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衣冠何渡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王衣白

    雪点点头,觉得他话说得没错,但朝堂下望去,只见

    见一些国学生露出鄙夷之色,雪不禁蹙起眉头。

    雪并不认为青云之志就一定高于儿女情长,杨柳依依也并非就一定逊色于大江大河,她在书肆时,为了替别人写出能传情达意的情笺,读了许多闺怨诗,了解恋爱中男女的心思,被她她一度认为,是这世间最难解开的题。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展转枕席,长簟竟床空。“

    郑琅望着远方,感情真挚,声音如泣如诉,就好像切身体会过一般。

    原本,雪对这位郑家公子的印象仅停留在涂脂抹粉上,然而,让她感到意外的是,此诗若是从某个温文儒雅的江南公子口中说出,倒是让人觉得情有可原,但这般心细如发的思虑,竟然出自堂堂京城,数一数二的高门大户,郑家公子之口。

    潘安仁是有名的美男子,由于他的文采以及他对于爱情从一而终的美名,在民间,尤其是广大女子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之前在替别人写情诗的时候,雪便多次听到过他的名号,但男子书生好像对他关心甚少。

    由此,雪不禁对郑琅上上下下仔细打量了一番,见他此刻双手合十,自然垂于胸前,低眉颔首,一副扭扭捏捏的模样,似乎也觉得有些难为情,于是雪便替他解释道:

    “则是安仁的代表作之一,安仁是一位情深之子,月色与悼亡之情紧紧相系,每一涉笔,淋漓倾注,宛转侧折,旁写曲诉,刺刺不能自休。“

    郑琅听闻,抬起头,呆呆地看着雪,眼中含泪。

    雪一惊,她还是第一次看见,一个男子泪眼婆娑的模样,就像待夫归家的女子,但这般楚楚可怜的面孔与郑琅棱角分明五官格格不入,雪不禁觉得有些别扭,但也不好说什么,之是朝他微微一笑,算是赞许。

    待郑琅坐下后,雪转过头,朝司马澄使了个眼色,司马澄会意,立刻在郑琅所吟诗句之后又加了一小行批




第一百二十三章 星汉西流去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因为金玉泽的“捣乱”,策宴的气氛又再度活跃起来,而后,相继又有几位国学生吟诗作赋,其中,顾允则选择了在曹子桓的另一首写异乡游子的诗句。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顾允的声音柔中带刚,情感也恰到好处,诗句勾勒出的静谧平和的景象,与他白净的面容,温文尔雅的姿态相得益彰。

    “诗人夜不能寐,徘徊许久,才发现露水都已经沾湿了衣衫,低头游目,只有清澄的池水在月色下滚动鳞鳞的波光,仰头纵观,也无非明月当头,夜色深沉,寂寞孤独之感从字里行间泛溢出来。“

    顾允绘声绘色地描绘出诗中的景象,经过他的解读,雪才发现这看似平凡无奇的月下之景,其实大有韵味。

    司马澄听也得很认真,但总觉得这句诗不是那么简单,司马澄垂眼思忖,待顾允坐下后,大殿再次陷入了沉静。

    司马澄好似想起了什么,抬头朝顾允望去。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是:“客子常畏人。“

    这月色衬托的不仅是身在异乡的徒倚彷徨的情态,更多的是游子驻足他乡,人地两生,孤立无援,落脚与谋生都不能不向人乞求,看人眼色。这极为复杂的感受只用“畏人”二字表现出来。

    想到此处司马澄不禁理解了顾允的心境,想要与南方氏族公子亲近,但奈何自己的家族又是大豫王室一手扶持起来,为了打压南方旧氏族的利器,想要亲近北方贵族公子,但又碍于自己南方出身的身份,进退两难。

    雪看着顾允眉清目秀的面庞,回想起来,觉得整个宴席上顾允似乎一直沉默寡言,不与旁人耳语,也没人主动与他交谈,雪隐隐约约觉得刚刚的顾允提到的诗人就是他自己,他是思乡了吗

    雪忽然有些于心不忍,她自己离开京城多年,日日夜夜都在思念自己的亲人,那种滋味不太好受。

    这时,郑琅站起来,姿态有些扭捏,吞吞吐吐地说道:

    “在下认为,明月……不仅可以承载有志之士的雄心壮志,还可以寄托个人小家的哀怨愁绪。“

    雪点点头,觉得他话说得没错,但朝堂下望去,只见

    见一些国学生露出鄙夷之色,雪不禁蹙起眉头。

    雪并不认为青云之志就一定高于儿女情长,杨柳依依也并非就一定逊色于大江大河,她在书肆时,为了替别人写出能传情达意的情笺,读了许多闺怨诗,了解恋爱中男女的心思,被她她一度认为,是这世间最难解开的题。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展转枕席,长簟竟床空。“

    郑琅望着远方,感情真挚,声音如泣如诉,就好像切身体会过一般。

    原本,雪对这位郑家公子的印象仅停留在涂脂抹粉上,然而,让她感到意外的是,此诗若是从某个温文儒雅的江南公子口中说出,倒是让人觉得情有可原,但这般心细如发的思虑,竟然出自堂堂京城,数一数二的高门大户,郑家公子之口。

    潘安仁是有名的美男子,由于他的文采以及他对于爱情从一而终的美名,在民间,尤其是广大女子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之前在替别人写情诗的时候,雪便多次听到过他的名号,但男子书生好像对他关心甚少。

    由此,雪不禁对郑琅上上下下仔细打量了一番,见他此刻双手合十,自然垂于胸前,低眉颔首,一副扭扭捏捏的模样,似乎也觉得有些难为情,于是雪便替他解释道:

    “则是安仁的代表作之一,安仁是一位情深之子,月色与悼亡之情紧紧相系,每一涉笔,淋漓倾注,宛转侧折,旁写曲诉,刺刺不能自休。“

    郑琅听闻,抬起头,呆呆地看着雪,眼中含泪。

    雪一惊,她还是第一次看见,一个男子泪眼婆娑的模样,就像待夫归家的女子,但这般楚楚可怜的面孔与郑琅棱角分明五官格格不入,雪不禁觉得有些别扭,但也不好说什么,之是朝他微微一笑,算是赞许。

    待郑琅坐下后,雪转过头,朝司马澄使了个眼色,司马澄会意,立刻在郑琅所吟诗句之后又加了一小行批



第一百二十四章 银纱映窗台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雪一惊,她猛地回头发现司马澄的位子上空空如也,想是自己刚刚被愤怒冲昏了头脑,连司马澄起身都没注意到。

    司马澄微微抬眸,撞上雪愤怒且无助的鹿眼,雪有些木然地点点头,于是司马澄转过身来,对李璁说道:

    “李公子可知这韦孟是谁“司马澄言语没有温度,目光似冰凌,轻佻起眉毛,只是微微一举,便让李璁的焰气消了大半。

    李璁不由得退了一步,愣了一会儿又马上恢复了以往的神色,很好地掩饰住了慌张,说道:

    “不知,还请澄公子详解。“

    司马澄似乎早有预料,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鬼魅的笑,就如暴风雨前最后一丝光线,给人带去的只有片刻的错觉。

    “那你可知这韦孟讽谏的是谁“司马澄上前一步,无形的气魄再一次让李璁自乱阵脚。

    李璁想了很久才想到此诗来刁难雪,没想到半路杀出个司马澄,原以为司马澄心高气傲,不问朝堂世事,甘心做一只闲云野鹤,现在居然这样明目张胆地帮着雪,他有些意外。

    但李璁也不是等闲之辈,既然一开始装了傻,那就要一装到底,于是李璁说道:

    “澄公子说笑了,这个我就更不知道了。“

    司马澄也不恼,继续说道:

    “韦孟是三代楚王的师长,是举世闻名的儒学家,而此诗是他辅佐第三代楚王时,为劝诫楚王所作。“

    李璁自然知道,但他仍旧装作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感叹道:

    “原来是这样。“

    “那李公子可知,这第三代楚王是个什么样的人“司马澄丝毫不给李璁喘息的机会,立刻发问。

    李璁已经一连说了两个不知,他原本是觉得小皇帝胸无墨点,再这样下去,岂不是显得自己目不识丁了,于是李璁装作犹豫的样子说道:

    “若是被韦孟这样的大家出言讽谏,想必是位昏君吧……“

    “不愧是李公子,

    ,真是博闻强记,楚王身为一地封王,只知道自己是皇帝的近亲,却不知自己更是朝廷官员,不仅不严明执法,而且还在肆意横行。“司马澄目光中带着一丝狡黠。

    李璁有些一头雾水,他不知司马澄说这番话是何意,司马澄看出了他的茫然,于是接着说道:

    “所以楚王之所以被韦孟劝诫,是因为他没有尽楚王之职,没有尽官员之责,而那时,韦孟年岁已老,楚王看不起他这把老骨头,韦孟才会可以提到秦穆公向黄发老人请教的典故,希望楚王能听信他一言。”

    “原来如此。“李璁装模做样地点点头,但脸色已经有了不悦之色,司马澄是在暗地里指出他断章取义之失。

    “而且,韦孟贵为一代儒学家,年迈之际才敢出言讽谏昏君,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这样的道理,相信李公子自然是懂得。”

    司马澄继续暗戳李璁的阴谋,讽刺他僭越君臣之礼。

    “楚王对国家大事废弛不问,整日与猎犬、骏马、兽鸟玩乐,轻忽农事、忘记稼苗,百姓因此匮乏,楚王反而以此为乐,若身为国学生,未来的大豫朝臣,对贤者大智废弛不问,整日只关心权力与钱财,轻忽君臣之礼、忘记天地之道,国家因此乌烟瘴气,他也会以此为乐吗”

    李璁听闻,忽然变得满脸通红,嘴唇紧闭,但嘴角还在微微颤抖,欲驳斥,却无言。雪也终于听出了门道,司马澄此言露骨至极,字字句句都直戳李璁痛楚。

    堂下那些曾经受到李璁欺侮得国学生们,各个喜不自胜,只差没有拍手叫好了,司马澄此番不仅当机立断,而且有勇有谋,崔霖、卢翊之、陆桐等人也纷纷对他投去敬佩的目光。

    司马澄见李璁已经冲冠眦裂,才发现自己



第一百二十四章 银纱映窗台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雪一惊,她猛地回头发现司马澄的位子上空空如也,想是自己刚刚被愤怒冲昏了头脑,连司马澄起身都没注意到。

    司马澄微微抬眸,撞上雪愤怒且无助的鹿眼,雪有些木然地点点头,于是司马澄转过身来,对李璁说道:

    “李公子可知这韦孟是谁“司马澄言语没有温度,目光似冰凌,轻佻起眉毛,只是微微一举,便让李璁的焰气消了大半。

    李璁不由得退了一步,愣了一会儿又马上恢复了以往的神色,很好地掩饰住了慌张,说道:

    “不知,还请澄公子详解。“

    司马澄似乎早有预料,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鬼魅的笑,就如暴风雨前最后一丝光线,给人带去的只有片刻的错觉。

    “那你可知这韦孟讽谏的是谁“司马澄上前一步,无形的气魄再一次让李璁自乱阵脚。

    李璁想了很久才想到此诗来刁难雪,没想到半路杀出个司马澄,原以为司马澄心高气傲,不问朝堂世事,甘心做一只闲云野鹤,现在居然这样明目张胆地帮着雪,他有些意外。

    但李璁也不是等闲之辈,既然一开始装了傻,那就要一装到底,于是李璁说道:

    “澄公子说笑了,这个我就更不知道了。“

    司马澄也不恼,继续说道:

    “韦孟是三代楚王的师长,是举世闻名的儒学家,而此诗是他辅佐第三代楚王时,为劝诫楚王所作。“

    李璁自然知道,但他仍旧装作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感叹道:

    “原来是这样。“

    “那李公子可知,这第三代楚王是个什么样的人“司马澄丝毫不给李璁喘息的机会,立刻发问。

    李璁已经一连说了两个不知,他原本是觉得小皇帝胸无墨点,再这样下去,岂不是显得自己目不识丁了,于是李璁装作犹豫的样子说道:

    “若是被韦孟这样的大家出言讽谏,想必是位昏君吧……“

    “不愧是李公子,

    ,真是博闻强记,楚王身为一地封王,只知道自己是皇帝的近亲,却不知自己更是朝廷官员,不仅不严明执法,而且还在肆意横行。“司马澄目光中带着一丝狡黠。

    李璁有些一头雾水,他不知司马澄说这番话是何意,司马澄看出了他的茫然,于是接着说道:

    “所以楚王之所以被韦孟劝诫,是因为他没有尽楚王之职,没有尽官员之责,而那时,韦孟年岁已老,楚王看不起他这把老骨头,韦孟才会可以提到秦穆公向黄发老人请教的典故,希望楚王能听信他一言。”

    “原来如此。“李璁装模做样地点点头,但脸色已经有了不悦之色,司马澄是在暗地里指出他断章取义之失。

    “而且,韦孟贵为一代儒学家,年迈之际才敢出言讽谏昏君,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这样的道理,相信李公子自然是懂得。”

    司马澄继续暗戳李璁的阴谋,讽刺他僭越君臣之礼。

    “楚王对国家大事废弛不问,整日与猎犬、骏马、兽鸟玩乐,轻忽农事、忘记稼苗,百姓因此匮乏,楚王反而以此为乐,若身为国学生,未来的大豫朝臣,对贤者大智废弛不问,整日只关心权力与钱财,轻忽君臣之礼、忘记天地之道,国家因此乌烟瘴气,他也会以此为乐吗”

    李璁听闻,忽然变得满脸通红,嘴唇紧闭,但嘴角还在微微颤抖,欲驳斥,却无言。雪也终于听出了门道,司马澄此言露骨至极,字字句句都直戳李璁痛楚。

    堂下那些曾经受到李璁欺侮得国学生们,各个喜不自胜,只差没有拍手叫好了,司马澄此番不仅当机立断,而且有勇有谋,崔霖、卢翊之、陆桐等人也纷纷对他投去敬佩的目光。

    司马澄见李璁已经冲冠眦裂,才发现自己



第一百二十五章 友人忽然来
    收藏网址下次继续看:""。

    雪见李璁一副气急败坏的模样,只觉得大快人心,心中的郁气也瞬间消散,眉开眼笑地对司马澄说:

    “澄公子快请起,让你进宫果然是正确的选择,听你一番话,吾觉得茅塞顿开,往后还望你多多指教。“

    “陛下言重了,在下不敢。“司马澄立刻俯身拱手,姿态谦恭有礼。

    雪心情大好,也不欲与司马澄继续说那些客套话,挥挥手,示意他回来坐下。
1...3233343536...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