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之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遥远之矢

    现在李自成、扫地王、太平王等流寇,皆早已返回河南,故整个凤阳府无甚流寇踪迹。而等李啸军进入河南归德府地界时,李自成他们早已到了豫西,故根本不会给自已造成威胁。

    在没有威胁的情况下,李啸军才可能尽快地行军返回,从而让后面的跟着自已脚步追杀而来的张献忠部,难于迅速赶上。

    只是饶是如此,相比李啸军,流寇骑兵众多,行进速度更大,如果李啸军没有任何延缓张献忠部前进步伐的方法的话,那么,李啸军到不了河南地界,还是会被张献忠部赶上。

    张献忠部还有四万余多兵马,真要与李啸这五千兵马野战的话,李啸十有**还是要打败仗。

    李啸的手下也想到了这点了,在快速行进的路上,他手下多名将领面带忧色,心事重重。

    这些人中,只有李啸知道,虽然自已这般无援无依的匆匆赶路,却有一支兵马,最终会为李啸军赢得宝贵的阻延时间。

    这便是穿越者的优势。

    因为这支兵马,就是漕运总督兼凤阳巡抚的杨一鹏,从淮安带过来的五千兵马。

    当李啸军刚刚从一片残破的凤阳旁经过,北上宿州之时,杨一鹏的兵马,刚刚赶到凤阳。

    当时,崇祯依据温体仁的计策,调动杨一鹏的淮安兵马,骆举的睢州兵马,邓玘的信阳兵马,

    张国维的应天府兵马,总共四路兵马进援凤阳,结果,因为流寇行进过快,当这四路兵马,均还在路上之时,流贼大军就已攻克并血洗凤阳,让四路明军白跑一趟。

    结果,得到凤阳沦陷的消息后,其他三路兵马,皆已退回,只有杨一鹏的兵马,继续向凤阳进军。

    杨一鹏没有选择,因为他兼了凤阳巡抚一职,凤阳失守,他绝脱不了干系。现在他能做的,便是继续赶赴凤阳,看看能不能尽可能从这座几乎被烧成白地的城池中,挽回一些损失。

    杨一鹏必须这样做。因为在他看来,如果自已能做好善后工作,朝廷将来追究的话,也可以尽可能减少一些罪责。

    杨一鹏现在率军赶往凤阳,因为了解到了流寇已经统军南下的消息,他心里没有原先的恐惧,却有了更多的苍凉感觉。

    作为凤阳巡抚的杨一鹏,当然深知中都凤阳,在崇祯皇帝心中的份量。

    凤阳在明代,乃是太祖“龙兴”之地,朱元璋的父母埋葬在这儿,称为皇陵,而朱元璋自己,因为少年时代在凤阳城外的龙兴寺当过和尚,与这座城池也颇有渊源。因此,凤阳被朱元璋钦定为中都,在政治上享有特殊地位。

    只不过,在这凤阳地界,尽管这里有金碧辉煌的宫殿,葱翠雄伟的山陵,养尊处优的守陵太监和地方官员,但对于当地人民来说,却是地地道道的人间地狱。

    明朝初年,朱元璋曾下令“复凤阳、临淮二县民徭、赋,世世无所与。”事实上,这些条例,除了朱元璋一朝外,从未得到过真正实施,而到明朝晚期,凤阳当地的境况,更是日渐恶劣。

    自从这里出了个朱皇帝后,各种造作、差役多如牛毛,把凤阳的老百姓压得喘不过气来。“以一日一家而当七役,仍且不免于鞭朴。”农民们“竭力一年之耕”,好不容易打下一点粮食,里役就随踵而来,“一不与则系累其颈,再不与则倒悬其躯,三不与而妻子者移易于他室。民即呼九天,而堂上万里,岂能闻此莫愬之小东乎”而最令人可悲的是,这些普通百姓的疾苦,即便上达天聪,也不会得到朱家皇帝的同情。

    崇祯四年十一月,南京礼部右侍郎钱士升奉命祭告凤阳皇陵之后写的奏疏里,就报告了凤阳地区衰败的景象:

    “凤阳号称帝乡,……臣入其境,见土地多荒,庐舍寥落,罔陵灌莽,一望萧然。尝咨其故,皆言凤土确瘠,在江北诸郡为下下,民居皆涂茨。一遇水旱,弃如敝屣,挈妻担子,乞活四方。而户口既以流亡,逋赋因之岁积。催征则绝其反顾,招集又疑为空言。有司束于正额,不得不以逋户之丁粮派征于见在之赋长。于是赔累愈多,而见在者又转而之他矣。此田土所以日荒,户口所以日耗,正额所以日亏,宿逋所以日积也。……不意祖宗汤沐之乡,乃有竭泽露根之象,心窃伤之。……今天下赋重政苛,民穷财殚,……而臣谓发政施仁,宜先帝乡。即特为蠲减,不过太仓之稊米耳。”

    应该说,钱士升的请求并不高,在又有太祖谕令的情况下,蠲减凤阳的赋税,应该是最正常不过,也相当合理的事情。可是,崇祯皇帝却并不同意




第一百四十六章 颗粒火药 震天雷
    李啸回到铁龙城后,第一件事便是询问火器总头赵杰,现在已用颗粒火药制出多少震天雷来。

    原来,早在去年年末,在李啸的全力支持下,赵杰带着一众工人,终于还算顺利地就研究出了颗粒火药。

    其实,颗粒火药,并不是什么稀奇东西。

    在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就有颗粒火药的制作方法,可惜知道的人很少。现在大部份地方的军镇都不是用颗粒火药,都是还是沿用老办法,把硫磺、硝石、木炭三者研成粉末随意混合,配方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一硝二硫三碳,即一斤(十六两)硝、二两硫、三两碳。

    这种不进反退的火药生产方式,导致生产出来的黑火药质量很差,使用时效果也很不稳定。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结果,主要是因为以下两点。

    其一,是由于这样的粉末状混合的火药,不管在出厂时调配混合得多么均匀,在搬运时,因为人为摇晃,就会造成比重2的硝和硫沉到桶底,而比重1.3的木炭跑到表层,从而导致混合不均匀。

    其二,因为木炭粉是很容易吸收空气水分的,在潮湿的环境下,很容易因为吸收过多水分而影响性能。

    在戚继光使用颗粒火药之前,也有人想过解决办法,那就将硫磺硝石木炭分别装运,上战场前分发给士兵,由士兵们自行配制,但这么做显然很傻,士兵没有天平秤,并不能准确配制火药,若是因为火药配比不均匀,导致火器无法打放还是小事,更可怕的是导致炸膛,铳手或炮手死伤,这就实在是太伤士气了。

    象李啸军那些鲁密铳手,为何每次都有火铳无法打放,与士兵装填不到位有一定关系,但更重要的,还是因为火药粉末混合不均匀以及吸潮等原因,才导致出现打放时哑火率颇高的情况。

    在经过了赵杰等人两个多月研究后,这可用于军用的颗粒火药,终于被研究了出来。

    而且,他们还改进了火药的配方,由老祖宗的十六两硝、二两硫、三两碳,改变成接近现在黑火药配比的十五两硝二两硫三两炭,虽然只是小小改动了一下,但威力却是增加了不少。

    而制作的方法,说穿了的话,其实也很简单。

    那就是,先加水,把按比例配好的火药,揉成湿面团,混合均匀后拿出来摊大饼,一块块的湿火药饼子,放到屋底坑道通着高炉废气的烘干室,在四十多度下烘干。等它干透后,打碎过细筛子,就成了性质稳定可靠的颗粒火药。

    而根据李啸早先的建议,现在生产的颗粒火药,若是用于鲁密铳手射击,则是一种用油纸包裹,将铅弹包裹在其中的定装子弹。

    这样一些,士兵每次打放火铳时,所装的火药都是定量。也可防止士兵在紧张的战斗中,忘加铅弹或多加一次铅弹。

    具体使用方法是,铳手先点好火绳,用牙齿咬开圆柱形定装子弹那装火药一头的纸壳,把火药倒出一点到引药池,再把剩下的大部分火药从枪管口灌进去,然后倒过定装弹,包着铅弹的那头塞进枪口,用推弹杆把它推到膛底,有那层油纸的润滑,这个步骤比原来会顺利很多。接下来,便可瞄准击发射击了。

    这样的做法,方便高效,大大节约了鲁密铳手的射击准备时间,也大大减少了故障发生率,故深受铳兵们欢迎。

    而李啸最关心的,其实还不是鲁密铳的改良,在现在制枪制炮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他更希望,这些颗粒火药,能更好地用于制作震天雷。

    在去年过年前两天,李啸正准备从铁龙城返回赤凤卫时,赵杰与工人们加班加点,终于迅速地制出震天雷样品。

    这件制出的震天雷样品,是一个西瓜大的圆铁疙瘩,球体上有个微微突起的平台,上面开着个小孔,孔中插着药捻子。

    当赵杰向李啸介绍这个铁家伙时,听得李啸热血澎湃。

    “李大人,这便是震天雷的样品,完全按大明火器局标准制造。乃是用生铁十五斤做壳,内装火药十二斤。发动时声震天地,当者无不披靡,因此名为震天雷。并且,这颗震天雷内装的,全部是混合均匀的颗粒火药,却比其他军镇所制者,强了甚多。”赵杰手捧自已这颗黑不溜秋看上去威风凛凛的大杀器,一脸得意地向李啸介绍。

    不料,李啸却不满意。

    “这个铁壳过于光滑,未开沟槽,爆炸时难于产生破片,绝对影响爆炸效果,另外,这药引过短,万一烧速太快,炸到自身,却是不可。”

    李啸说完,赵杰等人改进一番后,方重新拿到李啸面前。

    李啸也不与他多说,立刻开始试验爆炸效果。

    铁龙城外,一块选定的试验场处,有军兵驱赶着大批好奇的围观百姓,为避免误伤,勒令他们退到十丈开外。

    那个开了沟槽的大铁西瓜,立放在试验场中央,旁边是数个用布片缝制的,用来测试爆炸效果的布人。

    赵杰手持一根烧着的细香,走过去把香头凑到长长的药捻子上,哧啦一声点着,药线快速燃烧起来,赵杰立刻以生平最快的速度逃开。

    很快,火星如同一只小虫,沿着引线爬进了弹体。

    “砰!”

    一声震耳欲聋的炸响,震天雷顺利爆炸。

    人们感觉到,似乎震天雷周边所有的事物,都被一种奇异的力量牵引着,向中心收缩了一下,然后,向四面八方迅速的扩张。

    还有多人,甚至有种错觉,那就是,感觉火星钻进弹体的那一瞬间,时间似乎停止了,宛如电影中的超级慢放一般,这个震天雷,似乎过了很久才炸响。

    十二斤黑火药,在爆炸的一刹那产生50万公升气体,达到1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并产生400万焦耳的能量——如果集中到一个方向,这股能量能让一个体重50千克的人从海平面直接登顶珠穆朗玛峰,或者把一辆桑塔纳轿车从地面踢到帝国大厦的屋顶,即使是60吨重的m1a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也会飞到7米高的空中。

    爆炸形成的冲击波在地面上狂飚突进,横扫阻碍它们前进的一切,震耳欲聋的轰鸣中,人们感觉大地上下颤动了一下,爆炸的滚滚黑烟向四周扩散,最终在地面阻力作用下升上空中,形成了一朵小小的蘑菇状云团。

    那几个用于测试的布人,早就被冲击波吹得无影无踪。

    爆炸后,世界变得特别的安静,除了自己的心跳声,什么都听不到,过了好一阵子,人们才发觉自己的耳膜嗡嗡作响,直到这个时候,那种与生俱来的畏惧感才浮上心头。围观的军兵百姓,皆感觉腿脚发软,一步也挪不动,喉头发干,一句话也说不出,大脑中一片空白……哪怕是最勇敢无畏的战士,在这种人力无法抗拒的爆炸面前,都会产生软弱无力极其渺小的感觉。

    李啸揉搓着震得耳鸣的耳朵,一脸笑容,而这颗震天雷的生产者赵杰,则是一脸苍白,满是震惊。

    在赵杰印象中,以前官军所用的震天雷,一般都是一声巨响后,大铁疙瘩便炸成了大大小小地七



第一百四十七章 铁龙城之战(一)
    李定国被他一诘,一脸顿是涨红,陕北人耿直的性格一下被李啸激起来,他恨恨直视着李啸,大声喝道:“若我义父攻不下这铁龙城,那某家任你处置!”

    “好,定国果是爽快人,那本官也直说了,若张献忠被我军击败,你可愿真心降我”李啸目光灼灼,逼问了一句。

    李定国呼吸粗重地犹豫了半晌,微微地点了点头。

    “很好,本官要的,就是你这句话!”李啸大笑,随即再不多话,转身出门。

    李啸是个谨慎的人。

    自返回铁龙城后,李啸除了查看最为关切的震天雷制作进度外,另外一件大事,便是将单县坚壁清野。

    李啸这样做,既是为了使百姓免遭战火荼毒,同时也是为了防止这些村民的物资,被流寇所用。

    这件事,单县县令赵延庆强烈反对,说现在马上就是农时,李啸这一搞,单县民生必乱,因此坚决不配合李啸开展工作。

    李啸无奈,还是通过兖州知府尼澄,强压赵延庆下了搬迁令,令单县各乡镇村民百姓,带着全部粮食家当,转入铁龙城中。

    本来,李啸考虑到单县县城防御力不足,还想将单县县城的居民百姓也转至铁龙城,不料李啸此举,却被那心胸狭小的县令赵延庆,视为明目张胆的夺权行为,死命反对,李啸无奈,只得放弃这般想法。

    最终在三天时间内,有二万多单县乡镇居民,在李啸派出的军兵协助下,一家家一户户地带着粮食,牲畜、家当,陆陆续续搬入铁龙城中。

    接下来,李啸又下命令。

    那就是,铁龙城中,全部新进来的,没有铁龙城腰牌户籍的新入百姓,由数队辅兵集中看管,不得让其随意在街面行走。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混入敌军细作间谍,假扮百姓,在城中大搞破坏,甚至与攻城的敌军内外呼应。此为不得不防之举措。

    铁人城主管吴亮,也非常同样李啸的做法,他说道:“李指挥使这般举措,实实极为必要。吴某亦曾闻,贼善用细作,或携药囊蓍蔡为医卜,或缁流黄冠,或为乞丐戏术,或为流民散兵,以观各城虚实,潜为城中内应。他们明作良善,暗施破坏,往来城中,难知其细。现在限制其在街上行走,却可极大地保障我铁龙城内安靖平治,没有内患之忧。”

    李啸见他插话,连忙点头说道:“吴先生之话,正合本官之意。本官认为,这几天内,城内集中流民,整肃街道之事,可由吴先生带全体铁龙城治安大队,立刻着手实施。”

    吴亮欣然应诺。

    在安排城中诸事时,,李啸同时开始布置城防守卫。

    现在铁龙城中,总共有赤凤总和铁龙总两总人马,两总人马加起来,守城兵马约有八千余人,共有盾兵20队2040人,枪兵40队4080余人,横行队400人,玄虎重骑260人,飞鹞子260人,鲁密铳手50人,20门各类火炮,另有辅兵近2000人。

    因为铁龙城南面是太行堤河,故只有东、西、北三面城墙要重点防守,李啸安排,东门城墙由自已把守,北面由赤凤总总长田威把守,西面由铁龙总总长王义守把守。

    接着,他把步兵兵力平均分配到东西北三面城墙上,这样一来,盾兵每面城墙6队,枪兵每面13队,南面城墙则只留下一队盾兵与一队枪兵。

    鲁密铳手与横行队,李啸全部留在自已守卫的东面城墙上,以便策应与调动。

    那些火炮部队,则是李啸这面城墙,安排6门红夷大炮,其余的西面与北面,分别安排7门佛朗机或虎蹲炮之类火炮。

    而2000多名辅兵,则每面城墙分派600多人,用于倾倒金汁,投掷震天雷等辅助守城工作。

    全体骑兵作为最后的机动力量,则在城内待命。

    与此同时,西门外,南门外,北门外,均已挖了大片的坑洞,坑洞中填埋了大量的铁签尖刺,上面用浮土作了掩饰,而挖出的浮土,则堆放在洞坑一旁,以形成高低不平的地面状况,增加了敌兵的进攻难度。
1...6364656667...4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