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遥远之矢
李啸暗想,也许以后要扩招骑兵,还是要去辽东招收流民方可。
随着部队规模的扩大,李啸军的编制也开始作出调整。
李啸军现在新设甲乙两总,每总下辖一哨盾兵共3队,一哨枪兵共5队,40名玄虎重骑,50名飞鹞子。
火器部队与水师,因人数较少,为便于使用且能形成合力,皆保持单独单位。
原先的玄虎骑队长田威,升为甲总总长,甲总副总长为原盾兵哨长莫长荣。
飞鹞子队长王义守,升为乙总总长,乙总副总长为原枪兵哨长段时棨。
李啸给他们定的薪资标准为总长每月15两,副总长每月12两。辅兵与治安大队每月薪资比战兵略低,皆是月薪1两。
各人晋升后,空缺职位,由李啸安排合适人选接替。
现在李啸军的总数为:玄虎重骑80人,飞鹞子轻骑100人。盾兵732人,枪兵1220人,火器部队150人,水师30人,辅兵95人,治安大队20人,总共2427人。
可以算出,现在李啸军中,除了军兵外,再加上文职人员与一众工匠的薪资,每月要下发薪资约为5300多两。
再来算下伙食费,大明一石米麦为188斤,脱去麸皮杂质之物,还要少很多,能吃到嘴里的,约为150斤。按每人一天消耗2斤米3两肉算,每月要消耗不脱麸皮的米粮1213石。加上要提供伙食给500多工匠与300多名匪兵劳工,加各司文职人员百余人,每月要另供应粮食近475石。这样的话,每月要消耗粮食1688石。
现在正处春荒时节,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现已涨至3两一石,也就是说,每月另外的伙食开销为5064两。
而现在山东猪肉的价格,也略有上涨,约为每斤2.5分银子,可以算出每月需消耗猪肉总额近34000斤,另需银子850两。
另外还有总共近560多匹战马,按一匹马每天四斤料,八斤草来算,每匹马每天约需消耗八分银子的豆草料钱,马匹饲料每月约需花费为1350两。
而全堡家属共有4950多人,约1500多户,以每户0.5两银子伙食补贴算,加上受伤与战死士兵的每月优待抚恤费用,每月伙食补贴为近900两。
 
第八十七章 马车
“千户大人,您所说的四轮.大马车,我大明亦有。而且此物,我华夏古已有之,却不是什么稀罕事物。”听了李啸讲完自已的设想,吴亮笑着回道。
“哦。是吗”
李啸没想到,这在文艺复兴时期,才从北欧南部最早产生的四马车,却在中国古代早就被制作出来。吴亮这淡淡一句,倒让他不觉吃了一惊。
吴亮说的没错,其实四轮.大马车,真不是什么稀罕之物。这东西,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出现了。春秋早期秦国秦穆公墓葬中,就出土了青铜四轮马车模型,现存于甘肃礼县博物馆。只不过,那时地四轮马车只有一个用途:各国国君死后出丧之时,用于运送灵柩。
“李大人,我大明现在亦有四轮马车,却难于普及,大人可知何故”
“莫非,是道路所限”
“正是,据在下所知,我大明现有之四轮马车,可载重四五十石,由马或骡牵引运行,所拉之马匹要六匹或八匹,且此四轮.大车,行驶缓慢,颇易损坏,遇河亦止,遇山亦止,遇曲径小道亦止。实不如两轮简便,是故难于普及。”(有兴趣的考据癖同学,可详见《天工开物。舟车篇》)
望着吴亮一脸诚恳的样子,李啸陷入了沉吟。
为什么四轮马车未能在古代大范围普及,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多山多河网的地理条件所限,以及修路工艺的粗糙不足限制。
因为这种四轮马车,由于纯木质的轮子上没有橡胶气垫加以缓冲,所以需要良好路况才能快速方便地行走。所以在历史上,这种四轮车基本只能在官道上行走,故而很快被适应简易坑洼的泥路、山路且造价更便宜的两轮车甚至独轮车所取代。
只是这种两轮车,笨拙缓慢,设计很差,两匹骡子或挽马拉着,一车最多拉十几石粮,很难装到二十石,一般也就最多两千多斤的载重,这运输效率着实太小。
而那种人力独轮小车,在中国大地却是最为普及的车种。那种小车,据说是三国时诸葛亮的发明。在李啸幼年时,还在农村见过,一千几百年都在使用,可想而知生命力有多强。在影视剧中,常见这样的情景,一家子外出逃难,男主人用根皮带套在肩膀上,前头坐着女人小孩和行李,推车在田埂和夹渠上,小车吱呀,健步前行。在民国时,那时的独轮小车已经有橡胶轮胎,承重更多,一车推三四百斤也很轻松,一日走个五六十里都不在话下,后世的解放战争中,这种独轮小车更是大显身手,陈毅元帅就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百万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
只不过,遇到困难,便就此放弃四轮.大马车的构想,反而只能采用原始落后的两轮车甚至独轮车,李啸实在心有不甘。
在世界历史中,俄罗斯帝国从欧洲横穿西伯利亚再征服到远东,广袤荒芜旷古无人的大地上,连人类的足迹都没有,哪有那么多道路。那些俄罗斯雇佣兵哥萨克军团,从欧洲地界一路到中亚和西伯利亚,一个又一个斯坦,一个又一个汗国,皆被踩在脚下,最后打到黑龙江边。
战争和移民,这几百年的俄罗斯拓展历史中,就没有停止过,包括后来统驭庞大的帝国,整个俄罗斯帝国的原野上,到处都是那种四轮的大型马车在奔驰运输,不论是收获还是迁移,或是支撑扩张战争,马车的作用其实还在大炮与火铳之上。毕竟没有后勤,火药和子弹加上补给,都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四处奔驰的四轮马车,成就了被英国人称为旷古巨兽的俄罗斯帝国。
俄罗斯人靠四轮马车能做到的,为什么李啸和他的部下就做不到,实在没这个道理。
因为四轮马车相比两轮马车,最大的好处是,可将马车的载重大幅提升。
四轮车的四个轮子构造,使得拉车的马匹,不用再做支点,以承担马车承载力,只是单纯提供拉力即可,从而极大提升拉载效力,据计算,只有双马拉动的情况下,至少可将载重提升近五倍。
而四轮马车的难于普及,除了当时的道路难行之外,现在大明所使用的四轮马车,还有一个最大的缺点,便是难于转向。
中国古代无四轮车的根本原因,其实不是道路问题,而是中国人没有解决四轮车的转向问题,中国人的四轮车,只是简单地将四个轮子安装在一个固定的车架上,因此难于转向,导致实用价值很小。这个旷世问题,中国人几千年也没解决。
画家张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上,画有多辆四轮车,皆是典型的不能转向的四轮车。这种车从古代一直使用到现代中国的五十年代初。四个窄窄的铁箍木轮装在车架上,由三到四头牛拉着,车子的转向,则是四头牛凭力气大生拉硬拽。(确切的说,是靠车辙解决转向问题,车轮子把路面压了很深两道沟,车轮就在沟里滚动,秦始皇的车同轨就是为了这个方便。)
这种粗糙简陋的四轮车,上世纪40年代出生的北方农村人都还见过,据说是在1958年的大跃.进时,因为这种车子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先.进.性,严重影响
第八十八章 时局
从三月底到四月下旬这段时间,李啸的赤凤堡风平浪静。只是整个大明帝国内,却是饥馑与兵祸交加相叠,各种矛盾与危机,都在激化与深入。
山西陕西等本来就靠天吃饭的地方,自去年八月至今,滴雨未下,赤地千里,民大饥,人相食,百姓为求活命,从贼变成流寇者,多如牛毛。
给事中吴甘来上疏,请求朝廷赈济两省,只不过奏章的内容,求赈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在奏章中,痛斥了官军对百姓的祸害。
吴甘来在奏章中写道:“秦晋大饥,然不如官军为祸之甚!山西总兵张应昌等将,畏寇如虎,多杀良冒功,中州诸郡百姓,畏官军甚于贼!陛下生之而不能,武臣杀之而不顾,复有流贼饥馁,百姓何以为生,臣实痛之!”
此疏上奏后,崇祯叹息数日,因国库已空,乃下旨发内帑赈饥。只不过,因为兵力窘迫,对于陕西山西这些跋扈的军将,崇祯却并未将他们严办,只是下旨训斥了事。
年轻的皇帝对于现在流寇肆虐,饥民遍地的现状,忧心如焚,却一筹莫展。最终,崇祯无奈下令,广开言路,以求解决安顿饥民的办法。
经验不足的皇帝没想到,他的求言之举,却又成了朝中大臣互相攻讦的手段。
给事中黄绍杰立刻上疏,弹劾首辅温体仁。
他在奏章中写道:“臣闻之,在汉朝时,因灾异而策免三公之事,可谓多矣,而且宰相等高官重臣,因天灾之罪,亦皆自求罢免。陛下政治修明,广纳谠言,可谓应天以实矣。今者久旱,滴雨不泽,何哉天其所怒者,奸臣也。首辅温体仁者,秉政数载,殊无实绩,是故上干天和,天以降怒也。其人秉政后,无岁不干旱,无日不风霾,无处不盗贼,无人不愁怨。。。。。。愿陛下罢体仁以回天意,若体仁罢而甘霖不降,可杀臣以正欺君之罪!”
一心想求得解决办法的崇祯,见得这封纯为内斗攻讦的奏疏,心中相当恼火,当即下令贬黄绍杰一秩。
而温体仁见皇帝向着自已,立刻也上疏说上天不下雨,确是因朝中奸臣之故,只不过不是自已,而是黄绍杰及其背后一众奸臣。他向皇帝奏禀道,这给事中黄绍杰之所以如此大胆,是背后有人指使,方才这般放肆攻讦自已。他向皇帝建议,要将黄绍杰拿下严办,并深挖其背后暗藏的大员,将他们或贬或杀,以将朝中奸人尽除。如此一来,奸臣若去,甘霖可期矣。
见温体仁要至自已于死地,黄绍杰也毫无顾忌了,他又上疏揭发温体仁的罪状:“温体仁曾受铜商王诚巨额贿金数万,温体仁长子受宣府巡抚沈伈、两淮巡盐使高钦顺等重金贿赂,也有数万两。温体仁重用其门生王治,让此人出面,在整个东南之地广受贿赂,大捞油水。前段时间温体仁的私宅被盗,失却的黄金珠玉无法计算。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臣不敢瞒,故一一如实报与陛下也。”
崇祯皇帝见疏大怒,他已意识到,自已想中这些只会互相攻讦的大臣中,找到解决饥荒干旱的具体办法是不可能的。又愤怒又沮丧的他,最后迁怒于黄绍杰,再贬他为上林苑署丞,迁行人司副。
而解决饥荒与干旱,这样关系到国家命脉的事情,却这样不了了之。
贬谪黄绍杰的当天,年轻的崇祯皇帝久久地独自呆坐于东暖阁中,有如一具木偶。
相比一片混乱沉沦的大明帝国,此时的后金,却是越发显露出初生政权的蓬勃朝气。
前段时间,后金军对辽东各地的掳掠与打击取得了辉煌的成果,阿巴泰、谭泰、图尔格等人皆饱掠而回。后金此次征伐,让辽西明军再遭重创,从巡抚方一藻到下面的总兵部将,各人的雄心皆被打灭,再无人敢提重建大凌河城一事。
崇祯七年四月初六,因见后金国泰民安,一片兴旺,皇太极决定,强化后金国的满州属性,于是发布谕令:“朕闻国家承天创业,各有制度,不相沿袭,未有弃其国语而反袭他国之语者。事不忘初,是以能垂之久远,永世弗替也。蒙古诸贝勒自弃蒙古之语,名号俱学喇嘛,卒自国运衰微。如今我国官名,俱从明国,皆用汉文,从其旧号,此为忧矣。朕承缵基业,岂可更我国之制,而听从他国从今之后,我国之官名与城邑名,俱易为满语也。”
皇太极下了旨令,原先由努儿哈赤从李成梁处学来的明军官名,如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备御等,全部被一一更改。
改称五备御之总兵官为一等公,一二三等总兵官为一二三等昂邦章京,一二二等副将为—二三等梅勒章京,一二等参将为一二等甲喇章京,游击为三等甲喇章京,备御为牛录章京。代子为骁骑校,章京为小拔什库,旗长为护军校,屯拔什库如旧名。
然后,沈阳城被命令为“天眷盛京”,后金发迹地赫图阿拉被命名为“天眷兴京”。
这些东西都改完后,心情大好的皇太极又下令,开设恩科,选拔士子。最后按考试成绩分为三等,一等十六人,二等三十二人,三等一百八十一人。皇太极亲自给考中的士子按等级发赏银。
至是,一等这十六人,由礼部考取通满洲、蒙古、汉书文义者为举人。取中满州习满州书者刚林,敦多惠。满州习汉书者查布海、恩格德。汉人习汉书者齐国儒、罗绣锦、朱灿然、梁正大、雷兴、马国柱、金柱、王来用。蒙古习蒙古书者俄博特,习岱,苏鲁木。共十六人,俱御赐为举人。
皇太极亲自给这十六名举人举办了盛大的宴会。得到大汗这般信重,这些金国的举人们,皆是感激涕零,心中都发誓要为大金奋发效力。
回到寝宫的皇太极,虽喝得一脸酡红,却精神很好。乘此酒兴,他派人却邀那文馆大学士范文程叫过来,两人对坐而聊。
两人聊着聊着,不知不觉中,就谈到了李啸。
“本汗听说,阿巴泰这次去辽西征战,专程绕路去把那李啸的不归墩给烧了,范先生也听说了吧。”皇太极打了一个酒呃,淡淡说道。
“臣亦知此事,可恨那李啸早已潜逃山东,方保得狗命。不然,若是擒得此贼,定要将这厮捆至盛京,交于大汗亲手处决。”范文程咬牙道。
“哈哈,若阿巴泰真能擒得李啸来此,本汗非不会治其罪,反而会大大重用他。”皇太极大笑了起来。
“哦,大汗竟对李啸这厮这般宽仁,要知道,这厮可是杀了我大金数十名镶黄旗精锐骑士啊,又截走了我大金巨额之金银财货,如此重罪,大汗竟不究其责么”范文程颇有些惊讶。
“范先生,两军交战,各为其主。李啸为明国效力,击杀我大金将士,虽然可恨,却也无可指责
第八十九章 机会
崇祯七年四月二十二日,赤凤堡内官署与仓库全部完工之际,赵杰与张铜柱两人,率着一众工匠加班加点,也终于赶制出了李啸设计的四轮马车。
“大人请看,经我等试验,这四轮马车可以双马同架,一车可载货六千至八千斤。转向与行驶皆甚方便。在下在想,这样的马车,应该可以达到大人要开办的车马行之要求了。”张铜柱、赵杰二人,站在制好的马车样品前,喜滋滋地向李啸禀报。
看到面前这一辆十分崭新,还未上漆、闪烁着钢铁色泽,散发着木板清新味道的四马车,李啸十分心喜。
他俯着身,一边听赵杰介绍车辆细节,一边仔细观察车身构造。
赵杰介绍说,他们试用了多种木料,最终决定采用坚实耐磨的柞木做轮圈。为了耐用,外包一圈熟铁。
这样的做法有个好处,就是等到外层的熟铁磨损得差不多之时,只需换上一圈新的熟铁轮套便可重新使用。辐条用坚实的闽地熟铁制作,以保证不会轻易断裂以及能更好地承重。而最上层是厚实木板榫接制成的货厢,前面是木制的车夫坐位与踏架。
这种四马车的车轴,同样是闽地精铁制成,结实耐用。而在联接件方面,赵杰等人经反复研究,最终采用此时制造炮膛工艺的失蜡法,铸造了熟铁轴承及相关配件,以进行联接。
有些读者可能会提出质疑,这个时代会有轴承么其实,轴承不是什么现代发明,却是古而有之。早在东汉时,智慧的祖先们就已经大批量制造熟铁轴承。1974年在河南渑池汉魏窖藏中,就出土铁质轴承共480件。由于李啸舍得用料,不惜工本,全部用最好的闽地精铁打造,轴承的精密程度与使用性能,皆是大大超越了前代。
李啸知道,其实四马车制造的重点与难点,一是车轮,二就是转向装置。
因为四个轮子的车,颇有些类似后世的小汽车,转弯的时候两只前轮必须朝一个方向偏,才能顺利转弯。赵杰他们根据李啸的草图,这段时间经反复设计,最终为四轮车设计的转向装置,是车子底部靠前的地方加个可转动的轮盘,车轴连接在轮盘下面,可以左右转向,车辕不是连着车身,而是连着一个和车轴平行的横杠,横杠左右各有轴套和车轴相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