,以前大明王朝身份最为低贱之人,现如今居然攻陷了大明的京城,进入这皇帝居住和署理天下大事的紫禁城了,这是何等不可想象的事情。
牛金星和宋献策等人同样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
牛金星不过是举人的身份,虽然在寻常百姓的眼里,已经是老爷了,不过在皇上和朝中大人的眼里,压根不值什么,一辈子都没有资格进入这紫禁城,现如今,他不仅进入了紫禁城,还即将帮助闯王李自成治理天下,读书人能够混到这样的境地,足够了。
宋献策的想法,与牛金星的没有多大的区别。
李自成身后的有些军官,大概是被紫禁城的宏伟给震惊,忍不住开口低声的说话了。
“都给我安静,这里是什么地方,怎么能够高声喧哗”
李自成的声音传来,众人瞬间安静下来,也不知道为什么,进入到这里,李自成身上已经展现出来不一般的威严,这种上位者的态势,让众人拜服。
远远的看了一眼皇极殿,李自成转身朝着紫禁城外面走去,大殿留给他的震撼同样巨大。
李自成可不想如此随便就进入紫禁城,他很清楚,自己踏入皇极殿的那一刻,是神圣的时刻,是他登基称帝的时刻。
亲兵牵着马,等候在承天门的外面。
李自成压住了激动的心情,跃身上马。
“大顺军的临时行营,依旧设立在太岁坛,京城里面的一切事宜,包括维持稳定的事宜,由牛金星负责,宋献策协助,你们都要听从他们的号令”
话语未落,战马已经开始朝着正阳门的方向飞驰,跟随在李自成身后的,是百余名亲兵。
看着李自成骑马离开,牛金星看了看宋献策。
“宋兄,你我就暂时在都督府办事吧,需要我们处理的事情太多了。”
皇太子朱慈烺、皇三子朱慈炯和皇四子朱慈炤被带到了太岁坛,跟随他们一同到太岁坛的还有牛金星,宋献策则留在了都督府,处理诸多的事宜。
仅仅过去了两天时间,离开皇宫的朱慈烺、朱慈炯和朱慈炤,就被大顺军军士发现了,陪着他们的太监被当场斩杀,三人则被带到了都督府,牛金星感觉到事关重大,于是亲自带着三人,前往太岁坛亲自给闯王李自成禀报。
不过两天的时间,牛金星彻底看透了那些大明朝廷的官员,他们卑躬屈膝,纷纷来到了都督府,表示了效忠闯王李自成的想法,而且不少的官员,还提出了建议,请求闯王李自成马上即皇帝位,理由就是国不可一日无君。
牛金星也有这样的想法,大顺军已经占领了京城,北直隶,陕西、山西与河南等地,掌控了整个的北方,李自成登基称帝之后,再行稳定北方的局势,而后大军南下统一全国。
对大顺军威胁最大的,莫过于驻扎在辽东、山东和南直隶等地的大明登莱新军,不过只要李自成登基称帝了,这一切都好解决。
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尸首,以及大明秉笔太监王承恩的尸首,还放在后苑的皇寿亭,专门有军士守卫,寻常人等不得靠近,李自成也亲自去看了,看到了朱由检留下的遗诏之后,什么都没有说,弯腰对着朱由检的尸首行礼。
进入营房的时候,李自成正在低头沉思。
“闯王,臣带来了皇太子朱慈烺、皇三子朱慈炯和皇四子朱慈炤,等候您的处置”
牛金星称谓的变化,没有引起李自成的注意,他抬头看着牛金星。
“牛金星,这京城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处理,刚刚我正在想自缢的皇上,还有陪着皇上自缢的王承恩,此人虽然是太监,但一片忠心,值得尊重”
牛金星点点头,跟着开口了。
“闯王,臣以为,应该要厚葬朱由检和王承恩,他们君臣一道去了,就让他们葬在一起”
李自成看了看牛金星,语气平淡的开口了。
“朱由检是皇帝,王承恩不过是太监,两人怎么可能安葬在一起,前日军士在皇宫里面,收敛了周皇后的尸首,我看让朱由检与周皇后安葬在一起吧,至于说皇宫里面发生的其他尸首,也都好好的安葬,人死入土为安,不能够总是让他们暴露在荒郊野外。”
牛金星点点头,颇为小心的开口了。
“闯王觉得将他们安葬在哪里为好啊。”
李自成略微思索了一下。
“就葬在昌平吧,地方你看着办。”
将朱由检、周皇后以及众人的尸首葬在昌平很正常,大明皇帝的陵墓大都在昌平,这也是李自成对朱由检和周皇后的尊重,不过李自成为什么说随便找地方安葬呢。
牛金星的余光看见了面无表情的李自成,识趣的转移了话题。
“闯王,军士擒获了皇太子朱慈烺、皇三子朱慈炯和皇四子朱慈炤”
李自成挥挥手。
“知道了,说说你的想法。”
牛金星早就知道李自成会如此的询问,没有犹豫,咬牙开口了。
“闯王,臣觉得,前朝余孽容易引发波澜,对于时局的稳定是不利的,臣的建议是,全部予以斩杀,不留后患”
李自成抬头看向了牛金星,摇了摇头开口了。
“牛金星,你的这个建议不好,山海关和山东等地,还有大明的登莱新军,城内还有很多大明朝廷的文武大臣,南方同样也有,如果我们杀了朱慈烺等人,他们会怎么看,会怎么说我们,我看还是将他们暂时扣押起来,今后有用得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