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分布看上去很舒服,有一个大花园,小花园则是散落在四周,几乎每一个单独的院落里面都能够看见。

    靠近后墙的方向,种着一些树木。

    陈灵雁的眼睛有些发直,看了好一会,才扭头看着吴宗睿开口了。

    “夫君,府邸太大了,也太豪华了,奴家真的没有想到啊。”

    “这个,我也没有想到,府邸有这么大,其实不需要的。”

    陈灵雁再次看了看吴宗睿。

    “夫君,奴家也觉得府邸太大了,不过这样也好,奴家和诸多姐妹每日里可以在府邸里面散步,偶尔离开府邸到淮安府城去看看。”

    “娘子说的是,只是这府邸太大了一些,转悠一圈下来,还需要不短的时间。”

    “这样更好啊,奴家觉得,每天都能够在府邸里面转悠,才感觉到惬意。”

     




第一百五十七章 漕运黑幕
    时间转眼到了九月中旬,南直隶乡试已经结束,诸多考生放松的同时,等待发榜。

    上任十多天的时间,吴宗睿总算是从忙碌的情形之中稍稍解脱。

    略微熟悉漕运事宜之后,吴宗睿的心情颇为沉重。

    整个南直隶承担一百八十万石的漕粮征运任务,其中淮安府承担的漕粮任务为十万四千石,这是朝廷下达的征收指标,若是按照这个数额征收,淮安府所辖的州县百姓还算是能够承担的,毕竟漕粮可以抵缴田赋,很可惜,漕运**,各级官府征收的漕粮,达到了指标的三倍甚至四倍,也就是说,每年需要在淮安府征收至少三十余万石的粮食,才能够完成漕运之任务,这就让漕粮成为百姓沉重的负担。

    三十余万石的漕粮,其中运送到北方和京城的,仅仅十万四千石,其余的二十余万石的粮食,抵缴了所谓的漕运费用、徭役等等,还有各级官府想方设法增加的苛捐杂税。

    漕运的徭役是非常沉重的,譬如说淮安府,所辖的州县的农户,必须承担运送漕粮的任务,漕运的时间漫长,从二月一直持续到十一月,一旦承担了漕运徭役的任务,则全年几乎不着家,无法耕种田地,所以官府同意让农户以缴纳粮食的名义,抵消徭役,而由专门的漕帮来承担漕运任务。

    可以说,漕粮已经被各级官府视为肥肉,谁都想着从中分一杯羹。

    吴宗睿先前所了解的漕运途中各级官府强行征收的过路费,以及沿途匪帮劫掠的钱粮等等,大都是出自于这里,沉重的压力,全部到了老百姓的身上。

    滁州没有承担漕粮的任务,吴宗睿担任滁州知州的时候,对于漕粮征收的事情,不是特别清楚,担任淮安府知府后,他终于明白漕运的不少黑幕。

    “大人,淮安府今年的漕粮基本征收完毕,你不必过于担心了。”

    “先生,了解漕粮征收的份额,我感觉到的只有震惊了,淮安府运送到京城和北方的漕粮,不过十万四千石,可征收的漕粮,居然有三十三万石,府衙的官吏说淮安府还算是好的,苏州和扬州的情形更加严重,扬州达到了四倍以上,如此下去,农户怎么能够承担,难怪这些年以来,漕粮根本无法完全征收上来。”

    曾永忠明显不激动,这样的情形,多年之前他就有体验了。

    “大人说的是,不过这漕运的规矩,历来都是如此,就连朝中的不少大人都是清楚的,你也知道,仅仅是漕运总督府管辖的漕运兵丁就有两万人,还有沿途的各级官府,他们的开销也是不少的,朝廷只是要求漕运总督府每年运送两百多万石的粮食到京城和北方,其余的都不过问,所以地方这样做也是没有办法的。”

    “这倒不一定,若是从陆路运输,尽管时间有些长,可是开销小了很多,而且那些商贾,同样也是赚取到了银子。”

    曾永忠摇摇头,跟着开口了。

    “大人,陆路运输开销的确少很多,可是遭遇到劫持的可能性太大,远远没有漕运安全。”

    吴宗睿微微摇头,他知道曾永忠一时半会不会改变认识。

    “曾先生,说说府衙征收的漕粮,究竟如何开销的吧。”

    “大人,以去年为例,十万四千石粮食必须上盖,运送到京城和北方,不得有丝毫延误,剩余征收到的近二十万石粮食,按照官府定价,折合六万两白银左右,其中上缴漕运总督府三万两白银,抵扣农户的徭役,以及漕运兵丁之开销,其余三万两白银,则是弥补淮安府州县衙门的各项开销等等。。。”

    吴宗睿终于忍不住了,轻轻拍了拍桌子。

    “先生,一石漕粮三钱银子,也不知道朝廷是怎么定价的,去岁滁州一石粮食已经是六钱到七钱银子,我想淮安府商贸更加发达,也更加的富庶,去岁一石粮食至少是七钱银子,近二十万石粮食,折合白银至少是十三万两白银左右,官府从农户手中征收粮食,按照三钱一石的价格征收,随手转出去,至少六钱银子,看样子这银子也太好赚了。”

    “大人,这是朝廷和漕运总督府定下的粮食价格啊。”

    “当然了,若是要求朝中百官以及漕运总督府的官吏来上缴粮食,他们怕是早就闹翻天了,也只有农户好欺负。”

    “大人不能如此想啊,更不能随意变动漕运粮食的价格啊。”

    “我知道,不过我既然出任淮安府知府了,这里面弊端,就要革除一些,漕运粮食之征收,从现在开始,府衙全部收缴粮食,不再以银子来征收,各州县必须上缴粮食,若是他们不愿意也行,那就按照五钱银子的价格上缴白银,且州县衙门所有开销,府衙概不过问,由他们自己去想办法。”

    “大、大人,使不得啊,如此做,就是犯了众怒,淮安府所辖州县的官吏,对大人肯定有意见的。”

    “无所谓,大家心知肚明,淮安府所辖州县的官吏,怕是肥的流油了,府衙这道政令下去,若是谁敢于置之不理,那我不会客气,查他个底朝天,揪出几个官吏来。”

    “这,我明白了,大人一定要做,也是可行的。”

    “先生明鉴,我也是无奈,才



第一百五十八章 初见赵世奇
    吴宗睿最为操心的还是信义帮护卫队伍,他必须要给信义帮护卫队伍一个名分,认真思考之后,他打算给漕运总兵赵世奇说说信义帮护卫队伍的事宜,为信义帮护卫找到一条出路。

    随着信义帮护卫的规模越来越大,想要继续隐瞒下去,可能性不大了,如果能够找到一颗依靠的大树,那就可以继续名正言顺的发展了。

    天启元年之前,漕运总督与漕运总兵的权力是一样的,两人同时对朝廷和皇上负责,漕运总督不能够节制漕运总兵,漕运总兵单独行使职权,护卫漕运的安全,不过天启元年,规矩变化了,皇上专门下旨,漕运总督负责漕运一切事宜,漕运总兵受漕运总督的节制。

    漕运兵丁的总人数达到了两万人的规模,悉数都是雇佣兵,其兵丁的组成规模与卫所军队有些不一样,所辖的两万兵丁分为十八营,包括步兵营、骑兵营和神机营等等。

    漕运兵丁明面上是两万人,其实总人数不足万人,与卫所军队一样,其军官同样吃空饷,报上的兵丁总人数是两万人,其中空额的一万多兵丁军饷落入到军官的口袋里面。

    按照军饷的供给来说,漕运兵丁的军饷是能够得到保证的,毕竟军饷都是漕运沿线各府州县直接上缴的钱粮,可惜实际情况绝非如此,面对白花花的银子,漕运军官更加的贪婪,他们不仅吃空饷,还克扣漕运兵丁的军饷,导致漕运兵丁生活困顿,无法养活家人。

    至于说漕运兵丁逃亡的情形,诸多的军官无所谓,反正在护卫漕运安全方面,漕运兵丁也没有出多大的力,基本都是负责漕运的各漕帮自己想办法。

    漕运兵丁加入漕帮的情况比比皆是,他们为漕帮护送粮食,能够拿到报酬,家人不至于受冻挨饿,漕运军官知晓此事,却睁一眼闭一眼,反正他们能够得到银子,管那么多事情干什么,若是严查这等的事情,他们吃空饷的行为也要暴露出来。

    吴宗睿想到的,还是利用这里里面的漏洞,让信义帮护卫加入到漕运兵丁队伍之中,如此廖文儒和刘宁等人都有了军官的名分,当然,这仅仅是挂名,信义帮护卫还是牢牢掌控在吴宗睿手中的。

    想要做到这一步,绝非嘴上说说那么简单。

    曾永忠不可能操心信义帮护卫的事宜,淮安府衙关于漕粮征收的事宜,已经立下了新的规矩,想要落实这个规矩,困难重重,需要曾永忠倾尽全力,还要吴宗睿背后强有力的支持。

    所以信义帮护卫的事宜,只能是吴宗睿来想办法运作。

    九月底,漕运进入最为繁忙的时节。

    吴宗睿来到了漕运总督府衙门。

    秋季的漕粮正在征收和运输的过程之中,漕运总督府的事情很多,连带着淮安府衙的事情也很多,具体的事宜,都是曾永忠在忙碌,只不过需要吴宗睿做出决定。

    卯时三刻,漕运总督杨一鹏出现在二堂,漕运总督府的官员以及淮安府知府吴宗睿,早就在二堂等候。

    这是吴宗睿第二次来到漕运总督府,第一次是上任的时候前来拜访。

    漕运总督府的文官悉数站在二堂的左首,漕运军官则是悉数站在二堂的右首。

    吴宗睿一眼就看见了右首的第一人、漕运总督赵世奇。

    漕运总兵赵世奇,同时看向了吴宗睿。

    两人的眼神相撞,空气中迸发一丝的火花。

    小半个时辰之后,漕运总督杨一鹏安排完毕所有的事情,众人按照要求去做就可以了。

    吴宗睿站起身,和众人一道离开漕运总督府的二堂,朝着大堂的方向走去。

    巧合的是,吴宗睿不知不觉和漕运总兵赵世奇走到了一切。

    “这位是淮安府知府吴大人吧,幸会幸会。”

    “原来是赵总兵,幸会幸会。”

    “我与吴大人第一次见面,不如找个地方做一做,你看如何。”

    “求之不得,赵总兵请。”

    赵世奇的身材颇为魁梧,不过看上去太胖了一些。

    茶楼的客人不少,一楼熙熙攘攘,几乎没有什么空地方,吴宗睿和赵世奇进入到茶楼,要了二楼的一个雅间,至于赵世奇带来的军士,则是守卫在雅间的门口,不得随便进入。

    点心和清茶很快上来了。

    赵世奇端起了茶杯,向吴宗睿示意。

    “吴大人,我是大老粗,不懂得品茶,就知道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你是读书人,和我不一样,今日我们一起吃茶,你可不要觉得我粗鲁。”

    “赵总兵说笑了,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如果不懂得转圜,一味的展现本性,表现出来的都是粗鲁。”

    “吴大人这话是什么意思,我不是很明白。”

    “看来赵总兵说话挺认真的,那我就解释一番,譬如说赵总兵到京城去了,需要拜见兵部的大人,进入兵部之后,是不是也要说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事宜,在譬如说了,赵总兵在军中的时候,面对诸多的军官,要求大家斯文的吃肉与喝酒,这明显不合适,所以说,该要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时候,绝不要掩饰本性,该要斯文的时候,也决不能放肆。”

    赵世奇摇摇头。

    “吴大人,我最怕和你们这些读书人说话了,我都是直来直去,不知道转弯,有时



第一百五十九章 条件
    “大人,总督府送来了文书,十月到十一月中旬,必须运送一百五十万石粮食前往京城和北方,其中十万石粮食用于救济京畿、陕西以及山西一带的灾荒,府衙需要协调淮安府境内漕运相关事宜,务必保证漕运之安全。。。”

    曾永忠的手中拿着漕运总督府的文书。

    吴宗睿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这类的文书他见得多了。

    前两日在漕运总督府,漕运总督杨一鹏已经说明了这件事情,只是没有说的那么清楚,有关催缴漕粮以及护卫漕运安全事宜,颇为含糊,现在总算是明确任务了。

    崇祯三年漕运粮食的任务为二百五十万石,从二月到九月,八个月的时间,仅仅运送漕粮一百万石,剩下的两个月时间,必须运送一百五十万石漕粮,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

    上半年的漕运颇为艰难,后金鞑子侵袭北直隶,一直到五月中旬,京畿一带才彻底安稳下来,而后又是流寇在陕西和山西两地作乱,导致陆路运输完全断绝,南方所有的货物几乎都是依赖漕运,诸多的漕帮趁着这个时机,大量的运输其他的货物,收取高额的运费,漕运粮食的运输反而耽误下来了。

    信义帮都是如此,更不用说其他的漕帮了。

    其实每一个漕帮的背后,都有文官或者武将的支撑,否则根本不要想着在漕运之中立足。

    吴宗睿隐隐就知晓,长恒帮每年都要给漕运总兵赵世奇进贡,获取保护。

    漕运总督府的文书,又是典型的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的表现。

    淮安府衙所能够掌控的,也就是守备衙门,守备衙门的军士,区区百来人,老弱病残加上兵痞,吴宗睿都懒得去关心了,依靠守备衙门的军士到漕运码头去维持秩序,等于是自找麻烦,他们不仅不能维持秩序,还有可能借机敲诈勒索,让码头的秩序更加的紊乱。

    驻守淮安府的大河卫,隶属于漕运总督府节制,也听命于南京兵部,淮安府衙没有权力管辖,而漕运兵丁,由漕运总督府直接管辖,淮安府衙更是没有资格过问。

    如此的情况之下,淮安府衙只能是拿出来钱粮,求助于漕运兵丁,或者是让漕帮自行负责维持漕运码头之秩序。

    一方面,漕运兵丁需要的开销,府州县衙门已经上缴需要的钱粮,一方面,事到临头了,维持治安的任务还是压给了府州县衙门。

    淮安府衙也有办法应对,按照惯例,吴宗睿将漕运总督府的文书下发给州县衙门,要求他们按照漕运总督府的要求完成任务,至于下面怎么去完成,府衙不需要关心,反正做不好了,府衙可以责罚州县衙门,漕运总督府若是怪罪,则将相关的官吏送到总督府。

    但今年不行。

    曾永忠已经将今年以及今后漕粮征收的办法通告淮安府所辖的州县衙门,州县征收的所有漕粮,一律押解到府衙,由府衙按照实际需要统一掌控,保证州县衙门的需求。

    庆幸的是,淮安府所辖的州县衙门,没有谁敢站出来反对。

    他们都知道,吴宗睿以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兼任淮安府知府,其有了弹劾的权力,也就将下面州县衙门官员的帽子捏在了手中,谁要是跳出来反对,轻者被罢官,重者可能进入到大牢之中。

    如此情况之下,谁敢跳出来反对。

    近段时间,大量的漕运运送到府衙,绝大部分的府库都腾出来装运漕粮了。
1...6061626364...3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