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噗嗤。。。”
“娘子,你笑什么啊。”
“夫君,这是女人家的事情,你关心什么啊,妾身会注意的。”
吴宗睿脸色变得严肃了。
“娘子说什么话,这哪里是女人的事情,这是你我的事情,是家里的大事情,男人若是对女人怀孕生产的事情都不关心了,那也太不负责任了。”
陈灵雁看着吴宗睿,好一会才开口。
“夫君真的是这么想的吗。”
“我什么时候在你的面前说过假话啊,虽说这生孩子只有女人才能够完成,不过男人的责任是摆在那里的,我以为,男人若是混账了,就不配让女人为他生孩子。”
陈灵雁已经靠过来,挽着吴宗睿的胳膊。
“柳隐,到厨房去看看,早饭准备如何了。”
柳隐的身影消失之后,陈灵雁看着吴宗睿,微笑着开口了。
“夫君今日如此的关心妾身,究竟是怎么了。”
看着陈灵雁的笑容,吴宗睿的头皮发麻,该来的终于来了。
“这个,娘子,我不是一直都很关心你吗,怎么说今日特别关心啊。”
“夫君一夜未归,妾身睡不着,很早就起来了,在花园闲逛,妾身想了很多,甚至想到了当年夫君准备入赘我陈家的事宜,若不是玉环,妾身与夫君失之交臂,这辈子还不知道如何度过,来到南京城,住进这座府邸,妾身时常觉得不真实,随时可能失去一切,做梦都梦见了安远县,最近一段时间,妾身才真正的安定下来了。”
吴宗睿伸手,轻轻的拍拍陈灵雁的手背,没有开口说话。
“在妾身的心目中,夫君就是大山,妾身要是失去了夫君,活不下去。”
“娘子,就不要说这些话了,我这不是好好的吗。”
陈灵雁的头靠向吴宗睿的肩膀,身体也依偎过来了。
“妾身知道,夫君不仅仅是在妾身眼里是大山,在好多女人的眼里都是大山,远的不说,就说玉环,也是一辈子跟定在夫君身边了,还有柳隐,虽然年级不大,可妾身能够看出来,她看你的眼神完全不一样,再说秋叶,前几日和玉环闲聊,也说到不会离开家,宁可一辈子老死在府邸里面,这已经表明了态度,所以说,妾身是不会强求夫君的,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的想法,妾身不会有。”
“妾身不强求夫君,不过夫君若是有什么想法,也一定要和妾身说,妾身理解夫君,绝不会随意的干涉夫君的事宜的,只要是夫君觉得合适的事情,妾身都会支持的。”
。。。
回到书房,吴宗睿看着刘宁,脸色有些发青。
“刘宁,你给我老实说,昨夜回来禀报的时候,究竟给夫人说了什么。”
“少爷,我什么都没有说啊,我就说少爷和詹少爷一同喝酒去了。”
“小子,还想瞒着我吗,老实说,到底说什么了。”
“少爷,我、我真的,没有说啊,我可以发誓。。。”
“别发誓,那我问你,昨夜回来禀报的时候,你还见过哪些人。”
“这个,我好像没有见过谁啊,给夫人禀报之后就离开了。”
吴宗睿盯着刘宁的双眼,目不转睛。
刘宁突然拍了一下脑袋,不好意思的开口了。
“少爷,我见过春梅。”
“你和春梅说了什么,老老实实说出来,对了,你们之间的情话不需要说,说了什么其他的话语,全部说出来。”
“少爷,让我想想,春梅问我少爷在什么地方喝酒,我说在酒楼里面,春梅问少爷晚上回不回家,我说少爷不回家。。。”
吴宗睿气的指着刘宁,险些说不出话来。
“少爷,您这是怎么了,我真的没有说您到那里去了。”
“笨蛋,你这和说了有什么区别,本少爷到酒楼去喝酒,喝酒之后岂不是回家了,难不成本少爷在酒楼睡觉吗。”
“这,少爷,我真的没有想到啊。”
吴宗睿气的直哼哼,他其实嘱托过刘宁,就说和詹兆恒一起,到詹兆恒租住的府邸去歇息了,虽说这个谎言也不是很高明,总是稍微好一些。
眼见吴宗睿气的在书房里面转来转去,刘宁开口了。
“少爷,有句话,我不知道是不是
第一百零六章 道不同
午时,吃过饭后,吴宗睿回到书房。
这个时间点,任何人都不得打扰他,包括陈灵雁。
穿越近两年时间了,吴宗睿的脑子几乎就没有停歇的时间,只要有空闲的时间,他就在脑海里面回忆明末的历史,有些事情记得很清晰,但有些事情已经开始模糊,所以需要不断的发掘,让那些模糊的事情慢慢的变得清晰。
后金鞑子、农民起义以及朝廷三个方面的情况,这是吴宗睿回忆的重点,也是务必要记忆清楚的重点,这关乎吴宗睿今后迈出的任何一步。
这好比是压在吴宗睿头上的三座大山,将来需要一步一步的去攻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吴宗睿的优势在于知晓历史发展的轨迹,金手指也在这个地方,如果不能够彻底展开金手指,最大限度发挥优势,他将和明末其他的士大夫一样,要么屈膝投降,成为大清的一名臣子,要么陪着大明王朝一道覆灭。
只有这两条路,所谓的避开政治做富家翁,那是骗小孩子的。
整理出来的信息,吴宗睿用简化字记下来,一些事情甚至用特有的图案标记下来,以加强记忆,这是以防万一,就算是有人看见了这些图案和字画,也能够遮掩过去,毕竟吴宗睿有寒鸣寺三个月的经历。
崇祯元年、崇祯二年和崇祯三年的大事情,通过不懈的回忆,吴宗睿悉数记录下来,而且每一件大事的后面,都有相应的标注,结束了科举考试之后,他的主要精力,几乎都集中到这方面了。
崇祯元年到崇祯三年,属于真正的多事之秋,发生了太多的事情,这里面包括了朝廷官员大幅度的变动,农民起义大规模的兴起,以及后金出现的政权动荡等等,相比较而言,最值得关注的有是三件大事,第一是崇祯皇帝剿灭魏忠贤,清算阉党,导致了朝廷局势的风云变幻,第二是袁崇焕擅自斩杀毛文龙,消除后金鞑子的后顾之忧,导致辽东的局势出现不可逆转的改变,第三是农民起义在陕西全面爆发,朝廷自此陷入两面作战的窘境。
当然,自然灾害的频发,导致局势更加的恶化。
每一件事情,吴宗睿都标注出来应对的办法,以及对自身力量发展的利弊等等。
说起来吴宗睿有些冷酷,面对历史的时候,他是无情的判官,不会在乎大明王朝,不在乎百姓的疾苦,更不在乎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甚至不在乎后金鞑子对关内的劫掠,他在乎的是明末历史上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对于自身力量的壮大,会有什么样的机遇。
偶尔吴宗睿也会觉得,自己是不是过于的冷酷了,至少从解密的诸多史书记载,崇祯皇帝是一个值得同情的皇帝,生性多疑、志大才疏,却是勤勤恳恳,最终无法挽救大明王朝的颓势,成为了王朝的殉葬品。
不过理智最终战胜了感情,吴宗睿清楚,他不可能辅佐崇祯皇帝,伴君如伴虎,何况崇祯皇帝性格本来就存在巨大的缺陷,毕竟崇祯皇帝根本没有做皇帝的机会,以前当王爷的时候,经历了太多皇宫里面的算计和倾轧,在恶劣的环境里面生存下来,性格的确有些扭曲了。
性格平和的吴宗睿,想要让自己变得绝对的平静与冷酷,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少爷,有人来拜访。”
“刘宁,忘记我的吩咐了吗,要说清楚什么人来拜访。”
“知道了,少爷,我没有来得及说,张溥、吴伟业、杨廷枢和冒襄专门来拜访。”
吴宗睿站起身来了,看着刘宁,脸上露出吃惊的神情。
昨日在盛泽归家院发生的事情,吴宗睿试图忘记,毕竟他与复社不可能有深交,面对这样一个自我意识与思想逐渐成熟的社团,他无法驾驭,更不可能感化,力量不足的情况之下,与复社和平相处,力量足够的情况之下,毫不留情的清理复社。
至于说昨日在诗词比赛上面碾压张溥,让张溥萌生退意,意图放弃复社,那不过是张溥颜面尽失情况下的愤怒和沮丧,不值一提,一夜过去,张溥必定痛定思痛,重整旗鼓,让复社变得更加强大,到了那个时候,无人敢于随意挑战张溥的权威。
吴伟业、杨廷枢与冒襄等人,都是复社的骨干,对于复社的壮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人一起前来拜访,目的是很明确的。
吴宗睿是现实主义者,他对于复社有着异常深刻的分析,这种分析是深入骨髓的,不能说张溥是奸猾之人,可是随着复社的发展壮大,处于巅峰的张溥,品尝到了权力的魔力,见证了复社剧烈的膨胀,要命的是复社发展的趋势不是他能够左右的,这也让复社逐渐成为朝廷和社会的累赘,甚至是毒瘤。
一句话总结,吴宗睿与复社之间,或者说与张溥之间,道不同不相为谋。
“知道了,让他们在会客厅稍稍等候,我一会就过去。”
几分钟之后,吴宗睿出现在大堂。
张溥依旧是神采飞扬,不过态度谦逊了很多。
吴伟业、杨廷枢和冒襄等人,脸上都带着笑容,看不出他们的心情。
“吴大人,今日我等来拜访,唐突了。”
“那里,今日休沐,我也是在家中休息,诸位都是贵客,来到府邸
第一百零七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
(感谢东方文博的打赏,谢谢了。)
“赵大人,刘大人,蔡大人,上元县呈奏的这个案子,由吴大人和崔大人办理,你们是什么意见,说来看看。”
这是上元县调整知县之后,呈奏的第一个案子,案件调查的很清楚,不过县衙准备断案的时候,国子监提出了异议,让新任知县为难,迫不得已呈奏给府衙。
詹士龙本来想着将这个案子交给蔡思杰办理,蔡思杰身为通判,有着一层特殊的身份,国子监有应该有所忌讳,不过府丞赵从荣提出了异议,认为自十月份以来,府衙所有的案子都是吴宗睿办理、崔云辉协助办理的,故而上元县呈奏的这个案子,还是应该由吴宗睿和崔云辉接着办理。
詹士龙仔细思索,征询了刘方胜的意见之后,采纳了赵从荣的建议。
“大人,下官没有什么意见,下官相信,吴大人和崔大人一定能够办理好这个案子。”
赵从荣的话语,堵住了其他人的嘴。
詹士龙看了看赵从荣,脸上没有多少的表情,他本来是想着让众人提出一些建议,记录在案,也好减轻吴宗睿的压力,毕竟这个案子牵涉到了国子监,牵涉到官绅家族,有不少为难的地方,要不然上元县衙早就断下来了。
上一次怡红楼与国子监监生梁书田那个案子,应天府衙已经与南京国子监之间有了一些矛盾和意见,此次的案子,稍有不慎,国子监与应天府衙之间,再次产生矛盾,且难以调和。
南京国子监的地位异常特殊,自成体系,论权势甚至不如上元县衙,可是其影响力超过南京的六部和督查院,从南京国子监出去的监生,金榜题名者不计其数,京城以及分散到各地为官者大有人在,不管是金榜题名的两榜进士,乡试高中的举人,还是有着读书人功名的监生,都不会忘记南京国子监。
尊师重道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南京国子监最为注意的方面。
国子监祭酒,相当于几百年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种类型的重点大学的校长,典型的清流,虽然只是从四品的品阶,可谁都不敢小视,其学识渊博,一般都是一甲进士和二甲进士出任,绝大部分的国子监祭酒,最终都成为内阁大臣,步入到了权力的巅峰。
就说南京国子监祭酒贺逢圣,崇祯元年上任,殿试榜眼,十年之后进入内阁,攀上了金字塔,进入到了权力的巅峰阶层。
更不用说这个监生,背后还有一层特殊的关系。
这一切,詹士龙不得不考虑。
案子很简单,让吴宗睿来处理,结局可想而知,不过詹士龙想的更加深远。
吴宗睿与詹兆恒的关系很好,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詹兆恒对吴宗睿崇拜不已,叹服吴宗睿的学识,拜服吴宗睿的沉稳睿智,让詹士龙都感觉到吃惊,如此情况之下,詹士龙自然是要维护吴宗睿的。
“赵大人,本官询问的是对案件之处理意见,至于说吴大人和崔大人署理案件,已经明确下来,就不用多说了。”
赵从荣看着詹士龙,稍稍楞了一下。
刘方胜和蔡思杰,同样感觉到吃惊,官场上说话做事,都是深思熟虑,谁也不会乱说,赵从荣既然开口了,肯定是考虑清楚了。
果然,赵从荣紧跟着开口了。
“大人,下官也是此意,吴大人和崔大人署理这个案子,定能秉公办理,我等不宜提出其他建议,若是限制了吴大人和崔大人,反而不好,大人说是不是。”
。。。
吴宗睿看着这一切,无限感慨,官场上的哲学太多,几百年之后也是如此,没有官场的经历,不能够洞察世事,还真的是无法立足。
“詹大人,赵大人,诸位大人,上元县呈奏的案子,下官与崔大人一道,竭尽全力办理,若是遇见了什么问题,再行向詹大人和诸位大人请教。”
吴宗睿的开口,打破了僵局,化解了现场的尴尬。
詹士龙微微点头。
“也好,既然吴大人这么说,那就照此办理,今日就到这里,都散了吧。”
吴宗睿起身准备离开的时候,詹士龙开口了。
“吴大人稍等,本官还有一些事情,崔大人,你且在厢房外面等候。”
厢房里面安静下来,詹士龙慢慢踱步,暂时没有开口说话。
吴宗睿也肃立在一旁,看着詹士龙。
“瑞长,不想说些什么吗。”
“大人说的是今日的事情吧,赵大人如此的表现很正常,若是换做下官,同样如此。”
詹士龙猛地站住,扭头看着吴宗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