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遥远之矢
卢抱忠与祖大乐笑哈哈互诉交情之际,监军王坤,却对静立一旁的李啸产生了兴趣。
“你就是那个李啸”
王坤的话语,尖锐而怪异,带着一股阴邪的寒气,让李啸心下不觉一凛。
这个王坤,在史书上,却是个反面太监的典型,此人奸诈狡猾,大谋私利,暗布爪牙,接连祸害了崇祯、隆武、永历三朝。但令人感慨的是,这个口蜜腹剑表面忠诚背后藏私的太监,却能接连受到崇祯隆武永历等皇帝的宠信,倒也算是颇有能耐之辈。
“正是在下。”
李啸回话时,亦快速打量了一下此人,见他三十多岁的样子,头戴嵌金抖翅三山帽,身着簇锦腾蟒紫袍常服,一副标准的监军太监打扮。只不过此人长着一张瘦长脸,一双三角眼总似半睁半闭的样子,虽然脸上带着挤出来的微笑,却总让人感觉阴气森森,很不舒服。
“李啸,听闻你部斩获近500颗首级,倒是让咱家开了眼!这般大胜,国朝自对鞑子用兵以来,竟是从未得到呢。真真后生可畏,英雄出少年哪。”王坤笑吟吟说道。
“公公这般夸赞,李啸何以克当。在下这般微功,公公居中策应之功亦是不小,李啸却是承情难忘。”李啸微笑道。
见得李啸这般上道,这王太监脸上立刻灿烂起来,他点头赞道:“李啸你有这般心思,咱家心里实是欢喜。这宣府镇内,咱家自会多多照应。”
李啸赶紧拱手谢道:“在下多谢公公。”
在祖大乐与李啸等人,在与总兵卢抱忠与监军王坤谈话时,身穿六品文官常服胸口绣着鹭鸶补子的巡按刘邦珍,和身穿三品武官常服龙门卫指挥使杜诗,却被金家庄堡内,干净整洁井井有条的环境与秩序所吸引。
这个李啸,倒把这个金家庄堡,治理得还真不错。刘邦珍在心下暗叹道。
杜诗亦是满脸惊讶,原本在他印象中破败肮脏的金家庄堡,现在能变得这般朝气蓬勃,秩序井然,倒是让他没有想到。
寒暄之后,祖大乐便邀请众人,前往千户官厅就坐。
巡按刘邦珍忙道:“祖总兵,此事不忙,我等此来,还是要验看首级要紧。”
祖大乐大笑道:“既如此,请诸位随祖某来。”
一行人,在祖大乐的带领下,朝存放首级的宅屋走去。
李啸注意到,龙门卫指挥使杜诗,刻意地走在队伍最后,与前面与卢抱忠并排而走的祖大乐,保持了一段长长的距离。
李啸心下暗叹,自杜诗入堡以来,祖大乐便一直给他冷脸看,应该还在心中恼怒他当日不发援兵,援救被鞑子重重围困自已之事。
那杜诗心中亦是有愧,也自然想与祖大乐多保持一段距离。
卢抱忠向李啸问起当日作战情景,李啸简略地回答了一番,却让众人听得神情大变,心下佩服不已。
“唉,这宣府镇中,咱家却是再没有见过与你李啸这山东客军一般的强军了,倒是让人可叹。”监军王坤兀自感叹。
一行人转过堡门不远,途经校场处时,卢抱忠与刘邦珍等人,皆被正在呼喝训练的李啸军兵所吸引。
“这是李啸新招之兵,正于此处操练。”祖大乐介绍道。
他们看到,李啸军的新兵阵列,是以一队一队的样子站好,每队分开的队列,距离,似乎都是有一定之规。新兵们都穿着类似的棉甲,虽然没有拿武器,但整个队列看过去,呈现出一个整整齐齐的长方形,有棱有角,看
第一百一十九章 首级交易(下)
“诸位大人,请恕在下说话真接,李某的分配方案是,我军缴获的旗纛仪杖等物,皆归王公公,而这467颗女真鞑子首级,末将愿以公道之价格,卖予各位大人。”
当李啸平静地向客厅中的一众官员人等,说完自已的想法后,原本平静的客厅,顿时有如投入了一颗巨石,掀起轩然大波。
监军王坤脸上喜形于色,他心知,鞑子首级,乃是评定军功之物,对于他这样的监军太监来说,却无甚益,但有了这些旗纛仪杖,自已会在皇上心中,增加多大的份量。
而一旁的宣镇总兵卢抱忠,巡按御史刘邦珍,龙门卫指挥使杜诗等人,皆是满脸惊怒交加的表情。
“李啸,你把这军营当什么地方了!你以为这里是菜市场吗这首级军功也能由你买来卖去,真是堪称奇谈!”龙门卫指挥使杜诗,率先跳将出来,大声地表达不满。
宣镇总兵卢抱忠亦摇头叹息:“李千户,你太年轻,恁不晓事。这首级乃军功评定之物,如何可以插标论价,我大明朝开国至今,都未听过如此奇闻。”
巡按御史刘邦珍没有说话,只是眉头深皱,望向李啸的目光,十分复杂。
李啸见各人纷纷表态,不由得冷笑道:“列位大人,你等也知道,这鞑子首级乃是我军于九死一生之血战中得来,我军上千名军士或死或伤,方斩得这些鞑子首级。列位大人袖手高坐,便欲凭白得到这些首级,这天底下岂有这般便宜之事!”
李啸此话一出,杜诗脸色急得发白,而卢抱忠与刘邦珍二人,则明显感觉脸上有些发烧。
惭愧啊。
堂堂的宣大总督,宣大巡抚,宣大总兵,这般高官,竟只能从一个小小千户手里苟且谋取首级,以为晋身之阶,这事情莫说做,便是说出来,亦是让人羞愧啊。
只叹现在大明官军屡战屡败,整个宣府镇中,竟只有这个李啸取得这奇迹般的胜利,不从他这边谋取首级,复能从何处得来呢
客厅中,突然陷于一阵难堪的沉默。
杜诗突然冷笑道:“那本官若是不给钱呢”
“那这些首级你一个也别想得。”李啸斜了他一眼,平静地回答,随后他笑着望向王坤说道:“相信王公公,亦会向皇上明言此战经过。”
李啸转头望向王坤,向他示意了一个眼神。
这个宣府镇的监军大太监,看到李啸暗示的眼神,刚受了李啸恩惠的他,心下立刻明白了李啸的用意。
王坤在座上咳嗽两声,从容而道:“李千户之话,亦有道理。这些首级皆李啸军兵血战所得,来之非易。列位若是想白得这些首级,却是不成,咱家也断不能同意。”
听了王坤这卖乖打圆场的话,杜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却再不敢多说什么。卢抱忠刘邦珍两人脸色,愈是难堪。
龙门卫指挥使杜诗,满满一肚子邪火,他在心中暗骂道,你这个死太监,得了李啸给的这些鞑子旗纛仪杖之类物品,很受用是吧,估计可以在皇上面前好好夸赞一番自已的功劳了。哼,你这不男不女的东西,真是他娘的见杆子就爬的猴儿,露个红腚也不知羞耻。
李啸向众人拱手环致了一遍礼,叹着气说道:“请各位上官体谅李啸的难处,李啸售卖首级,非为自已谋利,却是需对本军将士作个妥善的交待,牺牲将士与受伤官兵皆需银钱抚恤。在下现在没有经济来源,故这笔银钱对我军来说,极其重要。”
他的话说完,客厅之中,犹是一片沉默。
卢抱忠刘邦珍二人,脸上虽然已有动容之色,却依然在捋须细思,杜诗亦苦着个脸,闷坐椅上。
一直没说话的祖大乐,见场地面气氛尴尬,便干笑两声说道:“列位,你们的心情我理解。只不过祖某亦觉得,若能从李啸处购得首级,还是极划算之事。现在国朝与鞑子作战,九败一胜,这鞑子首级,实是珍稀难得,朝廷甚是看重。列位得了,当可升官晋爵,并得皇上荣宠,这般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见祖大乐也这般帮李啸说话,宣府总兵卢抱忠叹了口气,轻声道:“罢了,李千户,那你开个价吧,看看你这公道价钱,却是如何”
卢抱忠说完,一脸神复杂地望向李啸。
现在的卢抱忠,基本上看清了李啸的路数了。
最开始,他将这旗纛仪杖送给那死太监王坤,就是刻意邀买此人,故这寸功皆无的死太监,得此重礼,愿意出面来为李啸争取利益。接下来,有这王坤撑腰,这李啸现在提出这般条件,那么,自已除非不要军功,否则只得乖乖按李啸的意思去办。
原本自已想凭上官权力硬夺李啸的首级战功的做法,看来是行不通了。不然,王坤的一封奏本,足以让自已仕途终结。
这个李啸,真真是个狡滑无耻之徒,这狐假虎威之计用得娴熟得很哪!
李啸微笑地伸出3个指头。
“每个头颅按200两银子计算,总共93400两银子。各位大人具体要多少,请各行议定。”李啸的语调平静而清晰。
李啸此语一出,卢抱忠与刘邦珍二人,脸上瞬间胀红,尤其是卢抱忠,更是悄悄用手指掐着虎口,强忍着没有发作。
杜诗又腾地从座位上跳起,脸上满是腾腾的怒意:“李啸,你这厮恁的贪心!你怎么不去抢!朝廷给的赏格是每个头颅50两,你竟敢卖到200两一个!你这狮子开口也太大了点吧。”
李啸冷笑一声,大声道:“既然杜指挥使觉得吃亐,那在下就与你算笔细帐。467个头颅,如果按50两一个的赏格来算,应是23350两银子。如果这么多首鞑子首级报上去,皇上大喜之下,自会还有大大的嘉赏,现在鞑子首级难得,朝廷赏赐定不会少,这63颗鞑子首级在下估计至少也有2万多两赏银,以及绸缎布匹之类赏赐。这样一来,列位大人只需花4万多两银子便可买下这多达467颗的鞑子首级,平均每个首级只不过花了不到90两银子而已。而有了这些首级,在当今我大官明军对鞑子胜少败多的背景下,列位大人的军功可谓光耀非常,这官位与爵禄自会升赏有加。列位大人不用出丝毫无力,只需花这么点银子,便可升官得禄,这天底下,可是难得有这般好买卖呢。”
李啸说完,笑意吟吟地看着卢抱忠与刘邦珍等人。
一旁的王坤见得卢抱忠等人窘态,不觉抚掌大笑起来,他的声音尖锐刺耳。脸上露出了颇为欣赏赞叹有加的神色。
“李啸啊李啸,你还真是个妙人,实实让咱家开眼了。”王坤笑言道。
祖大乐也笑着插言道:“李千户此话,细细想来,亦是合理。毕竟钱财易得,这鞑子首级可是难求。这李啸是山东客军,若不日返回了山东,可就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当然,若列位大人觉得价格实在太高,不买亦是无妨。”
听得他与李啸二人,一人唱红脸,一人唱白脸,卢抱忠刘邦珍等人再笨,也想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两人意味深长地对望了一眼,卢抱忠长长地叹了口气,大声说道:“罢了,罢了,看在王监军和性宇面上,我等就依李千户之意吧,这样吧,首级我要一百个。”
卢抱忠算得清楚,有这一百颗首级,自已军职已是总兵,虽不能再升,但军阶却可从都指挥使进位为右都督,武勋应该也可加为护军,若皇上心喜,给自已再加散阶也说不定,这笔买卖却是实在划算。
“好,卢总兵要首级一百个,你且记下了。“李啸忍住笑,唤来管毅,让其记下。
“学生明白。”
“还有我也要,要首级40个。”一旁的杜诗也急急插言道。
杜诗此人的算盘,亦是打得精。
杜诗作为龙门卫提挥使,龙门卫主堡被鞑子攻陷,并被烧杀抢掠一空,丧失了大批军械粮草与银两,这丢失城池守土不力之罪,已是重大,又因畏战不救友军,亦是大错一条。故杜诗现在要如何保住龙门卫指挥使这个职位,当然,如果还能有所晋升,自是最好不过。
如果有这40颗首级,毫无疑问,自已这诸多大罪,皆可被掩盖,指挥使的职位,也能顺利保住,而且皇帝欣喜之余,极可能会给一直没有武勋的自已加个轻车都尉,就算不加武勋,这散阶也是定然没跑的,降低一阶授个怀远将军却是完全可能。
娘的,要不是鞑子抢了银库,弄得老子这般困窘,本使还想买更多的首级呢。这下倒好,全部的私房钱都贡献给李啸了。
杜诗心下恨恨地想。
“好,记下,杜指挥使要首级40
第一百二十章 帝心
只过了两天,李啸便收到了宣镇总兵卢抱忠,龙门卫指挥使杜诗二人,分别送来的2万两银子和8000两银子。李啸也信守承诺,将140颗鞑子首级分别送给来人带回。
而巡按御史刘邦珍,也带来了宣大总督杨嗣昌与宣镇巡抚陈新甲的亲笔信,信中二人同意了李啸的方案,将北至汤泉河,西至边界山,东边与南边各10里远的广大地界,皆划于李啸军管理,并承诺宣府镇不会派人前来插手。
李啸知道,杨嗣昌陈新甲二人,之所以这般大方痛快,纯粹是因为这些土地荒瘠无用,难于开垦耕种,与其闲置,不如多送一点给李啸作个人情。毕竟这年头,象李啸这样愿意自行承担军费驻守边堡的明军将领,举国上下,也只有李啸这么一个冤大头了。
随后刘邦珍送上用于购买227颗鞑子首级的45400两银子,心情大好的李啸,立刻将剩下的327颗送给刘邦珍带回。
首级分配完成后,宣大总督杨嗣昌与监军王坤分别撰写报捷奏章,派人快马加急送往京师。
李啸上报叛军首级后的第三天,宣镇监军王坤的奏章,被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东厂提督的曹化淳紧握在手中,他一路颠颠地小跑着,快步向乾清宫而去。
现在是小冰河时期,天气一旦开始转凉,气温便迅速下降,秋风萧瑟的天气里,竟然颇有清冷的意味。只不过一路小跑的曹化淳,那微胖的脸上冒起细密的油汗,但他不敢停下来稍喘口气。
因为自鞑子入侵后,心忧如焚的崇祯皇帝,严令他若接来自宣大的军事奏报,绝不可担搁,需得第一时间交给他。
跑得气喘吁吁的曹化淳,终于迅速地进入了乾清宫中,随后恭敬地将王坤的奏章送到了崇祯皇帝饭桌案旁。
边批阅边吃饭,是皇帝最新养成的习惯。
这个衰老溃烂内忧外患的大明帝国,有多如牛毛的紧急奏章要批阅,年轻的皇帝心力憔悴应付不暇,为了节约时间,从前段时间开始,他开始边吃饭边批改奏章。
他的午膳极简单,一小碗黄米饭,几盘小菜,一小碟酸腌雪里红,一小碟油炸花生,便是一个当时统治着世界上最大帝国的君主的正式用餐。
实在寒碜得让人惋叹不已。
《明史》中记载,崇祯皇帝为了筹备军饷,生活极其俭朴,平日里,吃穿用度,都是尽量节省,甚至衣服破了,都是让堪称贤内助的周皇后缝补。而崇祯朝的最后几年,皇帝的俭朴更是到了让人无语的地步,他甚至地把自已的银制夜壶,都让太监拿去卖了换银子筹军饷。
而真实的历史总让人叹惋,这位俭朴度日,勤政程度堪比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崇祯皇帝,最终却只落得个身死国灭的悲惨结局。
“陛下,这封奏章,是宣镇监军王坤六百里加急送来的。”曹化淳语调谦恭地说道。
崇祯皇帝哦了一声,接过奏章看了起来。
曹化淳紧张地观看皇帝的表情。
这段时间以来,皇帝看完奏章便发怒的样子,他见得太多,甚至有好几次皇帝失态将奏章摔在他的脸上,好象他曹化淳是专门带来坏消息一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