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宋朝探花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晨风天堂

    皇帝正在后宫商量着过年的事情,这份疏刘承珪亲自送到了皇帝手上,皇帝翻看了之后吩咐“把他叫来,叫到这里来。”

    刘承珪赶紧就去了。

    郭皇后问“官家,安哥儿年龄小,说话不懂婉转些,若生他的气。”

    “不是生气,他就不能闲着,闲着就会生事。你自己看。”

    皇后接过一看,疏上的内容总结下来就一句话“皇帝。咱过年不搞这个会那个会了吧。”

    皇后不太明白。

    皇帝心想着,你要省钱,也不能这么省,过年这么热闹的时候,你不办宴会还有什么意思,这钱能省几个钱,你差的是五千万贯,不是过年这几十万贯的花销。

    所以,皇帝不高兴。

    那怕皇帝与皇后都是节俭的人,但节俭不代表连年都不过了。

    没有大搞,还不能小搞。

    现在,完全不搞。

    这就是在搞事。

    皇帝不高兴。

    但,后果却不严重,只是把刘安叫来准备骂几句。

    很快,刘安到了。

    皇帝板着脸“刘安,你若没有三五八条理由,姑丈准备揍你。”皇帝一指旁边,连竹板都准备好了。

    论忽悠,刘安可能不是大宋第一人,但论忽悠皇帝,此时整个大宋,连王钦若、丁谓这类巅峰马屁精都要称一声老师。

    “我有三策。”

    “第一策,小年宴取消。姑丈准备棉被、灶饼、钱、布、盐、粮巡汴梁。先巡居养活院,然后是安济坊,最后巡北大营、西大营的禁军家居坊。”

    皇帝气的不轻,先不说大冬天的很冷,而且已经开始下雪。只说过小年让自己跑到这种地方干什么。

    刘安根本就没看皇帝的脸色继续说道“以宫内小年宴的资金,购买了过冬天衣物,加上一些煤,我估算着还能一些肉。然后以祭灶的饼子再拉上几十车送去,这事接下来就没什么复杂的,姑丈只需要走一圈就行了。”

    “朕!”皇帝都不自称姑丈,而是以皇帝的自称。“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

    在后宫,皇帝对皇后一般用我。

    皇帝自登基以来,这是头一次在后宫用了朕这个自称。

    刘安似乎傻了,连郭皇后都暗示他停下,别再说了。皇帝生气都写在脸上了。

    刘安只当没听到,继续说道“这还没完,接下来新年宴会取消,姑丈去祭祀天地,祭文吕公正在写,虽然不是给新年用的,但改一改就能用。我想来想去,放在新年挺好的,然后汴梁城正月所有的宴会取消,今年……不过年。”

    皇帝气极反笑“过来,让姑丈看看,你是不是发烧了。”

    刘安向前几步来到皇帝近前,他有自己打算,想借这个机会给士兵们暖暖心,后面的事情就会更好办一些。

    若是顺利,士兵在大宋的地位能提高那么一点点。

    皇帝在刘安脑门上摸了一下“没发烧。”

    “姑丈,有件事情我一直没给你讲,汴梁城在正月里会有地震,就是地动,而且规模还不小。接下来一直到四月,京、冀、益、黎、雅、邢、瀛七州会连续有地震。这事,说句可怕的话,姑丈不在天地祭台把自己骂上半天,跪足一天,百官都不会放过姑丈。”

    “地,地,地动”皇帝真的给吓了一跳。

    “姑丈,这口锅瞿越来背了,这事檄文毕公已经在写,详细的计划他们正在讨论,只是没有人敢提地震之事,因为这是我说的,没凭没据。”

    皇帝站了起来盯着刘安“既然没凭没据,你为何这么肯定”

    刘安很淡定“姑丈,因为我今天在御花园见到蛇了。”

    “蛇!!!”皇帝气的不轻,伸手就要去抄竹板。

    郭皇后拉住皇帝“让安哥儿说完。”

    “姑丈,谁在黄河以北的冬天见过蛇”

    “真没有。”郭皇后接了一句。

    皇帝想了想“你什么意思”

    “姑丈,天地异向必有大动。黄河以北蛇冬天是不出来的,蛇跑出来就是异向。不仅如此,接下来肯定还会有,接下来是鱼,河里或是湖里的鱼。再下来若是将狗乱叫,大老鼠叼着小老鼠逃的时候,地震就在近前。”

    刘安的话一半是胡扯,一半有道理。

    低于二十赫兹高于两万赫兹,人是听不到的,可动物们未必。

    蛇在地下冬眠,地下有异常蛇肯定最先有反应,接下来为什么是鱼,刘安记得似乎那本杂书上写过,但详细就不知道的。

    肯定的是,狗乱叫,猪乱跑,老鼠逃,黄鼠狼搬家等,都是老人们传的话。

    皇帝还是抄起了竹板,却被郭皇后费力抢了下来。

    皇帝气呼呼的说道“你下次能不能考虑一下说话的顺序,先说有地动。”

    “姑丈未必信。”刘安倒是给了一个理由。

    。




第三七四节 要不祭天吧
    皇帝是信还是不信,皇帝也不会说,只吩咐刘安。

    “行,你继续说,为什么要办这些事。然后第二策是什么”

    “地震我感觉怎么也要过了新年,可能是正月上旬或是中旬,汴梁有地震,所以也没那么急的。但想不受灾,肯定是要调动兵马救灾的。自古兵如匪,让兵救灾怕是百姓听了会感觉比受灾还可怕,所以要先作些事情。”

    皇帝又坐下来了“你继续。”

    “接下来,姑丈可以向天下发文,宣布今年大宋不过年。理由有三,一瞿越原本就是中原属国,乱臣贼子自称为天子,天地不容。为恐天降大灾,今年不宴,姑丈向上苍请罪,并发兵南下,剿灭瞿越。”

    皇帝点了点头没接话,他知道刘安还没有疯到为了打瞿越乱找借口。

    刘安继续说道“第二个理由,宋辽本是兄弟之邦。宋有契丹人居住,辽亦有汉人居住,兄弟之间却恶斗二十五年之久,今又大战于幽州。大宋军民死伤十万,辽人军民亦有死伤,姑丈心中不忍,今年不过年,代死伤宋辽军民,向天地祈福。”

    “这个有意思。这事先停一下,不能这么简单。这事要大办。”皇帝来了兴趣。

    这么好一个借口祭祀天地,皇帝怎么可能不大办。

    刘安继续讲“第三个理由,姑丈亲自查阅今年各州府年报,听闻天下还有许多疾苦之地,冬无衣、无粮、无炭。这个怎么说呢……”

    刘安正准备编,皇帝立即接上话来“朕痛心疾首,万民之寒便是朕之寒,万民之饥便是朕之饥……”

    卧槽!!!

    刘安心说太牛了,不需要草稿,瞬间近千字的一篇文章从皇帝这里脱口而出。

    王曾这个状元估计也没这水平。

    皇帝讲完还感觉有点不过瘾,立即起身走向书桌,思考片刻,一篇精修过文章出炉。

    刘安这才扔出了今天的大杀招“姑丈,我看祭祀天地的地方就放在嵩山吧,也别太麻烦,把以前武后用的那个修一修,咱们要节俭,而且我估计要祭三次,最后一次祭祀的时候,诏告天下,免除农税。”

    “可以吗”皇帝是带着试探的语气问的。

    嵩山也不是普通的地方,在那里祭祀天地,虽然不是封禅,但意义也与普通的祭祀天地不同。

    皇帝此时带着期待,就象是赵佑在等着蛋糕炉子开炉的眼神。

    刘安点了点头“规模小一点,声势小一点,所有祭文须三相六尚书会审,最后一次祭祀放在二月二,天下农耕之日,姑丈亲自在嵩山脚下耕田,然后再步行上山祭祀天地,宣布免除农税。这是三相的意见。”

    皇帝差一点就落泪了。

    这事,自从刘安提及可以封禅的时候,他就在期待了。

    现在,不仅仅看到了希望,还等同于作了一次封禅的预演,这事如何让他不激动。

    刘安又说道“这事,我看还要再商量,清晨农耕,再赤脚走到山顶,我感觉这太辛苦,所以……”

    “不辛苦,不辛苦,不辛苦。”皇帝急了,心说刘安你可别再生事非,三相能允许在嵩山祭祀天地,这已经是大让步,辛苦一点怕是什么,就算累到脚软也值。

    万一刘安再生事,三相不同意了,皇帝找谁哭去。

    刘安又问“姑丈,那我说的事”

    “你去安排,今年不过年。”皇帝的脑袋里已经被封禅塞满,此时大脑内无数的脑细胞只在重复一个词,封禅!

    其余的,根本就半点挤不到皇帝的脑袋里去。

    “侄儿告退。”刘安依然是一脸的严肃,施了一个礼之后退了出去。

    至于窃喜!

    在皇帝面前是不可能流露出来的。

    这位皇帝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经典段子刘安也看过不少,有点可爱不是吗

    算了,还是办正事要紧。

    刘安迈着小方步到了皇帝的书房,皇宫太小,寇准等人想要一个安静又安全的开会地点,还真的找不到。

    所以,皇帝你也别用书房了,暂时借给这些重臣们。

    刘安迈着小方步进来,轻轻一抖自己的衣服,正准备来几句长脸的话,可没等刘安开口就听寇准说道“刘安,你给我听好了。枢密院副使之职,这是官家的建议,不过我不接受这条建议,你依然还是秘书省正监,不过,再给你加一个虚职,一年增加个一千来贯的俸禄,作人要知足。”

    就在刚才,这些重臣们还在商量,若不给刘安枢密副使之职,这事要怎么给刘安说。

    怎么样能委婉一些。

    然后又怎么样去给皇帝讲,让皇帝也不介意。

    寇准就这么直接。

    可这还没完“刘安,你自己去和官家说,是你不想当这个官,怎么说你随便。”

    “这……”

    刘安想要枢密院副使,不是在意这官职,而是要一个名正言顺下命令调兵的权力。

    大宋的兵权可不是在兵部的,刘安这个兵部左侍郎听起来官很大,但没兵权,只有士兵户籍管理权,以及军饷申报这点小事,批钱还是财三司的事。

    兵权。

    王旦的话说,这是脑袋要被驴踢了几百次,才能答应给刘安名正言顺的兵权。

    断然不给。

    “寇公,这事是不是再商量一下。”刘安还是想要。

    寇准摇了摇头“你要发公文,我可以把我的印借给你,但想有一块自己的印,还是算了吧。”

    寇准想的清楚,就算以自己的名义发,发的是什么至少自己知道。

    刘安手上多一块印。

    非常,非常,非常的危险。

    刘安一看满屋子没有人替自己说话,显然这事他们已经商量好了,还能怎么样,认吧!“好吧。”

    刘安坐下“寇公你也不问我,我去见官家结果如何”

    “哼,哈哈。”寇准笑的非常的干。

    吕蒙正问了一句“真要搞,老夫想了想,两万贯是户部现在能拿出来的钱,再多就劳民伤财了。”

    “往大搞需要多少钱”

    礼部尚书张齐贤说道“至少五万贯。”

    “五万贯能搞多大,这事我补五十万贯,怎么也要让官家开心。”

    。



第三七五节 品个茶去
    赵昌言一指刘安的鼻子:“媚”赵昌言话还没说完,刘安就继续说道:“顺便给汴梁增加一百万贯的合法合理献金。”

    “恩,给五十万贯就行。”赵昌言立即改口。

    “授权书,我刘安要当这次祭天的民间联络官。”

    刘安还没有狂到要当这次祭天的总负责人,只说是与民联络的小官。

    授权书马上就给刘安了,权知礼部大祭知民事。就是一个临时的官,对刘安现在的身份,这种五品以下的小官,你要多少就给你写多少。

    但枢密副使这种关键位置,又掌握实权的,刘安是不用想了。

    刘安拿着这份文书转身就离开了。

    毕士安突然问:“没问他,和官家谈的如何”

    “不用问。”寇准说道:“只有比我们要的更多,断然不会少半分。”寇准最相信刘安的三大能力,排第三的是挣钱,排第二是搞事,排第一的,也是天下无人能及的,就是说服皇帝的。

    在刘安这里,似乎没什么事说不动皇帝的。

    几位重臣继续开始就免农税、以及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还有即将可能发生的地震就赈灾、以及灾后重建工作开始讨论。

    刘安呢,已经好些天没有出宫了。

    这突然从这宫里出来感觉外面的空气还挺新鲜。

    刘承珪被四个小太监用小轿抬着从后面追了上来,拦住刘安。

    “叔,这是出宫去看戏”

    “看什么戏,你可知道官家祭天三司才能一万贯。一万贯够干什么的,从这里走到嵩山,就够人吃马嚼,若是鞋子坏了,这还没的钱修。”

    刘安扶刘承珪下了小轿,乐呵呵的回了一句:“这不,我出宫搞钱去,五十万贯够不够”
1...144145146147148...1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