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走出漕运总督府衙门,吴宗睿的脸色很不好。

    杨一鹏的态度自始至终都很好,一直都带着笑容,对赵世奇的评价很不客气,言语之中还表明了,赵世奇是必须要离开淮安府城的,不再担任漕运总兵的职务,不再插手漕运的任何事宜,说到漕运的事宜,杨一鹏表示了对吴宗睿的依靠,希望在今后的漕运之中,吴宗睿要多出力。

    吴宗睿不年轻了,尽管他的年龄只有十九岁,可穿越的他,对于世态有着独到的见解,这是旁人无法知晓和窥探的。

    吴宗睿感觉到了杨一鹏的戒备和警惕。

    这也不奇怪,相对来说,吴宗睿表现出来与年龄不相符的睿智和成熟,这样的成熟和睿智,足以引发其他人的重视。

    隐隐的,吴宗睿感觉到了,自己留在淮安府城的时间不长了,杨一鹏也是有见识和能力的官员,不会容忍属下太过于的精明,依照杨一鹏的老道。一定会建议他吴宗睿到其他的地方任职,甚至可能是表面上的提拔,就是不可能继续留在淮安府,插手漕运的事宜。

    紧迫的感觉传来,脑子开始高速的运转。

    如果离开淮安府城,不再担任淮安府知府,那么如何的安置诸多的军士,这是最为关键的事宜。

    军士继续留在四海帮是不可能的,这是吴宗睿最为基本的依靠,最为重要的依靠。

    一旦离开淮安府城,不管到任何的地方出任官职,军士都是要带过去的,可是依照朝廷的规矩,文官是不准有私人武装的,办法也是有的,四海帮设立分部,或者以押司的名义保留武装力量,都能够让诸多的军士有容身之地,不引发朝廷的关注。

    朝廷裁撤驿站之后,各地的押司兴起,不管是官府之人,还是民间的商贾,都有不少的信函与货物需要运输,在局势纷乱的情况之下,他们只能依靠押司的力量。

    在吴宗睿看来,依托押司的名义,保留武装力量,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问题也是存在的,漕运三千营的军士,是不是愿意转变身份,从朝廷的军士转变为毫无保障的押司保镖,这是需要注意的事宜。

    毕竟漕运三千营的军士,绝大部分都是曾经的淮安府漕运码头的苦力。

    既然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就要冒险,就不要有太多的忌讳。

    一直以来,吴宗睿都表现的很低调,该隐忍的地方隐忍,不过这么长时间过去,他发觉了,一味的低调隐忍,办不了大事情。

    不管是后金鞑子,还是农民起义军,力量都在不断的壮大,这些力量是吴宗睿日后主要的对手之一,如果一味的隐忍,力量的发展太过于缓慢,真的到了刺刀见红的时刻,最先覆灭的就是自身。

    吴宗睿不会容忍这等情况的出现。

    或许漕运三千营的军士,会表现出来不适应,甚至是埋怨,但是在大的局势下面,必须要服从,不服从的军士,毫不犹豫的淘汰。

    “大人,情况如何啊。”

    曾永忠站在府衙的门口,脸上带着关切的神情。

    “短时间之内问题不大,往后就不好说了。”

    听见吴宗睿这样说,曾永忠轻轻的拍了拍胸口。

    吴宗睿安排的事情,曾永忠已经在想尽办法落实,譬如说漕运三千营军士全体退出的事宜,说出来简单,真正办理起来,难度不小。

    “先生,我在淮安府城的时间可能不长了,赵世奇离开淮安府城,不长时间,我也会离开了,至于说到什么地方去,我预料不到,所以说,漕运三千营的军士,马上退出漕运三千营,就是最为重要的事宜,这件事情,麻烦先生操心了。”

    曾永忠楞了一下,脸色微微发白,不过他很快恢复了平静。

    “大人,漕运三千营的军士,完全离开漕运三千营,进入到四海帮,短时间内问题不是太大,可时间长了,怕是有些问题,如果大人离开了淮安府城,这些军士也要一同跟随离开的,如何安置这些军士,是最为关键的问题,不知道大人是怎么想的。”

    “没有太好的办法,要么是在我去的地方设立四海帮的分部,要么就是设立押司,唯有这两个办法,能够安置这么多的军士。”

    “大人说的是,暂时只有这两个办法。”

    “难度肯定是有的,赵世奇写给朝廷的弹劾奏折,就专门说到了漕运三千营的事宜,弹劾我拥有私人的武装力量,还好杨大人的奏折专门说明,不过这不大可能消除朝廷之中某些人的看法,他们会在这方面想方设法的做文章,所以日后我们要更加的谨慎。”

    “大人,完全的消除影响,我想不可能,不过只要提前做好了安排,问题也不是太大。”

    “我也是这么想的,那就麻烦先生做好安排部署。”

    。。。

    吴宗睿看着桌上的文书出神。

    近一年时间以来,淮安府衙的赋税收入还是不错的,将府衙所辖府州县的漕粮运送事宜全部收归府衙之后,收入大幅度的增加,府衙运转的钱财足足有余,部分的钱财可以转到漕运三千营,有了足够的钱财,地方上的事情也很好办了。

    吴宗睿曾经想着改善地方上的水利设施,被曾永忠否决了,所谓枪打出头鸟,这么多年时间过去,淮安府衙从未有钱财投入到农田水利设施改善方面,吴宗睿上任的时间不长,突然开始水利设施建设,必定引发关注,到时候很多的事情无法预料,是祸是福谁也不知道。




第一百九十四章 妥善的安排
    转眼到了三月,漕运正式启动,漕运码头开始忙碌起来,各地的商贾在这里云集,大量的粮食开始在这里堆积,准备运送到北方去,当然还有诸多商贾的货物,也准备借助漕运船只,运送到北方去。

    信义帮成为了漕运码头最大最有实力的帮派,原来的四海客栈,改名为信义客栈,客栈早就爆满,川流不息的商贾进出信义客栈。

    刘友松成为了信义客栈的掌柜,负责在前面招呼诸多的商贾,秦志锐则是在客栈的后院,与那些有资格进入后院的商贾讨价还价。

    时常进出客栈的还有秦大龙等人。

    吴宗睿是不会去信义客栈的,也没有必要去。

    “大哥,所有的军士都退出了漕运三千营,我已经给赵世奇总兵禀报了此事,赵总兵没有说什么,我们在码头苦力之中再次招募了两千人,军士的总人数达到了五千五百人,我们从神机营得到了五百副弓箭,十万枝箭羽,三百匹战马,两千柄雁翎刀,两台红夷大炮,十台弗朗机,还有其他火炮三十门。。。”

    吴宗睿听得很认真,微微点头。

    “文儒,你辛苦了。”

    “大哥,赵总兵承诺的一百万两白银,迟迟没有兑现,要不我再去催催。”

    “不用了,赵世奇是不会拿出来这百万两白银的,如果他愿意拿,早就谴人送来了。”

    “这,难道就这么算了吗。”

    “以后再说吧,有些事情我们不要做的太过分了,其实我们得到的已经不少了,军械、火炮和战马,这些东西算起来,值不少银子了,再说所有军士退出漕运三千营,赵世奇也没有说什么,这已经不错了,如果我们逼急了赵世奇,人家犯浑了,那我们也不讨好。”

    廖文儒点点头,脸上还是带着不服气的神情。

    “文儒,军士的训练一刻都不能放松,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还有,你要告诫所有的兄弟,现如今的局势有些特殊,他们不准离开军营,更不准惹事。”

    “好的,大哥还有什么吩咐吗。”

    “没有了,你去忙吧。”

    秦志锐进入厢房的时候,吴宗睿正在沉思。

    看见吴宗睿没有开口说话,秦志锐老老实实站着,也没有开口说话。

    终于,吴宗睿抬头,看着秦志锐开口了。

    “秦帮主,信义帮的发展势头很好啊。”

    “这都是大人的庇护,属下一切都按照大人的吩咐做,漕运文书明码实价,运送货物的价钱也是固定的,童叟无欺,第一批漕运船只已经带回来消息,沿途都很顺利,匪帮看见了信义帮的漕船,根本不敢妄动。”

    “嗯,你做的很不错,这段时间你和刘友松都很辛苦,我是知道的。”

    “不敢不敢,这都是属下应该做的。”

    “长恒帮的情况如何。”

    “还不错,我们信义帮的任何安排,长恒帮都是竭尽全力做好的。”

    吴宗睿看了看秦志锐,微微一笑。

    “秦帮主,有些时候不要太自信了,长恒帮也是有着不错实力的帮派,曾经叱咤风云,如果成为了信义帮的跟班,李唐华会舒服吗,所以说,你要多多思考,处理好与长恒帮及李唐华之间的关系,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很多事情都是瞬息万变的。”

    秦志锐抬头,看着吴宗睿,脸上露出迷惑不解的神情。

    “大人的意思,属下有些不明白,漕运码头的商贾,都知道信义帮,相信信义帮,有什么事情也是来找到信义帮,我们将其中的三分之一的业务,都转给长恒帮了,李帮主很高兴,没有什么其他的反应。”

    “秦帮主,信义帮能够在漕运之中立足,就有其过人之处,李唐华依靠的可不仅仅是信义帮,还有其他的关系,如果长恒帮所有的业务,都是通过信义帮转过去的,李唐华怕是不会舒服,目前信义帮的力量太过于强大,李唐华不会说什么,一旦信义帮受挫,你认为李唐华会袖手旁观吗,会主动帮助信义帮吗。”

    秦志锐连连摇头。

    “属下知道,如果信义帮落难,长恒帮不可能全力帮助,赏赐信义帮与云天帮之间的争斗,长恒帮就没有出多大的力。”

    “对啊,我有一个建议,漕运码头可以划出地盘,哪些地盘的生意由信义帮负责,哪些地方的生意由长恒帮负责,哪些地方由其他的帮派负责,划好了地方,大家就可以相安无事,当然,信义帮肯定是占据最好的地盘,转到最多的银子。”

    秦志锐再次点头。

    “大人说的是,如此做长恒帮就不会有依附信义帮的感觉了,其他的帮派也能够在漕运码头赚钱。”

    “对啊,做生意就是这样,大家都有钱赚,大家都高兴,如此才能够很好的相处,他日就算是遭遇到麻烦,其他的帮派也不会做的太过分。”

    “属下明白了,属下这就去做。”

    秦志锐离开厢房,曾永忠进来了。

    “大人未雨绸缪,真的是高明,这等的办法,我是想不出来的。”



第一百九十五章 意料之中
    三千五百军士全部退出漕运三千营,按说应该引发不小的波澜,吴宗睿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不过十多天时间过去,一切都很平静,杨一鹏没有开口询问此事,在漕运总督府议事的时候,压根没有提及漕运兵丁的事宜。

    这让吴宗睿更加的警惕,毕竟这不是小事情,要说杨一鹏没有丝毫的想法,傻瓜都不会相信,而杨一鹏的隐忍,也让吴宗睿感觉到风暴即将来临。

    三月二十八日,漕运总督府知事龙建宏专程来通知吴宗睿,即刻到总督府衙门,朝廷派人前来传旨了。

    离开府衙的时候,吴宗睿告诉曾永忠,迅速处理完手中所有事宜,做好离开淮安府城的准备。

    来到漕运总督府衙门的时候,吴宗睿特意的在外面站立一会,仔细看了看立在衙门外面的那一对汉白玉的石狮。

    进入大堂,赵世奇已经在大堂等候。

    吴宗睿看了看赵世奇,微微的点头示意。

    赵世奇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

    不过几分钟的时间,杨一鹏陪着宣旨的官员来到了大堂。

    “吴大人,赵总兵,准备接旨吧。”

    说话的时候,杨一鹏的脸上也没有任何的表情。

    赵世奇的脸色发白,吴宗睿表现出来的是平静。

    “。。。敕封赵世奇为榆林总兵。。。”

    跪在地上的赵世奇,身体瘫软,差点就站不起来了。

    陕西的榆林,与淮安府是无法比较的,偏远不说,还存在重重的危险,北面要预防蒙古鞑子和后金鞑子,南面要应对愈演愈烈的农民起义,那是真的可能上战场的,哪里能够与漕运总兵这个职位比较。

    赵世奇压根没有此等的思想准备,按照他的预计,最坏就是回到京城去,进入五军都督府,做一个闲人,那样也不错了,反正捞足了银子,回到京城去潇洒也是可以的,却不想被派遣到榆林出任总兵。

    谁都知道,陕西和山西等地的总兵,因为军士时常哗变,遭遇到朝廷的惩戒,一般人压根不想到那些地方去。

    “。。。由杨一鹏兼任漕运总兵,节制漕运兵丁。。。”

    杨一鹏和赵世奇都谢恩了。

    看着脸色苍白、勉强稳住身形的赵世奇,吴宗睿没有高兴的感觉,不管赵世奇此人如何的无能,总是为杨一鹏做事多年,按说杨一鹏应该说几句好话,至少让赵世奇能够到好一些的地方去任职,可实际情况却是如此。

    这说明了,杨一鹏不是愿意成全他人之人。

    杨一鹏如此对待赵世奇,有赵世奇本人窝囊的原因,也有杨一鹏想着撇开关系的因素。

    “南京督查院右佥都御史、淮安府知府吴宗睿接旨。。。”

    吴宗睿看了看站在一边的杨一鹏和赵世奇,不情愿的跪下了。

    “。。。敕封吴宗睿为督查院右佥都御史、山东青州府知府,即刻赴任。。。”

    “臣领旨谢恩。。。”

    宣旨的官员完成了任务,脸上露出了笑容,向杨一鹏、吴宗睿和赵世奇三人抱拳问候,嘴里说了一些恭喜之类的话语。

    很快,龙建宏领着宣旨的官员,前往寅宾馆去了,大堂里面就剩下手里拿着圣旨的三人。

    杨一鹏的脸上带着笑容,开口说话了。

    “吴大人,可惜了,本官还想着让你负责更多漕运的事宜,想不到朝廷将你派到山东的青州去了,你年轻有为,来到淮安府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却将所有的事情都打理的井井有条,本官还真的不想你离开啊。”

    “下官感谢杨大人的关心,下官在淮安府的时间不长,得到了大人诸多的照拂,在这里一并谢过了。”

    “吴大人,你客气了,明日本官在府中设宴,为你们饯行,还请吴大人和赵总兵一同来。”
1...7475767778...3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