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探花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晨风天堂
寇准对吕蒙正说道:“开夜衙吧。”
“好,那就开吧。”吕蒙正说完示意这些官可以出去了。
连小太监也跟着出去之后寇准说道:“我估算,那套卖给波斯人的什么樽,我寇准去买他们敢要九十贯,我就大巴掌扇过去。汝窑今年来是烧了不少好东西,但什么樽值一千八百贯。所以让他们开夜衙,赶紧把这事定下,收了钱再说。”
那套樽真正值多少。
刘安特意让给自己准备一套,商号给了一个诚心价,四十七贯。但说明了,质量肯定比不上官家祭天要用的,祭天要那一套是极品中的极品,是属于一年内凭运气从上上等中挑选出来完美级别的。
但,一千八百贯这个价,汝窑的人没有一点心理压力,更不会有半点内疚。
先不说这东西仅一次,再不会烧同款出来。
只说刘安长期以来给他们灌输的理念,作商人要公道,作商人要心怀天下,但这只是对自己人,番商来采购,寻常货物那市场上有官价,可稀缺精品种类,那就要把大刀轮圆了,谁下手轻了自己后悔。
之前,就有一套苏绣屏风,凤舞天翔。五千贯买给大食商人之后,听闻那件东西运到了一个什么君士坦丁城堡的地方,大食商人换了两万七千枚拜占庭金币。
一枚拜占庭金币在大宋的官价是,一枚金币兑换七百三十七枚铜钱。
所以,这个案例造成的结果就是。
把大刀轮圆了。
依刘安定的规矩,没有大宋商人参股的商团是不允许但大宋作生意的,但是,若数量很少的情况下,便可以有例外。所以奢侈品可以例外,以私人买卖的形式小宗交易,大宗依然还要按规矩办。
买十五套酒樽,实在没办法当成贸易,就算大食商人每人买一套他们人手也够了。
宋商合伙人只是看着,不鼓励,不促进,更不会劝阻,他们只是默默的看着,而且宋商的
第三七八节 天下第一舞
至于刘安心里会内疚吗
放屁。
当年一个塑料小破包就敢要大几万的所谓世界名牌,过来和咱们大宋十大名窑,八大绣坊,十三织坊来比比。
谁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刘安的原话就是,卖的真便宜,这品牌优势还没有体现出来。
入夜,刘安准备和刘承回皇宫。
眼下,刘安还是在皇宫暂住的。
当刘安到皇宫门口的时候,几架彩锦装饰的马车吸引了刘承的注意力。
“过来。”
立即有小太监跑了过来。
刘承问:“什么时候勾栏的马车也能停在皇宫门外了”
“回大监的话,是明月楼几位当家管事,有事求见刘学士,这才允许停在皇宫门前。”
明月楼,前身就是醒仙居。
刘安的铺子。
刘承又问:“人呢”
“禁军哨房那里侯着。”
“恩,把人带到前宫理事房去。”
前宫的理事房处理就是对宫外的杂事,如结算菜金、炭钱、运输垃圾的费用等等。
刘安与刘承到。
主事的女官,以前也是花魁级的人物,后来叫老鸨,这名字太难听,加上醉仙居被官办了,这就改为了女官。
但宫里的女官可不怎么看得起她们。
没办法,出身决定命运。
见到刘安,主事的女官赶紧上前见礼,刘安这才介绍:“这位是宫里刘大监。”
宫里能称为刘大监的只有一个人,此时皇宫权势最高,资格最老,第一太监刘承。几位女官赶紧给见礼。
她们理论上受宫里节制,那么刘承就是他们顶头大老板。
刘安与刘承坐下后,为首的女官都不敢有半句废话,赶紧上前说道:“主君,金陵商盟来找我们,愿意提供他们珍藏的上品。”
“理由”
刘安就不相信,金陵商盟会凭白拿出珍藏品来。
那随便一套衣服放在大宋都是八百贯往上的价格,绝对是金陵锦中的上上品。
“我们曾经排练《霓裳羽衣曲》……”
“什么”刘承腾一下就站起来了:“你再说一遍,说慢一点,请清楚一些,什么”
“是,是《霓裳羽衣曲》。”
刘承立即追问:“可是盛唐贵妃名曲《霓裳羽衣曲》。”
“正是,我等在京兆、西京、杭州、金陵、苏州……”这女官一口气说了三十几个地名,可以说为了找全这曲子,下了大功夫。
“可齐全”
“回大监的话,不全。但也有八成以上,各地名乐师尝试配乐,补全了曲子。应相差无几,已经试过数次。”
刘安这时开口问道:“想官家祭天时你们演”
“不敢,不敢。只想在官家祭天之后,必有民庆。所以前来请示主君。”
刘安没接话,刘承挥了挥手:“你们先下去,此事容再思。”
“是。”
几位女官施礼退下。
刘承对刘安说道:“这曲有着盛唐第一舞之称,场面非常的恢弘与庞大。其中舞者一套衣服依我推算,千贯都不算多。九骑仙髻、孔雀翠衣、七宝缨络,这才仅是舞者之衣,主舞那一套……”刘承摇了摇头:“早就失传了,而且也不一定有人能织出来,听闻需要织七个月,混入金丝银线。”
刘承不相信有人能搞这个。
不说别的,仅这舞衣都凑不出来,就算是现在花钱订做,没有几个月时间也不够。
《霓裳羽衣曲》只有一个意图,无论是音乐、舞蹈、诗、服装等等一切,只为营造一种神意仙境的效果。
创造这个曲舞的人,叫白居易。
先不说搞这个舞有多难,只说安史之乱后,这东西失传了。
为什么。
《霓裳羽衣曲》是宫廷乐舞,没有让宫外的人见到过,一般人根本无缘
第三七九节 要不要鹿皮
向敏中很平静的问了一句:“收了多少钱”
“不多,还不到一千万贯。”
这还叫不多。
这些钱可以作许多事情,接下来仅应对地震,几位重臣的预算就已经超过了三百万贯。
钱是够多了。
只是这事还是有点麻烦。
寇准对刘安说道:“你自己去和官家讲吧,要不我送你一张鹿皮。”
鹿皮这东西刘安懂,好几层垫在屁股上,被打的时候,打人者手感差不多,被打的人疼痛感减轻五倍起。
刘安退了几步退到门外,看了看天色,又问了一个小太监:“什么时辰了。”
“酉时末。”
刘安对寇准说道:“那我去给官家讲。”
“不用鹿皮”
“用不着。”刘安很自信。
酉时末在唐代的时候大概就是晚上八点左右,在宋朝的时候是晚上七点左右。这个时间还不算晚,刘安准备去给皇帝把事情讲了。
刘安叫人去请示,小太监很快回来把刘安领了进去。
冬天吃火锅果真是最爽的。
皇帝这边已经有小铜锅,皇帝、郭皇后还有几位妃子都有自己的。刘安到的时候有太监已经给刘安准备了一只锅子。
“安哥儿,一定没吃呢,来坐下吃。”
刘安倒也不客气,坐下就吃。
皇帝问刘安:“今个听闻你出宫办事去了”
“姑丈,办了点小事。大年初五姑丈嵩山祭天我给备了八百万贯,不过几位老先生估计不会给这么多钱用,我看他们能出三百万贯就算客气了,这事实在没办法再争,祭天这事花多少礼部是有数的,太过奢华也不占理。”
三百万贯,这个数字已经大大超出了皇帝的预测。
因为不再收农税,原本花钱没个谱的皇帝开始大节约,财三司也在没有足够的进项把钱运来的之前,开始克扣各种不必要的支出。
这事在吕蒙正与寇准眼中是好事。
好不容易找了一个机会节约开支,那就一定要扣的更狠点,将来再放松的时候,花钱的家伙们肯定会感恩的。
皇帝心说,这次能给百万贯就不错了。
而且铁定不会大祭祀。
皇帝好奇的问:“他们能给钱”
“不给,只给三十万贯,其余的钱是我搞来的。”
“一天,八百万贯”
“可能会超过千万贯,还有些钱没算进去的呢。”
“说说。”皇帝是真来了兴趣。
刘安倒是很淡定,若是寇准在这里,寇准都不敢回答。
刘安很直接的说道:“姑丈祭天的时候肯定要用酒具,汝窑献上一个什么樽,听说非常出色。然后为祭天再献金几十万贯。”
“不对。”皇帝打断了刘安:“汝窑献上酒具,还要再献金,不要在百姓那里敛财。”
“没。然后姑丈用过的酒具肯定是汝窑的镇窑之宝,这个同款相似的,有大食商人已经交了订金,一套一千八百贯,一共十五套。负责捧酒杯的那个宫中女官的衣服,穿过之后有人预定,开价三千两百贯。”
郭皇后也好奇的问道:“那是什么样的一套衣服,值这么多钱。”
“苏绣,大牡丹裙,我还没见过东西,听说与去年送到宫里那件大牡丹裙有点象,但工艺还差了一点,给宫里那条绣了三个月,这一条绣了四十天。”
那裙皇后有印象,不算上上等绣品,赏赐给了贤妃陈氏。
还不如那条的卖了三千两百贯。
宫里那条当时支付给苏州那边不超过两百贯,不仅贵在衣料上,绣的时候用了金
第三八零节 把皇后的礼服也卖了
“姑丈,三万贯,卖到那边,大宋皇宫为皇后准备的礼服,找一个合适的理由,比如天灾皇后捐款,捐出了这套衣服,那么卖个六万枚,八万枚金币不是问题。只要故事编的好,十万金币也不是没可能。”
“卖了。”皇后没有一点犹豫。
一套三百多贯的衣服,直接翻一百倍价格,这钱足够给宫里所有的女官置办一套新衣。
刘安在后宫吃了火锅,有一排小太监抬着漂亮的锦盒跟着刘安一起到了前宫皇帝的书房外,刘安吩咐道:“箱子放下,散了吧。”
“是,学士。”小太监们退离。
“唉!”刘安内心叹了一口气,心说才三万贯,卖的真便宜。
用大米来计算,现在大宋一贯钱也就是后世的七百至八百元,三万贯才几个钱,后世一条定制的礼服裙子有敢要上百万米刀的,我这个可是准皇后级,太子国夫人级别的定制全套礼服,才三万贯。
刘安内心带着一种悲伤走进了皇宫的皇帝前书房。
重臣们已经用过晚餐,还在继续开会。
见刘安神情沉重的走了进来,寇准笑问:“挨打了”
“心口疼。”
“那就是被骂的极惨,挺好。”寇准乐呵呵的笑着。
刘安摇了摇头:“不是,没被打也没被骂,我把娘娘大礼前定制的那套礼服拿来了,我想了很久,这套衣服估计也最多卖到三万贯。想我堂堂天朝上国,娘娘大礼前当国夫人时的礼服才值三万贯,让人伤心。”
啪嗒!
有人手中的笔掉在地上。
“小娘娘们虽然也有没穿的礼服想出手,可我不敢接,先用娘娘的这套试试水,三万贯,有点低,这会损了我大宋的声威。”
刘安一副很悲伤的神情。
吕蒙正这位老好人,从来都是和气的,脸上带着一丝微笑的。
这时,只见吕蒙正一巴掌用力拍在桌上:“胡闹,我大宋需要变卖娘娘的礼服度日了吗有伤国体,有伤国威。”
“吕公,这你就错了。地震来了,官家为万民,变卖点宫中的东西用来救济灾民,再加上免农税,这是何等仁慈。你老人家迂腐了。”
准备拍第二下的吕蒙正手悬在半空,想了想:“似乎有理。”
“不是似乎,是肯定有理。到时候这套礼服让人炒作一些,就算大食商人不买,我也要叫宋商买了去,然后到了地中海,这礼服不卖到八万个金币就算亏。”
向敏中问了一句:“那你不何不接其他的礼服”
“市场是需要培育的,市场也是需要抄作的。我给你们讲一个关于花骨朵的故事。”
刘安坐了下来:“在一个很小的国度,那里的人种花,卖花给罗马帝国。最初的时候,一个花根卖半个银币,可这东西运过去值老钱了,然后就涨价,最终一个花根涨到了一千四百个银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