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求生手册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风吹过的沙
他明白,若是此时因为应对常山、中山、赵国等地的威胁就放纵各个山头贼帅纵兵劫掠并州各郡,只会把并州各郡一并得罪死了。
到时候即便是黑山军还想要洗白,恢复与郡县之间的和平怕也不能够。
张燕如今的想法还是通过打一场狠的,来促成与颜良的谈判,边打边谈,打打谈谈,最后恢复到开打前的状态。
毕竟以往的官兵都不愿冒着巨大的损失和风险来清剿黑山,当年袁绍联合吕布来攻,气势何其汹涌,在常山连场大战,双方都损失惨重,最后不也得罢兵休战
所以张燕一方面安抚各贼帅,另一方面搬出了自己这些年来从各地抢掠所得的财货去采购物资,以作练兵之资。
眼下的这个山谷,便是张燕的练兵场所,内中的万余贼兵有一多半是张燕控制下的山头中凑出的青壮,还有一小半是从一些零散的山头抽调的人手。
当然,故黑山校尉杨凤之子杨恪,张牛角的从弟张坦、幼子张临叔侄虽然响应张燕的号召,但兵权却不肯轻易放弃,他们也在各自山头,召集与自己亲善的贼帅各自co练了一批人手,只是人数比之张燕要少一些,各有六七千、七八千不等。
当然,号称有百万之众的黑山军,绝对不止这些人手,他们各家山头随便一拉就能拉出数百到数千人手不等,聚集起来十几二十万肯定有。
早些年,黑山贼劫掠地方的时候都是拉一大群黑压压的人马出去,靠吓都能吓死人。
而且,被攻破的县乡,屋宇焚毁,田地践踏,粮食被抢,百姓们没了活路,多半也只能跟着贼人们一起作乱。
当然,这些贼兵乱民们根本谈不上有多少战力,能拿上正经兵器的已经算是精锐,很多农民拿起锄头,提一杆毛竹就跟在后边吆喝起势。
这种乱兵打顺风仗那是人人骁勇,稍稍有些逆风就吃不太住,一旦被敌人击溃一部就会引发全军溃败。
王当、孙轻等人的失败就给各家山头敲了警钟,从逃回的贼人回报,讨逆营的兵将十分悍勇,虽见他们人多也丝毫不惧,往往以少击众正面交锋把他们给击败,丝毫不逊当年吕布手下的并州精骑。
张燕等贼帅都明白,驱赶一群羊是永远打不过一群狼,痛定思痛之下才大费本钱co练人手。
眼下的万余精锐,便是张燕敢于正面硬刚颜良讨逆营的倚仗。
只见山谷中的贼兵有三分之一拿着长矛、长戟等长柄武器,三分之一拿着刀盾,余下的则持弓弩,站成三个方阵。
除开弓弩手之外,另外两个方阵的贼兵都披着甲,虽然大多数是皮甲,但也有一些小头目和强悍的贼人披着些铁甲,戴着铁胄铜盔。
当然,这所谓的方阵若是看在颜良眼里自然是不伦不类,各排各列之间或近或远或疏或密,一点也谈不上整齐。
而贼兵们所持的武器也绝对看不入眼,长矛、长戟混杂,长短不齐,进攻的时候起不到齐心合力的作用,刀盾兵的盾牌大都只是破旧的木盾,很多都没有蒙皮,弓弩手的弓弩也十分堪忧,保养不善,弓力偏弱。
这些武器甲胄大都是往年攻破郡县时的缴获,且不提当年各地郡县的武器本就质量参差不齐,被贼人们缴获之后更是缺乏保养,很多武器甲胄都布满了锈蚀。
张燕倒并不是不想把手下的贼兵们装备得更好一些,无奈兵器甲胄不比粮草,本就是稀有货色,且黑山之中要自己打造也需要大量的铁料,这些可不是普通商人可以贩售的。
原先黑山附近最大的铁料产地是幽州渔阳方向,但在商旅绝之前,张燕等人也没有囤积储备铁料的想法,待常山、中山等地止商人前来后,获得铁料的来源便十分堪忧。
虽然这些士卒的队列、装备,乃至于士气、战心在沙场老将眼力不值一提,但张燕显然对目前的成绩颇为自诩,吩咐道:“老杜,开始吧”
张燕的亲信大将杜长抱拳应诺了一声,然后走到前方挥起令旗道:“矛兵,上前来”
长柄武器方阵依言前进,虽然还有些参差不齐,但明显已经有了战阵进趋的样子。
随着杜长旗帜挥动,方阵做出了前进、后退、转、武器放平、往前齐刺等动作。
“喝”
“哈”
“喝”
“哈”
成百上千的长矛、长戟一起挥动,气势倒也惊人。
张燕摸着颌下短须,笑道:“呵呵,儿郎们倒也精神”
杨恪与张临两个年轻人互相看了一眼,都暗暗点头,附和道:“将军所练之兵的确强劲。”
张坦则颇有些嫉妒地看着场下之兵,心里在盘算与自家所练的兵马相较孰优孰劣,看了又看发现这批兵马的精气神比之自家的看似要好上一些,不免愈加不满。
其余一众山头的贼帅们都是喜笑颜开,大喊有此强兵,什么颜良什么讨逆营不足为惧也
而带领co演的杜长也面有得色,虽然这些时来co演花费大都是张燕出资,不过主要是杜长负责训练,为此耗费了不少苦心。
杜长令旗一挥,示意长兵阵原地休息,然后换了一面象征刀盾兵的旗帜继续指挥刀盾兵完成种种动作。
刀盾兵的动作与长兵阵相似,武器的co控手段变为了盾牌格挡与环刀直劈,斜劈和横扫,一时之间刀光飒飒,虎虎生威。
最后则是弓弩手方阵,在杜长的指挥之下排成前后几列,各在一名队首的指挥之下超预定的靶子进行齐。
每一次几百支羽箭弩矢如蝗虫一般黑压压地飞过,气势涛涛,赏心悦目。
不过若是仔细去看,会发现每一蓬箭雨的高低远近参差不齐,且很多半空中就打飘,显然弓力不足,羽箭劣质。
杜长也心知自己手下这些弓弩手的水准也就这样了,所以没要求太高,取消了点的环节,只是以箭雨来博个眼球。
三个兵阵co演完毕,张燕与一众贼帅们都大为满意,场内的气氛十分轻松,一边笑着一边说些荤话。
张燕道:“有眼下这些强兵,再加上我麾下的千余骑兵以及老鸦山杨将军与红云山张将军的部众,料来颜良的讨逆营也未必讨得了好去。”
其余贼帅们纷纷应和道:“对打他丫的”
“让常山人好看”
“为孙当家,王当家的报仇”
“踏平常山,抢他一票”
“对对对干了,乃公一定冲杀在最前,二三子谁都不要与我抢”
张燕见士气可用,哈哈大笑道:“好让各地的兄弟们寻找良机,咱来干他一票”
这时候跟随在旁的张方道:“父亲大人,前些时候不是听闻有一支人马从常山经过井陉道进入了上党那支人马前后扈从众多,且警戒心极强,应当是个大人物,要不要拿这行人开刀祭旗”
ps:和各位看官打个招呼,今天人在外边忙碌,来不及码子,少了三百字,先用其他字数凑一下,稍晚一点后我会修改更新,且承诺字数不会低于4000。
各位早看的可以在第二天早上重新加载刷新一下再看结尾一段。
十分抱歉,请各位体谅。
以下可以不用看。
左将军领豫州刺史郡国相守: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拟也。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朝权,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灭,污辱至今,永为世鉴。及臻吕后季年,产禄专政,内兼二军,外统梁、赵;擅断万机,决事省;下陵上替,海内寒心。于是绛侯朱虚兴兵奋怒,诛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兴隆,光明显融:此则大臣立权之明表也。
司空曹co: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匄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co赘阉遗丑,本无懿德,犭票狡锋协,好乱乐祸。幕府董统鹰扬,扫除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瑕取用;故遂与co同谘合谋,授以裨师,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至乃愚佻短略,轻进易退,伤夷折衄,数丧师徒;
第312章 中山大商苏双
并州,铜鞮县,铜鞮侯壁中的一处别院外,一个年约五十上下的健壮汉子正垂手而立。
这汉子面色古铜,耳鬓斑白,头戴皮弁,着一袭窄袖胡服,外边着上好的皮袄,脚踏考究的皮靴。
汉子的脸上多有风霜之色,但却十分精神,尤其是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让人印象深刻。
此人姓苏名双,字伯常,乃是中山国卢奴县人氏,其族中世代为商,而他正是这一代的家主。
这年头最大宗的贸易自然是粮食、盐、各类布匹、木器、铁器,最赚钱的生意则是一些珠玉财宝和象牙、蜀锦等奢侈品。
以上种种,苏家虽也有猎,但苏家的主营业务却与别他家略有不同,他们是以活物为主。
由于苏家居于中山,往西边儿是并州,往北边儿是幽州,此两地不论汉胡,都广泛蓄养牛马羊等牲畜,苏家正是靠山吃山,做起了牲口贸易。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苏家几十上百年来专注牲畜贸易,在整个河北都远近有名,在和平年景时甚至往南最远贩售到徐州、豫州。
做此等跨越多个州郡的生意自然有许多门门道道,不但官家处要打点孝敬,各地的山贼匪类也要常打交道,不然白道黑道随便下些绊子就够商人们吃一壶。
苏双一直承袭着先人的教诲,在打点关系时不及血本,反正他们苏家也不缺那些疏通商路的钱财,能够长久安稳地把生意做下去才是关键。
所以前两年新任中山国相郭溥赴任时,虽然很多本地士族、商贾对这个外来流官不以为意,但苏双仍旧给足了面子托了几重关系给郭溥送去孝敬。
苏双的用意无他,花些钱财买个放心罢了,只消这个国相不给他家的生意添麻烦,便就足够了。
不料新任国相郭溥的反应却让苏双有些意外,竟然退回了他辗转托人送去的财货。
刚被退回礼物时,苏双还有些惶恐不安,难不成自己拍马拍在了马腿上触怒了新任国相
要知道某些人成事或有不足,败事绰绰有余,若是特意要找他苏家麻烦,可也不是个小事儿。
不过苏双小心翼翼地等了许久,却发现国相府里根本就没啥特别的动作,显然根本就没把这退礼当回事。
后来苏双才发现,郭府君倒是个颇有清名的好官,上任之后积极任事,绝非空谈坐啸之辈。
或许是苏双对地方官吏们的坦然受赇已经习以为常,一旦遇见一个不贪财货的好官便十分尊敬。
前一年夏天的时候中山国境内异常干旱,境内农田或多或少地歉收,而到了冬天,又发生白灾,大雪压到了不少百姓屋舍,让数以千计的百姓遭冻遭饿。
中山国中费了好大力气赈灾救灾,但府库空虚,郭府君也难为无米之炊。
郭溥拉下老脸一方面往邺城和临近郡县求援,一方面在郡中大力募捐,自己更是带头捐出不少财货。
按照往年的时候,遇到灾荒年景,正是商们表演的舞台,各种囤积居奇,高价限售等手段玩得得心应手,大发国难财,丝毫没有道德底线可言。
苏家主营牲口贸易,也兼带一些粮食、布匹等货物,往年里粮商囤积居奇的时候,苏家大都随大流,跟在后边行事,虽然不至于推波助澜,但为虎作伥也难说没有。
不过这一年苏双却因为对郭溥心存敬意而没有随大流,选择响应郭府君的号召,捐了不少财货给郡中救灾,还发动一些关系不错的商贾为郡中开设的粥棚捐了不少粮食。
而且苏双还翻检族中仓库,把一些往年积压下来的破旧毛皮、毛毡捐了出来,给灾民们聊以御寒。
苏家的牲畜来源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北边的汉胡游牧民族,他们那儿多的是牛羊毛皮,许多自己用不完就一并便宜卖给了前来收牲畜的商人。
所以苏家仓库里这些毛皮、毛毡本就不值几个钱,还因为货物的品相太多不咋地,销路很是一般,且越积压得时间越久就越卖不掉,很多放了有些年头,已经遭了虫蛀生了霉斑。
但灾民们这时候哪还能挑挑拣拣,即便没遭上灾,他们也未必能用上毛皮毛毡如今得了苏家的好处,哪还不感恩戴德。
苏家因为这事儿办得漂亮,虽然在背地里没少被一些囤积居奇的粮商戳脊梁骨,但上自国相,下至百姓,都称赞苏氏商号是义商。
郭溥因为此事还特意召见了苏双及其他几家大力参与救灾的大族、商贾,温言勉励了几句,让苏双等人受宠若惊。
得了勉励之后,苏双愈发衷起行善之事,什么修路修桥,开挖水渠,建祠立庙之类的事都要带头掺一脚。
一来二去后,苏双与郭府君熟悉了起来,逢年过节时再往相府里送礼也就没再被退回来。
当然,苏双十分有眼力件,不会再送明晃晃的财货,送出的东西看上去都不起眼,但却颇费心思。
比如青州东莱的极品左伯纸,比如凉州敦煌张芝的草书真迹,又比如郑康成所注的三礼抄本等等,均是士族之间引以为贵的雅物。
当然,也不能总是送这些,平里一些新鲜瓜果,来自各地的特产等等也时有献上。
郭溥虽然曾当面说过不必费心送礼,可苏双表示他只是一介敬重明府君的义民,纯是一腔赤诚。
当时做这些事的时候,苏双本就是奔着一个心安理得,并没有想得到什么回报。
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因为苏双这个“义民”的举动在郭溥心里挂上了号,所以在去年末的时候郭府君特意召他前去,吩咐了一些事。
这事便是常山、中山、赵国三郡国实行的盐铁酒专卖制度,让苏双准备准备参与其中,并亲自带上他去常山,让他与颜良、夔分别指定的赵政、宋镇、郝尚等人商议具体事宜。
盐铁酒专卖制度在推行之前便传扬得沸沸扬扬,但苏双因为主营牲畜贸易,倒并未太在意,也没指望自家能参与。
但既然郭府君照拂提携自己,哪还能有把送来的钱往外推的道理。
不管怎么说,“义民”苏双苏大掌柜还是个商人不是
苏双便乐呵呵地跟在另几人后合股筹组了常山钱庄,先后参与了三地好几场专卖权唱卖,按照事先商议的策略拿下了一些预估价格以内的标的,并成立商号共同经营。
当然,苏双参与到这个圈子里之后,所得到的收益绝不止于此。
因为常山、中山、赵国三地在盐铁酒一事上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作为代言人之一的苏双自然在三地可以放开手脚做生意,不用担心来自于官家的掣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