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锦华谋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苏四公子

    程锦不服气地还想细问,程钤不想和她谈论这个话题,连忙同她说,“阿娘这些年着实不好过,你如今好了,就算一时帮衬不上阿娘,也不能再让她操心了。依我看,眼下最要紧的便是给你屋子里的人立规矩。”

    “这些年你屋子里的人一直是阿娘和我帮忙看着,但我们到底不是你这个做主子的,那些个嬷嬷丫鬟侍奉你虽然算不上懈怠,但也算不得尽心,在我们面前犹是如此,私下更不用说了,她们的规矩不能不立,还得尽快立起来,得教她们眼里只有你这个主子才行。”

    程锦点点头,“我昨日刚让阿娘处置了屋子里的赵嬷嬷。”

    程钤吓了一跳,赵嬷嬷是程锦的乳娘,不比寻常丫鬟,甚至可以顶得上半个主子了,若非赵嬷嬷过分了,程锦也不会对有多年情分的乳娘下手,“这些年她欺负你了”

    程锦心中一暖,这么大的事儿,程钤下意识地就认为错在赵嬷嬷,“她欺我痴傻。”

    短短的五个字,就让程钤气得脸色都变了,“我早该看出来的,这个赵嬷嬷在我们面前一副老实模样,却在背地里磋磨你!真真可恨!”

    “大姐别气,阿娘已经把他们一家都赶出去了,再说这些年有你们看顾着,她待我也不至于有多过分。”

    “你屋子里还有哪个不规矩的”程钤眼神凌厉,那模样俨然就是第二个程夫人。

    “大姐给我的青萍最是忠心体贴,其他几个也都还行,虽不如琥珀她们护主,但调教几日便好了。”程锦虽然年纪小,却因有赵华




第三十四章 不喜
    程锦被程钤唠叨得眼神发直,她看着程钤,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赵华。

    赵华是个比程钤还要严于律己的人,每日只睡两个时辰,其他时间都花在学习之上,无论是琴棋书画,还是经义诗词,抑或是风土人情、治国方略、行军打战,她都肯下大力气大功夫去学习,一刻都不肯放松,恨不得将一切都做到尽善尽美。

    但是如今的程锦不同,她活在太平盛世,生在自由的程家,身上并没有赵华的使命感,加之前世的经历,让她对赵华的那种生活早已厌倦,性情比一般人还要惫懒几分,哪里受得了程钤如此安排

    在这一点上,她倒是比程钤更像程家人,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吃喝玩乐为何还要刻苦勤奋

    “大姐,我还没好全呢。”程锦犯了懒,歪在一边直哼哼,“稍用些精神,我这脑子就混混沌沌的,还得再休养休养。”

    程钤转向她,上上下下地细细打量,看了半晌也不确定她究竟是在装可怜,还是真的精力不济,想到这妹妹傻了十几年,不知道吃了多少苦,眼下刚好就逼着她学这学那,也是太急了,反正来日方长,心里也有些松动,“书多少还是要读的,你要是精力不济便少读一些罢了,我让你做这些都是为了你好,并非想要故意磋磨你。还有武艺,你天生神力,若是不学着如何控制,岂不是白白浪费了老天爷赐予你的天赋”

    “大姐,我是愿意练武的。”程锦连忙说道,学别的她兴许不耐烦,但练武这件事却是她向往已久的。

    赵华当年多智近于妖,只可惜一出生便先天不足,身子亏损得十分厉害,若是生在普通人家都活不过五岁,幸得赵家是名门世家,赵齐又是惊才绝艳的一代天才,费了很大的气力才将她救了回来,后来又嫁入萧家,不知道搜罗了多少天材地宝,才堪堪将她的寿数拖到了四十,但是近四十年间几乎是天天靠药吊着,就稍稍劳累几分都喘得厉害,哪有如今的身子健壮

    赵齐当年不仅是大儒,还是天下最强的剑道大宗师,在武道上的眼光毒辣,不仅搜罗了天下的精妙武学,还自创了功夫和心法,赵华虽是他的亲女,也是他的大弟子,却因为身体的原因无法修习武功剑术,只能让师弟文绍安继承他的衣钵。

    那时候的赵华是多么羡慕那剑气如虹,横扫万军的场面,就算不能执剑,能翻身上马,驰骋沙场也是好的,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这样的机会,哪里舍得错过。

    她看了看自己的双手,这一世最让她惊喜的便是如今这健壮的身体,甚至用“健壮”二字都不足以形容她的体魄,应该说是“力能扛鼎”。

    这四个字可不是胡说的,有一回,程夫人带他们几个去大觉寺上香,结果在寺里遇到几个勋贵家的公子小姐,也不知他们在后头嘻嘻哈哈打了什么赌,要拿她玩笑,趁着她一个人坐在殿门外看小鸟的机会,哄着闹着要她把殿门口那数百斤重的大香炉给举起来。

    程锦记着程夫人的话,本不欲搭理他们,但性子毕竟憨傻,人家拿糖一逗,便傻乎乎地上前真把那大香炉给举了起来,引来阵阵叫好声,程夫人和程钤回头一看,差点没被气厥过去,这是把承恩侯府的嫡女当猴耍呢,要是一个不好,这大香炉砸下来,把她砸伤了,这笔账怎么算

    &nbs



第三十五章 女官
    “阿锦,”经过上午的事情,程钤的心情还不曾平复,被程锦这么一说,原本深藏不露的情绪也破了个口子,但依旧勉力自持,“这样的话今后不要再说了。”

    从前朝开始,女子就能读书科举入仕,但即便如此读书科举的女子依旧极少,毕竟女子最终还是要嫁人生子,相夫教子的,普通人家未必舍得花费巨资培养一个今后要嫁人,光耀夫家的女秀才。

    世家大族固然不在乎这点儿钱,也都会让家中女儿识文断字,甚至于学习琴棋书画,但却不愿意让女儿抛头露面地和男儿厮混在一块儿读书考试,乃至入仕,更不愿意娶一个这样的女子进门。

    女秀才、女举人、女进士,女官听着好听,却不是受婆家欢迎的好媳妇,有了功名在身的女子,说亲极为不易。

    会识文断字,和男子有同样地位,甚至是俸禄的女子,无论在娘家,还是在婆家都很不好拿捏,同贞静柔顺是无论如何都沾不上边的。

    只有才华过人,性情执拗的女子才有机会参加科举,进了科举一途,往往也是绝了婚嫁的指望,会遭到阖族全家的反对,为数不多的那几位女官婚姻都不尽如人意。

    何况天下读书人那么多,能考中功名的只是少数,身为女子,要同天下读书人竞争那几个名额,更是难上加难。

    故而无论是在前朝,还是在大梁,女将军倒是出了好几个,通过科举入仕的女官却寥寥无几,如今京中也只有两位女官而已。

    一位是二十年前入仕,如今已经做到大理寺少卿的叶萍叶大人,一位则是年方二十,便已是国子监博士的余溪,两人皆是出自鸿山书院。

    庄敬皇后的父亲大儒赵齐当年隐居鸿山,创办了鸿山书院,虽说是书院,其实却只收了三个弟子,庄敬皇后和文相殁后,他们的小师弟回到鸿山,隐居了十多年后才重开山门,招收弟子,但几十年来鸿山书院也不过只有夫子一个先生,他也不过只收了十几个弟子。

    不过这一切都不影响鸿山书院成为声名显赫的天下第一等书院,世间那么多传道受业解惑的先生,也只有鸿山书院的山长能当得起世人那一声“夫子”。

    能被夫子收为弟子的,天赋才能心性皆远超凡人,入仕之后自然也是当世俊杰,在士林中很受尊崇,就算是女子,不仅能考中科举,而且个个也都是一甲或是二甲前几,鸿山书院在读书人心中早已成了圣地,若是能被夫子收为弟子,考科举自然不成问题。

    程钤叹了口气,饶是她觉得自己不差,也实在兴不起高攀鸿山书院的念头。

    程钤此前一直在程氏族学里读书,后来也在国子监女学中读了几年书,虽然也学四书五经,但还是以琴棋书画为主,教授经义的先生对她们的要求也仅限于了解,她听过国子监余博士的课,同是女子,她的气度才学无不让人俯首钦佩,她同她之间有如云泥之别,有如此珠玉在前,她如何有胆量去参加那万中选一的科举。

    程锦看得出程钤明明意动,却在逼迫自己断绝这门心思,不由得奇道,“为何不能再提又不是不准女子参加科举,既然大姐不愿意做后宅妇人,便同阿娘说去考科举啊,等我再读几年书,也是要去考试的。”

    &nb



第三十六章 交心
    程夫人脸色一直都带着青色,很明显是有郁结在胸,根结在心病,其实许多后宅贵妇都有这种毛病,只是程夫人表现出来的症状同程锦以往所见又有所不同,她总觉得另有隐情,倒是不敢妄下结论,便隐去不提,只说,“天底下的父母没有不盼着子女好的,阿娘对大姐的心同对我是一样的。”

    “这我知道,”程钤笑着抚了抚她的头发,“你还担心我会醋了不成”

    程夫人偏心程锦这是大家都看得出来的事儿,她们的小弟程明远还为此寻过程锦麻烦,但是程钤作为长姐,却是不会妒忌,反倒也对程锦多偏心几分。

    怜弱惜小是许多女子的天性。

    程锦摇摇头,“我是怕大姐事事顾忌阿娘的感受。”

    程钤有些意外,“此话怎讲”

    “大姐自幼稳重,我们几个不懂事,皆是大姐为阿娘分忧,可大姐你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喜怒,你为了阿娘,为了我们,为了这个家,抑住自己的天性,勉力迎合阿娘,迎合世人,这样你可会快活”

    “我……”程钤词穷,“人活着也不是为了快活的。”

    “人活一世,短短数十年,若是不快活,岂不是白瞎来这世上一遭”

    “可人若只惦记着自己快活,让别人不快活,未免也太自私。”

    “损人利己的快活自然不成,可也不必事事为他人着想,瞧着他人的脸色过活,总归还是要多为自己想一想的。”程锦突然一叹,声音转沉,“区区数十年转瞬即逝,人死如灯灭,便是那等为世人立下大功勋的英雄也不过黄土一抔,被人编排话本子,成为街头巷尾的谈资,又何况是我们常人,你便是事事委屈求全,又如何”

    程锦看起来如常,但总让人觉得这话中带着一抹无奈的沧桑,程钤想不明白,倒也不再细究,“我自不会事事委屈求全,但为了阿娘,为了你们几个我心甘情愿。”

    “我们怕的就是你的心甘情愿。”程锦的话出乎程钤的意料,“大姐,我们待你,就如你待我们一般,只希望你能过得好,只愿你能快活,阿娘也必是这般想的,今后你若是过得不快活,她心里该有多不好受。你想读书科举,便尽管对阿娘说,无论成不成,都何妨一试莫非你以为阿娘不能容你”

    “这是什么胡话”程钤笑了,程夫人待她如眼珠子似的,便是两人偶有争执,也无碍于母女关系,毕竟是血脉相连的亲母女。

    “这便是了,自家亲骨肉有何不能说的你连阿娘都信不过,还能信谁”程锦道,“大姐,你若真想考科举,便寻个机会好好同阿娘说,阿娘不是那等心胸狭隘,不通情理的后宅妇人,便是她最后不允,也不会怪你的。”

    “哪有你说的这么简单。”程钤被说动了心思,但还是犹犹豫豫地叹了口气,“此事从长计议吧。”

    “如何能从长计议如今已是春天,离秋闱不过半年时间,大姐觉得现在复习,能来得及么你已经十六了,再不早做打算,就得在家中等着定亲嫁人了,到了那时候,你的婆家难道会愿意你去读书么”

    程钤自是不甘心,“我虽喜欢读书,但经义、策论都学得极为粗浅,仅用半年时间如何赶得上那些饱学之士如何



第三十七章 话本子
    程钤是承恩侯府的嫡长女,几乎从来不曾任性过,却不知怎地在这个刚清醒过来不久的妹妹面前卸下心防,这份她从来不敢光明正大宣诸于口的隐秘心事陡然出口,她整个人都放松下来,这才注意到程锦进屋的时候还带了一个装书的小包袱。

    “那里头是些什么书今日在学堂里的课业”程钤关切地问道。

    程锦这才发现不知怎地,自己竟然把话本子给带进来了,露出了尴尬的笑容,“是,是话本子。”

    程钤又好气又好笑,“你才刚好,字还没认上几个,就惦记上话本子了”

    “不是才惦记上的,之前就常见你们读话本子,心里一直好奇着,可惜那时候读不了……”

    程钤想装出严肃的样子,说上她几句,但终究还是忍不住抿嘴笑了,谁不爱话本子呢便是宫里的太后和公主们也迷得很,“拿出来给我瞧瞧。”

    程锦老老实实地打开包袱,话本子零零落落散了一桌。

    大梁读话本子、听戏的风气极盛,程钤也不是那等古板之人,平日里也没少瞧这些话本子,程锦刚买回来的这些话本子都是她读过的,略略一翻,“这些话本子都是讲文相的”

    “听人说文相丰神俊朗,和咱们那位状元郎生得极像,她们说书坊里文相的话本子卖得最好。”身为一个姑娘家,这么大喇喇地谈论男子,却面不红心不跳,倒是让程钤多看了她两眼。

    小姑娘毕竟还小,大概还不懂得男女之情,更不知害羞。

    程钤轻敲了她脑门一记,“在我面前说说也就罢了,出去可不准浑说这样的话,小心让人笑话。我记得那日在茶楼看状元游街,你净顾着吃果子,可还记得状元郎长什么样儿”

    程锦老实地摇摇头,她自然不知道文绍安长什么样,可是她知道文定年长得什么样啊,从他还是个小屁孩儿开始,一直到他中年,可谓是看着他长大的,倒不是她敝帚自珍,偏袒自家师弟,在她见过的男子中,长得比文定年好的,是一个也无,便是龙章凤姿的萧晟,站在文定年身边,也被衬得如瓦砾一般。

    “文公子的确生得极好,世人常说他如珠如玉,是大梁第一美男子。”程钤身为一个妙龄少女,说起美男子时竟也平静得毫无一丝波澜,“文相的话本子卖得这么好,也有文公子的功劳。”

    见程锦一脸好奇,程钤忍不住笑了,“都说文公子与文相相似,大家都把话本子里的文相当成文公子了来看了。”

    程锦也跟着笑了起来,买话本子的大都是女子,将那位文公子代入文相,将自己代入那些姑娘、少妇的,自然可撩动她们的春心,引得她们争相购买这些话本子,那些书商们见购买者众,出的话本子就越多越离谱了,“文公子可知晓”

    “当是知晓的吧,如今全京城就属文相的话本子卖得最好,文公子中状元之前,文相的话本子还没这么红火,那时候大家都爱看庄敬皇后的话本子。”

    “庄敬皇后的”程锦心中一跳。

    话本子这种东西多少有些上不得台面,尤其是少女们看的这种,多是一个人偷偷捧着私下瞧瞧,最多闺中密友在一块儿满面羞涩地说上几句,从没有人给她读过话本子,更不会有人同她谈论这个,是以她并不知道这些年京中流行什么样的话



第三十八章 贤
    程钤的态度让程锦神色稍缓,“再怎么说,庄敬皇后也是开国皇后,世人也就任由那些无良书商这么编排堂堂一个皇后”

    “话本子这种东西便是写一些奇情疑案才有人读啊,越是离谱越有人愿意买,若是一本正经地写庄敬皇后的功绩,那倒不如直接去读史书。便是文相不也难逃被编排么,当年他力抗八万北蛮大军,以一己之力护佑大梁边境五十年平安,可不也无人愿意读他的侠肝义胆,倒宁愿去看他与北蛮公主的风流韵事”程钤不无唏嘘道。

    “天下承平已久,世人不知离乱之苦,自然也不愿意回顾苦难,便是让他们读那些抵御外侮,侠肝义胆的话本子,怕是也读不进去了。”尽管程锦觉得惆怅,但事实如此,由不得她接不接受。

    此一时,彼一时,生活在太平盛世里的人们从未切身经历过颠沛流离,人不如狗的日子,如何能让他们记住苦难,尊重那些为他们付出所有的人

    她倒也看得开,扒皮拆骨的五十年都过来了,难道还受不得这么一点儿小小的委屈前世已矣,她便也同这盛世里的富贵闲人一般,把前世的一切当作话本子瞧好了。

    “可不是,如今处处歌舞升平,这种谈情说爱的话本子,瞧的人最多了。”程钤拿起那本《夙世缘》笑了起来,“听说如今书坊里这本卖的最好,宫里的两位公主都托我帮她们寻了送进宫里去呢。”
1...7891011...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