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赵世奇没有开口说话。

    这大概是赵世奇最为强硬的反对方式之一,用不说话的方式来发泄对赵世奇的不满。

    吴宗睿笑了笑,抱拳对着杨一鹏开口了。

    “感谢大人的盛情,明日下官一定准时赴宴。”

    脸上依旧带着笑容的杨一鹏,扭头看了看赵世奇。

    赵世奇脸色愈发的苍白,对着杨一鹏抱拳了。

    “属下准时赴宴。”

    消息已经在府衙传开了。

    曾永忠已经收拾好了所有的文书,吴宗睿离开淮安府衙,他也要跟随离开了,接下来他需要通知廖文儒等人,分批次将所有的军士带到青州去,这是吴宗睿早就做了安排的。

    圣旨要求吴宗睿即刻是去上任,按照规矩,吴宗睿只能在淮安府城逗留三天的时间,三天之后必须离开淮安府城,前往青州赴任。

    时间非常紧,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曾永忠从吴宗睿的脸上,看不出愤懑的表情。

    山东的青州,与南直隶的淮安府是没有办法比较的,两地之间相差太多了。

    吴宗睿的分析太精准了。

    简单的说了几句话之后,吴宗睿告诉曾永忠,他要回家去做好一切的安排。

    廖文儒、刘宁、罗典明、罗典勇、罗典召、秦志锐、秦大勇等人,悉数都在府邸等候,吴宗睿前往总督府接旨的时候,他们已经来到吴宗睿的府邸等候了。

    消息传回来之后,众人的神情都不是很好,五千五百军士,绝大部分都是从漕




第一百九十六章 难道是天意
    一辆红色的轿车冲过来,吴宗睿用力推开身边的刘宁,身形朝着陡峭的海岸之下飘落。。。

    猛地睁开眼睛,伸手摸了摸额头上的汗滴,吴宗睿坐起来了。

    这个梦太真实了,简直就是吴宗睿穿越时候的翻版。

    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都穿越四年时间了,穿越之前的事情,早就逐渐模糊。

    山东青州府,登莱兵变,几个字突然钻进了脑海里面,吴宗睿的身体禁不住颤抖了。

    青州紧靠着莱州和登州,历史上的登莱兵变,牵涉到了青州,青州也是深受其害。

    已经是崇祯四年的三月了,按照历史发展的轨迹,崇祯四年七月,朝廷按照蓟辽督师孙承宗的建议,开始修筑大凌河城,后金皇太极察觉到了危险,八月份果断发兵,攻打正在修筑的大凌河城,辽东明军压根没有预料到后金鞑子的进攻,只能采取死守的方式,皇太极采取了围城打援的方式,击败了朝廷派遣的多路援军,最终被围困在尚未完工的大凌河城辽东总兵祖大寿无奈,投降了后金鞑子,而守卫城池的一万多明军,全军覆没。

    正是因为大凌河城被围困,皇上下旨,要求登莱巡抚孙元化派遣训练有素的登莱新军前去驰援,率领两千新军军士驰援的军官正是游击将军孔友德。

    因为气候的变化,海上风浪太大,根本无法行船,走水路行不通,孔友德不得不领军走陆路,其实谁都明白,等到孔友德率领的两千军士抵达大凌河城,黄花菜都凉了。

    闰十一月,孔友德率领的军士抵达吴桥,一场大雪让气温骤降,无人关心这两千军士的饮食起居,孔友德下令军士就近筹集粮草,筹集粮草的过程之中,因为某个军士进入到某个农户家中抢了一只鸡,还殴打了这户人家的男主人,而这个农户正好是某个举人的随从,故而惹出事情来了,这名军士被万箭攒心,还被押解游街,引发了军士的愤怒,群起攻之,杀掉了这名随从,将事情闹大了。

    此时此刻,而赌博输掉了军饷的李九成,正好归队,本就无法交差的李九成,怂恿军士造反。

    无法按时赶到大凌河驰援的孔友德,知道自身的结局不是很好,面对群情激愤的军士,孔友德最终反了。

    大明朝廷为孔友德的反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当时的莱州,是大明朝廷最为重要的一处军事基地,大量的火炮、战马、银两、粮草,都储存在这里,登莱巡抚孙元化招募了诸多的辽东汉人,尽心尽力打造所谓的新军,就是准备用来对付后金鞑子的,他所推崇的信条就是“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故而这些被招募的军士之中,有很多是被袁崇焕斩杀的毛文龙的麾下。

    孙元化训练的新兵,总人数高达四万之多。

    应该说孙元化的想法还是不错的,如果认真仔细的执行下去,还真的能够起到重大的作用,毕竟努尔哈赤残酷的镇压辽东汉人,很多辽东汉人举家都被后金鞑子杀害,他们与后金鞑子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

    可惜的是,孙元化是文人,不知道军队纪律的重要性,不知道约束军士,留下了重大的隐患。

    四万新军之中的绝大部分军官,都是毛文龙的旧部,很多都是海盗囚徒出身,虽然打起仗来是亡命之徒,但个人素养、修养、道德水平低下,孙元化没有从军机方面对他们进行约束,导致这支军队从组建的时候开始,就是一支亦兵亦匪的军队。

    这也为孔友德的反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孔友德的反叛,让朝廷苦心积虑打造的新军毁于一旦,而且因为孔友德投靠了后金鞑子,导致莱州储存的大量火炮归于了后金鞑子,大量熟悉火炮操作的军士开始为后金鞑子服务。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后金鞑子不善于攻城拔寨的战术短板慢慢得到了加强。

    可以说,登莱兵变极大的加快了大明王朝覆灭的速度。

    这一切,穿越之前的吴宗睿,是非常清楚的,他一直为登莱兵变耿耿于怀。

    难道是天意,让穿越的吴宗睿,直接去面对反叛的孔友德吗。

    “夫君怎么了,不舒服吗,奴家愿意跟随夫君前往青州,夫君就不要担心了。。。”

    吴宗睿轻轻搂着陈灵雁。

    这两天的时间,陈灵雁忙坏了,安排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宜,事无巨细,都要操心,吴宗睿原来以为陈灵雁有可能考虑不周,其实他想多了,搬家牵涉到的所有事宜,陈灵雁几乎都考虑到了,而且思虑的很细致。

    明日就要离开淮安府城,前往青州府了。

    “灵雁,不到两年的时间,你都搬家好几次了,想起来我很愧疚,南京、滁州、淮安、青州,总是在不停的调整。。。”

    “夫君不要多说了,只要能够跟随在夫君的身边,奴家做什么都情愿。”

    。。。

    天还没有大亮,刘宁亲自率领的五百军士,已经在府邸外面等候了,廖文儒和秦志锐等人也早早来到府邸外面等候。

    家中的一切都收拾完毕了。

    吴宗睿手持房契和地契,走到了秦志锐的面前。

    “秦帮主,房契和地契还是交给你,这座府邸占地很大,信义帮如今的规模不一般,若是有需要,一部分人可以搬到府邸来做事。”

    秦志锐连连摆手。

    “大人万万不要这样说,房契和地契属下是不会拿的,属下会派人专门打扫这座府邸,等到大人有闲暇的时间,回来看看。”

    吴宗睿看了看秦志锐。



第一百九十七章 难题
    崇祯四年四月初二,吴宗睿离开淮安府城,前往山东青州赴任。

    出任淮安府知府仅仅七个月的时间,就被调整,而且前往的地方远远比不上南直隶和淮安府城,放在其他官员的身上,肯定是难以承受的,吴宗睿却不在乎,也能够接受。

    不管是在南京,还是滁州,乃至于淮安府,吴宗睿的手脚都是被捆的紧紧的,不敢大规模的施展,毫不客气的说,他的绝大部分言行,都在诸多官吏的监控之下,因为这里同样属于京畿地带,处于皇上和朝廷的重点关注之中。

    山东青州府的情况肯定不一样,而且即将到来的巨大动荡,将使山东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管控的真空之中,缺乏朝廷的监管。

    这就是吴宗睿的机会,他可以趁此机会,迅速壮大军队的规模,壮大自身的实力。

    辽东汉人善战,而且打战不怕死,这是优点,缺点就是纪律涣散,不遵守军规军纪。

    这一点,正是吴宗睿统领军队之优势,其麾下的五千多军士,纪律是相当严明的。

    其实军队的军规军纪是不是严明,军士是不是秋毫无犯,最为关键的还是军官,只要军官循规蹈矩,军士自然也老老实实。

    所以说,到了山东的青州,吴宗睿可以抓住机会,大量的招募辽东汉人。

    相信这些辽东汉人到了吴宗睿的麾下,会产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至于孔友德一类的军官,还是算了,这些人桀骜不驯,散淡涣慢,有些恶习已经深入骨子里面,难以改正,进入军中就是老鼠屎。

    如何应对这一场声势浩大、状况惨烈的登莱兵变,吴宗睿也有自身的打算,那就是密切关注、审时度势,抓住一切有利的机会,壮大自身的实力。

    登莱兵变,是吴宗睿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能够完全把握机会,经过了这次兵变,吴宗睿的力量将要空前壮大起来,虽然不足以与朝廷直接抗衡,但也能够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当然,韬光养晦的策略还是要施行的,毕竟大明王朝还没有到摇摇欲坠的边缘。

    从淮安府知府调任青州府知府,吴宗睿也认真分析过了,从南直隶的淮安府到山东的青州,从南京督察院的右佥都御史,到督察院的右佥都御史,怎么看都是平调,而且京城的督察院,其权威是远远大于南京督察院的,不过这其实是一次带着贬斥的调整。

    南直隶与山东是无法比较的,南直隶的兵部尚书,以及镇守太监等人,可以直接向朝廷举荐官员,更不用说以户部尚书兼任漕运总督一职的杨一鹏,那都是很有话语权的,相对来说,山东巡抚的地位就要低很多了,没有太多的话语权。

    皇上和朝廷关注的目标,一方面是辽东,另外一方面就是南直隶,辽东的后金鞑子虎视眈眈,已经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而南直隶则是大明王朝的粮仓,不容有丝毫的闪失。

    尽管农民起义军在陕西等地肆虐,可朝廷还是没有特别关注陕西和山西等地。

    如果要说的直白一些,那就是在杨一鹏的运作之下,吴宗睿已经淡出了皇上和朝廷的视野,恐怕在皇上身边的贺逢圣,也说不上多少话语了。

    在其他人看来,这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可吴宗睿无所谓,他需要的是官场的这个平台,至于说是不是受到皇上和朝廷的关注,他压根不在乎,集聚自身的实力、迎接即将到来的大变、真正掌控自身的命运,才是最为主要的。

    淮安府城到青州府城,近九百里地,按照骑兵急行军的速度,两日之内能够抵达,不过若是举家搬迁,就不好说了,好在刘宁等人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大队人马一路行进的速度快很多,每天行进接近两百里地,算算时间,六日之内也能够抵达。

    尽管从淮安府城到青州府城,一路上都是陆路,不可能很安全,不过队伍过于的庞大,军士都是骑着战马,隐隐的展现出来杀气,沿途的土匪是绝不敢觊觎的。

    按照吴宗睿的要求,大队人马就地宿营,不进入城池之中,不准侵扰沿途的百姓。

    这样做,倒是少去很多的麻烦。

    吴宗睿还是老习惯,沿路都要关注情况,特别是官道附近村庄以及百姓的情况。

    沿途看到的情形不是很好,很多地方都能够看到缺衣少粮的百姓,甚至遇见过几股人数不多的流民,离开南直隶,进入山东境内之后,沿途看到的情形更加的荒凉。

    这大大出乎了吴宗睿的预料和想象。

    大明王朝的山东,曾经也是鱼米之乡,看来崇祯年间极端恶劣的气候,让这里的百姓也陷入到了绝境之中。

    穿越四年时间,吴宗睿已经感受到大明王朝病入膏肓,很多地方表面上的繁华都不存在了,南方的情形相对来说好一些,但缺衣少食的百姓依旧大量存在,极度贫困的农户比比皆是,北方就更不用说了,遭受了后金鞑子的肆虐,遭受了农民起义军的洗劫,很多地方已经是荒无人烟,百姓早就活不下去了。

    可惜的是,地方上绝大部分的官吏是不会



第一百九十八章 青州府衙
    青州府辖下一州十三县,府衙设立在在益都县城内,青州府衙北边所辖的寿光和东营,紧靠莱州湾,南面所辖的日照县,紧靠着黄海与海州湾,东面毗邻莱州,青州府城距离莱州府城三百八十里地,骑兵快速行军一天时间可以抵达,西面距离山东省城济南府三百三十里地,前往济南府城同样很方便。

    青州所处的位置有些尴尬,西面毗邻的济南府城,那是山东省省城所在地,东面毗邻的莱州和登州,属于朝廷重要的军事基地,难免和东面,都是面临大海,青州无形之中被掩盖了,无法彰显出来自身的光芒,在众人眼里也就变得无足轻重了。

    其实青州所辖的地方很多,地域还是很大的。

    这样的地方,对于吴宗睿来说,求之不得,只不过外人无法理解他的想法。

    吴宗睿想法设法弄到了青州的地图,一路上看过不知道多少遍了。

    远远看见青州城墙的时候,吴宗睿长长的吐了一口气。

    信义帮护卫早就找好了扎根的地方,距离青州府城约十里地的一处山坳,当然,建好军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这一点廖文儒和刘宁等人早就有了思想准备。

    吴宗睿也只能暂时居住在府衙的后院,之后慢慢想办法在青州府城的周遭购买府邸。

    好在这一次跟随到青州府城来的家眷和下人数量不是很多,以前在淮安府城招募的不少本地人,悉数都遣散了,这些人也不可能大老远跟着到青州府城来。

    住在府衙,安全是有足够保证的,这一点吴宗睿倒不是特别的担心。

    从淮安府城出发的时候,吴宗睿没有通知青州府衙的官吏,他不喜欢迎来送往的那一套,就算是以前到南京府上任的时候吃亏了,也不会因此而改变。

    每座府衙的后院,都有进出的门,供知府大人家眷出入的,这些家眷一般情况之下是不会到前院和大堂去的。

    陈灵雁等人乘坐的马车,直接到了后院,吴宗睿则是从府衙大门进入。

    吴宗睿的突然到来,让府衙的诸多官吏异常的吃惊。

    府衙的同知和通判等官吏,急匆匆的来到了大堂,拜见这位不足二十岁的知府大人。

    吴宗睿的态度还是很谦和的,与众多官吏见面的时候,没有忘记介绍曾永忠。

    吴宗睿的心思不会放在处理府衙的事宜上面,他想到的还是信义帮的护卫队伍,府衙日常的事情,会委托曾永忠全权办理,除非是遇见重大的事宜,才会亲自处理。
1...7576777879...3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