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军官不管他们吗,地方官府也不管他们吗。”
“也有百姓到官府去告状,不过都是不了了之,久而久之,百姓也就习惯了,平日里都是躲着这些军士,看见他们如同看见了土匪。”
。。。
廖文儒的话语,让吴宗睿陷入到沉思之中,看样子历史上对于登莱新军的描述是准确的。
登莱新军主要由辽东汉人组成,巅峰时期人数达到了四万人,包括登州、莱州等地驻扎的新军,以及皮岛的军士,而登莱巡抚孙元化,就是这支登莱新军的最高统帅。
孙元化是文人,对于军队的事情,压根不熟悉,他沉醉于打造一支和戚家军一样英勇善战的军队,所以在军械和火器的配备方面不遗余力,而以辽东汉人组成的军士,打起仗来不要命,也让他满意,可惜他压根没有注意,军队的战斗力,与军机军规是息息相关的,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其战斗力必定不弱。
辽东汉人对后金鞑子有着刻骨的仇恨,这都是源于努尔哈赤当初对汉人的残酷镇压,辽东汉人失去了家园,家人被杀戮,青壮变为了奴隶,成为社会最底层的人,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稍不注意就会被后金鞑子毫不留情的杀死。
辽东汉人生活在严寒的北方地区,严酷的生活环境,逼迫他们不断的劳作,造就了他们强壮的体魄,由这些辽东汉人组建起来的军队,其战斗力的确可以。
不过严酷的环境,也早就了辽东汉人桀骜不羁的性格,如果没有强力的约束,他们往往会做出让很多人无法预料的事情。
登莱兵变,很大部分就是源于登州莱州新兵缺乏严明纪律约束造成的,否则孔友德代领区区两千人造反,压根不可能成气候。
现如今,皮岛发生了重大的变故,驻守皮岛的军士,很多都来到登州和莱州,更是有不少生活在皮岛以及皮岛附近的辽东汉人,前往登州和莱州。
孔友德造反的过程之中,其麾下的队伍不断的壮大,有吸纳登州莱州新兵的因素,更有吸纳登州和莱州等地以辽东汉人为主的土匪之因素。
机会就在眼前,信义押司是不是大规模的吸纳这些从皮岛来的辽东汉人,包括部分皮岛的军士,需要吴宗睿做出决定。
廖文儒和刘宁肯定是不愿意吸纳辽东汉人的,因为他们的名声很不好,而且信义押司的军士,与登州的新兵有过一次严重的冲突,让廖文儒和刘宁等人对辽东汉人的看法更不好。
。。。
吴宗睿抬头,看着廖文儒和刘宁。
“文儒,刘宁,我打算让你们前去招募这些辽东汉人,包括从皮岛来的军士,当然,招募这些人的时候,需要进行严格的考核,而且这些辽东汉人进入军中之后,你们不能歧视,必须平等的对待他们。。。”
廖文儒和刘宁的脸色都有些发白,两人肯定是不情愿的。
廖文儒忍不住开口。
“大哥,辽东汉人缺乏约束,名声很不好,就算是他们悍不畏死,作战勇猛,可不接受任何的约束,这等的军士,难以约束,进入到军中,怕是坏了军中的规矩。。。”
吴宗睿微微的摇头。
“文儒,你的担心有一定的道理,不过你的担心还是太过了,你们知道,为什么信义押司的军士能够严格遵守军机军规,做到秋毫无犯吗。”
廖文儒看了看刘宁,准备回答,却没有开口。
“我知道,这方面,你们有很多的话可以说,可以说出很多的理由,不过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上行下效,你们这些做军官的,能够严格要求自身,能够严格遵守军机军规,那么军中的所有军士,就会严格遵守军机军规,如果你们这些军官带头违背军机军规,那你们麾下的军士,同样不会严格遵守军机军规。”
“军中严肃的军机军规得到遵守,那么,任何进入这支军队的军士,都不敢乱来,他们很清楚,若是胡来,必定遭受到严厉的惩戒。”
“受我的托付,曾先生专门搜集了登州和莱州新军的情况,莱州和登州新军的中层军官,特别是那些游击将军,大都是从皮岛过来的,登莱巡抚孙元化接纳了他们,以他们为骨干组件了登州和莱州的新军。”
“登州和莱州新军的这些中层军官,几乎都是毛文龙的属下,当初毛文龙以个人的义气,招纳了这些军官,没有严格的约束他们,而这些投奔毛文龙的军官,很多当初都是土匪、海盗等等,他们的品性低下,来到登州和莱州之后,品性是不会改变的。”
“可惜的是,收留这些军官的登莱巡抚孙
第二百一十章 羽翼渐丰
第一批辽东汉人来到青州的时候,吴宗睿前往信义押司总部,专门看望了他们。
辽东汉人的窘迫情形,震撼了吴宗睿。
绝大部分的辽东汉人,都是衣不蔽体,大部分的辽东汉人,身材都是高大的,可惜他们太过于的瘦弱,以至于看上去有些弱不禁风了。
其中的一部分辽东汉人,引起了吴宗睿的注意,他们的发型与汉人不一样,额头上的头发被剃光,尽管说已经留了头发,但是额头与其他汉人还是有所不同。
这一幕,瞬间让吴宗睿想起了大清王朝,想起了那个发生在中原大地上惨烈的剃发的事情,而大清王朝的残暴,也在那一刻表露无遗。
吴宗睿并不是民族主义者,但是他对大清王朝的弊端和短视,异常的清楚,这个自身都不大成熟的大清王朝,高傲自大,对外闭关锁国,对内残酷镇压,一心维护自身的统治,短短数百年的时间,将曾经辉煌的局面败坏殆尽。
吴宗睿穿越的最大目的之一,就是阻止后金鞑子入主中原,他绝不会允许数百年之后民族遭遇外地随意欺凌的情形出现。
如果说穿越之初,他这样的想法属于天方夜谭,现在不一样了。
信义押司军士的实力已经逐渐开始强大起来,如果能够招募更多的辽东汉人进入军中,军队的实力一定能够快速的增强。
短时间之内,军队的人数不一定要太多,关键在于有着强悍的战斗力,有朝一日能够掌控自身的命运,招募更多的军士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农民起义军短时间不断壮大,十余年的时间,就拥有的数十万的军队,吴宗睿的认知,比起那些农民起义军的首领,不知道要强多少倍。
招募辽东汉人的事宜,有条不紊的进行。
消息传出去之后,从皮岛而来的辽东汉人,源源不断的前往青州,希望能够进入信义押司做事情,廖文儒和刘宁等人亲自负责招募这些辽东汉人。
绝大部分的辽东汉人,都能够顺利进入到军中。
接下来,对于辽东汉人的严酷训练,也全面铺开了。
进入军中的辽东汉人,必须要接受严酷和严格的训练,通过了训练的辽东汉人,才能够真正成为信义押司之中的一份子。
吴宗睿对于源源不断进入信义押司的辽东汉人,异常的关注,专门提出了要求,这些辽东汉人,务必要分开训练,由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兵来带着他们训练,白日里进行军事训练,晚间要抽出专门的时间,进行军机军规方面的学习,要严厉告诫这些辽东汉人,来到了信义押司,务必要遵守军机军规,否则将要遭受到严厉的惩戒,甚至会被杀头。
信义押司的总部,瞬间忙碌起来。
当然,信义押司的押运任务,也不能耽误,毕竟是主要的挣钱手段。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信义押司军士的人数达到了九千五百人,已经远远超过卫所军队人数的总和,这也意味着军饷的开销大幅度的增加。
严酷的训练,产生的效果还是不错的,进入军营的辽东汉人,每日里刻苦训练,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而军机军规更是刻进他们的脑海里面,时刻提醒他们,不可有丝毫的违背。
廖文儒和刘宁等人,对于辽东汉人的表现也是满意的,觉得他们真的能吃苦,有着一股常人没有的狠劲,这样的狠劲在训练之中表露无遗,在训练的过程之中,这些辽东汉人并未表露出来桀骜不羁的性格,相反,经过了严酷训练的他们,有着更加严明的纪律性。
当然,进入信义押司,丰厚的军饷,也足以让这些辽东汉人满意,每月三两白银的军饷,足以养活家人,个人的吃喝拉撒全部由信义押司承担,这样的待遇,其他地方压根不存在。
到了七月初,信义押司军士的总人数,突破了万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吴宗睿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了遥远的大凌河城。
卢发轩写来的信函,重点说到大凌河城的事宜。
辽东巡抚邱禾嘉上奏朝廷,建议加固广宁、义州和右屯三座城池,以坚固的城池防御后金鞑子的进攻,巩固整个的关宁锦防线,但这个建议,遭遇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的否决,孙承宗建议首先在大凌河筑城,前方可以驰援广宁,后方可以加固右屯的防守力度,等到大凌河城修筑完毕,大军的力量可以逐渐朝着广宁的方向延伸,如此能够让关宁锦防线更加坚固,让后金鞑子无法觊觎北直隶和中原。
相对来说,孙承宗的建议有着更好的远见。
皇上和朝廷采纳了孙承宗的建议,兵部尚书梁廷栋更是全力支持。
皇上已经下旨,令锦州总兵祖大寿、副将何可刚率领四千辽东边军驻守大凌河,同时征发一万四千班军,前往大凌河筑城。
卢发轩信函上面所说的事宜,朝廷塘报里面是不可能有的,这毕竟是辽东的军事机密,不宜在塘报上面出现。
吴宗睿很快给卢发轩回信,告诉卢发轩,将所有知晓的有关大凌河城的事宜,全部告知,包括诸多的细节。
第二百一十一章 亨利其人
有了信义押司,卢发轩的信函能够很快送达青州府城,而吴宗睿的回信,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抵达京城,且吴宗睿提出了要求,廖文儒和刘宁根据要求做出了专门的安排,抽调十名最为精锐的斥候,负责传递吴宗睿与卢发轩之间的来信。
七月底,吴宗睿收到卢发轩的来信,信函中提及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三边总督杨鹤剿灭流寇时主抚,其招抚的流寇神一魁等人悉数反叛,且李老柴、独行狼等流寇首领,攻陷中都,大肆劫掠,造成陕西和山西等地震动,遭遇巡按御史吴甡的弹劾,被皇上免去三边总督之职,投入大牢之中,延绥巡抚洪承畴兼任三边总督,负责延绥边关防御以及剿灭陕西境内流寇的事宜。
第二件事情,还是有关大凌河城的,皇上收到了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的奏折之后,对于内阁商议暂缓修筑大凌河城的建议,也产生了怀疑,如此情况下,留守大凌河城的一万班军继续修筑大凌河城,只是暂时没有派遣辽东边军守卫正在修筑的大凌河城。
再次看到卢发轩的信函,吴宗睿的心情已经平静下来,既然历史朝着原有的轨道发展,那就从容应对,做好自己的事情。
洪承畴此人,再次进入吴宗睿的脑海,虽说还没有见到这位大名鼎鼎的明末人物,但通过诸多的历史资料,吴宗睿是熟悉洪承畴此人的,应该说此后数年时间,一直到崇祯十五年,洪承畴都是皇上和朝廷最为倚重的大臣之一,对内剿灭流寇,对外抵御后金鞑子,先后出任三边总督、五省总督和蓟辽督师等要职,全面负责剿灭流寇和防御后金鞑子的作战任务。
一分为二的说,洪承畴此人还是有能力的,至少在剿灭农民起义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绝不姑息和纵容农民起义的首领,不相信他们会真心投降,更不会轻易的放过他们,这方面洪承畴与吴宗睿的认识倒是颇为一致,只是吴宗睿的认识和决定更加的果断,不会给这些农民起义军首领任何的机会,抓住之后一定会斩杀。
可惜的是,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候,皇上和朝廷内心里面是同情那些造反的农民的,认为他们是因为没有饭吃、无可奈何情况之下才造反的,朝廷大军打败他们之后,给予他们粮食,让他们回家去种地,就能够完全平息流寇作乱,同时,皇上也很注重自己的名声,认为以怀柔的手段对付造反的流寇,尽量少杀戮,平息叛乱,能够博取好的名声。
所以很长一段时间,皇上和朝廷都是主张招抚的。
对农民起义采取招抚的手段,一直持续到了崇祯八年初,南直隶凤阳府被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陷之后,皇上和朝廷才完全改变看法,对流寇采取以剿灭为主的作战思想,可惜那个时候,农民起义军的实力已经逐渐增强,逐渐可以与朝廷抗衡了。
也就是说,此刻的洪承畴,虽然出任了三边总督,但他针对流寇的作战思想和方案,不可能完全得到皇上和朝廷的支持,加之洪承畴很大一部分的精力,要放在驻守边关、对付后金鞑子和蒙古鞑子方面,也不可能一心一意的剿灭流寇。
不知道为什么,吴宗睿突然很想见一见洪承畴,看看此人究竟怎么样,尽管史料对洪承畴的描写很多,但那毕竟是他人写出来的。
机会肯定是有的,但不是现在,现如今的吴宗睿,不过是青州知府,人微言轻,还进不了洪承畴的法眼,再说了,吴宗睿还有很多需要做的事情。
进入寅宾馆,看见亨利等三个金发碧眼的欧洲人,吴宗睿稍稍楞了一下。
如此关键的时刻,阳玛诺介绍的亨利等人,居然来到了青州。
“亨利见过大人,这是阳玛诺的信函。。。”
亨利抱拳给吴宗睿行礼,动作有些僵硬,一口不太流利的汉话。
吴宗睿接过了信函,递给了身边的曾永忠,面对亨利等人开口了。
“阳玛诺先生早就介绍过你们,欢迎你们来到青州,不过你们暂时不能进入到府衙做事情,我推荐你们到信义押司去做事情。”
亨利感觉到奇怪,看着吴宗睿开口了。
“大人,信义押司是干什么的。”
“帮助有钱人押运钱财货物,收取报酬。”
“这,我们进入信义押司,能够做什么事情。”
吴宗睿笑了笑,站起身来,走到了亨利的面前。
“你们进入信义押司,当然不需要押运货物钱财,信义押司有一尊红夷大炮,十门弗朗机,你们的任务,就是教授信义押司的军士,精确的操控红夷大炮和弗朗机,在教习军士熟练操控红夷大炮和弗朗机的同时,你们还有一项特殊的任务,那就是研究和改进红夷大炮和弗朗机,让其更加有杀伤力,如果你们觉得吃力,可以邀请更多的同行来到青州。。。”
吴宗睿说的很直白,亨利听明白了。
“明白了,大人的意思就是让我们教授军士操控火炮,继续改进红夷大炮和弗朗机,如果我们感觉到吃力,还可以邀请其他的同伴前来,那我倒是有一个建议,我的两位同伴正在登州,也是教习军士操控火炮,一位是登州总教习特谢拉,一位是副总教习科雷亚,跟着他们做事情的有八十多人,我是不是可以到登州去,让特谢拉和科雷亚支援我们一部分人。”
“哦,亨利先生为什么这么说。”
“这个,
第二百一十二章 山雨欲来
卢发轩的来信摆在了桌上。
吴宗睿的神色严峻,站在下首的廖文儒、刘宁和曾永忠等人,都没有开口说话。
大凌河城之战终于打响了。
其实大凌河城已经修筑好几次了,当初袁崇焕修筑大凌河城,也是被后金鞑子破坏,没有能够成功,这一次是第三次修建,因为有了原来的筑城基础,所以修建的速度快了很多,半个月的时间过去,大凌河城已经初具规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