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遥远之矢
直到来到招远地界,眼前的景象,才让颜继祖眼神为之一亮。
他欣喜地看到,此处的景象,与沿途的青州莱州等地完全不同。可以看到,每一块田地上,都已开垦耕种,大片的冬小麦长势喜人,一些看似新开的荒田中,绿油油的粟子苗已经出芽。有如棋盘错落的桑田中,桑苗亦已开始抽技长叶。还有极少数的田地中,种了不知名的绿色植物,却不知道是牲畜饲料还是中药药材。
有许多农人,人人脸上带着欢愉之色,扛锹荷锄,牵着耕牛,在田间劳作,竟还有些青年农人,在耕作的间息,悠然地唱起令人脸红的酸歌来。
看到眼前这满目葱翠的景色,农人忙碌欢乐的乡野气象,颜继祖多日拉长的瘦脸上,泛起衷心喜悦的神色。
时近中午,这时,一个给田间的农人送饭的老头,提着一篮子用粗布盖好的饭菜,唱着歌从颜继祖等人身旁走过。
颜继祖心念一动,连忙叫住这了个老头。
“老人家,且问下,从此处,去赤凤城,尚有多远”颜继祖下得马来,微笑着向那个老头问道。
“不远,沿着这条官道,直走北上,不过一个半时辰,便可到赤凤城。”老头指着前路说道。
颜继祖见老头搭上了话,心下高兴,便装着不经意地问道:“老人家,你是本地人吧,今年年纪多大了”
没想到,老头摇头道:“俺虚长了五十多岁,却不是本地人,俺老家在宣府镇万全右卫,是今年年初才到这里来的。”
颜继祖一惊:“老人家既是宣府镇人,如何到这山东赤凤卫安家的”
“咳,都是造化使然啊。”老头见有人感兴趣,顿时拉开了话匣子:“去年九月,金国鞑子侵边,俺老家万全右卫处的村庄,大部为鞑子焚掠,小老儿无奈,带着全家一家六口向东逃难,成了流民。后随众人逃到一处叫金汤城的大城处,因此地每日有人施薄粥两碗,小老儿一家才得以活命。原想着入城寻些事做以糊口,却没想到,因城外流民太多,城中已无多余工作给我等,不得已,才一直困顿在金汤城外。不料,却因冬天太过寒冷,虽城外已搭窝棚,我老伴却熬不过给冻死了。”
老头说到这里,眼角泪光闪闪,他长叹了一口气,见颜继祖听得仔细,又继续说道:“原本小老儿以为,待熬过严冬之后,小老儿终究还得去他处另谋生路。却没想到,就在二月上旬时,那金汤城安总管,晓谕城外流民,说可派军兵带我等前往山东安置,有地种有饭吃,问我等愿不愿意。”
‘那老人家定是同意了吧。“方文和在一旁插了一句。
“那可不!这年头,有条活路,可比什么都重要,俺们立刻同意了安总管的建议。于是,城外三万多名流民,扶老携幼,拖家带口,跟着那些军兵一路南行,纵然路上还有两千多老弱死去,但最
第二百零二章 眼见为实
那小二听颜继祖这般发问,便笑着说道:“这位客官,这就是你们这些外地人,所不曾明晓之处。我们这赤凤卫,看似商税要重些,但其实对商家来说,与其它地方相比,反倒轻省不少呢。”
“哦,小哥请详言之。”颜继祖来了兴趣。
小二见他感兴趣,索性也打开了话匣子,他低声说道:“客官,按说,我大明祖律,商家三十税一,该是十分轻省了。但恕小的直言,这律令,在当今天下,几乎就是废纸一张。这大明天下,何处官府胥吏不对大小商家盘剥压榨,可叹商家辛苦经营所得之钱财,被其巧取豪夺,国家未得分文好处,倒只是养肥这般贪官污吏了。更有甚者,若商家被强征为官府行头,那更是非举家逃走,或破尽家财,才方可得以免祸啊。”
听了小二这番话,颜继祖与方文和连连dian头。
颜继祖甚至脸现惊讶之色,他怎么也想不到,一个小店的小二,竟能说得这般头头是道,倒令他刮目相看。
小二仿佛看出了他的心思一般,他讪笑道:“客官,小的这些话语,大部是从赤凤卫李大人颁布的商家谕告中,知晓得之,赤凤卫大小商家对此皆是明白清楚。不然小人睁眼瞎一个,如何有这般见识。”
颜继祖闻言,又下意识地与方文和目光复杂地对视了一眼。
他心下暗叹道,这个李啸,对于朝政之弊端,看得这般清楚明白。此人虽是武将出身,但对于治理商家这一dian,就连他这个巡抚,怕亦不是如吧。
小二见他不说话,又感叹地说道:“这位李大人,将赤凤卫治理得井井有条,街市安然,我等每月,只需交纳销售额的八分之一商税,其余诸事,皆不用管。既无官府胥吏盘剥,也无青皮地痞敲诈,商户们只管放心经营便是。是故赤凤卫商家众多,经营兴旺,此皆李大人治理之功啊。”
颜继祖听了小二的话语,不觉连连捋须dian头。
他想了想,仿佛自言自语般地说道:“看来这位李大人,果是将这赤凤卫经营治理得颇佳啊,等下我等要去赤凤城中,倒要好好观看一番才是。”
小二眨了眨眼,又急急问道:“你们这些外地客官,是初次来咱们赤凤卫吧”
颜继祖一怔:“正是。”
小二忙道:“若是各位初来,没有赤凤卫颁发的通行腰牌,却是不可径直入城。需得在城门外民政司办事dian,核查身份,领取通行条证,方可入城,以及在城中住宿歇息。这通行条证,需每三日一换,以备核查,却需谨记。”
一旁的方文和插话道:“想不到,你们这赤凤城,这般繁华之地,倒是盘查得颇紧。”
小二笑道:“这是赤凤卫李大人为了严防鞑子与流寇细作,才不得不采取的措施。若各们在这里长期经营,表现良好,就可领取民政司的通行腰牌,以后只要佩戴此腰牌,便再不用开通行条证了。”
听了小二的话语,颜继祖哦了一声,心下对李啸,又不觉高看了几分。
现在大明各地,兵备松弛,哪怕是边关重镇,很多地方的盘查工作,基本上是处于睁一眼闭一眼的松散状态。原先辽东诸城的失守,便与官军城防的松弛散漫,关系极大。这李啸,身处内地城镇,却能严加警惕,此人当真不可小看。
颜继祖犹在沉思,那小二却收不住嘴,他笑着对各人说道:“各位客官,你等初来乍到,若是有空,不如先不急于进城,可从这西边绕行到北面的龙口港处,看看我赤凤卫海贸之盛况,然后再从北门进城,这样一来,却可省了一道盘查。”
颜继祖眼前一亮:“小哥此法甚好,那我等先去龙口港看看。”
不多时,各人皆是酒饱饭足,便起身离去。除付了二两五钱的酒资外,方文和另给了小二5分银子的小费,那小二一脸笑得稀烂,连声称谢不提。
出了酒店,各人便按刚才小二的建议,从赤凤城西侧绕行过去,直奔龙口港。
从赤凤城西侧绕行时,颜继祖注意到,隔着宽阔深邃的护城河,可以看到这西面城墙上,角楼,堡楼,女墙,射孔等防御措施一应俱全,上面既有伫立静守的哨兵,也有来回巡逻的巡兵,防备甚是严密。
颜继祖心下,又是满满的感慨。
行了五六里路远,颜继祖等人,便可远远地看到,有如一个巨大张开的龙口一般的龙口港。
再行近些,便可以看到,在这巨大的港口处,碧波荡漾,海天一色,大大小小的船只有几百艘,一眼望去,舻艟叠叠。更有多如群蚁一般的民伕与运工,在船只与码头上,来来回回地搬运货物,忙碌不休。
一条宽阔平整的官道,蜿延远去,连接着港口与赤凤城。这条官道上,运货的四轮马车,两轮车,独轮车,人力轿,以及手提商货的行人,挤挤挨挨,川流不息。
而官道的两旁,则有大大小小各类商铺店肆酒楼茶馆,吆喝声此起彼伏。
颜继祖看到,一批批粮食、茶叶、瓷器、布匹、酒水、木制器具、中药、胭脂水粉等物,不断地从船上卸下,通过官道运入赤凤城中。而一箱箱铁器、刀剑、生丝、呢绒、海盐则不断地从赤凤城中运出,经过港口,运上各条商船上去。
这般繁忙景象,让颜继祖有种错觉,仿佛自已不是在这山东赤凤卫,倒似回到了离家乡不远的,大明第一海外贸易港口泉州港一般。
众人看了一阵,皆是赞叹不已。
接着,便复沿着官道,行返赤凤城,准备从北门中进入赤凤城内。
果然,在北门外,有衣甲鲜明神情严肃的两列军兵,对来往人等严加盘查。而在北门一侧,有赤凤卫民政司的办事处,有专门的官员核查入城人员身份,并下发通行条证。
好在颜继祖各人早有准备,带着济南府开具的出行路条,那官员核查无误后,方开了通行条证,让各人入城。
进入城来,各人见得城中的繁华景象,愈发震惊。
他们看到宽阔的青石板中央大街两旁,有许多的大型批发市场,还有车马行,仓库区等大型建筑,更有规划得整整齐齐的平民区与富人区,整个赤凤城虽繁荣热闹,却井然有序。
而在再往前走,则到了赤凤城中真正的闹市区,这里行人摩肩接踵,车水马龙,人声喧哗鼎沸,好一片热闹景象。
青石街道上,不时有一队队身着皮甲的治安队,来回巡逻,维持街面秩序。颜继祖注意到,这些巡逻队中,不少人略有残疾,有少手指的,有略为瘸腿的,估计是战场受伤的军兵,离开军队转而成为治安人员。
这时,那官道两旁的商铺吆喝叫卖声,正一声高过一声地传来。
“上好的松江府细棉花布,布料均密厚实,保暖舒适,价格实惠,每匹只要二两银子呀。。。。。。”
“各位客官看过来,本店有最新进的上好福建铁观音,喝一口解渴,喝两口润胃,喝一壶便是神清气爽万事无忧啊,各位客官速来免费试喝。。。。。。”
“ding好的苏州茉莉胭脂,脂细粉匀,一盒只要一两五钱银子!唉,小娘子你若搽了,那叫一个美如天仙,你家相公得你这美人相伴,定然从此再不去青.楼啦。。。。。。”
“真正山西老陈醋,酸劲足,后味缓,成色一流,价格公道实惠,各位客官速来买啊!。。。。。。”
“烧饼,热乎乎鱼肉烧饼,好吃实惠量又足,十块只要半钱银子啰。。。。。。。”
一行人一路看过去,只见一条宽阔的青石路两边,各类店铺林林总总,什么布店,米行、油铺,醋店,酒楼、茶行、胭脂水粉店、医铺、刀坊、器具店,瓷器店
第203章 财源滚滚
颜继祖一行人,在赤凤卫住了三天,与李啸无乎无话不谈,至离别之际,彼此已是熟络得有如老朋友一般。
当然,在这几天内,李啸也将赤凤卫如何招揽流民,如何收何商税,如何开垦荒地,如何经营管理等事,对颜继祖详说了一番,听得颜继祖连连点头。
只不过,李啸当然也有所保留。那就是,象一些诸如钢铁冶炼技术、呢绒生产,水泥生产,卷烟生产之类关系到李啸军发展命脉的问题,李啸皆是轻轻带过,并不对他具体说明。
三天后,颜继祖一行人返回济南府,李啸又赠给了他珍贵的东北老山参与大颗东珠,诸如方文和及各名护卫,亦各赠了银子若干。李啸的豪爽作派,让颜继祖等人对他愈发高看,个个一脸喜色,满意而归。
目送着颜继祖等人打马远去的背影,李啸与赞画陈子龙二人,皆是一脸深思之色。
“李大人,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大人您觉得,这位颜巡抚,能在山东之地,推广咱们赤凤卫的做法吗”陈子龙问道。
李啸轻轻地摇了摇头。
“谈何容易!”
李啸轻叹一声道:“本官这小小的赤凤卫内,有军兵,有权利,且已历时两年,尚且都有恁多乡绅地主,明里暗里加以制肘。颜巡抚这样新来乍到的官员,在山东之地根基浅薄,一无亲信之官员将领,二无雄厚之资金钱财,想在这山东境内,按我赤凤卫模式做成大事,实是难矣。依本官看,颜巡抚现在看似乐观,只怕终究会处处碰壁,最终心灰意冷作罢吧。”
陈子龙闻言,亦感慨了一番,二人方返身回城。
回城路上,李啸问陈子龙道:“卧子,你可曾统计过,现在我军,每月共有多少收入”
陈子龙见李啸这般发问,立即回禀道:“李大人,现在我赤凤卫,铁龙城、金汤城三地中,共有铁器、海盐、呢绒、生丝,金矿等物,为重点商品项目,另有商税为财政重要补充。”
“你且详说下去。”
“大人,现在铁龙城建高炉6座,炒炉4座,每天的熟铁产量,保守估计可达到7万2千斤,一个月的产铁量至少为220万斤。其中约有140万斤中下品质熟铁,用于各类铁器生产,每月可造诸如铁针,铁铲、铁锹、铁锅、铁桶、铁勺、菜刀、锄头、酒壶、面盆、斧头、火箸、通条、铁炉、钉子等繁多种类的铁器,除去成本与人工,以及运输与销售费用,每月预计可获纯利80万两以上。实为我军最为重要的财政来源。”
听到陈子龙的报告,李啸脸现欣悦之色。
这钢铁项目,堪称李啸立军之本,现在除了盔甲与武器主要供应李啸军,暂不外卖外,所产的各类铁器,已成铁龙城的最主要生产项目,为李啸军带来了滚滚财源。
如果,等到炼钢技术研究完全成熟,能大批量生产全格钢材的话,李啸的获利,将会更加丰厚。李啸军的装备,也会更上一个新台阶。
“那海盐项目,现在每月可获利多少”李啸又问。
“禀大人,现在我军有一千亩盐田,每月可产盐300万斤,共2.5万担,为免有扰乱盐市之嫌,基本除了供应赤凤卫、铁龙城、金汤地三地外,大部外销蒙古诸部,另外还有小部分售给东江镇以及一些朝鲜商人。平均算来,刨去各类成本,每担有3两的纯利,每月可获纯利7.5万两。”
陈子龙停了一下,又对李啸说道:“大人,等到海洋岛开发完毕,还可再建成二千亩盐田,那样的话,每月的盐产量可达7.5万担,每月获利可达22万5千两。”
李啸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又继续问道:“那金汤城生产的呢绒呢,每月平均下来,可获利多少”
“禀大人,据金汤城的报告,现在共有土默特部,奈曼部,喀喇沁部,勒津部,永谢布部,阿苏特部,鄂尔多斯部,巴尔虎部这七个蒙古部落,在春末与秋末两季,向我军提供羊毛。一年之中,总可获得羊毛1520万斤,按4斤羊毛产一斤呢绒,一匹呢绒约长5丈,重量约为4斤计算,可产呢绒95万匹,皆是以每匹5两的批发价出售,总售价475万两,每年可获纯利近400万两,平均每月有33万两的纯利润呢。”
见得李啸一脸笑容,陈子龙又笑道:“那接下来,我再来对大人说说生丝获利的情况吧。”
“嗯,卧子你继续说下去。”
“大人,我军现在已开发耕种的桑田数量为3万亩,均在赤凤卫境内,3万亩桑园,一亩桑田约可产桑叶1000斤左右,可缫丝5至6斤。按最低产量算,能产出15万斤生丝,按一担120斤算,也就是1250担生丝。因为我军暂时没有海外销售渠道,故只能在国内销售,而生丝在大明国内的价格,大约是每斤6~7钱银子,每年可获利9万两,平均每月7千5百两银子。”
听了陈子龙的介绍,李啸眉头微皱。
现在的生丝获利,相比铁器、海盐、呢绒之类产业,可是要少了太多。
陈子龙仿佛看穿了李啸的心思,他笑着说道:“李大人,现在生丝获利之所以不多,实是因为桑田有限之故。若等到单县的15万亩桑田,原黄县与招远县内的8万亩桑田开垦出来的话,那共有26万亩桑田,可产130万斤生丝,若在国内销售的话,可获利78万两,若能拓展出海外渠道的话,利润可翻一倍,达160万两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