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之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遥远之矢

    “当”的一声,一个沾满血污开着深深血槽的三棱精钢箭头,被丢在一个瓷盆中。

    一脸汗水的陈麻子,长吁了一口气,在用毛巾小心拭净了创口处的污血后,随即从祖婉儿手中取出金创药,小心地在创口上抹了一层,随后便用羊线小心缝合。

    很快,臂部箭伤缝合完毕,陈麻子让伙计们把祖大乐翻过来,俯趴在床上,然后用类似的手法,把射入祖大乐背部的那根轻箭箭头取出。

    直到这时,祖大乐身上衣甲,方被顺利剥下,陈麻子再给他背部创口上金创药,然后进行缝合。

    接着陈麻子按先背后臂的顺序,给祖大乐上夹板固定,四块长型夹板,两处伤口各用了两块。

    陈麻子手法老练,夹板打得又快又好,随后便用绷带仔细裹好。

    整个手术过程中,祖大乐一直昏迷不醒,倒是看得旁观的人忧心不已。

    随后,做完手术的祖大乐,依然被以侧躺姿态,卧放在一个隔出来的房间内的病床上。

    此时的祖大乐,气息虽然微弱,却已渐渐平稳。

    “李大人,也亏得祖大人有些运气。这两箭虽射得深,却是偏了些,没有射断骨头,两处皆是刚刚从骨头边上擦过,却是幸事。”陈麻子让一名伙计帮自已抹去满脸的汗珠,转脸对站立一旁的李啸小声说道。

    “陈医官手法高明,救治得力,本官替祖大人谢过了。”李啸一脸感激之色。

    “陈医师,我家大人应该没事了吧”未等陈麻子回话,金大奎在旁边小声地插了一句。

    “唉,难说啊。现在我最担心之事,便是祖大人失血过多,身体抗不住,陈某这番辛苦,可就白费了。”陈麻子看了金大奎一眼,长长地叹了口气。

    “这,这该如何是好”金大奎一脸惶然。

    李啸拍拍金大奎的肩膀,轻声说道:“大奎,祖大人吉人自有天助,此处又有医师护理,不需担心。你们今天苦战得脱,已是疲累不堪,就先下去休息吧。明天,本官还有要事要安排你们。”

    金大奎长叹一声,用担心的眼神看了昏迷的祖大乐许久,方向李啸拱手告别而去。

    见到金大奎离去的背影,李啸心下又是一声长叹。

    这时,陈麻子与一众伙计,皆已悄然离去,此处房中,只留下祖婉儿一人,在这里看护她的父亲。

    “爹爹,你一定要坚持住,你要是有个意外,女儿也不活了!”

    祖婉儿伏趴在祖大乐床边,嘴中喃喃说道。她望着依然昏迷的祖大乐那惨白如纸的脸,俊俏的脸儿哭得有如梨花带雨,身体一起一伏地抽泣着。

    “婉儿,别说傻话了。祖大人他是朝廷武将,身体自比普通人强壮得多,此次手术亦是顺利,一定能挺过去的。你且下去吧,莫要哭坏了身子,也让祖大人好好歇息。”李啸在祖婉儿一旁话语柔和地劝慰道。

    祖婉儿缓缓起身,她那双哭红的明亮眼眸,凝视着李啸关切的面容,良久,方嘤地一声,扑入李啸怀里,又放声哭泣起来。

    李啸轻搂着她,小心地帮她拭去脸上的泪痕,他的心中,一时无限感慨。

    想当初自已送归祖婉儿回锦州,被祖大乐父子这般冷漠相待,生怕自已这样一个乡下猎户,高攀了他家的门庭,却没想到,事情几经周折,祖婉儿却已坚定地要与自已在一起。

    而现在,在这个宣府镇的偏僻边堡,自已竟成了未来岳父祖大乐的救命恩人。

    这世上的缘份,牵扯纠葛,种种奇妙际遇,岂可一言道尽。

    李啸陪了祖婉儿许久,方回府歇息。陈麻子亦派了其他妇人护士,来代替祖婉儿照顾祖大乐。

    直至深夜二更,李啸犹未睡着。

    他凝视着窗外的皎皎明月,英俊的脸上,表情十分沉峻。

    鞑子的大军,估计很快就要逼至金家庄堡了,自已现在,却该如何应对

    现在自已之处,有三队盾兵306人,五队枪兵510人,横行队100人,鲁密铳手60人,玄虎骑40人,飞鹞子50人,共有战兵兵力1066人。

    另外,现在堡内还有各类辅兵700多人,以及杜少如部军兵480人。

    李啸知道,从这些天的训练中皆可看出,包括杜少如部军兵在内,这些辅兵的战力与自已的战兵相差太多。这些人,打打顺风仗,做点牵扯助阵之类工作还行,真要正面与鞑子硬碰硬,怕是难于指望。

    而按那两名骑兵的说法,鞑子有三千多人,就算在这场与祖大乐部的遭遇战中,折损了两三百人,尚有近三千之众,接近自已战兵数量的三倍!

    李啸确信,若是自已的战兵与三倍之众的精锐鞑子野战,恐是必败无疑。

    李啸军现在的唯一的选择,便是守堡战。

    只不过,这样的守堡战,同样十分困难。

    金家堡庄堡与大多数北地边堡一样,孤零零地矗立在一望无际的旷野上。由于长期天旱,护城壕早已干涸多时,里面堆满了垃圾与尘土。对于这样的城堡,鞑子可以四面围攻,而自已兵力捉襟见肘,若要四面分散而守,怕是相当艰难。

    可见,现在自已要做的,便是紧急派出求援人员,从他处军堡紧急调派援兵,若这金家庄堡的守堡兵力充足,这场战斗,尚是可为。

    只是,想从他处调兵,有这么容易么

    次日天色刚刚放亮,一夜未曾睡得安稳的李啸,立即起床,随即匆匆用过早饭,便召集一众军将紧急议事并下达军令。

    李啸首先把自已对鞑子的猜测告诉众将,让他们知道,鞑子下一个目标,便是自已的金家庄堡。

    各名将领皆是大惊,只是听了李啸的仔细分析后,各人都认识到,这批鞑子,却是与找自已寻仇的。

    李啸随即向各名将领传达了,因为敌众我寡,故不与鞑子野战,并坚决守堡作战的意图。

    各名将领对李啸的观点,纷纷表示赞同。

    在这样敌我战力悬殊的条件下,还要逞英雄与鞑子野战,怕是只有那些能召唤飞机坦克大炮的主角才会这样选择吧。

    家丁队长金大奎亦叹道:“这些鞑子,野战着实厉害,我军1000军兵凭河固守,竟在短短一个时辰内便全军溃灭。依在下看来,若要与鞑子野战,当需有数倍之精锐兵力,方可与之抗衡。若是没有足够的军兵人数,守堡作战实是唯一之选。”

    金大奎说完,甲总总长田威问道:“大人,却不知还有几日,鞑子便会攻来”

    李啸沉吟了一下,说道:“依本官看,最快三天,最迟五日,鞑子便要攻来。现在,本官估计他们已渡过南河北岸,正在将河边树木砍伐制作攻城用具,待攻城工具制作完毕,鞑子大军,定会全力向我金家庄堡进攻。”

    李啸的话语,让与会各人呼吸都不觉粗重。

    李啸看得出来,这些将领,都在极力控制不让自已表现出紧张的情绪。

    这个明末年代,这些鞑子在双方都是冷兵器状态下的野战搏斗中,其战力堪称顶级。缺粮少饷训练不足士气低迷的普通明军,根本不是其对手。

    见众人无甚异议,李啸咳嗽两声,便开始下达军令。

    “金大奎!”

    “在!”

    “金队长,现在小白阳堡处,还有辽东军兵多少人”李啸问道。

    金大奎一愣,赶紧说道:“禀大人,当日我辽东前锋营军兵共三千人,随祖总兵祖佥事二将南下宣府镇入援。在全军抵达小白阳堡后,那指挥使杜诗,派祖佥事率一千军兵前往雕鹗堡守卫,小白阳堡中,只留有2000辽东军兵。昨日,在南河南岸一战中,1000辽东兵马尽皆折损,故现在小白阳堡内,只有1000名辽东军兵驻守堡中。”

    李啸点点头道:“金队长,本官令你立刻派手下骑兵,分别前往小白阳堡与雕鹗堡两处,请其速派援兵增援我金家庄堡,此事关系重大,十分紧急,请金队长万勿推脱!.”

    金大奎起身,向李啸拱手大声言道:“请大人放心,在下亲自前去求援!”

    金大奎刚刚出发,一旁的田威问道:“李大人,现在这龙门卫处,尚有三岔口堡、龙门关堡等其他军堡,为何大人不去其处求援”

    李啸轻叹一声,说道:“此事本官早就想过!我等乃是外地客军,与那些宣镇守堡军将素无交情,想让别人派发援兵,哪有那么容易!若徒然去求,只恐自取其辱。本将思来想去,唯有这两处军堡,因为皆有辽东军兵在其处,且我等亦算卫指挥使杜诗大人的临时属下,故有可能求其派得援兵过来。”

    众人一时间,皆是沉默无语。

    他人知道,李啸所说乃是事实,明军内部派系十分复杂,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心态相当普遍。而在当地军兵与外地客军中,亦有各种各样的矛盾与利益冲突,若无上级调控,想指望这些宣镇本地军兵向自已伸出援




第一百一十一章 敌至
    “金大奎,速拿纸笔来!待老夫给那祖宽亲书一封,令其立即派出援兵!不然,我祖家再无他这忘恩负义的奴才!”

    身体虚弱的祖大乐,骂了一大段话,又喘着气向垂头站着的金大奎大声喝令。

    金大奎用一种请示的眼神望向李啸,李啸向他微微点点头,以示同意,金大奎急忙应诺而下。

    李啸心中,忽然满是感慨。

    那个自私猥鄙的龙门卫指挥使杜诗,为确保自已驻守的小白阳堡安全,不肯同意派出援兵,李啸早有预感。只不过,从祖家家奴出身的指挥佥事祖宽,面对落难艰危的旧主,竟也这般犹豫,不肯立刻派出援兵,这其中的人情冷暖,利益算计,实实让人叹息。

    李啸回想起从前在锦州时,广宁中屯所把总高朴的一众哨骑队被鞑子围困,身为前锋营暂代指挥的祖宽,却以军情不明之故,不肯派出援兵,以致高朴的整个哨骑队被鞑子全歼。可见祖宽这个人,虽作战勇猛,但在骨子里,是个犹豫不决难当大任之人。

    在明史上,祖宽这人,先是在陕西围剿流寇之时,因为犹豫不决,迨误战机,险被盛怒的洪承畴斩杀。后来又在鞑子入寇济南时,同样犯了犹豫不决瞻前顾后之病,以致所部军兵未能及时赶往济南救援,以至济南城陷,德王被杀,终被暴跳如雷的崇祯皇帝下令革职正法,一代勇将,至此殒命。

    李啸越来越认定了对祖宽的看法,那就是,这种人,只能被支配着使用,可以充分发挥其英勇强悍的一面,却不能让他担任独挡一面的主将,否则祖宽骨子里的犹豫与害怕担责任,定会误了大事。

    只不过,现在祖大乐自已愿亲笔写信,以强逼祖宽出兵,李啸倒是乐见其这般举动。

    现在金家庄堡兵力极缺,不管能来多少援兵,都是难得的好事。毕竟,前世有位伟人也说过: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去争取胜利。

    李啸确信,祖宽还不至于为了这派援兵一事,与自已的恩主撕破脸。祖宽虽然犹豫,却也会知道,真得罪了祖家,这辽东之地,他是再难立足了。

    很快,金大奎拿着纸笔进来,此时,祖婉儿的参汤也已熬好,跟在金大奎后面进了房间。

    祖大乐一边不时喝上一口祖婉儿喂的参汤,一边皱着眉头奋笔疾书。

    李啸看到,祖大乐写信之时,不时咬牙拧眉,可见,祖大乐定是在信中,写了不少措词激烈愤恨之语。

    不多时,书信写毕,祖大乐把信纸装入信封,交给金大奎,一边大声说道:“大奎,你休辞劳苦,速速赶往雕鹗堡,将老夫此信给祖宽看,若其再不发援兵,你告诉他,从今之后,他再不要回辽东了,我祖家,就当没有这么一个无耻忘恩的小人!”

    “大人放心,在下这就出发!“金大奎双手接过信封,小心翼翼地揣入怀里,随即转身退下。

    望着金大奎快步离去的身影,眼神复杂的祖大乐,长叹了一口气。

    他快速喝完剩下的参汤,脸上渐渐泛起红色。

    这百年老山参,果是大补气血,效力非凡。

    祖大乐疼爱地抚弄了一下祖婉儿的脑袋,微笑道:“婉儿,为父无甚大碍,你且退下,我与李啸谈正事。”

    祖婉儿见得父亲脸色好转,亦是欢喜。她点点头,端起碗退出房去。

    房音中,又只剩下祖大乐与李啸二人。

    此时,两人脸上,皆是沉重而严肃的表情。

    “李啸,敌众我寡,你有信心守住此堡么”祖大乐的声音很低。

    “祖大人,李某身为大明官军,恪尽职守乃是本份,只要我军奋力死战,这金家庄堡,还是能守住的。”李啸平静地回答道。

    祖大乐轻轻点点头:“很好。为将者,自胜方可胜人,你有这份信心,却是难得。李啸,若金大奎能带来援兵,那他们皆归你调遣。”

    李啸感激拱手回道:“多谢大人!”

    祖大乐摆摆手,脸上浮现淡淡苦笑:“可叹老夫现在受伤在床,帮不了你什么忙,实是无用。”

    李啸忙道:“大人不可消沉,有您这样的老将在军中,自是大壮我军气势,大人你就安心养病,守堡之事,在下一定会尽力做好。”

    祖大乐凝视着李啸的面容,低声说道:“李啸,若将来鞑子退出关外,你可有心,跟我重返锦州么”

    李啸心里喀噔了一下,他笑了笑,淡淡回道:“在下在山东已建堡落脚,虽有周折,却还算顺利。在下说句实话,这辽东之地,将门遍地,各地皆已被利益分割,实难有我这般无依无恃之人的发展空间。”

    祖大乐轻叹一声,又眼光复杂地望着李啸说道:“李啸,老夫只希望,你虽在山东,将来若是辽东有事,亦能伸出援手。毕竟,辽东是你出身与起步之地,还是莫忘初心为要。”

    见祖大乐说得这般委婉,李啸笑道:“大人,李某岂是不念旧情之人,大人不必担心,将来辽东果真有事,李啸定会率军出援。不过现在,本官还是只想着要怎么守好此堡。”

    祖大乐脸现笑意,他连连说道:“甚好,甚好,李啸你有这份心,老夫便放心了。”

    两人又聊了一些堡内兵力派驻之事,这时,陈麻子带着两名伙计过来,为祖大乐重新换药。

    李啸见状,又再度叮嘱祖大乐好生养病,便告辞离去。

    次日中午之时,李啸在堡外视察军民挖掘壕沟,他看清由于体全辅兵与百姓的努力,估计到今天晚上,整个护城壕的挖掘及填埋铁签的工作,就可以全部完成了。

    见到手下的军民百姓们工作进度这么快,李啸很高兴。

    他对管毅与安谦二人强调,如果今天顺利弄完护城壕,那从明天开始,就可以再将城外各处空地,尽量多挖造一些深坑来,同样再于深坑中填埋铁签,从而尽可能地延缓敌兵上攻的速度,增加其进攻的难度。
1...4445464748...4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