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探花郎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晨风天堂
金六八四搓了搓手,然后抓起一把雪在脸上用力搓了几下,把身上的刀扔在地上,然后大步走了过去。
“你们不想打仗”
没有人回应,因为没有人听懂他在说什么。
高丽语不管用。
金六八四在自己营里找了好些人,尝试了好几种口音,最终还是一位会说辽国北方土话的和对方能勉强接上话。
“放下武器,我们有大碗的白高粱饭,还有大宋北军第一名菜大碗的猪肉粉条炖白菜。”
“猪肉、粉条、白菜”
对方显然没办法理解。
金六八四冲着背后喊了一嗓子:“有没有活的出来两个,架锅,整菜。”
马上过年了,所以这次给军中供给的伙食是相当的出色。
河北两路挖在秋天的时候就挖地窖存了不知道多少萝卜白菜,这边打仗花钱买,河北两路从莒城港运了几百船过来。
粉条,这个时代的粉条可是上上等好东西。
在没有红薯、土豆的大宋,上上等粉条是绿豆制作的,最次的粉条也是杂豆粉。
白菜。
最外面一层不但有土,而且冻的已经变的透明。
在这个季节能吃上菜是什么生活水准。
高丽的大贵族在冬天也只有酸菜、腌菜。
几个士兵用雪来把白菜上的泥搓了搓,直接切了就下锅,根什么要扔吗
谁敢扔估计会被人打死。
现场一锅肉只有四成熟,厨师严重没水平,没放酱油、没放调料,只有盐的白菜猪肉炖粉条作成,这味道估计刘安闻着就绕道了。
可就凭这一锅肉还没熟的菜。
就是这么一支杂牌中的杂牌部队,仅仅与这些辽军对峙了一个时辰,就用麻绳把这一千多士兵串成长串送到了中军大营,并且让他们得到了可以武装至少三千人的军械。
崔山嵬给了曹瑞一个小建议。
当天,从北浦要塞一个百人精锐部队护送了四十架马车过来,其中十架马车上先用雪堆了一层,然后是一堆黑色的冰块。
这些黑色的冰块是酱油,太冷了,从大水缸中装小瓶时就开始结冰。
此时的国内城周围实在太冷了,用温度来计算差不多到零下二十五度了,连酱油都能冻住,可对于国内城来说,没有柴的辛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高丽军这边,不但有煤,还靠着长白山,有的是柴可以烧。
经过了两天的准备,国内城里已经开始有乱子,为了抢能燃烧的木柴,辽正规军与女真兵马,渤海军的兵马已经打架数次,眼看就已经要失控。
这一天清晨,曹瑞亲自到前线,选了一处上风口。
架在柴堆,大行军锅开始作饭。
国内城的守城士兵已经饿到没办法站立,再加上寒冷没柴,城头上能见到的人已经很少了,冻死了多少曹瑞不知道,但曹瑞知道崔山嵬给的这点子肯定会让国内城出乱子。
一字排开,五百口大锅,煮饭的,煮肉的。
&n
第四一一节 打就没错
刘安一直以为,至少再过五十年完颜部才会崛起。
可现在听李继隆这么一讲,想想也有道理。
任何一个民族崛起肯定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绝对不可能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在这个时代就已经有萌芽才是正常的。
刘安问:“我已经秘密派人前往明州,调炮舰北上。”
“也好。这个时候就看石保吉有没有眼光了,若有,他应该调高丽兵北进,趁机拿下乌骨城。”
“这,难道不会挑起战事”
李继隆反问:“会,但你有炮舰在手,高丽军进可攻、退可守。我还不信辽人在此时敢南下攻宋,他们很虚弱,幽州之战看似辽军主力未损,但什么是主力,不是人数。我大宋人口远高于辽军,我大宋的兵力就高于辽军了吗”
“兵者诡道,我教你一个招,好用。你听我讲,你一边写信叫石保吉攻打乌骨城,一边派人运军械过去。我派人到北防各镇,让他们小心戒备。”
刘安再问:“幽州我们的商人有大些的货存放。”
李继隆说道:“放心,幽州这边的辽军的兵马人数有限,只要有异动,立即派兵北上,从距离上讲,咱们的速度至少要比辽军快五天,因为咱们这边运河有,路修的好,此时是冬天。一但辽军有一点动静,立即提兵北上,先包围幽州。”
“然后呢”
“然后就算辽军退兵和谈,以前咱们大宋没这个本事,现在你却可以去要求咱们大宋在幽州驻军。若辽国也驻军的话,拼军费消耗十个辽国也拼不过咱们。”
这招数很坏,不过刘安表示自己很喜欢。
辽国与大宋不同。
若是驻军消耗的话,大宋这边驻军与之前的常备守军差不多,增加的军费最多有几成,百万贯够了。
可辽军却不同,他们的常备军非常少,最精锐的部队是放在中京的,耶律隆庆的精锐在上次幽州之战损失殆尽,新的还没有训练出来。
原本与大宋在北边对峙的那一批职业辽军也损失的差不多了。
其余的辽军全是临时招募成军的。
若这些人变成驻军,仅军中吃喝这一项就能把辽国财政吃紧。而驻军的时候可以拼消耗,大宋可以给宋军不断的发福利,然后吸引辽军来投降。
辽军若用同样的办法来搞,辽国财政只有破产一条路。
“写信!”
刘安开始磨墨。
刘安给石保吉写信,李继隆给北方各守将写信的同时,也让刘安在自己信上署名。理由很简单,幽州之战刘安已经深得军心,再加上刘安还发钱、发布、发粮、发小妾,河北两路的兵马很喜欢刘安的。
两人写完信后,李继隆又说道:“今晚上不能搞事,明天二月二,官家祭祀天地,要免农税。明天晚上,你直接去和耶律隆庆说,你刚刚知道,高丽兵打胜了,灭了你那两万辽兵。”
“不好吧。”刘安一脸的为难。
要知道那两万是耶律隆庆精心挑选,属珊军的底子,这事耶律隆庆能当场翻脸。
李继隆摇了摇头:“相信我,我这把年纪眼睛虽然花了,可人心却看的更清了,耶律隆庆非但不会和你翻脸,反而会进一步考虑与你和谈,这一次就是真正的割地了。”
刘安不理解:“为什么”
李继隆想了想之后:“我是猜的,这事你可以问问寇准,看看他的想法。辽太后搞了新政,我认为不是冲着咱们大宋来的,而是辽国内部出事了。北辽一直靠南辽供养,南辽不甘心供养,但辽国掌握大权的贵族都在北辽大贵族手中,所以她是为了安抚南辽,更怕南辽的人往南逃。”
这想法太大胆,刘安都不敢想。
&nbs
第四一二节 大炮一响 黄金万两
都知道辽人会有阴谋,所以。
李继隆再问:“十万战斗部队,三十万运输部队,不动用大宋一兵一卒,你能拿出来吗”
刘安回答:“能。”
“加一倍。”
“能。”
“共三倍”
“能。”
刘安三个能,倒让李继隆大吃一惊,刘安能不动宋军一兵一卒,调动三十万战斗部队,九十万运输部队
这数据太惊人。
要知道刘安的幽州之战,实际调动的兵马宋军部队也就是二十五万战斗部队,约八十万民夫用于运输。
刘安接着说道:“不动大宋一兵一卒,我能调动的战斗部队总数,只要利益足够,可高达百万,运输部队三百万。”
李继隆差一点晕倒,这数据太吓人。
刘安说道:“西州军不说,三十万兵马他们能拿出来。党项加六谷,二十万战斗部队不是问题。接下来,高丽人再给我半年时间,我能凑出十五万战斗部队。”
“还差三十五万。”
“倭人,我能让倭人全部变成兵,其余的变成民夫。我都没算中南半岛的兵马,瞿越降军怎么也能凑出十万战斗部队来。”
李继隆再问:“钱呢”
刘安自信满满:“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关于这一点,李继隆连问都没有问,因为他完全不懂,别说是他,就是精通算学与管着大宋账房的向敏中都不懂。
刘安唯一亏损的战争是幽州之战。
可若计算上拿回来的燕云十六州中的六个州,加上四分之一的幽州城,以及开宋辽边市。长期利益是挣了大钱的。
灵州之战,刘安是发了财的。
占城之战,刘安是发了财的。
对倭之战,刘安何止是发财,是发大财。
打仗能越打越富,这事历史上没有过,所以李继隆也不打算在这会听刘安讲这事。
其实这道理很简单。
战争经济最关键的三个点。首先是产生消费,军队的消费以及军人的消费,前提是打胜,败仗肯定亏损。
然后是工业价值,会推动工业的发展。
拿大宋来说,为了打仗,造车业、钢铁业、造船业、纺织业、制鞋业、制药业等等都在迅猛发展。
最后,就是资源掠夺。
倭银山,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汴梁内河造船坊的工匠,连小工的工钱都已经上升到了刘安中探花之前的两倍,大工三倍,大匠最高涨到了五倍。
再就是铁匠。
铁匠现在的身价是越来越高,一个优秀的铁匠,特别是懂机械学的铁匠,其月收入完全超过了一个知府的纯收入。
刘安站了起来:“将军,我回家,这事等,等到后天中午。”
“对,后天摆晚宴。你若胆小就在自家摆,反之便带着食材在耶律隆庆住的地方摆,他不敢杀你,连伤你都不敢。”
“明白。”
刘安起身告辞,李继隆也没有送刘安。
刘安依旧是从后门离开,然后从自家回门回家。
次日。
二月二,这一天是传统的开耕日。
在大宋,这一天也叫开耕节,官员都会放一天假的。
这一天,皇帝祭天。
献礼。
诏告天下。
免农税!!!
这个消息保密程度极高,这是寇准的意思。皇帝祭天的词念完,有七成的官员是懵的。
突然之间就免农税,官家是疯了吗
可这个时候,谁敢上前去劝,谁敢在祭天的时候说皇帝免农税错了。
没人。
嵩山脚下这一道诏书,比狂风传播的速度还快,向四面八方开始放射性的传了出去。
皇帝很兴奋。
又开始
第四一三节 斯德哥尔摩症
对于耶律隆庆,寇准研究了十一年,从耶律隆庆二十岁领军开始,因为他是辽皇的弟弟,而且在幽州的权力一天比一天高,寇准是下了功夫研究的。
看完这凌乱的第三封信,刘安整个人也凌乱了。
这第三封信寇准一直在阐述的用刘安来总结就八个字。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刘安开始思考,自己当初俘虏了耶律隆庆后,有折磨过这位梁王殿下吗
好象自己很礼遇他才对。
哥可是好人,没有虐待过战俘。
刘安深信这一点,因为自己连普通的辽军战俘都没有伤害过,还给他们治了伤,还给热饭吃呢,没干过什么坏事。
为什么
刘安纠结的很。
当然,这世上的一切都是应该有原因的,没有什么事会凭空发生,只是刘安自己不知道罢了。
至于真正的原因,耶律隆庆这家伙也未必知道。
但他的反应,以及寇准的推测就是那八个字。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刘安认为自己应该去试探一下,所以让铁头去作了一些小安排。
次日大清早,耶律隆庆早起练武之时,身边的护卫上前:“宋安平侯四更天的时候就派人过来,说今日想请五爷去游猎。”
“好。”耶律隆庆没有一点犹豫。
若是刘安去约曹玮游猎,曹玮肯定会拒绝,就凭刘安你那骑术,就凭你那的弓术,你还是别去了,你安心在家里喝茶,论喝茶的本事你刘安是一流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