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明天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中的失落
曾永忠的建议是正确的,可是吴宗睿的确有些不忍心。
“先生,我的想法是,做到第一步就可以了,杨御蕃一样不可能翻身。。。”
吴宗睿还没有说完,曾永忠冷冷一笑。
“事情没有大人想的那么简单,杨御蕃是都督同知,莱州总兵,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当然知晓利害关系,也会全面的考虑,做好方方面面的应对,我想杨御蕃在朝廷肯定有一些关系,且杨御蕃守住了莱州府城,本来就有一定的资本,大人若是不下定决心,
第二百六十三章 新的任务
得益于府州县衙门的监督和催促,仅仅十天左右的时间,秋收进入了尾声。
总体来说,今年是一个丰收年,风调雨顺,没有遭受到任何大的天灾,农户收获的粮食,足够维持今年以及来年的生活,府州县衙门也从租赁的土地之中,收获到足够的粮食。
随着秋收的基本结束,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在登莱之地官府和新军之中传开,都督同知、莱州总兵杨御蕃,被从京城而来的锦衣卫抓获,直接押解到京城去,兵部同时下了敕书,登州新军游击将军廖文儒出任登州新军参将,管辖驻扎登州新军的所有事宜,登州新军游击将军刘宁出任莱州新军参将,管辖驻扎莱州新军的所有事宜。
巡抚衙门,厢房。
吴宗睿脸上的神色颇为平静,看着坐在对面的曾永忠开口了。
“先生,锦衣卫将杨御蕃被押解到京城,却没有惩戒参与闹事的其他军士,你怎么看。”
曾永忠脸上带着意思满意的笑容。
“大人,皇上和朝廷完全采纳了您的弹劾奏折,我认为他们是宁可信其有,如果皇上对杨御蕃谋反的事情表示怀疑,一定会将那些参与叛乱的军士同时押解到京城,认真核对情况之后,再行做出判断,没有直接惩戒那些动手的军士,而是交由巡抚衙门处置,就说明皇上和朝廷不准备核实情况,要直接处置杨御蕃。”
“大人,我也没有预料到,登莱兵变在皇上的心中存在如此巨大的阴影,这大概是北边军士哗变太多,好多哗变的军士加入到流寇队伍之中,让流寇开始四处蔓延,让皇上警惕和心疼吧,要说皇上完全相信你,可能性不是很大,兵部的敕书应该是权宜之计。”
“北边有后金鞑子虎视眈眈,中原有流寇四处劫掠,这样的局势,换做谁都烦心,皇上也是一样,皇上登基不足七年的时间,当初励精图治,雄心勃勃,朝野震动,原以为局势会好转起来,谁知道是这样的情形。”
“杨御蕃的运气很不好,偏偏撞到如此的局面,当初杨御蕃拼尽全力守卫莱州府城,得到了皇上和朝廷的赞誉,被敕封为从一品的都督同知,这是天大的恩赐,谁知道杨御蕃不知道感激,却想着掌控更多的权力,居然有造反的迹象,皇上面对如此的情形,暴怒之下,必定是严惩,哪里还会去询问什么理由。”
。。。
曾永忠已经逐渐显露其能力。
情报司的绝大部分情报,吴宗睿都会给曾永忠看,让其做出分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曾永忠往往能够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由此,曾永忠成为了吴宗睿最为倚重的谋士。
“先生,登莱之地恐怕难以像以前那么平静了。”
吴宗睿微微叹气,无可奈何说出了内心的担忧。
曾永忠脸上依旧带着笑容,不慌不忙开口。
“大人,这很正常,登莱之地的情形,一定会有人禀报给皇上和朝廷,原来皇上和朝廷视登莱之地为不毛之地,不会关注,可以说,皇上和朝廷对于皮岛的重视,超过了登莱之地,皮岛总兵黄龙,本属于登莱巡抚衙门节制,可皮岛的军饷粮草,由天津港直接运送,巡抚衙门没有插手,更无权过问,现在不一样了,兵部和户部的敕书明确了,皮岛的军饷粮草,由巡抚衙门负责运送过去。”
“最为关键的不在于此,我以为皇上已经决定,要恢复登州和莱州为军事重镇,和以前不同的是,皇上不会拿出军饷和粮草,一切都需要巡抚衙门想办法解决,若是大人向朝廷伸手,户部不会拨付钱粮,倒是会继续免去登莱之地的田赋。”
“皇上和朝廷想的很好,不出钱还要维持登州和莱州军事重镇的地位,试问谁愿意这样做,怕也就是想着大人年轻,大人的弹劾奏折举荐廖将军和刘将军的奏折,皇上和朝廷全数采纳,未尝不是想着稳住大人,让大人继续为朝廷维持登莱之地的情形。”
“所以说,大人不必过于的担心,我想皇上和朝廷还没有足够重视登莱之地,他们仅仅是想着稳住登莱之地,让大人稳住皮岛的局势,现如今流寇作乱,我想皇上和朝廷关注的重点,还是在中原各地流窜的流寇。”
。。。
吴宗睿不得不佩服曾永忠的分析能力,他是穿越之人,对于历史的走向颇为清楚,可曾永忠就不一样了,完全靠着自身的领悟能力,做出对于当前局势的所有判断和分析。
难怪曾永忠当初能够成为熊廷弼的幕僚。
“先生说的不错,依我看,我们要趁着皇上和朝廷尚不是特别关注登莱之地的机会,继续扩充登州新军和莱州新军的规模,我的考虑是,今年年内登莱之地的总兵力扩充到两万人,至于说卫所驻军和皮岛的驻军,暂时不用去关心,也不去干涉他们的任何事宜,这些军队没有什么战斗力,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吴宗睿刚刚说完,曾永忠再次的摇头。
“大人,登莱之地卫所军队可以不管,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威海卫等十多个卫所,总兵力不足万人,没有什么战斗力,但是皮岛的驻军,大人必须要管,兵部将皮岛驻军的军饷和粮草改由登州运送至皮岛,就是要求巡抚
第二百六十四章 皮岛变故
牛犇总算是在皮岛稳定下来,现在的他,已经成为皮岛驻军之中的一名军士。
皮岛距离登州一百七十海里左右,蓬莱水师战船最高航速可以达到七节,从蓬莱水城出发,高速行驶三天时间可以抵达皮岛,商船的航速一般为四节到五节,从蓬莱水城出发,一般需要五天左右的时间抵达皮岛,当然这是海上风平浪静的情况之下。
因为毛文龙的关系,朝廷在皮岛专门设立了一个军事区,称之为东江镇,毛文龙为东江总兵,毛文龙被斩杀之后,接任的黄龙,亦为东江总兵,不过大明的各级官府,包括兵部,大都称呼黄龙为皮岛总兵,这样听起来更加的直接。
皮岛背靠登州和莱州等地,与铁山隔江而望,与铁山水面相隔距离最近的不过两百米左右,当初毛文龙在皮岛扎根之后,大量的辽东汉人从辽东逃到了皮岛,被毛文龙吸纳进入军中,而驻扎皮岛的明军也就是在如此情况之下壮大起来。
皮岛与獐子岛、鹿岛构成鼎足之势,位于辽东、蓬莱以及朝鲜的中间,进可以乘坐海船前往辽东,或者通过陆路,从铁山上岸之后,直插海州、耀州和盖州,甚至可以直插辽阳和沈阳等地,给后金鞑子造成威胁,退可以回到登州和莱州,保全实力,其地理位置非常特殊。
正是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努尔哈赤以及皇太极,对于驻扎皮岛的毛文龙和明军深恶痛绝,一直都想着找寻机会,彻底剿灭毛文龙以及皮岛的明军。
毛文龙被袁崇焕斩杀之后,朝廷任命黄龙为皮岛总兵,自此皮岛明军陷入到严重的内讧之中,实力大幅度跌落,完全失去了进攻后金鞑子的能力。
尽管驻扎皮岛的明军战斗力严重削弱,不过因为皮岛的地理位置重要和特殊,所以皇太极对于驻扎皮岛的明军还是颇为关注,大明皇上和朝廷,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继续给皮岛驻扎的明军提供军饷和粮草。
后金水师力量孱弱,无法短时间之内拿下皮岛,按说皮岛总兵黄龙应该要抓住这个机会,趁机壮大皮岛驻军的规模,可惜黄龙做不到这一点,他甚至无法稳住皮岛的局势,导致皮岛的军士屡次哗变。
毛文龙被袁崇焕斩杀之后,后金鞑子两次大规模出动,主动进攻,一次入关劫掠北直隶,一次大举进攻大凌河城,其兵力都是倾巢出动,应该说盖州耀州等地的防御都是空虚的,驻扎皮岛的明军无法抓住机会主动出击,给后金鞑子造成实质性的威胁,减轻辽东方面的负担,这让皇太极略微放心,更是让皇上和朝廷失望。
皮岛驻军的军饷和粮草,已经难以得到保证,户部和兵部对于皮岛的驻军颇有微词,加之诸多的军官贪墨军饷和粮草,让驻扎皮岛的军士,更加无心应战,其一盘散沙的局势,从毛文龙被斩杀,一直维持到现在。
牛犇送出的第一个情报,就是皮岛驻军军士的军饷得不到保证,难以维持生活,所以军士在皮岛上面四处劫掠,那些原本是支持皮岛驻军的商贾和百姓,已经改变看法,他们痛恨驻扎皮岛的明军军士,甚至认为他们比后金鞑子还不如,原来是大量的辽东汉人前往皮岛生活,且主动加入军中,不少的商贾也到这里来做生意,现在情况相反,不少的百姓开始逃离此地,商贾也纷纷撤离,让皮岛出现了荒凉的情形。
如此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一方面是驻扎的军士不断劫掠,一方面是百姓和商贾纷纷撤离,让皮岛难以为继,没有了丝毫的发展。
牛犇分析认为,皮岛驻军不可能坚持多长的时间,就算是军饷粮草充足也不行,军士已经没有了战斗力,其行径和土匪差不多了。
牛犇认为登州新军进驻皮岛的时机已经成熟。
吴宗睿却认为时机尚未成熟。
目前的情况之下,登州新军剿灭皮岛驻扎的明军是不行的,必将引发巨大的轰动,皇上和朝廷不会关注皮岛百姓和商贾,他们认为皮岛驻扎的明军,还能够对皇太极和后金鞑子形成一定的威慑,所以在钱粮极其紧张的情况之下,还是给皮岛军士拨付军饷和粮草。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后金鞑子彻底剿灭驻扎皮岛的明军,登州新军趁此机会,打败后金鞑子,重新占领皮岛。
曾永忠等人认为,消极等待不现实,皇太极和后金鞑子的主要注意力,还是在辽东方向,不会对皮岛兴兵,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廖文儒或者刘宁领兵进入皮岛,取代黄龙。
吴宗睿很自信,他认为驻扎皮岛的明军,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了。
八月初,牛犇突然变得忙碌起来。
大批的辽东汉人再次进入到皮岛,这些辽东汉人,据说是遭遇到后金鞑子的劫掠,没有办法的情况之下来到皮岛的,他们主要来自于宁远、复州、耀州和海州等地。
这是毛文龙被斩杀之后,从未出现过的情况。
牛犇帮忙安置进入军中的辽东汉人。
在安置这些辽东汉人的过程之中,牛犇敏锐的发现情况不对,这些辽东汉人之中,有些不单纯,他们具备有不错的军事素养,言行举止不同于一般百姓。
尽管这部分人不是很多
第二百六十五章 死里逃生(1)
睡得迷迷糊糊的牛犇,突然被冰凉的冷水泼到脸上和身上。
睁开眼,一团火把出现在眼前,营房里面飘着一股浓浓的血腥味道。
举着火把、手持钢刀的军士,正是被牛犇怀疑的军士之一,而跟随在这么军士身边的,还有十来人,他们的脸上,都带着残忍的神情,他们的手中,悉数握着钢刀。
每个营房里面,住着八名到十名军士,牛犇因为负责招募新兵的事宜,所以他住宿的营房里面,绝大部分都是新兵,而周遭的营房,大部分也是新兵住宿,这些营房处于军营的最外围,一直以来都是新兵居住。
说起来牛犇也算是新兵之一,进入到军营中不过两个月左右的时间。
左右两边的军士血糊糊的,一动不动。
牛犇感觉到懊恼和恐惧,营房里面的军士被杀害,他居然不知道,依旧睡得死沉,要是人家对他也动手,岂不是做了糊涂鬼。
营房的窗户全部都敞开了,里面依旧飘着一股淡淡的香味。
“你、你们想干什么。。。”
牛犇本能的开口,不假思索询问了。
举着火把的军士,看着牛犇,脸上的神情很是冷漠。
“想死还是想活。。。”
“我、我当然想活,我不想死。。。”
“好,那就听我的指挥,不过我要提醒你,如果我发现你有任何的异动,明年今日就是你的祭日。”
“没、没问题,我听你的。”
举着火把的军士微微点头,再次看了看牛犇。
“牛犇,你记着,要不是我们进入军中的时候,你对我们还不错,你就和他们一样,早就到地下做鬼去了。。。”
牛犇连连点头,这个时候他完全清醒了,眼下唯一的选择,就是听话,要不然人家手中的钢刀挥舞过来,他也就和身边的军士一样了。
走出营房,大口呼吸了外面的新鲜空气,有些发懵的脑子更加的清醒。
牛犇想到了房间里那一股淡淡的香味,扭头看了看身后的营房,明白了什么。
操场边沿站立了大约百来人,没有人说话。
月亮很圆,马上就是八月十五团圆节,也就是中秋节。
夜晚行军或者偷袭,对于绝大部分明军来说,都是不成立的,很多的军士因为营养不良,患有严重的夜盲症,晚上什么都看不见,而能够参与夜袭的军士,那就是军中的精锐了。
偏偏这一百来人,就是准备夜袭的。
牛犇的身体微微颤抖,原来这些混入皮岛驻军之中的军士,都是后金鞑子或者汉军的精锐,这说明了,皇太极和后金鞑子做了精心的准备,要一举剿灭驻扎皮岛的明军了。
“跟着走。。。”
手持火把的军士,对着牛犇再次开口。
一行人朝着海边的方向而去,正是战船集结的方向。
军营距离海边战船集结的地方不到十里地,有百来人驻守。
牛犇身处队伍的中间,跟着急行军,没有谁和他说话,审视的眼神从四周不断的传来,他愈发的老实,低着头默默跟着小跑,没有表现出来任何的异常。
。。。
又是一股血腥的味道传来,夹杂着海浪的腥味。
海边,十余艘战船矗立,几十个火把,将周遭照的亮堂堂的。
又是一百来人集中在海边。
牛犇有些痛苦的闭上眼睛,看样子海边驻扎的军士,同样被剿灭了。
潮水哗哗响,子时正是涨潮的时间,战船可以出动,而退潮的时间则是在卯时。
时间的拿捏方面也是如此的准确,看样子驻扎皮岛的明军,在劫难逃了。
“上船去。。。”
牛犇的身体被推动了一下,踉踉跄跄的朝着战船的方向而去。
战船体型很大,想要直接上去是不可能的,必须乘坐小船,来到战船旁边,通过云梯到战船上面,一旦到了战船上面,几乎没有离开战船的可能,所谓的从战船上面跳到海里去,那是找死的行为,近十米的高度,又是夜间,如果从战船上面跳下来,很有可能直接摔晕,接下来被海浪直接吞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