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曾先生的态度,让吴宗睿颇为奇怪和吃惊,读书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对于老师都是特别尊重的,不管身处什么样的高位,都不会忘记授业恩师,就算是几百年之后,学生不管身处什么位置,见到老师依旧是恭恭敬敬的。
事出反常必有妖,看样子曾先生前来拜访,应该是有其他的事情。
“先生不要客气了,瑞长虽然做官了,不过和以前还是一样,若是先生觉得瑞长身份变化了,待人处事也发生了变化,那瑞长就无地自容了。”
曾先生看了看吴宗睿,微微的点头。
“这么说,我就不客气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我到北方很多地方去看了看,见到的情形让我不敢相信,来到南直隶,听闻你出任滁州知州,故而赶来表示祝贺了。”
“先生到北方去了吗,去年以来,北方的局势动荡,先生该不会遇见什么危险吧。”
“的确遇见了一些,不过都应多过去了,说起来也不是什么大事情。”
吴宗睿心里闪过一丝的念头。
“先生在北方游历一年时间,想必很是辛苦,若是没有什么其他的安排,就留在滁州,先生愿意做什么,瑞长一定鼎力支持。”
曾先生稍稍楞了一下,脸上露出了笑容。
“瑞长,你还是那么聪明,一语中的,我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先生夸奖了,这本就是瑞长应该做的事情。”
“也好,既然你说了,那我就不客气了,不知道瑞长身边有哪些人辅佐啊。”
“目前还没有人。”
曾先生看着吴宗睿,略微的吃惊。
上至巡抚,下到知县,身边都是有辅佐之人的,具体说来,巡抚身边之人称之为幕僚,知府、知州和知县身边之人称之为师爷,吴宗睿身为滁州知州,身边需要有钱谷师爷、折奏师爷、征比师爷、挂号师爷以及书启师爷等等,这些师爷帮忙做具体的事情,当然师爷的报酬,也是吴宗睿本人掏出来。
如果地方上条件好,官府有银子,则主官身边的师爷数量多一些,配备齐全,如果地方上拿不出来那么多的银子,则师爷的数目少一些,有些地方的主官,身边甚至只有一名师爷,负责署理所有具体的事宜。
所谓主官自己拿出银子来给师爷报酬,只是一种说法,表明师爷就说为主官个人服务的,其实师爷得到的报酬银子,依旧是官府拿出来,所不同的是,如果主官没有配备师爷,这些心照不宣的开销,就归主官个人得到了。
吴宗睿以前是应天府推官,仅仅负责审理案件与审计账目事宜,相对单纯,身边不需要有人来辅佐,现如今出任滁州知州,就必须有人来帮忙做具体事情了。
州衙的官吏,特别是吏员,主官是不会完全信任的,他们做任何的决策,几乎都是征求幕僚以及师爷的意见,因为幕僚和师爷是自己人,而官吏则是朝廷的人。
“瑞长,你身边无人辅佐,府衙那么多的事情,怎么忙的过来啊。”
“这个,今日刚刚上任,还没有考虑这么多。”
“原来如此,瑞长要是不嫌弃,我来帮你一段时间,你若是觉得我还可以,就付给我报酬,你若是觉得我碍事,不给我报酬,我自然会离开。”
“这个,瑞长怎么敢劳顿先生做这些事情,刚才我还在想,举荐先生到州学去。”
“我不想教书了,若是到州学,还不如回到吴氏家族的社学去。”
“先生留在身边帮助,瑞长求之不得,只怕是委屈了先生。”
曾先生微微摇头,神色变色严肃一些了。
“瑞长,既然我在你的身边做事情,有些事情就要说清楚,如此你我之间日后的关系,才能够融洽,否则你内心总是有疙瘩,我也不自在。”
“这个,先生好像没有什么需要说明的事情。”
曾先生叹了一口气,站起身来,走到了门口,轻轻的关上门。
“瑞长,文儒在你的身边做的还不错吧,你还记得寒鸣寺的觉远大师吗。”
吴宗睿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他当然不会忘记觉远大师,自己离开寒鸣寺仅仅三天的时间,觉远大师就坐化了,留下了锦袋和信函,委托他好好照顾廖文儒。
这里面肯定有谜团,包括廖文儒的身份,只不过觉远大师已经故去,吴宗睿无法解开。
“瑞长,想必你知晓熊廷弼大人吧。”
吴宗睿情不自禁的站起身来了。
熊廷弼,万历二十六年进士,是大明朝廷之中最先看出后金野心的官员,他曾经给皇上和朝廷上书,认为蒙古族虽然强盛,不过没有远志,所图的也就是劫掠钱财,不必过于担心,建州女真则不一样,志在夺取土地,一步步蚕食大明土地,其野心巨大。
熊廷弼经营辽东期间,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防御措施,基本稳定了辽东的局势。
&nb
第一百二十九章 滁州不太平
以往很多的疑问迎刃而解,吴宗睿终于明白其中缘由了。
为什么疯疯癫癫的吴宗睿,能够得到寒鸣寺住持觉远大师的热别照顾,为什么觉远大师让廖文儒跟随在他吴宗睿的身边,为什么吴宗坤能够进入到安远县县衙做事情,以及曾永忠为什么会离开新龙里等等。
至于说细节方面的事宜,吴宗睿不用考虑那么多了。
曾永忠成为自己的师爷,这是吴宗睿没有想到的,也是无法拒绝的,从内心深处来说,他是不太情愿的,曾永忠的能力毋庸置疑,不过他与曾永忠之间的关系颇为尴尬,如果曾永忠在很多事情上面端出老师的架子,吴宗睿无可奈何。
再说吴宗睿的想法与志向,与这个时代的人完全不一样。
不过事已至此,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酒宴已经摆好,吃过饭的吴宗睿,还是端起了酒杯。
“先生,瑞长敬您一杯酒。”
曾永忠也端起了酒杯,面容严肃的开口了。
“瑞长,私下里我们亦师亦友,不过公开的场合,你万万不可如此,官场上的规矩我还是明白的,既然我选择跟随在你的身边,绝不能让你为难,平日里署理政务,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决定,尽管说出来,我不能替你做决定,更不能越权,但我会尽力的提出建议,一旦你决定了,我会按照你的要求去做,这一点你务必要明白。”
“我明白了,先生还是饮下这杯酒。”
喝完酒,吴宗睿内心颇为苦涩,这样的道理他怎么可能不明白,只是不好说出来。
“先生既然到州衙做事情,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事宜,也要落实,不知道先生是什么想法。”
“全凭你做主,如何安排我都没有意见。”
吴宗睿稍微沉吟。
“瑞长今日刚到州衙,情况也不是很熟悉,今夜先生在寅宾馆歇息,明日在州衙附近租赁一套府邸,租赁费用瑞长来承担,先生每月的报酬暂定五两白银。。。”
曾永忠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不必如此,师爷的报酬哪里需要这么多的银两,每月二两银子足矣,我在你的身边做事情,帮忙筹谋诸多的事宜,大小也有些权利,还愁没有其他方面的来源吗,这里面的奥妙,谁都是明白的,我公开的提出来,就是为了让你放心。”
吴宗睿点点头。
“瑞长明白,各地都是如此,瑞长也不可能另辟蹊径。”
衣食住行的事情刚刚说完,曾永忠面容再次变得严肃。
“瑞长,滁州一地,并非天下太平,相反,这里和苏州、扬州、常州和镇江等地比较起来,更加的复杂,治理起来,也有着不小的难度,南直隶所辖的和州、广德州以及徐州,与滁州比较起来,情况也稍微好一些。”
曾永忠的话语,让吴宗睿大为吃惊,在他的印象里面,滁州距离应天府最近,靠近陪都的地方,按说应该差不到哪里去。
“先生如此说,有什么理由吗。”
“滁州的风气不是很好,当年熊大人杖毙芮永缙,其揭发的生员梅振祚等人,就是滁州人,此案最终得以查清,梅振祚等人身为生员,不顾廉耻,奸淫官宦人家的媳妇,被举报揭发之后,不仅不思悔过,还贿赂朝中官员,导致案件察查的难度增加,更加可气的是,滁州的梅家颠倒黑白,为此还专门到南京刑部告状,言官宦家的媳妇勾引梅振祚,导致其羞愤自杀,也让案件的调查更加的艰难。”
“先生的意思,瑞长明白,瑞长以为,以此事来断定滁州风气不好,是不是有失偏颇。”
“当然,仅仅这样一件事情,不足以涵盖整个的滁州,我认为滁州并非太平,主要还是从其他方面来判断的。”
“愿闻其详。”
吴宗睿坐直了身体,看着曾永忠。
“滁州所处的位置很特殊,在南直隶所辖的府州之中,距离南京城距离最近,北面紧靠着中都凤阳府,这不免让人觉得,此地的治安情形是很好的,可惜实际情况绝非如此。”
“与苏州、扬州、淮安、镇江、松江以及常州府等地比较,滁州远没有那么大的名气,也得不到太多的关注,这导致其成为三不管的地带,朝廷无暇过问滁州的事宜,南京的六部不关心滁州的事宜,应天巡抚和凤阳巡抚同样不过问滁州的事宜。”
“一个地方长期得不到关注,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不言而喻。”
“万历年间,滁州曾经闹过匪患,南京京营都派遣大军前来围剿,这是南直隶唯一出现匪患的地方。”
“天启年间,滁州率先给魏忠贤建立生伺,造成的影响很不好。”
“这些年,滁州依旧得不到关注,此地诸多的知州,几乎都没有得到提拔和重用,前两日我才知晓,你的前任知州,调到了陕西布政使司,出任右参议,不过一个从四品的官职,且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这样的调整,未免让人心寒。”
。。。
曾永忠还没有说完,吴宗睿就想到了詹士龙的嘱托,要求他好好的治理滁州,看样子这里面果然是有些奥妙。
 
第一百三十章 找寻突破口
一大早起床的时候,吴宗睿感觉到神清气爽,昨夜的温柔和缠绵,依旧在他的脑海里面盘旋,难怪那么多人沉湎风花雪月之中,难以自拔。
柳隐早早就起床了,准备好了早餐,其实州衙里面也有早餐,只不过徐佛和柳隐都不愿意吴宗睿在府衙去吃早餐。
洗漱完毕,吃过早餐,眼看着就要到卯时。
穿着崭新的官服,吴宗睿来到了二堂后面的厢房。
虽然未做过主官,不过吴宗睿还是知晓为官之道,原则上知州每天都要到厢房去,安排部署一天的工作,接近申时的时候,诸多的官吏再次来到厢房,禀报一天的工作情况,不过明朝中叶以后,除开勤勉的知县每天如此署理政务,绝大部分的知县都不这样做了,知府和知州更是学会了偷懒,七天到十天左右的时间,召集府衙或者州衙的官吏议事,其余时间让下面的官吏自个忙去。
唯一例外的就是断案的时候,那是必须要升堂的。
同知苏平阳首先来到了厢房。
“大人,州衙的官吏洗漱在大堂等候,不知道大人。。。”
“知道了,告诉所有官吏,该忙什么就忙什么,不必在大堂外面等候,你将滁州县、全椒县和来安县三年以来赋税征收名册拿来我看看,州衙存银以及粮食库存的账簿,也拿来我看看,若是有什么疑问,我自会询问你的。”
“好的,下官这就去给大人拿来名册账簿。”
看着苏平阳离开的身影,吴宗睿没有多说一句话。
滁州的大致情形,吴宗睿还是了解一些的,这里的官绅家族的确不少,其中最为显赫的就是郭家与何家两家,郭家不用说,祖上是滁阳王郭子兴,郭子兴的义女马皇后,乃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皇后,可谓是对朱元璋影响最大的人,何家的祖上是天宁翼元帅何文辉,何文辉是朱元璋的义子,曾经被赐姓朱,为大明王朝的创立立下赫赫战功。
虽然过去了两百多年的时间,不过郭家与何家的威风不减,依旧是滁州最大的官绅家族。
至于说梅家,无法与郭家、何家比较,但也是滁州影响颇大的官绅家族。
其实滁州影响最大的郭家与何家,倒是低调很多,不参与官绅家族抱团的事宜,他们的祖上太过于显赫,只要不犯下大事,朝廷是绝不会为难的。
这倒是省去了吴宗睿很多的麻烦,如果滁州的士绅家族,真的以郭家与何家为首,他还真的没有太多的办法去应对。
昨日吴宗睿与曾永忠商议了一个多时辰的时间,拟定了对付滁州境内官绅家族的办法。
不客气的说,吴宗睿如果不能够拿下滁州境内的官绅家族,就不要想着做什么事情。
时间不能拖延的太长,刚刚上任的吴宗睿,可以找到熟悉地方情况的理由,暂时不召集州衙的官吏,也不去见下面的知县,可十天半月之后依旧没有动静,议论肯定就会出现,如果让南京的那些御史得知了消息,肯定会赶赴滁州,调查了解情况并予以弹劾。
时间还是有些紧迫的。
不一会,苏平阳抱来了一叠文书。
“大人,您要的文书全部都在这里了。”
“苏大人,将文书放在这里,你去忙吧。”
“好的,大人若是有什么吩咐,下官就在前面的官署。”
翻开滁州田赋汇总表,吴宗睿倒吸了一口凉气。
滁州所属三个县,黄册标明的耕地总数为七十五万亩。
明朝土地数量的变迁,其实就是大明朝廷一步一步走向灭亡的曲线图,明初朱元璋丈量天下土地,那个时候大明一共有八百万顷左右,到了万历初年,这个数字变为三百八十万顷,还不到明初的一半,万历年间,张居正大力改革,重新丈量全国土地,最终的数字是八百九十万顷,这个数字应该存在不少的水分,毕竟大明建国已经二百余年,开垦的土地是不少的,可惜张居正去世之后,耕地数量大幅度下滑,崇祯元年剩下不足四百万亩了。
耕地减少,意味着土地兼并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意味着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度的下滑。
为了维持官府的开销,朝廷不得不增加赋税,明末战争频繁,著名的明末三大饷,就是在此等的情况之下产生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