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龙大人多虑了,我本来就不会怀疑你,你和吴大人关系要好,我是知道的。”

    “你能够明白就好,总督大人算计信义帮,我也是今日才知道,无法为你提供什么消息,对不住你了。”

    “龙大人,我知道你尽心了,信义帮遭遇如此的灾难,或许是天意,对了,不知道龙大人有什么建议,说出来也帮我参考一番。”

    “我仔细想过了,提不出好的建议,总督大人想要动手,在整个的南直隶,其他人怕是没有办法阻止。”

    “这我知道,不过信义帮在漕运事宜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总督府难道不担心吗,如果灭掉了信义帮,导致漕运受阻,总督大人也无法面对朝廷。”

    “这个,道理是如此,不过总督大人掌控漕运,且已经这么多年,一定是有充足的把握,才会动手的。”

    “我明白了,唉,这是天意,无论怎么做,都是徒劳无功。”

    “秦帮主知道就好,我要走了,若是有人知道我来这里,怕是我也和秦帮主一样,无法脱身了。”

    “明白,龙大人赶快离开吧,安全最重要。”

    龙建宏走到客房门口,忽然停下啊了,好像是下定决心,扭头开口。

    “秦帮主,我若是想给吴大人写信,该怎么送到登州去啊。”

    秦志锐也楞了一下,思索了一会,说出了某个地方,龙建宏只要将信函送到那个地方,信函就能够送到登州去。

    信义客栈,后院,秦志锐的卧房。

    已经过了子时,黑衣人再次进入卧房。

    “让黑衣小队所有人到我这里来,我有任务交待。”

    黑衣人抱拳离开。

    不过一刻钟的时间,十名黑衣人进入到卧房。

    秦志锐看着面前整齐排列的十人,这十个黑衣人,是吴宗睿留下的,秦志锐能够信任的也就是他们了,现在终于派上用场了。

    “信义帮遭遇大难,熬不过这一关了,我没有听从大人的吩咐,导致了今日的局面,这是我的过错,你们见到大人,代我转达此意,今后信义帮无法为大人提供足够的银两了。”

    十名黑衣人站立,一动不动。

    &nb




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报网
    吴宗睿面无表情,廖文儒一脸的愤怒。

    “大哥,杨一鹏太过分了,彻底毁掉信义帮不说,还杀死了秦志锐,这口气不能忍。。。”

    “文儒,那你说怎么办,率领登州新军将士杀过去吗。”

    廖文儒一下子哑口,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吴宗睿很清楚,信义帮迟早是垮掉,漕运总督杨一鹏不会允许不忠于自身的帮派控制漕运,信义帮帮主秦志锐绝不会归顺杨一鹏,这是一个无法调节的矛盾,当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之后,杨一鹏会动手,信义帮就会轰然倒塌。

    只是吴宗睿没有想到,杨一鹏这么快就动手了。

    内心里面,吴宗睿是愧对秦志锐的,离开淮安之后,他首先想到的是诸多的军士,想到的是军饷的开销,信义帮掌控漕运,登州新军能够获得大量的钱财,这些钱财,也是维系登州新军开销的最主要来源。

    去年一年的时间,登州新军从信义帮获得的银两超过二百万两,吴宗睿已经感觉到不对劲,要知道信义帮越是管控漕运,危险就越大,可惜登莱之地的事情太多了,吴宗睿过于的忙碌,几乎忘记了信义帮的事情。

    吴宗睿不是神仙,精力也是有限的,等到他想起信义帮的事情,已经晚了。

    秦志锐出事情之前,带来的字画玉佛和夜明珠,价值数百万两白银,足以维持登州新军数年的开销了。

    后续的侦查情报,很快传递到了登州,淮安漕运码头的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长恒帮成为漕运码头的老大,信义帮的二当家出任新的帮主,信义帮完全归顺了漕运总督府。

    根据情报显示,信义帮的很多帮众离开了,一部分朝着登州而来,另外一部分自谋生路去了,还有一部分秦志锐颇为信任的人,要么被漕运总督府斩杀,要么逃离淮安隐藏起来。

    漕运继续维持,并未受到重大的影响。

    从目前的态势看,情况很清楚了,长恒帮及其帮主李唐华暗地里归顺了漕运总督府,信义帮内部出现了重大问题,至少信义帮二当家暗地里归顺了漕运总督府,这一切秦志锐都不知情,所以漕运总督府动手的时候,信义帮和秦志锐压根无法反抗和躲避。

    要说漕运总督杨一鹏的确厉害,所有事情都是暗地里运作,动手的时候已经是万事俱备,而且如此的大动干戈,漕运并未遭受到重大的影响。

    换做吴宗睿,在登莱之地,也不会允许不忠于自身的势力存在。

    这也意味着,登州新军一个最为重要的财源失去了,信义帮不可能继续为登州新军提供银两了,今后的一切军饷开销,都要依靠登州新军自身了。

    还好新的财源已经开拓出来,信义押司的收入不菲,特别是商贸码头的建立,让信义押司的业务空前发展起来,每月收入的白银近五万两,足以维持当前登州新军的开销,此外就是市舶司的成立,收取的商贸赋税数量也是不少的,尽管目前市舶司刚刚起步,但可以预见,随着货运码头的投入使用,随着商贸的兴起,市舶司收入的银两,将要成为登莱巡抚和登州新军最为主要的收入来源。

    吴宗睿很清楚自身的失误是什么,以前根基不稳,有些事情无法做,现在不一样了。

    “文儒,此次信义帮出事,秦志锐殒命,是我们重大的损失,此事也提醒了我们,还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如果我们能够提前预知信义帮处于危险的境地,及早告知秦志锐,让其想办法应对,就不会有如此重大的损失,就能够避免处于如此被动的局面。”

    廖文儒有些不明白,看着吴宗睿开口了。

    “大哥,根据情报来看,杨一鹏是突然动手的,筹谋计划了很久,几乎做到万无一失,我们也没有办法预知啊。”

    吴宗睿摇摇头。

    “不,杨一鹏不可能做的神不知鬼不觉,如果我们在他筹谋和运作的过程之中,就能够查到蛛丝马迹,得知消息,就可以避免后来事情的发生。”

    “这,这怎么可能知道啊。”

    “没有什么不可能,只是我们没有想到,有些事情,以前我们没有精力做,也做不好,现在需要全面筹划,开始动作了。”

    廖文儒马上明白其中意思了,跟着开口。

    “大哥说的是斥候吗。”

    “是这个意思,不过斥候是军中需要的,地方上并非是斥候。”

    廖文儒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他知道朝廷有此等的机构,那就是锦衣卫和东厂,锦衣卫遍布全国,随时侦查各个方面的情报,让人防不胜防,东厂的探子完全控制了京城,包括朝中文武大臣在京城的一举一动,以及平民百姓的诸多事情,东厂的探子都知道。

    朝廷建立这样的机构,名正言顺,谁也不敢说什么,尽管有太多人不满意锦衣卫的跋扈,不满意东厂的肆无忌惮。

    想明白了这些,廖文儒没有继续开口说话,看着吴宗睿。

    “文儒,从现在开始,着手组建情报机构,这件事情由你直接负责,情报机构所有的事宜,你直接给我禀报,除你之外,其余任何人不得插手情报机构的事宜。”

    “情报机构成立,目前重点为四个



第二百五十三章 效率
    三月初,吴宗睿离开登州府城,前往登莱之地巡查,他此番巡查的主要任务,就是查看春耕生产的情况,从最西面莱州府辖下的潍县开始,一路往东,一直到最东面登州府辖下的威海和文登等地,全部都看了一遍。

    登莱之地恢复的情况,吴宗睿大致是满意的,他知道,任何事情都要慢慢来,想想登莱之地,天启年间人口接近两百万,如今只有五十万出头,减少了七成左右的人口,想要恢复以前那种繁华富庶的情形,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绝大部分的土地都耕种了,只是迁移到登莱之地的农户和百姓,所住的房子不是很好,有些是利用以前留下的断壁残垣,稍微整修一下就入住了,有些甚至还是搭建的窝棚,好在迁移到登莱之地的农户和百姓,都是能够吃苦的,他们耕种了土地,情绪普遍不错,相信粮食丰收之后,生活会越来越好。

    这让吴宗睿很是感慨,大明时期的农户和百姓,文化水平的确不行,文盲占据了绝大部分,可是思想还是淳朴的,对于官府的敬畏之心是存于内心的。

    四月初,吴宗睿回到了登州,前往已经修建完毕的货物码头和货运仓库巡查。

    已经有十余艘东印度公司的商船来到了登州货物码头停靠,每隔一段时间,都有海运的货物源源不断的卸载码头上,转运到货运仓库之中,越来越多的商贾来到了登州,租下了商铺,而登州府城内的房屋,价格也在逐渐的上升。

    货运码头和货运仓库的繁华景象,让吴宗睿打内心高兴,每一艘的商船来到登州货物码头,都意味着一笔不菲的商贸赋税进入巡抚衙门,市舶司收取的赋税,可不仅仅是商船船主缴纳的赋税,还有从北方和南方送来的诸多货物的赋税,这些货物在市舶司缴纳了赋税之后,被装运到商船上面,运送到海外去。

    随着商船进驻登州货运码头,信义押司的押运任务也空前多起来,不管是从登州押运到北方与南方去的货物,还是从北方和南方运送到登州货物码头的货物,几乎都是信义押司负责押运,每一艘商船停泊货物码头之后,船主会迅速找到信义押司,一方面委托信义押司将他们带来的货物押运到南方和北方,一方面也请信义押司将他们需要带走的货物押运到登州货物码头。

    随着信义押司业务的不断壮大,人员也逐渐增加,当然,这一切都是信义押司的掌柜刘友松直接负责,那些从淮安府城而来的、原信义帮的帮众,几乎全部进入了信义押司。

    登州知府史可法,与蓬莱知县崔云辉,对吴宗睿佩服之至,不过半年多时间过去,登州府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繁华的景象迅速出现,商贸交易比比皆是,府州县衙门的收入也大幅度的增加,这样的情形,就算是在南直隶,也不大可能出现。

    各级的官吏都清楚,府州县衙门的费用是非常紧张的,官吏的俸禄低的可怜,如果仅仅依靠俸禄来生活,能够吃饱饭就不错了,而大明绝大部分地方的府州县衙门,压根没有经费这一说,官府不会给官吏发放俸禄意外的钱财,府州县主官聘请的幕僚,则是主官自掏腰包。

    当然知府、知州和知县,有其他方面的收入,借以维持幕僚的开销,同时维持府州县衙门必须要的开销。

    登莱之地的情形不一样,巡抚衙门明确了府州县衙门的开销费用,且明确了官吏俸禄意外的钱粮收入,这份收入甚至高于俸禄。

    其实各级官府开销需要的钱财不多,因为府州县衙门的官吏人数不多,叛军作乱之后,巡抚衙门对于府州县官吏的数量,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不允许随便增加吏员。

    当然府州县衙门的主官,手中还单独握有一部分的钱财,用于自身的开支。

    这种在大明王朝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在大乱之后的登莱之地出现了。

    究其根源,就是吴宗睿大力发展商贸的结果。

    所以在登州和莱州,几乎所有的官吏,都是支持发展商贸的,他们从中获取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刚刚回到巡抚衙门,廖文儒就来了。

    进入厢房,廖文儒轻轻掩上门。

    “大哥,情报司探查到有关登州新军的情报。”

    “哦,说来听听。”

    “莱州新军军士情绪不稳定,都督同知、莱州总兵杨御蕃可能维持不了很长的时间,莱州新军有闹事的迹象存在。”

    吴宗睿点点头,这在他的预料之中。

    廖文儒抬头看了看吴宗睿,继续开口。

    “从二月份开始,巡抚衙门不再给莱州新军军士提供军饷,莱州知府卢发轩大人给莱州新军划拨了近两万亩耕地,杨御蕃组织军士进行了耕种,不过从二月份开始,莱州新军军士就没有领取到军饷。”

    “情报司探查到,莱州新军军士有一定的承受能力,至少能够承受半年左右的时间,加之杨御蕃在新军之中的威望很高,军士短时间之内拿不到军饷,不会出现问题,不过杨御蕃没有估计到,登州新军军士全部领取了军饷,莱州守备衙门的军士同样领取了军饷,这让莱州新军军士很不服气,认为这不公平。”

    “情报司分析,杨御蕃应该稳不住局面,至少不可能长时间压制军士内心的怨气,所以最多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莱州新军军士就



第二百五十五章 皮岛
    由廖文儒亲自负责建立起来的情报网络,在很短时间内就开始运作了,京城和辽东等地,以乔明俊为主,主要负责搜集朝廷以及后金鞑子的情报,南直隶则以留在淮安的黑衣小组为主组建起来,他们主要负责整个南直隶以及漕运方面的情报,陕西和山西等地,派遣罗典明驻扎平阳,搜集流寇的情报,而罗典明前往平阳府城之前,流寇已经进入河北,攻陷了赵州、西山、顺德以及镇定等州县城池,在河北引发巨大的震动。

    最难派遣的还是扎根皮岛和永宁两地的情报人员,相对来说,这一块的情报,对于目前的登州和莱州最为重要,一方面皮岛和旅顺是登莱之地的屏障,另外一方面,登莱之地也是皮岛和旅顺的大后方。

    后金鞑子早就关注皮岛和旅顺等地,当初袁崇焕斩杀毛文龙,导致皮岛的明军陷入严重的内乱,几乎失去了战斗力,无法对后金鞑子形成任何的威胁,让皇太极大大的松了一口气,尔后皮岛内讧不断,屡次出现兵变,其战斗力愈发的孱弱,如此情况之下,皇太极想到了彻底剿灭驻守皮岛的明军,完全的消除隐患。

    吴宗睿出任登莱巡抚之后,无暇估计皮岛驻军的情况,皮岛的所有事宜,都是皮岛总兵黄文龙直接负责,现如今登莱之地的局势稳定下来,吴宗睿自然要关注皮岛,以及永宁、复州、耀州、盖州乃至于海州的情况。

    永宁等地以及被后金鞑子攻克和占据,后金鞑子在这一带驻扎有军队。

    包括后金鞑子驻扎在永宁等地的军队属于哪一旗,吴宗睿都不知道。

    派遣到皮岛驻扎的情报人员,需要从皮岛纷乱的局势之中,掌握最为核心的情报,让吴宗睿能够根据掌握的情报,做出准确的判断,采取必要的行动。

    而派遣到永宁的情报人员,要求是最高的,因为那里属于后金鞑子占据的地盘,汉人几乎没有什么地位,想要在永宁等地扎根,获取后金鞑子的情报,没有非凡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

    廖文儒无法确定派遣到永宁等地的情报人员,吴宗睿最终拍板,暂时不往永宁等地派遣情报人员,目前依靠乔明俊从京城获取到的情报就足够了,至于说皮岛,必须派遣精干的情报人员,详细掌握皮岛驻军以及皮岛总兵黄文龙的情况。

    最为重要的地方,却没有派遣情报人员,要知道乔明俊在京城很难打探到辽东的准确情报,更不用说永宁等地的情报了。

    其实吴宗睿有自身的想法,他关注的重点还是皮岛。
1...9596979899...36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