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的确有事情,还请闯王一定听进去。”
李自成看了看牛金星,没有继续开口询问了。
牛金星看了看宋献策和刘宗敏,从容不迫的开口了。
“闯王,驻守山海关的登莱新军,是我大顺军最为强悍的对手,臣相信,闯王亲自率领大军出击,一定能够彻底打败登莱新军,稳定北方的局势。”
“不过,闯王领兵征伐山海关,究竟是以什么名义呢,臣不是很明白。”
“闯王率领大顺军的将士,攻陷了京城,就已经摧毁了大明王朝,如今天下归心,都在等待闯王站出来一身号令,如此则天下臣服。”
“臣与宋大人、刘大将军恳请闯王登基称帝,如此才能够号令天下,如此我大顺军将要士气大振,定会一往无前,彻底打败登莱新军,退一步说,若是登莱新军继续负隅顽抗,我皇可以鼓动天下人共同讨伐之。”
说到这里,牛金星从怀里掏出了一叠奏折,扑通的跪下了。
“这是朝中文武大臣写来的奏折,都是恳请闯王登基称帝的。。。”
李自成微微皱眉,正准备开口说话,一边的刘宗敏也站起身来,跪在了牛金星和宋献策的身边。
“闯王,牛大人和宋大人所说的都是真心话,闯王如果不正大位,天下人都没有主心骨,我大顺军也没有主心骨,况且,我大顺军马上就要征伐山海关,如此关键的时刻,闯王登基称帝,我大顺军征伐登莱新军,名正言顺,将士们也会拼死命打败登莱新军。。。”
牛金星手中的一大叠奏折,已经由亲兵送到了李自成的手中。
李自成没有说话,慢慢的翻看这些奏折。
五分钟之后,李自成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其实我不想登基称帝,北方的局势还很复杂,我大顺军最为强悍的对手登莱新军,还在山海关虎视眈眈,张东涛也反叛了,河南、陕西和山西的局势也不稳定,不过你们说的也有道理,我登基称帝了,可以鼓舞大顺军的军心,可以号令天下,可以名正言顺的进攻山海关,进击南方,也罢,这件事情,你们去安排吧。”
牛金星的脸上瞬间露出了狂喜的神情,对着李自成再次的跪拜叩首。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宋献策和刘宗敏也跟着牛金星跪拜叩首。
李自成抬了一下手臂。
“你们都平身吧,朕的登基称帝仪式,就由牛金星和宋献策主要办理,仪式不可太复杂,旨在鼓舞大顺军的士气,待到登基称帝仪式结束之后,朕亲率大顺军江山,东征山海关。。。”
。。。
牛金星和宋献策回到都督府,旨意就到了。
李自成决定在武英殿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大顺,建元永昌,立嫡妻高氏为皇后。
朝廷官员的安排效仿大明,不过略有不同,依旧设立内阁、六部和都察院,牛金星、宋献策为宰相,刘宗敏为天下兵马大都督,内阁以牛金星为首,宋献策为辅,册封大明皇太子朱慈为宋王,朱慈炯和朱慈暂时不予封赏,但都要跟随大顺军前往山海关征伐。
内阁其他的大臣,以及六部尚书和都察院左右都御使,李自成提出了名单,牛金星和宋献策按照这个名单办理即可,六部下面的官吏,则没有名单,到时候由牛金星和宋献策提出合适的人选,李自成下旨即可。
李自成没有忘记被扣押的部分太监,这些太监今后也要进入皇宫去做事情,但绝对不能够干政,太监的机构也按照大明朝廷的旧制设立,但没有了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
牛金星接到旨意之后,马上与宋献策商议,他们请来了归顺的大明鸿胪寺官员,专门算了黄道吉日,将李自成登基称帝的日子定在了四月初一。
京城里面瞬间就忙碌起来了,牛金星和宋献策的主要精力,集中到登基大典方面,筹集粮草的事情暂时放一放,刘宗敏依旧是主管大顺军的诸多事宜。
一些精心挑选的军士进入紫禁城,开始认真的清理和打扫,有些地方破损了,需要修缮,京城内的百姓,倒是没有特别的关注。
太岁坛那边,宁静很多,李自成足不出户,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第九百一十八章 定鼎之战 2
崇祯十七年四月初一,李自成在明皇宫武英殿内即皇帝位,接受群臣的祝贺。
李自成定国号大顺,建元永昌,改崇祯十七年为永昌元年,立嫡妻高氏为皇后。
上表祝贺李自成即皇帝位的群臣中间,陈演、钱谦益等人引发了外界高度的关注,同时还有原大明提督京营太监曹化淳。
李自成即皇帝位,在南方引发了一些风波,应该说基本没有谁认账,李自成所谓的皇帝号令,在南方没有任何的作用。
就在李自成即皇帝位的这一天,高起潜和黄得功先后抵达了山海关。
京城外城陷落的时候,高起潜随即从隆安寺的暗道逃往了城外,还好大顺军军士全部都往城内去了,仅仅永定门外面留守有军士,这让高起潜能够顺利的逃脱。
逃出京城之后,高起潜本打算前往山东,他不知道永平府的情况如何,更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够越过通州和营州等地,所以高起潜选择了从武清前往天津卫,希望能够从天津卫乘坐漕船前往山东,只要到了山东就彻底安全了。
人算不如天算,高起潜抵达武清的时候,其手下打听到了,天津卫一带戒备森严,寻常人根本无法靠近,如果是从京城逃出去之人,见到之后就要抓捕,这让高起潜吓出一声冷汗,细细思索之后,无奈回头朝着山海关的方向而去。
从三月十八日逃离京城,一直到四月初一,高起潜才抵达山海关,这期间吃尽了苦头,在进入永平府之后,高起潜才知道,李自成麾下的大顺军,还没有进攻这一带,只不过驻守永平府的卫所军士所剩无几了。
黄得功与高起潜的情况差不多,只不过黄得功逃出京城之后,选择前往宣府,准备召集还在宣府的旧部,一同逃往南方去,他们仅仅到达了顺义,就险些被驻守此地的大顺军军士发现,无奈之下,黄得功将麾下一同逃出来的军士分为了若干队,每队十人到二十人左右,这样不会过于引人注目,他们分散之后继续朝着宣府的方向而去,千辛万苦抵达昌平州之后,黄得功得到了准确消息,宣府驻扎的军士全部归顺了大顺军。
无奈之下,黄得功率领已经不多的军士,回头朝着山海关的方向而去,他们昼伏夜行,很少走官道,吃了太多的苦,期间还差点断了口粮。
一路前往山海关的时候,高起潜和黄得功都听到了大顺军准备要进攻山海关的消息,好在两人都没有犹豫,还是选择前往山海关。
。。。
山海关,总兵府,大堂。
看见黄得功走进大堂,高起潜吃惊的站起身来了,脸上写着震惊。
“黄总兵,你什么时候到山海关来了。。。”
黄得功看见了高起潜,也是大吃一惊。
“监、监军大人,您什么时候到山海关来了。。。”
两人相互看着,站立了足足一分多钟的时间,还是高起潜首先开口,说是自己刚刚抵达山海关,还没有来得及洗漱,就来到了总兵府的大堂,黄得功跟着开口,说自己也是刚刚抵达山海关,就来到了总兵府大堂。
京城已经被大顺军攻陷,皇上自缢,朝廷不复存在,这一切高起潜与黄得功都知晓,他们可以说是死里逃生,再次见面,双方已经没有了上下级的关系,高起潜不再是监军,黄得功也不再是宣府总兵。
不一会,廖文儒和吴三桂进入了大堂。
高起潜是熟悉廖文儒的,更是熟悉吴三桂,说起来高起潜对吴三桂还有恩,当初吴三桂得到提拔,以及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被押解到京城之后,高起潜都帮忙开脱,当然,吴三桂也给了高起潜大量的钱财。
高起潜站起身来,对着廖文儒抱拳开口了。
“廖都督,吴总兵,咱家到山海关来叨扰了。。。”
黄得功有些吃惊,想不到眼前这位看上去年纪不大、面色刚毅之人,居然是登莱新军总兵廖文儒,要知道廖文儒这个名字,在北直隶一带也是如雷贯耳了。
“下官宣府总兵黄得功,见过都督大人,见过吴总兵。”
廖文儒的脸上带着笑容,吴三桂的脸上则没有多少的表情。
朝廷一直都认定吴三桂为山海关总兵,只不过真正的山海关总兵是刘宁,这一点朝中的文武大臣心知肚明,谁都不说,要知道这可是当初皇上最为愤怒的地方,也是认定吴宗睿有异心的重要证据之一。
“高大人,黄总兵,一路辛苦了,既然来到了辽东,就好好歇息一番,明日我派遣军士,护送你们到锦州去,等到北直隶一带彻底稳定下来,二位再行决定准备到什么地方去。”
高起潜和黄得功都有些发愣,他们没有想到廖文儒会说出来这样的话语,京城被李自成攻陷了,皇上自缢身亡,大明朝廷不复存在,两人也没有地方可去了,特别是高起潜,家室本就在京城,此番京城被大顺军占据,想必家中的财产也剩不了多少,如果就这样回到京城去,恐怕活下去都有些艰难了。
高起潜毕竟是朝中的太监,长时间陪在皇上的身边,看见了很多的事情,马上就明白廖文儒话语里面的意思了。
“这个,廖都督,咱家此番到辽东来,就是投奔吴大人的,不管吴大人做什么样的决定,咱家都是坚决拥护的,咱家不准备走了,黄总兵,不知道您是怎么想的。”
高起潜的话语,让廖文儒都有些吃惊了,如此的直接,官场上很少见,难怪高起潜能够得到皇上的信任。
黄得功虽然是武将,但也没有蠢到家,听见高起潜的话语,连忙跟着开口了。
“末将与高大人的想法一样,既然来到了辽东,就跟随在吴大人身边效力,末将一定竭尽全力,吴大人如何吩咐,末将就怎么做。。。”
看见高起潜和黄得功明确表态,廖文儒神色也变得略微严肃了。
“高大人,黄总兵,何去何从之选择,二位还是认真考虑一番,今日二位来到了山海关,我也就不客气了,二位在京城的时候,负责驻守外城,直接面对大顺军的进攻,与大顺军捉对厮杀,护卫京城,我想问一问,二位觉得大顺军的战斗力如何,他们是如何进攻京城的。”
京城的相关情报,廖文儒一清二楚,高起潜率领八万明军军士护卫京城的外城,黄得功则是率领军士守卫永定门,与大顺军展开了激战,不管二人作战的结果如何,至少清楚大顺军的实力,以及进攻的方式,登莱新军虽然曾经大败大顺军,不过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大顺军究竟有哪些变化,作战的能力如何等等,廖文儒还不是特别的清楚。
廖文儒说完,首先开口的还是高起潜。
“廖都督,咱家觉得,大顺军的战斗力不是很强悍,与登莱新军比较起来,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咱家与大顺军交锋多次,觉得大顺军的进攻习惯依旧没有多大的变化,他们新营的军士还是在前面冲锋,老营的军士则是待机而动,大顺军进攻京城的第一天,咱家断定都是新营的军士,翌日大顺军出动了老营的军士,进攻力强了很多。。。”
廖文儒微微点头,高起潜不愧是长期领兵作战的太监,对于战场上厮杀的事情,还是颇为熟悉的,一下子就能够点到最为关键的地方。
高起潜说完之后,黄得功跟着开口了。
“廖都督,高大人说出了大顺军进攻的特点,末将也曾经与大顺军交锋,感觉大顺军的变化还是很大的,至少大顺军的军士有自信心,悍不畏死,而且大顺军有专门督战的军士,这些军士身穿红色的军服,下手毫不留情,大顺军的军士,很惧怕这些督战的军士。。。”
高起潜和黄得功说到大顺军作战特点的时候,廖文儒已经在沉思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登莱新军虽然强悍,但也要熟悉大顺军的作战方式,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对大顺军展开大规模的进攻。
等到高起潜和黄得功说完之后,廖文儒开口询问了。
“高大人,黄总兵,大顺军进攻的时候,队形是否异常的密集啊。”
高起潜和黄得功同时点头。
“廖都督,您说对了,大顺军军士进攻的时候,队伍特别的密集,这应该是他们作战的习惯,以密集的队形,给对方巨大的震慑。。。”
廖文儒的脸上,闪现了一丝的笑容,他扭头看着身边的吴三桂。
“吴将军,你还有什么需要询问的事情吗。”
吴三桂对着廖文儒抱拳之后,看向了高起潜和黄得功。
“高大人,黄总兵,末将刚刚听到说,大顺军军士悍不畏死,作战的时候很少主动撤离,末将想知晓,什么情况之下,大顺军军士会主动撤离。”
高起潜略微的思索了一下。
“吴总兵,咱家觉得,大顺军军士在伤亡太大的时候,还是会主动撤离的,不过他们新营的军士,很少撤离,倒是老营的军士,一旦损失过大,就会选择撤离。。。”
吴三桂点点头,再次对着廖文儒抱拳。
“廖都督,末将没有什么问题了。”
第九百一十九章 定鼎之战 3
崇祯十七年四月初十,登基称帝的李自成,亲率四十万大顺军将士东征。
刘宗敏以及朱由检的儿子朱慈、朱慈炯和朱慈跟随大军一同征伐,大军之中还有一人,那就是吴襄,李自成倒是没有斩杀吴襄的家人,而是派遣军士,将吴襄的家人全部看押起来,吴襄的儿子吴三桂镇守山海关,这一点李自成是清楚的,此番征伐,将吴襄带在大军之中,关键时刻肯定能够起到作用。
牛金星和宋献策留守京城,稳定京城的局势。
京城外围驻军达到二十万人,分布在兴州、营州、通州和昌平等地,对京城形成了合围的态势,一旦京城出现险情,驻扎各地的大顺军会迅速的驰援。
此外,李自成还派遣了一路大军,秘密前往大名府,这路大军的主要任务就是监视驻扎开封府城的张东涛以及李岩,他们不会主动发起对开封府城的进攻,不过一旦张东涛和李岩有进军北直隶的任何动作或者迹象,这一路大军将要率先发起进攻,打败张东涛和李岩,稳定北直隶的局势。
严格说起来,大顺军的总兵力,已经没有百万人的规模,攻陷大明京城之后,在李自成的授意之下,刘宗敏对大顺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整合,裁撤了不少新营的军士,这些被裁撤的军士,就地转化为农户,开始从事农耕等事宜,不管是李自成,还是刘宗敏,都察觉到,想要养活百万大军,难度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