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已经是四月初,距离登莱兵变是有十个月左右的时间,吴宗睿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

    应该说登莱兵变,是完全可以在初期镇压下去的,这期间登莱巡抚孙元化,山东巡抚余大成,以及朝廷之中的主抚派犯下了严重的错误,孔友德造反初期的时候,麾下不足两千军士,驻扎在山东的大军,可以轻而易举的镇压这支反叛的队伍,可惜的是,孙元化过度的自信,包括山东巡抚余大成,他们认为孔友德及其麾下的军士是可以招抚的,禀报朝廷之后,皇上下旨,要求招抚,且令各地的大军不得进攻孔友德部。

    可以说,凭着吴宗睿麾下的信义帮护卫,可以轻而易举的镇压孔友德部。

    但吴宗睿不会这样做,因为他从中得不到任何的好处。

    翌日,一大早,吴宗睿来到了前院,进入厢房。

    青州府同知、通判等官吏,已经在厢房外面等候。

    “大人,是不是请厢房外面的诸多大人进来,商议府衙的事宜。”

    “不急,青州府衙的事宜,我还没有考虑,今日的会议,也就是府衙的同知和通判等人,介绍青州府的诸多基本情况,这些情况我已经知晓,而且我相信,他们禀报的情形,肯定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其中有颇多夸大的地方,尚需要先生下去实际调查,才能够弄清楚。”

    “大人说的是,可诸位大人禀报的情况,大人还是要听的。”

    “我知道,情况还是要听的,待会诸位大人禀报的时候,先生多多关注,我想现如今最为主要的事宜,就是收取春季田赋的事宜,还有一个来月的时间,就要开始征收,这一路上的情形,我们都看见了,青黄不接的时节,农户的日子不好过,缺衣少粮,如果强行的征收春季的田赋,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流离失所,造成了那样的局面,怕是难以收拾,所以我的想法,春季的田赋,若是难以征收,可以缓一缓,以府衙的库银暂时的抵缴,也让农户喘口气。”

    曾永忠的脸色有些发白,紧跟着开口。

    “大人,此举万万不可。”

    “先生是担心什么吗。”

    “大人在滁州的时候,曾经这样做,遭遇到弹劾,若是在青州也如此做,肯定遭遇弹劾,大人想一想,您在滁州遭遇到弹劾,侥幸过关了,在淮安府遭遇弹劾,被派遣到了青州府,若是在青州府再次遭遇弹劾,结局真的不好预料啊。”

    吴宗睿情不自禁的点点头,曾永忠说的有道理,他吴宗睿可没有什么强硬的背景,若是每到一地都遭遇到弹劾,皇上和朝廷肯定会不耐烦,到时候他自己都无法预料结局。

    农户的确苦,但并非是青州一地的农户如此,相信北方绝大部分的农户和百姓,都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南方不少地方的百姓和农户亦是如此,如果刚刚到青州上任,就表现出对于农户和百姓的过于关心,绝非好事。

    而且吴宗睿来到青州,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需要办理,这个时候最为需要的就是平稳的局面,而且维持这种平稳的局面,关键还在于各级的官吏。

    “先生说的是,春季赋税征收的




第一百九十九章 赵氏家族
    吴宗睿说到做到,接连几天的时间,几乎不插手和不过问青州府衙的诸多事宜,而曾永忠也是见怪不怪,主动操心和署理府衙的诸多事宜。

    这让青州府衙的诸多官吏感觉到惊奇,一些议论也自然而然的出现。

    吴宗睿毫不在乎,甚至打断了曾永忠关于这方面事宜的汇报。

    连续几天的时间,吴宗睿没有留在府衙,每日点卯之后就离开,前往信义帮护卫临时的军营所在地去。

    信义帮护卫的军营,距离府城不过十里地左右的距离,在一片山坳之中,四周异常荒凉。

    按说府城周遭是找不到如此荒凉之地的,当初罗典勇禀报侦查到的情形的时候,吴宗睿不是很相信,不过来到青州府城,实地看过之后,他完全相信了。

    穿越已经五个年头,在某些事情上面,吴宗睿还是没有完全适应,譬如说对于城池的分布状态以及城郊的布局等等,在他看来,城池周遭应该是相对繁华的,住户也是不少的,可惜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包括淮安府城如此繁华的城池,城郊的周遭也不是特别的繁华,一些地方甚至显得荒凉。

    青州府城外荒凉的情况更为突出,走出南门,前行不到两地里,就看不到什么住户和百姓,印入眼帘的除开部分的山峦,就是大片的农田。

    其实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大明王朝没有城镇化的概念,几乎所有的城池都是高大的城墙围起来的,城池的外面与城内有着巨大区别,不管是百姓,还是农户,压根不愿意在城池外面居住,他们都居住在村子里或者集镇上面,而且大明王朝对百姓以及农户的管理很严格,绝大部分的农户一辈子都不会离开出生的地方。

    其次,从城池的安全性出发,城池的周遭也不允许出现大量的房屋和居民,若是城池遭遇到围攻,这些居住在城池外围的居民和房屋,将成为守卫城池官兵最为头疼的障碍。

    这样的政策和环境,倒是让吴宗睿麾下的军士不管到什么地方,都很容易找到安身之所。

    山坳里面搭建了很多的帐篷,军营的建设尚未全面铺开,毕竟廖文儒率领的军士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抵达这里。

    军营的建设还没有正式开始,可训练是绝不会落下的。

    刘宁和罗典勇等人,一刻不停息的督促军士训练的事宜,此次来到青州府的三千军士,其中有一千五百名新进入的军士,需要加强训练。

    至于吴宗睿,接连几天的时间,主要思考的就是军营建设的事宜。

    其实在淮安府城的时候,军营的建设就出现了较大的失误,因为大量的修建营房,以及训练场所,投入的钱财太多,导致浪费太大,毕竟军队还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不敢公开的亮相,吴宗睿到什么地方去做官,军士就要跟随搬迁,还要想要遮掩的措施和办法。

    说到底,目前的情况之下,军队不可能有固定军营和训练的场所,更不能公开。

    所以青州军营的建设,不会有太大的投入,至少营房不会建设太多,军士的住所以能够多次搬迁的帐篷为主,训练的场所因陋就简,这样能够节省不少的开销。

    吴宗睿已经将这个意思告知廖文儒和刘宁等人。

    当初从神机营得到的帐篷,特别是大帐篷,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类帐篷与蒙古包的差别不是很大,四周以木栅栏固定,内部的空间和面积还是不小。

    吴宗睿对这种大帐篷很满意。

    当然,军士居住帐篷,条件比不上房屋,但军士不是来享福的。

    训练场所则要好办很多,刘宁和罗典勇等人很有经验,利用地形地貌,正在指挥军士修建诸多的训练场地。

    几天时间下来,看见一个个大帐篷都建起来,吴宗睿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大人,您来到青州府已经近十天的时间,是不是去拜访一下赵氏家族。”

    “哦,先生说的是赵太保的家族吗。”

    “是啊,赵秉忠是殿试状元,官至礼部尚书,遭遇陷害被迫致仕,后来因为刘钟英案件遭受牵连,被削官夺爵,愤懑而死,崇祯元年被皇上赠太子太保,又被皇上官复原职和赐予祭葬,其影响力是不小的,赵秉忠的父亲赵僖官至礼部右侍郎,在青州同样有影响力,赵氏家族可谓是官宦世家,在青州府城地位显赫,大人出任青州知府,前去拜访一下赵氏家族,也是应该的。”

    “知道了,我到青州府上任,赵氏家族有什么动静吗。”

    “目前还没有发现,不过据我知晓的情形,每一任的青州府知府,都是专门去拜访过赵氏家族,当初赵秉忠遭受陷害被迫致仕,甚至被削官夺爵的时候,都曾经有地方官去拜访。”

    “哦,这个赵氏家族,影响力还真的是不小,赵秉忠被迫致仕回家,被削官夺爵,都有官吏专门去拜访,先生可知晓其中的原因。”

    “赵秉忠曾经典视江南,出任过会试的同考官,张玮、姚希孟、周顺昌和孙承宗等人,都是赵秉忠的学生,大家都知道赵秉忠是被陷害的,而且赵秉忠遭遇陷害的时候,朝中也有不少人为他说话,让当时的阉党异常恼怒,之后阉党被皇上和朝廷清剿,让赵秉忠的名气更大,赵氏家族的地位也日渐显赫。”

    吴宗睿微微点头。

    “先生的意思我明白了,你来安排,近两天我们去拜访赵氏家族。”

    “好的,赵氏家族的老宅在郑母镇,不过家族早就举荐搬迁到了府城,就在城东,距离府衙不是很远,我来做好安排,到时候大人前去拜访就可以了。”

    &nbs



第二百章 善意的提醒
    卢发轩突然来到青州府城,让吴宗睿颇为吃惊。

    吴宗睿并未在府衙的寅宾馆接待卢发轩,而是带着卢发轩,到青州府城的某家不知名的酒楼去吃饭,卢发轩的住宿亦是安排在这家酒店。

    酒菜上来之后,吴宗睿告诉伙计不要随意打扰,若是有需要就叫伙计。

    雅间里面只剩下吴宗睿和卢发轩两人。

    吴宗睿端起了酒杯。

    “路廷兄,恭喜你了,此番到京城去赴任,前途无量。”

    在吴宗睿的面前,卢发轩倒是没有掩盖脸上的喜气。

    “瑞长兄,谢谢你的吉言,不过我还是不敢和你比较,你是督查院的右佥都御史,假以时日,一定会成为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我就不一样了,在京城慢慢熬日子,希望瑞长兄将来多多关照我。”

    两人干了第一杯酒。

    应该说,在大明的官场,卢发轩是吴宗睿关系最好的同盟,虽然两人一直都在不同的地方做官,可平日里都有书信往来,吴宗睿也在倾尽全力,在某些事情方面改变或者影响卢发轩的认识和认知,至少在对待东林党的态度方面,卢发轩和吴宗睿的认识是一致的。

    此番卢发轩调任京城吏部员外郎,正五品的品阶,应该是得到了提拔和重用。

    其实卢发轩的仕途之路调整也很快,高中二甲进士之后,出任湖光黄州府辖下广济县知县,尔后调整到南京吏部出任主事,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就出任滁州知州,跟着也是不到一年的时间,再次调任京城吏部员外郎。

    这样的调整速度是很罕见的,可以肯定的说,卢发轩背后有人支持,而且支持之人身份不一般。

    这是卢发轩的秘密,吴宗睿是绝不会过问的。

    “路廷兄不妨在青州多逗留几日的时间,也让我尽一尽地主之谊。”

    “不了,圣旨要求的时间颇为紧张,明日我就赶往济南府,尔后从济宁乘坐漕船前往京城,不瞒瑞长兄,我是打算乘坐信义帮的漕船,还请瑞长兄帮忙说说话。”

    “这算什么事情,回头我让刘宁安排,一定将路廷兄安全的送到京城去。”

    。。。

    酒过三巡,脸色微红的卢发轩颇为感慨的开口了。

    “瑞长兄,你我离开京城,转眼就是三年多的时间,虽说为官的时间不长,可也经历了很多的事情,我一直都很佩服你,特别是在南京的时候,你的气度和从容震撼了我,那段时间,我在南京的吏部,无所事事,想着今后也就是如此了,若不是几次和你见面,受到了启发,还真的不想继续为官了。”

    “路廷兄年长我很多,见识比我强多了,可不要这样说,其实我们为官,主要还是想着能够施展自身的抱负,路廷兄和我脾气相投,我们之间胜过亲兄弟,路廷兄在京城为官,又是在吏部,必定知晓很多的事宜,还望能够及时告知与我。”

    “瑞长兄放心,有什么事情我一定会写信告知的,只是如今的驿站,大都裁撤,这信函也难以及时的抵达,信函传递速度太慢,好在京城距离这里也不是太远,总是能够想到办法。”

    “那就多谢路廷兄了,来,我敬你一杯。”

    “别,敬酒说不上,其实我这个吏部的员外郎,在京城真的不算什么,也不可能知晓很多的事情,怕是会让瑞长兄失望的。”

    “路廷兄,我还是那句话,只要对自己有信心,一切皆有可能。”

    “好,为了瑞长兄这句话,这杯酒我干了。”

    卢发轩颇为豪气一口喝完了杯中酒。

    卢发轩的酒量,一直都比不上吴宗睿,两人曾经在京城喝酒,每次都是以卢发轩喝醉收场,倒不是说吴宗睿劝酒,而是卢发轩的确有些喜欢喝酒。

    。。。

    看上去已经有些醉意的卢发轩,看着吴宗睿,颇为严肃的开口了。

    “瑞长兄,有一件事情,我不知道当不当讲。”

    “路廷兄尽管说就是了,我知道路廷兄所说的话语,都是对我的关心。”

    卢发轩伸手拍了拍吴宗睿的肩膀,用力的点头。

    “瑞长兄这话说得好,让我羞愧,是我想的太多了。。。”

    吴宗睿看着卢发轩,没有开口说话。

    “瑞长兄,淮安府发生的事情,我也听闻了一些,毕竟滁州亦是由漕运总督府管辖的,最近一段时间,漕运总督府传出话来,说是瑞长兄随意插手漕运兵丁的事宜。。。”

    吴宗睿的脸色依旧平静,内心已经是惊涛骇浪。

    卢发轩是不会随意开口的,所说的话语一定有指向。

    廖文儒统领的剩下两千军士,还没有出发,而且吴宗睿从神机营获取的红夷大炮、弗朗机以及其他一些火炮,也没有运输过来,要说杨一鹏对此无动于衷,那是不可能的。

    难道是杨一鹏从中作梗,不愿意廖文儒等人离开吗。

    军队和军士是吴宗睿的安身立命之本,穿越之初,吴宗睿就操心此事,在这方面不容有丝毫的闪失。

    看见吴宗睿的神色颇为平静,没有太多的表示,卢发轩再次开口。

    “这个传闻是从漕运总督府衙门出来的,我也侧面打听过了,估计漕运总督杨大人对此事也是有看法的,瑞长兄,你可要注意了。。。”

    &nb



第二百零一章 好险
    淮安府城外,一匹快马朝着军营的方向飞驰而去。

    几乎同时,廖文儒也得到了军士的禀报,有人正朝着军营的方向而来。

    这段时间,廖文儒异常的忙碌和焦急,需要搬运的东西不少,特别是两尊红夷大炮,以及弗朗机和其他的火炮,这些东西太重,想要顺利搬迁到青州去,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眼看着十来天的时间过去,马车还没有筹备齐全。

    漕运总督府那边倒是没有多少的动静,这让廖文儒颇为放心。

    军士的禀报,让廖文儒感觉到奇怪,除开紧急军情,还没有谁赶在军营外面纵马飞驰。
1...7677787980...3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