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可惜的是,朝廷对于修建大凌河城出现了不同声音,影响了修筑的进度,而且守卫大凌河城的辽东边军,大部分都被撤走,驻守大凌河城的绝大部分都是班军,战斗力差了很多。

    后金的皇太极,对于大凌河城是异常关注的,大凌河城修筑的所有动静和进展的情况,皇太极都了如指掌,如果大凌河城修筑成功,对于后金将形成巨大的威胁,得知大明朝廷撤走驻守的辽东边军,皇太极立刻下令,后金与蒙古的军队,联合起来进攻大凌河城。

    虽然卢发轩的来信,仅仅说到皇上已经下旨,命令辽东边军驰援大凌河城,打退后金鞑子的围攻,可此次战斗的过程与结果,吴宗睿已经知晓,明军三次的驰援,都以惨败告终,特别是第三次的驰援,由孙承宗举荐的监军道张春率领的四万大军驰援,却因为张春的冒进惨败,四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这一切都是因为皇太极改变了战术,以围城打援应对明军的增援,而且后金铸造了火炮,以密集的火炮群轰炸驰援的明军,导致了明军的惨败。

    大凌河之战从八月初六开始,持续到十月二十八日,以祖大寿打开大凌河城的城门投降终结,前后持续八十天左右的时间。

    这场战斗,明军压根没有弄清楚皇太极围城打援的战术,不断的派兵增援,结果损失惨重,关外的精锐军队几乎丧失殆尽,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承担责任,被迫致仕。

    明军之中,辽东边军的战斗力是最强的,大凌河之战的惨败,辽东边军惨重的损失,让明军的战斗力大大的削弱。

    大凌河之战,后金获得了战略性的胜利,而大明朝廷则是遭遇到战略性失败。

    若不是后金的国力孱弱,无力进攻整个的大明,大明王朝恐怕早就覆灭。

    不管是皇上还是朝廷,目光都集中在大凌河城,可吴宗睿的注意力,却在登州和莱州。

    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登莱巡抚孙元化就会接到皇上的圣旨,要求他派遣登州和莱州的新军,前去驰援大凌河城,而孙元化也是信心满满的派遣游击将军孔友德,率领驻守登州的两千军士,以及大量的火炮前去驰援,毕竟朝中已经有不少人对登州和莱州的新军产生质疑,认为新军消耗太多的银两,却没有发挥任何的作用。

    援军本来是打算乘船横渡渤海,抵达辽东前线的耀州盐场集结,参与战斗,可是十月气温已经变得寒冷,此时的渤海,风大浪大,容易发生海难,孔友德率领的军士,出海不久就遇见了大风浪,不得不返航。

    孔友德率领的援军,回到登州,已经是十月初,压根赶不及大凌河之战,孙元化为了给皇上和朝廷一个交代,竟然命令孔友德率领援军,从陆路绕过渤海,前往大凌河城驰援,谁都知道,孔友德率领的援军,携带大量的火炮,全部依靠畜力和人力运送,最快也要月余才能够抵达,等到他们抵达大凌河城,黄花菜都凉了。

    孔友德率领的援军,前往大凌河城的时候,会路过青州,造反之后,杀向登州的时候,同样会路过青州,青州也就是在孔友德援军两次过境的时候,遭遇到荼毒。

    这就是吴宗睿和信义押司的机会。

    倒不是说彻底的剿灭孔友德及其麾下的军士,吴宗睿看重的是孔友德拥有的火炮,如果能够想办法缴获孔友德大军之中的一些火炮和弹药,则能够大大的增强军队的进攻强度。

    有不少的事情,需要做出实质性的准备了。

    信义押司不是军队,不可能公开进攻孔友德及其麾下的叛军,但这也是信义押司的优势所在,昏聩的山东巡抚余大成和登莱巡抚孙元化,在孔友德已经哗变的情况之下,依旧相信用钱粮能够稳住哗变的军队,所以命令沿途的军队让开道路,不得进攻,放孔友德及其麾下的军队回到登州,这就让孔友德毫无顾忌,一路劫掠,最终占领了登州府城。

    信义押司不是军队,就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之下,发起对孔友德及其叛军的进攻。

    进攻需要计谋,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必要的时候,信义押司可以转换身份,发起进攻。

    一切都是为了壮大自身的实力。

    “先生,从今日开始,想尽一切办法,了解登州和莱州的局势,随时给我禀报,大凌河城之战打响了,我认为可能影响到山东以及登州莱州等地,信义押司需要抓住机会。。。”

    曾永忠点点头。

    “大人,我一定会办好的,大人还有其他事情吗。”

    “没有了,先生去忙吧。”

    曾永忠离开之后,屋子里只剩下廖文儒和刘宁两人。

    &




第二百一十三章 赵兴志的礼物
    府衙的知事带着赵兴志来到会客室。

    赵兴志专程到府衙来拜访,有些出乎吴宗睿的预料,应该说,吴宗睿来到青州之后,与赵氏家族的关系还是不错的,信义押司两次为赵氏家族押运钱财,一次是前往京城,一次是前往登州,两次都圆满的完成了押运的任务,作为赵氏家族的族长,赵兴志很满意。

    信义押司的背后是青州府知府吴宗睿,这件事情只有极少数的人知晓,赵兴志就是其中之一,毕竟信义押司想要在青州立足,离不开官府的支持,其路引与黄册等等,都是府衙直接开具的,至于说青州其他大大小小的押司,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想要获取路引,还要想很多的办法,拿出来银两是必须的。

    信义押司开业快五个月时间,几乎完全吞并了青州大大小小的押司。

    从厢房前往寅宾馆会客室的时候,吴宗睿一直在思索,考虑赵兴志前来拜访的目的,这段时间他的事情太多,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大凌河城以及登州莱州等地,很少思考其他的事情。

    看见吴宗睿进入会客室,赵兴志连忙站起身来,稽首行礼。

    “见过知府大人。”

    “赵族长不必客气,坐下说话。”

    赵兴志没有马上坐下,等到吴宗睿坐下之后才入座。

    “在下今日来拜见大人,是专程感谢的,大人来到青州之后,地方清平,百姓安居乐业,在下佩服之至,万分敬仰大人。。。”

    “赵族长这话说的有些过了,我到青州不过半年时间,还没有那么大的本事,倒是赵氏家族,乃是青州望族,家族中能人辈出,尊父赵少保更是得到众人敬仰,以后青州的诸多事宜,我还要依托赵氏家族和赵族长的帮助。”

    “大人但凡有吩咐,在下一定竭尽全力。”

    。。。

    这类客套的话语,吴宗睿一点都不喜欢,不过还是要做做样子,赵氏家族毕竟是士大夫家族,根基深厚,讲究这一套,而且大明的官场上,这类的情形比比皆是。

    不过赵兴志今日前来,肯定是有什么事情的。

    果然,寒暄过后,赵兴志话语转变了。

    “大人,信义押司为我赵氏家族两次押运钱财,其中一次更是艰险万分,在下过意不去,今日专程来感谢,这是家族和在下的一点心意,还请大人笑纳。”

    赵兴志旁边的桌上,放着一个檀木箱子,吴宗睿早就注意到了,但没有点破。

    大明官场,迎来送往是常见的现象,送礼也成为了规矩,谁要是去拜访上级或者长辈,不携带礼物就会成为笑柄。

    赵兴志站起身来,很小心的抱起了檀木箱子,走到吴宗睿的旁边,放在了桌上。

    拿人钱财与人消灾,这同样是规矩,礼物不是随便送的,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接受的,所以吴宗睿没有伸手打开箱子。

    “赵族长,所谓无功不受禄,信义押司为赵氏家族押运钱财,收取了报酬,这已经是两清的事情,赵氏家族和赵族长的好意,我心领了。”

    “大人万万不要这样说,这是赵氏家族和在下的一点心意,烦请大人一定收下,不要推辞,我赵氏家族是真心钦佩大人的。。。”

    吴宗睿脸上带着笑容,内心暗暗警惕,所谓真心佩服,那都是假话,他吴宗睿来到青州不过半年时间,与赵氏家族没有多少的接触,更没有利益上的纠葛,人家无缘无故送礼,肯定是有什么事情相求,如果接受了赵兴志送来的礼物,后面的话怕是没有那么好说了。

    赵氏家族毕竟是青州的望族,影响力不一般,还没有必要卑躬屈膝的讨好他这个青州知府,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赵氏家族有足够的背景和底气,不要说吴宗睿,就算是山东巡抚余大成,也不会随便找赵氏家族的麻烦。

    “赵族长,你和赵氏家族的好意,我完全明白,但这礼物是万万不能收的,赵族长今日专程来拜访,我已经很高兴,赵氏家族乃是青州望族,我身为青州知府,需要依仗赵氏家族和赵族长的地方还很多,我已经吩咐寅宾馆,安排了酒宴,一会我与赵族长把酒言欢,其他的事情,就不要提及了。”

    看见吴宗睿的态度,赵兴志微微楞了一下,迅即开口。

    “大人误解赵氏家族和在下的意思了,要说家族和在下没有丝毫的想法,那也是假的,赵氏家族肯定想要得到大人的照拂,不管怎么说,家族都是在青州扎根的,至于说其他方面,家族和在下没有任何的想法,在下今日第一次来拜访大人,呈上家族和在下的一点心意,大人若是推辞,在下回去之后不好说。”

    “在下专程来拜访大人,青州城内诸多家族肯定是知晓的,若是大人不接受家族和在下的一点心意,事情若是传扬出去,家族和在下颜面尽失,都无法面对他人了。”

    。。。

    赵兴志的话语,让吴宗睿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如果断然拒绝赵兴志送来的礼物,日后他在青州做事情,怕也不是那么顺利,可能遭遇到赵氏家族的非难,可要是接受了礼物,谁知道赵氏家族和赵兴志日后是什么想法。

    略微的权衡利弊,吴宗睿笑着开口了。

    “赵氏家族和赵族长的诚恳,让我汗颜,既然赵族长都如此说了,我若是继续推辞,就是不给赵氏家族和赵族长面子了,也罢,这礼物我收下了,谢谢赵氏家族和赵族长的



第二百一十四章 惨败的消息
    时间到了十一月初。

    廖文儒率领的斥候,已经绘制好诸多的地图,其中最为详尽的就是蓬莱水城和登州前往临淄的地形地貌图,这里面倾尽廖文儒等人的心血。

    登州和莱州的情报源源不断的送来,被刘宁详细整理之后,报送给吴宗睿。

    九月底,登莱巡抚孙元化下令游击将军孔有德,率领两千援军以及大量的火器,从水路出发驰援大凌河城,遗憾的是,孔有德等人乘坐的战船,出海不久就遭遇到巨大的风浪,被迫返航,回到登州,孙元化大发脾气,狠狠训斥了孔有德,旋即要求孔有德率领援军,从陆路出发赶赴大凌河城驰援。

    孔有德率领的两千援军,从登州再次出发,已经是十月底。

    孔友德从登州出发已经两天时间,估计还有三五天左右,就会抵达青州了。

    其实孔有德此举失去了任何的意义,因为大凌河城之战已经基本结束。

    吴宗睿也是通过卢发轩的信函,得知此消息。

    大凌河城之战惨败的消息,尚未传开,朝廷知晓此事的人不是很多,皇上和朝廷都遭受巨大的震动,卢发轩也是想方设法才得到消息,马上给吴宗睿写信。

    桌上摆着卢发轩寄来的信函。

    曾永忠和刘宁一脸肃穆,卢发轩的信函他们看过了,除开愤怒和不解,实在难以明白为什么会是如此的局面。

    “先生,刘宁,大凌河之战的情况,你们已经知晓,此战基本结束,说说你们的想法。”

    曾永忠看了看刘宁,带着不解的神情开口。

    “大人,我实在不明白,张春是孙承宗大人举荐的,在收复永平的战斗之中表现出色,又有着举人的功名,按说应该是智勇双全,他率领四万大军前去驰援,却不料败得这么惨,我想,张春是自作孽,孙大人怕也是难辞其咎了。”

    “先生说的不错,孙大人此次怕是要承担所有责任了。”

    “大人,从来信的情况看,后金鞑子也拥有了数量众多的火炮,这倒是不好的消息。”

    吴宗睿点点头,看向了刘宁。

    一般情况下,刘宁很少会开口说话,但这一次不一样了。

    “大人,属下以为,张春就是因为轻敌,没有侦查到后金鞑子已经拥有火炮的情报,更没有察觉后金鞑子已经布下伏击圈,一味的冒进,这才导致惨败的,四万大军,不到一天的时间,几乎全军覆没,张春难辞其咎,换做是我,早就斩杀张春。。。”

    刘宁说的有些急促,难辞其咎这样的词语也说出来了,想想也是,信义押司目前不过万人的规模,那可是吴宗睿倾尽全力,含辛茹苦的操劳,才达到如此的规模,张春率领的可是四万大军,说没有就没有了,怎么都说不过去。

    吴宗睿脸上浮现一丝冷笑的神情。

    “先生,刘宁,这等的惨败,其实在预料之中,张春是文人,虽说在收复永平的战斗之中,表现突出,但那不过是后勤保障充足、多路大军联合作战的成果,驰援大凌河城的战斗完全不一样,没有后勤保障,没有情报来源,长途奔袭作战,会遭遇到无数大大小小的问题,如果不认真的筹谋和规划,不知己知彼,尚未开始作战,就已经显露出来失败的迹象。”

    “此次的惨败,张春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刘宁说得好,张春难辞其咎,后金鞑子已经拥有火炮,且是威力强悍的火炮,与红夷大炮的威力差不多,这么重要的情报,张春居然一无所知,一味冒进,还做什么统帅,四万大军进入火炮的伏击圈,这是拿着军士的性命胡来。”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承宗大人远见卓识,可是在举荐统帅方面,没有详细考证,的确出现了重大的失误,同样难辞其咎。”

    “将不识兵,兵不知将,这样的军队去打战,取胜是侥幸,失败是常态。”

    曾永忠看着吴宗睿,脸色有些发白,吴宗睿最后的那句话,可是犯下了朝中大忌。

    大明朝廷的军队,历来都是将不识兵,兵不知将,这也是皇上和朝廷防止领军统帅权力太大,威胁到皇权和朝廷的举措,作战部队分散在各处,需要作战的时候,皇上钦点大军统帅,领兵作战,战斗结束之后,回到朝廷,将兵符交还给皇上朝廷,失去对军队的控制权。

    而且大明军队的指挥权,全部都在文官手中。

    这是防备武将有了庞大的军队,威胁到皇权,甚至是造反。

    如此领兵作战,除非是统帅异常的高明,有着全局的观念,运筹帷幄,才可能取得作战的胜利,要命的是,大明朝廷的文官,绝大部分军事方面的知识都是缺乏的,由他们做统帅指挥的作战,不要想着能够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这一点在明末表现的特别明显。

    曾永忠的神情,吴宗睿看的很清楚。

    “先生,是不是又担心我在外面会说一些不该说的话语了。”

    “这个,大人所谓将不识兵、兵不知将,虽然是实际情况,可还是不要再次说出来的好。”

    “先生的意思我明白,我说到这些,其实是提醒自身,也是提醒你们。”
1...8182838485...3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