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再造天朝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猪哥老腰
将士们奋勇杀敌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功劳和奖励。只要有可能,卢象升还是希望这些将士的功劳能够得到朝廷认可的。有功不赏是为将的大忌,多来几次队伍都会散掉的。
“王公公也是参战了的,你们不知道,骑兵出击的时候,王公公一直在城头为他们擂鼓助威,一刻也没有停过。”卢象升也难得的夸奖起王公公来。
此话一出果然令在场的众人刮目相看,王公公更是面泛红光与有荣焉。
“咱家不能与将士一起杀敌,只能在后面给勇士们鼓鼓劲了。”
“难怪将士们士气这么旺,原来是有公公在后面擂鼓啊,实在是辛苦了。”
“我就说今天的鼓声和往常不一样呢,原来是公公在助威啊。”
“公公这一路助威下来,比亲自上阵杀敌效果更好,否则如何能杀了那么多的鞑子。”
……
花花轿子众人抬,因为王公公愿意为功劳背书的事情,大家对他的好感猛增,各种好听的话不要钱一样的洒了出来,听得王公公是心花怒放,连连摆手谦虚的说道:“哪有勇士们辛苦。”
大堂内的气氛其乐融融,一片祥和。
其实王公公去城头擂鼓这件事情也是黄济策划的,如何让王公公在这场战事中更有参与感一直是黄济思考的问题。
作为兴汉军在大明腹地驻扎的最大军事力量,鲁若麟的长期规划也是有向黄济透露部分的。对于鲁若麟准备攀附大明这颗参天大树汲取营养发展壮大黄济已经知道了,所以如何在大明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鲁若麟交给黄济的任务。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黄济在天津才会如此安分,并且积极的救助贫民,让当地势力和朝中权贵们参与到兴汉军商品的销售中来,形成利益链条。这一切都是在为兴汉军刷声望,不但是刷底层百姓的声望,高层的也一样在刷。
封建王朝的特点决定了皇帝始终是国家的中心,黄济以前还没有门路打通皇帝的关系,就是连皇帝的代理人太监的关系也没有接触到。如今王公公送到了身边来,黄济又怎么会放弃这条线呢?
最近黄济就一直在争取王公公的好感,东西也送了不少,感情升温了不少。
不过现在金钱已经不是王公公最关心的问题了,安全和前途才是他的核心利益所在。
安全问题只要李家庄的战斗胜利自然就迎刃而解了,这点黄济还是很有信心的。前途的问题,黄济也仔细思考过了,仅凭接回德王的功劳还不足以让王公公扶摇直上。那如何让王公公获得更大的功劳呢?
现在李家庄最有可能获得的功劳就是战功了,而且是含金量最高、分量最重的功劳。只要王公公能够在这份战功里分润一点,只要回到京师,王公公必将受到皇帝和内廷的重视,地位上升是必然的事情。
黄济此时帮助王公公就是在投资王公公的未来,一旦鲁若麟决定归顺朝廷,依附大明发展自己的势力,与朝廷打交道就在所难免,内廷肯定是迈步过去的一道坎。与其讨好如今的内廷大佬们,不如自己扶持一个更加方便,双方的关系也更加密切。
这也是黄济在王公公决定留在李家庄后萌生的想法。加上这些天的观察,黄济发现这个王公公为人还算不错,胆大、心细,也不是那种飞扬跋扈的性子,非常内敛沉稳。虽然有点贪财,但是无伤大雅,太监不贪财才奇怪好不好?
当然,也有可能是王公公地位不到,想要张扬也没有机会。不过既然是投资,怎么会没有一点风险呢,这个风险黄济觉得还是冒一下的。
这位王公公之所以地位不显,可能是缺少一个向上爬的机会,所以才会冒险留下来。既然这个王公公如此有事业心,人品也还不错,黄济觉得是个不错的扶持对象。
对于王公公分润战功的事情,皇帝和内廷必然乐见其成,毕竟这是他们最亲近的人,说出去他们脸上也有光。有了这样一个例子在前面,谁又敢说向军队派遣监军是乱政呢?以后崇祯再向军队派监军太监,也可以拿王公公的事情来堵文官们的嘴:你看,监军对军队的帮助不是也很大吗?
不过武将们可能就不太喜欢太监们了,毕竟谁也不喜欢上头多一个个婆婆。
为了说服卢象升同意王公公分润军功的事情,黄济特意找卢象升促膝长谈了一次。
作为皇帝,天生就会对统兵大将持有怀疑态度,也无关乎信任与否,是作为皇帝的本能。卢象升当初的遭遇之所以那样艰难,没有得到皇帝的信任,皇帝身边没有一个说话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李家庄的战事规模如此巨大,又与外界隔绝了消息,加上兴汉军的全力支援,要是说皇帝和朝廷一点想法都没有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个时候,卢象升最好的做法就是让皇帝知道自己这边的情况,无论巨细。
而如何让皇帝知道这边的情况,卢象升自己汇报当然是一个渠道,但是皇帝和朝廷究竟相信多少就不得而知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皇帝相信的人去说,而这个人选李家庄就有一个,那就是王公公。
作为皇帝的家奴,太监这个群体天然就更加获得皇帝的信任,别人的话如果皇帝只信三分,自己家奴的话起码皇帝会相信六层,这就是身份的区别。毕竟太监完全靠皇权活着,离了皇权他们什么都不是。
而且这次李家庄作战可以预见战况绝对会非常激烈,双方都做好了死伤众多的准备。但是这次是防御作战,主动权在清军手上,再想像以前那样缴获众多鞑子首级甚至是俘虏,基本上是很难了。
没有首级做证明,你即使杀了几万鞑子,朝廷都不会认的。实在是大明的武将们习惯了放卫星、夸大战果,按照这些武将们的请功奏章上杀死鞑子的数量,满清上下死几遍都不够数的。朝廷因此练就了一份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应对手段,不见鞑子首级,说得天花乱坠咱也不认。
也不能说这样的应对有什么问题,朝廷也实在是迫不得已。但是这样的情况对于李家庄的将士们来说就非常不公平了,拼死杀敌、伤亡惨重,最后朝廷来一句查无实证,不予请功,可以想见到时候将士们会有多悲愤。
如果这个时候有王公公在一旁佐证,即使拿不到鞑子首级的奖赏,起码朝廷会承认卢象升他们击退鞑子大军的功劳,再奖励一些官职,大家的辛苦也不至于白费不是。
本来黄济的想法是拉德王来做个见证,可惜人家滑不溜手,根本不上套,黄济只能把主意打到王公公身上。
为了增加王公公说话的分量,给他分润一些军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了。反正作为一个太监,武将们应得的那份功劳他也分不走,既然是多方受益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虽然交好一个太监有违卢象升文人的本分,但是卢象升也不得不说黄济说的很有道理。
为了使君王放心,使手下的将士功劳不会被埋没,卢象升同意了黄济的方案。但是也同时声明了王公公不得插手军务,否则一切免谈。
在黄济将卢象升答应给他分润军功的事情告诉王公公之后,王公公大喜过望,对卢象升和黄济的好感度直线飙升。至于那个什么插手军务的事情,他既没有那份本事,也没有那个野心,闷声发大财不香吗?
为了让王公公的这份军功更有说服力,更有参与感,第一天黄济就安排王公公拖着“残缺”的身体擂了半天的鼓。自然明军出击大胜的战绩里面也就有了王公公“亲冒矢石、代表陛下擂鼓助威,直至战胜而归”的英勇事迹了。
累瘫了的王公公对黄济那是感激涕零,没有黄济的操作,王公公分润军功怎么可能如此有底气。
(iishu)是,,,,!
第一百八十八章 用钱堆出来的兴汉军(求推荐票、求收藏)
【】(iishu),
确定了自己的功劳得到大家的认可后,王公公就闭口不言了,冷眼旁观卢象升他们商讨军事。
对于王公公的态度卢象升很满意,他就怕王公公得意忘形之后胡乱插手,那就适得其反了。
“虽然此战我军小胜一筹,但是鞑子也没有用全力,些许损失对他们来说也不过是九牛一毛,后面的作战只怕会更加艰难,诸将不得轻忽大意。”虽然这次战斗胜利了,但是鞑子的那点损失对他们来说微乎其微,卢象升怕诸将麻痹大意了,不得不给他们念下紧箍咒。
“末将等明白。”都是打老了仗的人,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
“大家都来说说,接下来鞑子会怎么打?”卢象升把手升到暖炉上烘了烘,如今天气已经很冷了,没有火取暖的话根本受不了。
大堂内几个大的火盆也是烧的很旺,让堂内的温度比外面高了许多。即便如此,每个人身前还有一个小暖炉,方便暖手。
“这填沟的事情我看鞑子不会停下来的,否则根本没法进攻,不过像今天这样用百姓来填沟估计不会了,效果太差了。监管的军队远了百姓会逃跑,特别是有了今天被解救的例子在,估计只要脱离了鞑子的视线就会往我们这边跑。监管的军队近了的话,我们的弓箭也不是吃素的,保管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明日要是再进攻的话,估计那些二鞑子也该上场了。”杨国柱多次与鞑子交战,对鞑子的套路还是很熟悉的。
“那些二鞑子的实力虽然不能与真鞑子比,但是填沟的效率肯定比百姓高,也更听话。如果再带上盾牌什么的,估计想要在壕沟中填出几条进攻的通道还是不难得。”虎大威也在烘手,大家都是全幅甲胄,大冬天的身穿铁甲还是很难受的。
本来就冷,这手要是碰到兵器和铠甲,就更加难受了。身子要是没有活动开,动作都会迟缓不少,这在战场上是会要命的。
这次孙什来的时候还带了一大批的棉布手套,这些手套不是很厚,但是用料比较结实。有了这些手套,肯定比光着手强太多了。
兴汉军的纺织业非常发达,从业人口更是众多。而且纺织业不像其他行业,妇女、老人,体质差的人都可以从业,是兴汉军目前的支柱产业之一。
产出的品种更是多种多样,除了布匹,各种制成品也是非常丰富。衣服、鞋帽、手套、袜子,可以说只要是穿的全都囊括了。
不仅如此,春秋、冬夏各有不同的款式,并且有专门的人负责设计服装。因为面向的销售人群主要是中低端百姓或者是军队这样的群体客户,所以设计的款式尽量是向简洁实用、物美价廉的方向靠。真正的高端人口人家都是定制衣物的,才不会要这样的通用货色。
正是因为有发达的纺织行业,所以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边角余料。这个时代可没有浪费这一说,即使是这些做不了衣服的边角余料也都派上了用场。手套、袜子、袋子、拖布、布绳子等,可以用到的地方多了去,保证不会有一点浪费。
兴汉军对军队的后勤保障是非常完善和充分的,在卢象升等人眼里简直就是奢侈浪费。除了那些看在眼里的兵器铠甲,一些看不见的地方更彰显了兴汉军的土豪气息。
每个士兵都有两套羊毛内衣、两双毛袜、两双毛靴、一套棉衣、一个棉帽、一双羊毛手套。日常供给中每个月还有一小块的肥皂处理个人卫生,一瓶牡蛎膏涂抹手部和脸部防冻。这些都是兴汉军冬天作战的标准,其他季节会有另外的一套装备。
因为早就预料到会在冬天打仗,所以这些东西黄济带的都比较充分,加上孙什来的时候又特意带上了一批,所以黄济他们现在的物资供应一点都没有受到影响。
而且鲁若麟还特意将辽南的一批布手套让孙什带了过来,反正这东西体积小,即使有一两万双也不占什么地方,但是在冬天里作用还是很大的。
这些手套原本是预备给辽南那边的工人施工的时候用的,根本够不上军用标准,但是对于那些一直光着手的明军来说已经足够奢侈了。
这个冬天里卢象升他们的军队似乎从来没有这么暖和过,不仅每个士兵都发了一双手套,而且黄济和孙什还发扬风格,将士兵们备用的羊毛内衣、毛袜、毛靴都贡献了出来,匀给了卢象升他们,令双方的感情更加升温。
要知道这些东西连卢象升他们这样的主将也是没有的,虽然他们也有自家准备的保暖衣物,但是论到实用性和保暖性甚至比不过兴汉军这样的通用配置,自然毫不犹豫的全都换上了黄济他们提供的保暖套装。
孙什这批带过来的手套花色不一、材料迥异,毕竟是用边角余料做的,不像兴汉军的手套都是统一定制的,但是依然深受士兵们的喜爱。
这些工用手套都是济州岛的老人、妇女们在家里制作出来的,她们在纺织厂设置在各地的分厂里领取材料,按照纺织厂制定的标准制作,再上交合格的成品,纺织厂会依据数量给予一定的报酬。这样灵活的制作模式非常受百姓喜欢,绝大多数家庭妇女和老人都会接这些活,利用闲散时间赚些钱贴补家用,还不耽搁家里的事情。
卢象升他们底下的士兵有些和黄济手下的士兵混熟了的,还会跑去借用下肥皂,蹭点牡蛎防冻膏之类的,一般也都能得逞。这些明军将士平时嘴里最多的话题就是黄济手下的士兵那里是来当兵的,简直就是来当少爷的,就没有见过这么享受的兵。
偏偏这些他们眼里的“少爷兵”打起仗来一点都不含糊,杀起鞑子来比他们更狠更猛,原本那些阴阳怪气的风凉话现在已经没有人说了,军队始终是一个靠实力说话的地方。现在他们剩下的只有羡慕了,都是当兵的人,待遇的差别咋这么大呢?
正是因为感受到了士兵们的这种微妙情绪,黄济和孙什他们才会将那些装备都匀出来送给明军,这样即使还有一些差距,但是大家心里就好受得多了,关系自然就更加融洽了。
打仗可不仅仅是上阵杀敌,其他方面的事情一样少不了,一旦处理不好是非常影响战斗力的。卢象升对于黄济他们的知情识趣、识大体、顾大局是非常满意的,他也想给手下的士兵们更优厚的待遇,但是现实的困境让他绝对无法做到像兴汉军这样奢侈,要知道当初如果没有黄济,他们很可能连饭都不上了。
卢象升看着大堂内的一众将官,浑身上下一身兴汉军的标准配备,就连自己也不例外。甚至铠甲都换成了黄济带来的钢甲,自己的都弃之不用了,简直和兴汉军没有什么两样了。就连王公公都不例外,除了没有武器装备,官袍里面全是黄济给的冬衣,就连官靴都不穿了,直接就是穿的毛靴。反正现在也没有人去讲究什么官威梯面,怎么舒服怎么来吧。
当然了,这些将领们的装备都是全新的,绝对不是备用的二手货,这点特权和待遇还是有的。黄济再不懂事也不会把别人用过的东西给这些大佬们用,那就不是讨好,而是打脸了。
卢象升的精神在这一瞬间有了那么一丝恍惚,什么时候我们都变得和黄济他们一样了?这要是离开了黄济他们自己手下的士兵还能习惯吗?他们咋就这么有钱,又这么舍得呢?
就在卢象升思绪有点飘忽的时候,注意力又马上被黄济的话拉了回来。
“估计明天鞑子的大炮和那些打造的器械也该拉出来了,不可能有今天这么轻松了。这防炮的训练也做过几次了,到时候应该可以派上用场。而且也要防备鞑子晚上夜袭,鞑子可是最喜欢玩这一套了。”
“老黄,就凭那些土框和土堆就可以防炮,究竟行不行啊?”卢象观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这是兴汉军里试验了好多回的办法,最简单、最有效,绝对没有问题。”黄济一脸自信的说道。
李家庄最近按照黄济的要求,在围墙上、庄内靠近围墙一侧的土地上布置了大量的土框和土堆,用来防清军的炮击。这种方法是兴汉军试验过了的,可以使炮弹的动能迅速衰减,杀伤力大降,而且成本最低,制作也最简单。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炮弹都是实心弹,全靠动能杀伤,没有了动能,就是一个铁疙瘩。
“有没有可能将鞑子的大炮打掉,否则始终是个威胁。”卢象升的期望更高,大炮的杀伤力其实有限,更多的是对士兵造成的心理压力,卢象升自然希望能够铲除这个威胁。
“清军的炮台设置的很分散,前面那些炮台估计是给小炮用的,这些小炮威胁不大,也在我们的火炮射程内,应该是可以清除的。关键是后面的几个炮台,估计是给那些重炮用的,我们的火炮能难打到。即使打到了,威力也很小了,很难对他们造成威胁。相反,这些火炮对我们的威胁是最大的,只能硬抗了。好在这些重炮的数量不多,也不可能一直发射,主意防范一下就行了。”黄济将自己分析的情况说给了卢象升听,打消了卢象升想通过炮战消灭对方火炮的企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