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世子傲娇我作妖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羽且

    “刘法眼说,是真有人做手脚。”

    “那人有仇家?”

    “对陈家有积怨的不止一两家,刘法眼说这种做法不像是寻仇。有能力策划这种事的人,有仇早就报了。”

    张伯看着赵瑗一件一件的穿好衣服,没再接他的话,于是又说:“殿下准备怎么处置那人?我来安排。”这事不能脏了殿下的手。

    “比死更煎熬、更恐惧的是等死。等死的时候,要让当事人痛恨自己来过这个世上。”

    赵瑗缓声说:“你现在就去府衙一趟,让王益昆把人给我看好了,若是不明不白的死到牢里,我管他要活人。弄不出来活人,回老家种田去吧。顺便提醒他,沦为布衣草民之后,会是什么样的下场,他得罪的人可不止十家二十家。刘武僖就是前例。刘武僖不是我有心放他一马,全家都得跟着栽进去。”

    张伯急着知道赵瑗会怎么对付那个该死的蠢货。

    “殿下还有别的交待吗?”

    “等宋小宝吃过东西,歇口气后,让他去陈府骂。骂他们怎么养的蠢货,怎么难听怎么骂。并且告诉他,一直骂到王府里人去叫他,再收工。”

    张伯去府衙的路上,心里连连感叹赵瑗的安排,不愧是皇帝看中的人,不但政务、军务处理的好,想整人的时候,也能把人整的七窍出血。

    直接把人拉出去砍了,不解气啊!

    你陈家不是世代为官,养尊处优,最在乎体面吗?状元郎不是威风凛凛爱显摆吗?御史不是口才好,动不动就对人口诛笔伐吗?让一个江湖混子,泼皮无赖站门口骂你们全家个狗血喷头,颜面扫地。

    知道是大皇子授意又如何?谁敢明着说出来。

    等宋小宝骂不动了,普安王府再出面,责怪他几句,把人带回去。让看热闹的知道,这是一个热血少年的个人行为,与普安王府无关。

    陈家是哑巴吃黄链,有苦说不出。

    如果不是急着去府衙,他肯定要改了装,站在陈府门口听听。

    宋小宝这个小兔崽,一听说让去骂人,立马变得精神抖擞,斗志昂扬,立刻就要去。刚回府时,瘫趴在地上不死不活的样子荡然无存。

    希望宋小宝能多撑一段时间,他从府衙回来的时候,赶上听几句。他安排了人在附近看着,宋小宝骂的快没力气的时候,回府禀报秋葵把他拉回去。

    张伯坐的马车停在府衙门口的前一刻,王知府的随从领着于允文出了府衙。他们是准备去找刘法眼,让刘法眼带于允文去见赵瑗。

    随从是不太相信于允文能救陈正献的。

    死人当活人医么,万一医活呢?

    随从跟着王知府见多了绝处逢生,柳暗花明的事。

    但他表示要禀告王知府,由王知府来决定。

    于允文说:兵贵神速,这事越快越好,有时候晚一刻钟,事情就变了样。到时候想救也救不回来了。我也不能确定真就能救得了陈公子,目前只有五六成的把握。我愿用五成的希望,拿自己的性命去搏一个前程,你们还有什么好犹豫的。这个事王大人不知情,真要失败了,也跟他扯不上关系。

    真要是失败了,这个说客也要受连累,说不定大皇子在气头上,把他一起治罪。随从这么一想,于允文说的话有道理,就应了。

    因为打探消息,随从已经给刘法眼送过三千两银子了。他估计这趟活至少要用五千两银子。没经过大人同意,钱是不能先给的。随从一路上都是在琢磨着,如何委婉的跟刘法眼解释有情后补的事。

    三月二十三日是个晴天,蓝天白云,春风和煦。这日的午饭,很多人都没有心思吃。

    随从让于允文在马车里等,他独自进了刘府。

    他跟刘法眼说话的时候,一直留意着他的表情,若是表现出不悦推辞之意,立马把银子加到二万两。这是最高的数目了。为了一件不知能否有收获的事,付出太多不划算。

    出乎他的意料的顺利,刘法眼说:“你把人给带过来吧。”

    随从刚说了不胜感激云云的话,刘法眼又说:“加一个条件,事成了,五万两银子。不成就算了,你们也花出去了不少钱,我不能趁火打劫。你的话就代表了王大人,我相信你们也不会食言。”

    随从在心里暗骂,这不是趁火打劫是什么,难道是雪中送炭?五万两银子啊!一个侍郎一年也就两万的傣禄。不过人要是活着,五万两也值。

    刘法眼这边说通了,随从仍是有点不放心于允文,回到马车里,又给他交待了几句。大概意思是,别想着耍花招,跑了和尚跑不了庙,真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我跑仁寿县找那家姓于的。

    于允文冲他呲了呲牙,皮笑肉不笑的笑了一下。心里紧张啊!口干舌燥,脸皮都僵硬了。

    刘府里,刘法眼上下打量了一下于允文,然后问道:“方才王公子说,你是陈状元的朋友。是吗?”

    于允文舔了一下嘴唇说:“不是。应该算是仇人。”

    刘法眼“哈哈”笑了两声说:“你若回答是,我就不带你见大殿下了。就凭陈状元的这件事,你这样的人就不可能是他的朋友。”又看了他两眼后,问:“说吧。你有什么目的?”

    随从在路上对他说了,这人是正三品的刑部侍郎。于允文看到跟刑狱有关的人,就发怵,再加上本来就紧张。说话的声音干干的:

    “此时大皇子肯定是恨不得是扒了陈状元的皮,让他死一百次都不解恨。我若是说服大皇子,让他放过陈状元。这就说明,他认同我的想法,采纳了我的意见。那势必就会对我另眼相看。被大皇了看中,还愁没有前途?”

    说种说法貌似没毛病,但不合常理。刘法眼盯着他问:“陈状元不是你仇人吗?你不恨他?不想看着他倒霉?”

    于允文没有丝毫犹豫地说:“想。但我更想出人投地,为了更想要的东西,总需要放弃一些没用的东西。仇恨就是最没有用的东西,非但给不了我任何帮助,还会拖累我。”

    刘法眼又大笑了两声。

    “你这种人最可怕,目标明确又执着,还能不受情绪的控制。先说好,当官了别来刑部啊,我的下一个目标是尚书,不想跟你竞争。”

    徐忠厚和王知府到达五湖四海茶楼,先前他坐的桌子上,已经摆满了饭菜,他同僚喝了一肚子茶水,筷子未动一下。

    徐忠厚四处看了一圈后,问道:“那个自称叫崔允文的跑堂的呢?”

    “去后面了。”

    当徐忠厚从李秋萍那里得知于允文陪老乡回了仁寿县,就知道这是假话。什么老乡啊,他压根就不是仁寿县人。早不走晚不走,这个时候走了。

    王知府的注意力没在这上面,他更关注的是,于允文这个人是不是徐忠厚说的崔云浩,皇子妃第一任养母家的孩子。

    “李管事,他原来家里有什么人,你知道吗?”

    李秋萍对这个知府没好感,不冷不热地说:“王大人不是办过他的案子吗?这么重要的问题,居然没问?不像是王大人正直无私的风格啊。”

    问家里情况与正直无私有什么关系?敢用这个口气跟我说话的人,十二年前就死了。一个小丫头片子,我一个眼神,都能让你进不了杭州城。

    跟皇子妃关系好又能如何?太后看场戏,看哪个人演的好,还给个赏钱,表示下次还看她演呢。

    富贵人跟小草民交往,图的是个乐子,还真把自己当回事了。

    算了,这个茶楼的水深,还用利诱吧。最近的事多,没功夫跟一个小丫头计较。

    王知府温和笑道:“找他是有好事,有个大户人家想找他的恩人,可能就是崔允文。李管事是不是因为科考的事,对本官有意见?在其位谋其政当其责,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你不信我,应该能信徐大人吧?”

    绕什么绕,直接问。徐忠厚说:“他有没有说过,他有个妹妹?后来把她送人了?”

    一对无利不起早的人。先前对徐忠厚的好感,荡然无存。李秋萍蹲下身,脱了鞋子,照着不知从哪里爬出来的菜青虫,扬起手狠狠地猛拍,随着“啪”的一声,鞋底下青汁四溅。

    “没听说。”

    “不打扰了,我们告辞。”王知府拉着徐忠厚就走。到了门外后,低声说:“她在说谎。我们回府衙,让四个城门值守的人留意他,然后派人在城里他可能出现的地方找。”

    “我下午还要到大理寺应卯。”

    “我跟你们寺卿很熟,待会儿差人过去跟他说一声。”

    二人坐上青布小轿,一路小跑的赶路。

    到了府衙附近,王知府远远的就看到,附近有不少鬼头鬼脑朝着衙门口张望的人,衙门口停着一辆普安王府徽记的马车。他头皮一紧,透过轿帘缝对衙役小头领招了招手。

    “大殿下来了?”

    “是张管家。”

    不管是谁坐着王府的马车来,都跟主子来差不多,明显是受主子的指派嘛。

    让张伯坐着马车去,是赵瑗特意叮嘱的。就是亮明了这是他的授意,王益昆那个老滑头别想装糊涂。

    此时最热闹的地方,还是陈府门前。

    大皇子回来了,大家都等着看后面的戏呢。康乐大道上的人散场后,有人去了府衙附近,有人来了陈府附近。

    稍稍一想就知道,这两个地方肯定是会发生些什么。比如来了一阵官员把陈府围了,或是在有人拿了皇子令牌,冲进府衙把新科状元拖了出来。

    结伴出来看热闹的,兵分两路,一路去了府衙门口,一路来了陈府门口。

    来陈府门口的人,十分的庆幸,好戏在这里呢。

    






第309章:殿下的深情。
    


    普安王府后园子的凉亭里,秋葵正笑意盈盈的给两位客人沏茶。

    身着紫袍金腰带官服的年轻人,是府里的常客,刑部的刘大人。另一位粗布衣的,她不认识。

    这个刘大人真是没眼色,殿下才回来,就巴巴的跑来了,什么事这么重要啊?再重要,也没娘娘重要。

    秋葵只是腹诽而已,有客人来,她还是不敢不报的。

    好在,殿下听了她说的客人后,轻淡说:“有急事,就把他领到后园子等。事不急,让他改日再来。今日再有其他客人,直接让他们都回去。”说了这话,就去了揽月阁。

    这个交待,秋葵满意极了。

    殿下在揽月阁,她也没事做。颇有耐心煮茶,冲茶给客人上茶。

    “殿下在做什么?”刘法眼好奇地问。都说是急事了,还让等。那边有啥更急的事?

    “回大人,奴婢不知。”秋葵笑答。

    刘法眼是个急性子,只要想做啥事,就想立即办好。他又问:“殿下什么时候忙完?”

    “回大人,奴婢不知。”

    大白天的能做啥事?再说媳妇刚生了孩子,啥事都做不成啊。这丫头肯定知道,不想说罢了。算时间早洗漱过,也看过媳妇儿子了。

    刘法眼决定用迂回的办法问出答案。他吹了吹茶盏上浮着的茶尖,浅呷了一口后,抬头笑道:“说说看你都知道什么?”

    “知道的多了。”秋葵从香草手里接了果盘,摆在了石桌上,笑得春光明媚:“下雨了,知道往屋里跑;饿了,知道吃饭;困了,知道睡觉;谁惹着我,知道想办法还回去。”

    刘法眼嘿嘿笑了两声,望向于允文说:“知道了吧,普安王府里个个都是人才,不出色,入不了殿下的眼。一个小丫头都能把我们阻在这里,什么都问不出来,还暗示别在她这里打主意。”

    于允文淡笑了一下。

    他去过最好的院子是一个知府家里,夜里扒墙头进去的。他以为富贵人家的屋里,都是琳琅满目的摆着瓶瓶罐罐,墨宝书画;青砖铺地一尘不染的院子里,丫头仆随穿棱往来,热热闹闹。

    普安王府与他想像中的大不一样。从大院口走到这里,几乎没遇见几个人。

    整体感觉是素静的。

    尤其是后园子,花丛、翠竹、荷塘、茂盛的树木,鸟儿在枝叶间悠然清啼。

    暖风吹来,清甜的桐花香缠缠绵绵地萦绕在鼻端。

    是一种幽静的生机盎然。置身其中,使人顿生超然尘外,身心舒坦。

    于允文初进王府的紧张感惭惭消散了。

    他打量着眼前这个给他们布茶的小姑娘,翠绿色的裙子,翠绿色的头钗,举手投足间优雅自信。面对刑部的三品官,没有丝毫的怯意。

    最吸引于允文的是她的笑容,如同这三月春色一样的明媚,那是发自内心的喜悦。

    一个漂亮的小姑娘,有着健健康康的身体,在一个舒心的地方,有份自己喜欢的差事,衣食无忧,又能赚工钱,想忧愁都没有忧愁的事吧。

    真是个有福气之人。

    于允文脸上的笑意加深了,温和地问道:“姑娘是皇妃身边的人吗?”

    秋葵笑意未减的朝他望来。

    虽然没有答话,于允文从她的表情里,得到了答案。又问道:“皇妃娘娘的凤体可安康?”

    “当然。”

    看着挺斯文的人,说话是个莽撞的。秋葵瞄了眼一脸笑意的刘法眼后,对于允文说:“这是你能问的吗?”

    “皇家之福,便是社稷之福;草民关心社稷民生,当然也就关心皇妃娘娘。”

    油嘴滑舌的。秋葵刚要说他,你操社稷民生的心就行了,我家娘娘不用你操心。这时候,刘法眼说话了:“这小子遇着了啥喜事,兴奋之意,从发稍里往外乱蹦。”

    秋葵顺着刘法眼的目光扭脸一看,派去陈府的阿青踩着鹅卵石的小路,快步朝这边跑。

    她不慌不忙地站起身福了一礼,“是找奴婢的,奴婢过去看看,两位大人在此稍候。”
1...154155156157158...17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