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遥远之矢
脸色发黑憔悴的皇帝,睁着浮肿的眼皮,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阅读奏章。
曹化淳惊喜地发现,今天的皇帝,随着阅读的深入,脸上竟然迅速地浮起激动的红润,最后竟然猛拍一掌在桌案,从凳子上弹地坐起。
“好,好,好啊!”年轻的皇帝扔下奏章,抚掌大笑。
见到崇祯皇帝笑得如此舒心,曹化淳心下阳光灿烂,全身释然。
“共斩获女真鞑子首级697颗,蒙古鞑子首级255颗,汉军首级249颗,另有俘虏人数为女真鞑子23人,蒙古鞑子48人,汉军10人,端的好一场大胜,真真天佑我皇明!朕心大慰,朕心大慰啊!曹大伴,你终于给朕带来了个好消息了。”皇帝面色潮红,一脸兴奋难抑之情,双手拳掌相击,激动地来回踱步。
此时,有小太监来报,说首辅温体仁有大捷奏章上报。
皇帝大笑道:“长卿此来,定然是收到了宣大总督杨嗣昌的捷报了,传他觐见吧。”
温体仁,字长卿,浙江乌程人,崇祯六年时,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于去年年中,拱倒原任首辅周延儒,继任首辅一职。此人心思阴鸷,孤寒毒辣,素有奸名。是崇祯朝有名的奸相。
这段时间,兵部尚书张凤翼前往日渐糜烂的河南湖广之地,指挥协同剿贼之事,故兵部收到了宣大总督发来的报捷文本,便转送至首辅温体仁处。
温体仁自拱到周延儒担任首辅以来,一直没有做出什么实际成绩出来,大明帝国的局面依然日渐崩坏。前段时间,给事中吴甘来,庄鳌、黄绍杰等人,更是轮番对其进行弹劾攻击,虽有崇祯力保,却也让这位奸相心力交瘁。现在宣大传来这般大胜的消息,简直是给这位萎靡不振的温首辅,注了入一针强心剂!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启禀皇上,宣大传来大捷消息,微臣不敢担耽,立刻来给皇上报喜!”
一脸阳光般灿烂笑容的首辅温体仁,乐颠颠地走到皇帝跟前,随即伏跪于地,立刻地大声向崇祯皇帝禀奏。
“爱卿平身!朕已知了。”
皇帝的亲切笑容,温体仁已记不清有多久没见过,连日处于巨大的精神压力下的他,心下有如喝蜜一般舒爽。
温体仁道谢起身,忙将杨嗣昌的奏章,递给一旁静立的曹化淳,曹化淳接过后,双手捧立,递给崇祯。
崇祯皇帝看到,杨嗣昌的奏章上,斩首人数与分配倒是与王坤上奏人数的相同,只是,他在奏章将他自已吹捧得如此厉害,让皇帝不觉皱眉。
杨嗣昌在奏章中,大肆自夸他自已如何领导有方,如何治军得力,如何赏罚分明,故最终宣府镇上下同仇敌恺,方能大破鞑子军兵。斩获的女真鞑子首级分别归属为,他自已200颗,辽东前锋营副总兵祖大乐200颗,宣府巡抚陈新甲127颗,宣镇总兵卢抱忠100颗,龙门卫指挥使杜诗40颗,山东千户李啸斩获首级30颗,另有俘虏为女真鞑子23人,蒙古鞑子48人,汉军10人。监军王坤获得正蓝旗的相关旗纛仪杖。
奏章后面,则是那些汉军首级与蒙古鞑子首级的各类分配情况。
对于杨嗣昌的刻意邀功,崇祯皇帝洞若观火。
他在心下冷哼了一声,杨嗣昌,你才到宣大几天,真的能这般快速收拾局面,获此大胜哼,真当朕是傻子不成。
这个杨嗣昌获得的这些首级,最大的可能是从某处分润得来,而非他在奏章中给自已吹嘘的那般英明能干。至于同样刚刚上任不久的宣府巡抚陈新甲,宣府总兵卢抱忠等人,他们所得的首级,估计也是同样的路数。
分润军功,这种大明官场的潜规则,皇帝其实心知肚明,但却无可奈何。毕竟此举成例已久,而且每次每个人的晋升官职均有上限。那么,这个人多出的战功,自然被上官分润,这种做法在这些明朝将领眼中,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不过,崇祯并不打算去揭破杨嗣昌这个真实的谎言。
因为眼下的大明帝国,实在太需要一场大胜来提振士气,鼓舞军心民心了。
相比杨嗣昌的一顿自夸,崇祯皇帝对那个在杨嗣昌与王坤奏章**同提到的那个李啸,更加感兴趣一些。
李啸,好熟悉的名字。
莫不是,上次在辽东斩首18级,升为千户的那人
这人此次功劳,更是不得了,除了斩获女真鞑子30颗外,还俘虏女真鞑子23人,蒙古鞑子48人,汉军10人。这一众难得的俘虏,竟全是此人一力擒得,实是让人刮目。
崇祯皇帝心下,对这个颇为神秘的李啸,愈发欣赏与好奇。
他有种强烈的直觉,这个被两封奏章均当成配角的千户李啸,很可能战功远不止是这个上奏的数目,极可能还有更
第一百二十一章 赤凤卫指挥使
在兵部派人核验首级与押解俘虏之后,只过了一周,一脸笑容的宣旨太监,便带着恩旨谕令来到了金家庄堡。
朝廷这次晋升速度之快,让习惯了大明朝拖沓办事风格的李啸,心下一时颇为惊奇。不过他随即想道,定是此次大胜,在皇帝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心情大悦的崇祯皇帝,方能这般快速地办理升赏事宜。
千户官厅院中,面容肥胖身着紫绸蟒服的宣旨太监,在两名兵部官员陪同下,给正跪伏阶前的李啸、祖大乐、姚文昌及一众军将,大声宣读升赏的圣旨。
“。。。。。。此番官军大胜,轸灭鞑子之数,为历次大捷所罕有。朕览奏报,不胜欣悦之至。现已核查,此次大捷,山东千户李啸所部,阵战英勇,斩首甚众,俘获多人。朕乃效皇祖有功必赏之命,晋升李啸为正三品赤凤卫指挥使一职,赐散阶怀远将军,加武勋轻车都尉。原驻地赤凤堡容并旁土,升格为卫。并赏黄金百两,锦袍一袭,绸缎五百匹,所部有功将士,俱谕所司从优议叙。望尔毋骄毋矜,戮力中兴,上报皇恩,下护黎民,得成功业,青史勒名。眷元戎之骏烈,昭露布之貔熏。钦哉!。。。。。。”
宣旨太监一脸笑容地念得唾沫横飞,念完后,低喝道:“李啸,速速领旨谢恩。“
“李啸接旨,恭祝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跪立于地的李啸,双手接过圣旨,一脸忍不住的笑意。
李啸心下十分高兴,这次升赏,不单是因为他自已升职,象甲总总长田威、副总长段时棨等人也各有升赏。另外还有斩首与俘虏的赏银总共6000两,绸缎1500匹。
不过,最让李啸高兴的是,自已的赤凤堡,现在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从旁县划入土地,升格为赤凤卫了。按颁下的图舆所示,足足有600多平方里的临县土地,并入赤凤卫内。
皇帝这般隆厚赏赐,不啻于从天上掉下一块巨大的馅饼!
这样一来,自已在登莱地界的发挥空间,可是大大扩充,现有人员与相关产业,也可更好安排与开发了。
李啸忍不住感慨,仅仅在半年前,自已率领众人从辽东往投山东时,还是何其落魄,现在却已成为朝廷亲封的卫指挥使,并成了拥有赤凤卫,铁龙城,以及将要建的金汤城的三地之主!
听着宣旨太监的句断朗读,李啸仿佛能看到从未见过面的皇帝,正对自已展露的笑脸,顿时更感觉心中豪情勃发,难以抑制。
“来人,给公公500两辛苦银子。”
李啸一声令下,立刻有手下送给宣旨太监500两银子,宣旨太监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双眼紧盯着李啸呈上的那一盘沉甸甸的雪花银,口里却连连推却道:“指挥使大人如此客气,咱家如何使得。”
李啸不容置疑地将这500两银子往太监怀里送去:“公公远路迢迢前来宣旨,着实辛苦,这点银子,聊表李某谢意。”
“那咱家就恭敬不如从命啦。”太监笑容更甚,随即接过银子不提。
另外两名随从官员,李啸也给了他们一人100两银子,两人亦是脸上皆笑得稀烂,稍作推脱后,便大笑收下。
在随后颁下的圣旨中,祖大乐升为山海关坐营总兵,军职升为右都督,荣衔加为护军。祖大乐一脸灿烂的笑容,望向李啸的目光,充满了感激与欣赏之色。
而山东参将姚文昌,因为有李啸送的255颗蒙古鞑子首级,虽然丧失了5000兵马,且有迁延误时之罪,但还保住了参将职位,也没有其他惩罚,实为大幸。
至于其他手下将领,甲总总长田威长为千户,副总长段时棨升为副千户,安和尚升为百户,武壮升为试百户。还有极多手下队长哨长之类,升为试百户总旗小旗之类官职。
另外的援兵将领,祖大乐的家丁队长金大奎,升指挥佥事,军职升为千总,杜少如的家丁队长许茂,升为副千户,军职升为把总。
那个被李啸关押起来的千总杜少如,李啸没有给他报功,故仍是千户千总。
至于宣大总督杨嗣昌、宣大巡抚陈新甲、宣府总兵卢抱忠、龙门卫指挥使杜诗,自然也是各有升赏,只不过,现在金家庄堡的李啸,一时无法打听到。
送太监和兵部官员上马回去后,李啸换上了武官常服,出现在众人面前。
只见他头戴镶着一块鲜明绿玉的乌纱帽,穿着一身前胸后背均绣着有一只斑斓猛虎补子图案的大红官袍,腰系金银散答花锃带,足蹬墨犀皮直缝厚底官靴。整个人看上去,清贵俊逸之外,更显英豪勇猛之气十足。
他腰间挂上的一块义字号的汲伏虎盘云花镶金腰牌,更是引人注目。这块腰牌制作极精细,上钑双云龙,下钑二伏虎,龙虎之间,刻有古隶文的指挥使三字,腰牌首尾有圆窍,用鲜红丝绦贯穿,挂在腰间,尤添神气。
李啸心下感慨,自已这二十二岁的正三品实土卫所指挥使,在整个大明朝,也是独一位了吧。
估计很快,在山东、宣府等地的官员都会知道,大明帝国一颗崭新明亮的将星,就此诞生了。
李啸这样一个乡下猎户出身的少年将领,能这般步步高升,竟然成为皇帝钦定的正三品指挥使,不知多少人会眼红嫉妒,却又只能望之兴叹。
崇祯对李啸的恩宠优渥还不至于此。本来按正常程序,指挥使的位置,远比指挥签事,指挥同知要重要,需要李啸亲自上京入朝,通过兵部武选清吏司的考核,才能正式得到指挥使一职。随后领取告身印信官服等物,方正式成为一员地方卫所主官。
而现在,崇祯还是让其直接就在宣府镇就职,着宣旨太监送来官服印信与赏赐,也是明确表示信任与亲近之意。
当然,估计其中首辅温体仁也出了主意,毕竟宣府镇鞑子方退,整个局面也是刚刚平定,李啸还是呆在金家庄堡坐镇指挥,不致事情生变方好。
随后,本次获得晋升的属下们,也纷纷换上官服,整个场面一片喜气洋洋。
李啸看到,田威与段时棨等人换了官服,脸上表情却是平常,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跟着李啸升官晋爵已是一种习惯。而安和尚则是一副大咧咧的样子,他扎手舞脚地穿着那件百户官服,帽子都戴歪了,样子十分滑稽。
而横行队副队长武壮,却是一脸郑重之色地将身上的试百户官服细心穿好,皱褶之处也仔细抚平,李啸看到,由流贼新附军晋升为正式大明官军将领的武壮,眼中似有微微泪光闪动。
“属下拜见指挥使大人,恭贺指挥使大人步步高升。”
不多时,属下一众人等穿毕,田威段时棨二人,带头下拜,其余属下,亦跟着他下跪参拜。
李啸大笑着叫他们起身,众人复大笑恭贺。
随后,心情极好的李啸着后勤队长陈猴子安排晚宴,让全军将士家属,以及堡内一众百姓一并痛饮。
祖大乐,姚文昌、金大奎等人,也纷纷出席,整个金家庄堡内,一片欢腾。
那被他关押的杜少如,此次也已放出,跟着自已的一众属下坐席的杜千总,一脸神情怪异,不知道是笑还是哭。
不过他明显感觉到,自已的家丁队长许茂,因为在李啸的提携下,刚升为副千户,对待自已的态度太不如前恭敬,甚至还有
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汤城
次日天亮,祖大乐率全体辽东援兵,北返山海关,以接任尤世威继任山海关总兵。李啸率领一众将领,亲自送行。
临行前,祖婉儿抱着自已的父亲,放声痛哭了一阵,久久不肯撒手。最后还是在李啸的劝慰下,才挥泪与父亲祖大乐分别。
辽东军随后统兵出堡,逶迤东去。行了远远的一段距离后,祖大乐勒住马蹄,粗壮的右手,轻轻拍了拍送行的李啸肩膀,轻声道:“送行千里,终有一别,李啸你回去吧。老夫只希望,你能替我好好照护婉儿,好好地疼她,爱护她。”
“大人放心,在下一定会象看护眼珠子一般关爱婉儿的,祖总兵勿需多虑,还望大人一路珍重。”李啸拱手言道。
祖大乐点点头,脸上满是欣慰之色,他压低声音道:“李啸,将来若有事,老夫如能帮忙,派人至山海关传信即可。”
“李啸明白,多谢大人盛情。”
祖大乐看着从容应对的李啸,眼神十分复杂,他轻叹一声道:“我儿泽衍,若有你李啸一半能耐,我这个作父亲的,纵死亦心安了。”
“大人谬赞,李啸何以克当。”
祖大乐脸上露出淡淡的苦笑,不复多言,与李啸等人挥别后,自此统军离去。
送别了祖大乐,接下来,姚文昌部、杜少如部也纷纷告辞离去。
姚文昌临行前,又再三感谢了李啸的慷慨侠肠和救命之恩,同时再次表示,李啸返回山东后,有用得着自已的地方,尽管开口。见姚文昌这般向自已反复示好,李啸自是笑着答应不提。
倒是那千总杜少如,一脸铁青地率一众兵将离堡而去。望着此人背影,李啸冷笑一声,也不与这个小人多作计较。
只有家丁队长许茂等人,与李啸致礼惜别,李啸勉慰了他们几句,便与其挥手告别。
送别了这大批的军兵离开后,金家庄堡内,空旷了许多。秋风萧瑟,四野苍茫,倒让人凭添了几份怀思之情。
只不过,李啸此时,却没有这么多的闲情逸致来观赏秋色,一个更加宏伟的目标,正等着他来创建。
这个目标,便是金汤城。
李啸召集一众将领,前来千户官厅议事,商讨金汤城的创建事宜。
与会人员为田威、段时棨、管毅、安谦、陈猴子、安和尚、武壮等人。这些人,皆是李啸现在金家庄堡最为核心的成员。
卫镇抚安谦,已被划拔李啸属下,他十分高兴,庆幸自已跟上了明主。现在又有机会进入李啸军的核心圈子,安谦心下,更是激动不已。
“诸位,本官召集各位前来,实有一件要事,要与诸位相商,请各位多提建议,以襄助李某做成此事。”李啸诚恳言道。
“不知大人欲为何事”田威问道。
“我意以为,于现在划分我军管理这近三十平方里的地界内,以这金家庄堡为中心,扩建一座城池,名为金汤城,作为我军在这宣镇北路的重要据点和商贸基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