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相对来说,这样的损失不算什么,可刘宁依旧心疼,毕竟此次负责押运任务的,都是军中的精锐。
天色已晚,刘宁看了看四周,众人依旧无法在天黑之前赶到德县县城,只能就地宿营。
廖文儒率领的军士,应该带着夜明珠进入了北直隶,朝着京城而去了,刘宁率领的押运队伍,不过是幌子,吸引沿途匪帮的注意力,也正是如此,队伍行进的速度不是很快,刘宁有意压慢节奏,就是要吸引沿途的匪帮。
这样做危险性是巨大的,可刘宁不在乎。
廖文儒率领的军士,不走水路,选择走陆路,谁都知晓,漕运总督府在漕运之中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和决定性的,就算是廖文儒等人上了信义帮的漕船,也不敢保证沿路的安全,而且陆路的时间要快很多。
两路出击,一明一暗,这就是吴宗睿决定的押运方式,成败的关键就在于刘宁率领的这支明面上的队伍,究竟能够沿路击败各路觊觎的匪帮。
现在看来,一切都进行的顺利。
安营扎寨的同时,十余名斥候已经分散出去侦查了。
刘宁带着几名亲兵,习惯性的在营地四周转悠。
营地距离官道有数百米的距离,背靠一处密林,前方是异常空旷的地带,如此的地形,就算是有人偷袭,也能够很快被发现,且构筑起来有效的防御阵型。
黑暗中,一名斥候飞奔而来。
隐隐看见飞奔而来的斥候,刘宁的神色变得阴沉,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看样子在进入德县县城之前,怕是有一番惨烈的厮杀了。
“报,距离营地十里地左右,发现动静,天空中有大批的飞鸟,应该是有大队的人马出没,属下派遣人员正在侦查。。。”
月黑风高,正是杀人夜。
紧张的部署随即展开,所有人都行动起来,防御的阵型在最短时间内构筑起来。
刘宁及其麾下的军士,对这一带的地形不是特别熟悉,夜间更是模糊,如此情况之下,不能采取主动进攻的模式,若是贸然进攻,轻者损失惨重,重者可能全军覆没。
不到一刻钟时间,斥候再次来禀报。
看着脸色微微发白的斥候,刘宁尽力保持平静。
“报,右前方有大队人马迅速前来,预计人数在三百人到四百人,战马预计在两百匹左右,应该是朝着我们营地而来。。。”
刘宁楞了一下,三百人到四百人的规模,而且有两百匹战马,这究竟是什么队伍,德县守备衙门不可能有如此的规模,匪帮更是谈不上。
也就是短暂的楞了一下,刘宁随即发布了命令。
“所有军士,熄灭火把,排好阵型,准备迎战。。。”
大地开始震颤,隆隆的马蹄声传来。
面容冷酷的刘宁,用力的看着前方,所有人的弓箭已经上弦,等待他的命令。
马蹄声变得异常的清晰,对面的骑兵,距离营地应该只有五十米左右的距离了。
刘宁的手心里面全部是汗滴。
骑兵冲锋,贵在气势和速度,如果让对方的骑兵冲入营地,那么自己这一方的阵型瞬间就会乱了,想要再次组织起来阵型,难度非常大。
刘宁在冒险,计划用箭雨打乱对方骑兵冲锋的阵型,接着乘势杀出去,一举打乱对方的阵型,以不足两百人的骑兵,迎战不知道战斗力如何的近四百人,硬碰硬没有把握,而且可能造成重大的伤亡。
“放箭。。。
刘宁怒吼的声音飘荡在空中。
“嗖、嗖、嗖。。。。”
漫天的箭雨朝着前方呼啸而去。
“啊、啊、啊。。。”
隐隐的火光之中,惨叫声不断出现,冲锋的马蹄声瞬间变得凌乱。
一轮又一轮的箭雨,呼啸着扑向对方。
。。。
四轮的箭雨过去,马蹄声逐渐的消失
第二百零七章 扩大业务
廖文儒和刘宁同时返回青州。
刘宁在德县等候的第四天,廖文儒率领的军士回来了,两路人马回合之后,回到青州。
杨一鹏倒是没有在京城设下什么圈套,十颗夜明珠安全送达目的地。
他们回到青州的第二天,中年人再次出现在信义押司,送来了另外的五万两白银,取走了廖文儒从京城带来的信函,归还了信义押司写下的收条。
第一次的押运任务,以信义押司损失三十一人为代价,完成了任务。
这三十一人中,有二十五人在拼杀中阵亡,有六人因为伤势过重,救治不及身亡。
其余还有四名重伤的军士,命是保住了,今后能不能上战场厮杀,还要看恢复的情况。
信义押司获得了十万两白银的酬劳,二百多匹战马和西南马,少量的弓箭和军械。
吴宗睿和杨一鹏没有撕破脸皮,双方都沉住了气,没有丝毫的动作。
信义押司的名声倒是打出去了,很短时间之内,青州、登州、莱州和济南等地,都在传扬信义押司,说是信义押司的实力雄厚,可以押送任何的物资。
青州府城内的信义押司门市,瞬间忙碌起来。
刘友松变得异常忙碌,迎接数不清的士大夫家族之人,以及诸多的商贾。
山东境内的押运任务是不用多说的,询问最多的还是开辟从南方前往北方的押运任务,譬如说从南直隶前往河南、山西和陕西等地的押运任务。
对于信义押司来说,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南方不少地方的货物,通过漕运抵达德县等地,需要下船,接着通过陆路运送到河南、山西以及陕西等地,谁都知道陕西流寇猖獗,若是运送货物的队伍遭遇到流寇的侵袭,货物必定会损失。
正是因为陕西流寇猖獗,山西与河南等地有大量的土匪,所以陆路运输几乎断绝,而往这些地方押送货物,风险太高,报酬也不是很丰厚,毕竟运送的大都是日用的物资。
信义押司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接不接这些押运的任务。
至于说士大夫家族,绝大部分都是要求押送金银珠宝都贵重物资的,这些金银珠宝一般情况之下都会送完京城,或者家族子弟为官的其他地方。
刘友松很有心,将所有客人咨询的问题,都记录下来。
“我以为,信义押司短时间之内,还是不要将押运的任务拓展的太广,特别是陕西、山西与河南等地,这些地方情况复杂,稍不小心托运的货物就会损失,而且押司的军士安全得不到保证,至于说有人恳求将陕西、山西与河南等地的金银珠宝等钱财运送到南方,或者是运送到北直隶,这倒是可以考虑,金银珠宝便于携带,就算是遇见了流寇和土匪,也能够迅速的撤离,至于那些日常的物资,押运的时间长,难度太大。。。”
廖文儒说的很顺畅,应该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
廖文儒提出的意见,大都是考虑到军士可能面临的困难,特别是那些危及生命的押运任务,还是不要接手的好。
吴宗睿扭头,看向了曾永忠。
廖文儒的意见,应该是代表了军方。
曾永忠思索了好一会,才慢慢开口。
“我觉得,陕西、山西与河南的押运任务,还是可以接受,只不过信义押司可以区别对待,每一次的押运,货物量要大,且若干的小批量货物,可以集中起来,一次性的押送到目的地,且回程的时候,可以携带金银珠宝等回转,这样两头能够衔接起来。。。”
。。。
大家都看向吴宗睿,等待拍板。
吴宗睿站起身,走到了中间。
“信义押司成立的初衷,诸位都是清楚的,既然我们的押运业务已经拓展开来,就要承接所有的押运任务,陕西、山西、河南以及北直隶等地,的确存在很大的危险,不过我们押司就是要直面危险的,若是畏首畏尾,岂不是违背了押司的初衷。”
“我们的军士需要磨炼,真正的磨炼,上一次前往北直隶押送夜明珠,数百名军士受到了锻炼,他们展现出来的气势,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而且我们接受诸多的押运任务,也能够趁此机会进一步的壮大实力,诸位想想,我们的押送业务拓展到南北各地,岂不是需要大量的押送人员,如此情况之下,我们招募更多的人进入到信义押司,就算是朝廷,也是无话可说的。”
“押司干的就是刀口舔血的事宜,如果怕死,就不要想着这件事情。”
“大浪淘沙,我相信经历数次押运的磨砺,我们的军士一定能够寻思的强壮起来。”
“押司已经成立,我想军士的军饷也应该有所调整,寻常军士每月的军饷,以三两银子为基础,参与押运任务多的军士,获得的报酬更多,目前我们是安排
第二百零八章 抓住机会
时间到了六月,气候慢慢炎热起来。
春季田赋征收的事宜已经结束,各级的官府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要知道连年的灾荒,农户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征收春季田赋是很熬人的工作,如果不能及时征收到春季的田赋,不仅仅是官府无银两开销,上面也会责怪,这样难怪各级的官吏都会去逼着农户上缴田赋。
青州府城的氛围,与其他地方有些不同,与往年比较起来,热闹了很多,其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这里有一家信义押司。
大量的商贾前往青州府城而来,找到信义押司,要求将自家的货物和钱财运往北方去。
信义押司也不负众望,只要是承受的押运任务,全部都能够圆满完成,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山东境内,包括北直隶的河间府等地,都知晓了信义押司的名号,通过数次的较量,山东境内的匪帮一败涂地,压根不敢打信义押司的主意,那是找死的行为。
信义押司在河南、山西和陕西,也打开了局面,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已经运送了五批次的货物前往,同时携带钱财回到青州,沿途的匪帮被打的哭爹叫娘,损失惨重,信义押司甚至与陕西的流寇有过一次碰撞,同样获取了全胜。
信义押司最为激烈的一次碰撞,发生在登州,招惹信义押司的,正是驻扎在登州的新军,这场冲突的规模不是很大,驻扎登州的新军有五十多人参与其中,他们面对的是三十人组成的信义押司的军士,两方较量的结果,是驻扎登州新军的惨败。
此事本来可能造成很大的影响,毕竟驻扎登州新军的人数达到万人,如果引发骚动,必定会震动朝廷,可这次的冲突最终不了了之,没有引发任何的波动。
因为此次运送的钱财,属于青州的赵氏家族,也怪驻扎登州的新军军士不长眼,居然敢于抢劫青州赵氏家族的钱财,据说登莱巡抚孙元化知晓此事后,不疼不痒的训斥了登州新军的将领,而登州新军的将领,也知道惹了不该惹的人,不敢再次生事。
信义押司的名气慢慢出去,信义押司的总部也变得略微的热闹了一些,部分士大夫家族要求运送金银珠宝,都是被带到信义押司的总部,私下里商议的,这里面就包括青州的赵氏家族,而信义押司总部的规模,让这些士大夫家族之人吃惊,也让他们更加的信赖信义押司。
随着信义押司的崛起,青州境内其他的押司,基本没有什么押运活计了。
没有押运活计,就无法维持生活,所以这些押司的管家或者老大,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青州,找到了信义押司,他们想着与信义押司一同做生意,希望能够打着信义押司的旗号,在本地继续开办押司,同时承诺给予信义押司一笔钱财,作为分部的报酬。
这个建议,信义押司肯定不会答应,做押运生意,最为关键的就是名声,信义押司有着严格的纪律,所过之处秋毫无犯,绝不会与土匪有勾结,同时保证主顾的货物万无一失,其他的押司就不好说了,没有人敢保证他们手脚是干净的。
信义押司给出的条件很明确,想要在任何地方打着信义押司名号都是不行的,如果出现这类的情况,信义押司会追查到底,必要的时候会动武,其他押司的人,可以选择加入信义押司队伍,但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考核。
信义押司的口气很强硬,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让其他的押司咬牙切齿,又无可奈何。
五月中旬,有两家实在无法维持的押司解散,不少人选择投奔信义押司。
信义押司接纳了他们,严酷的考核随之展开。
让人吃惊的是,这些投奔信义押司之人,全部都坚持下来了,没有一个人离开,而且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这些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不小的转变。
外人吃惊,其实廖文儒和刘宁等人是清楚的,信义押司招募的,全部都是押司那些做具体事情之人,至于说押司的主管和老大等人,是绝不会招募的。
当然,廖文儒等人所遵循的规矩,大都是吴宗睿确定下来的。
桌上放着信义押司掌柜刘友松抄录的账簿,不足两个月的时间,信义押司收取了近二十万两白银的押运费用。
吴宗睿不关心账簿,只是略微的翻阅一下,这些事情不需要他操心,有人负责打理。
账簿的旁边,放着朝廷的塘报,这封塘报,吴宗睿已经看过好几遍。
塘报里面没有太多的消息,若是其他人看见了,压根不会在意,可吴宗睿却关注到其中的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皮岛参将刘兴治作乱,被参将沈世魁率领部下斩杀。
第二件事情,陕西流寇首领不沾泥,被延绥巡抚洪承畴击败,投降朝廷。
这两件事情,瞬间勾起吴宗睿的回忆。
这两件事情可不是小事情。
皮岛参将刘兴治原来是毛文龙的属下,毛文龙被杀之后,袁崇焕并没有彻底掌控皮岛的局势,导致皮岛很不稳定,诸多将领各自不服气,自相残杀的事情屡屡出现,刘兴
第二百零九章 辽东汉人
“大哥,斥候已经侦查到准确的情报,从皮岛前往登州和莱州的辽东汉人,近段时间突然大幅度的增加,其中不少人都是皮岛的军士,他们中间的少部分人被吸纳进入了新军之中,绝大部分尚未去处,至于说其他的辽东汉人,没有谁理睬他们,无人帮助他们,依照我的预计,这些人走投无路之下,很有可能流窜各地,成为土匪,专门干打家劫舍的勾当。。。”
“哦,文儒,你怎么会有如此的看法,难不成那些辽东汉人品性很差吗。”
“斥候在登州和莱州听闻了当地百姓对辽东汉人的评价,整体的评价很不好,特别是对新军之中辽东汉人的军士,评价更差,这些么军士喜欢骚扰寻常百姓,小偷小摸很常见,有些时候甚至会进入到百姓家中抢劫,无法无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