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第一大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比目鱼
但这东平府的五县之地,因是李庆起家的所在,其实早就被他渗透得差不多了,百姓都十分的推崇他,此前之所以没有出手,不过是在顾及到朝廷的压力罢了。
现在没了顾忌后,这东平府在李庆威名赫赫的精兵强将面前,自然是如摧枯拉朽一般,顷刻间便全都攻占了去。
至此,李庆已有了两个州府的地盘,但犹不满足于此,继续挥兵南下,去夺了属于济州的任城县。
这任城即为后世的济宁市,之前朱武初见李庆时也曾说过,此地放眼于整个山东的西部来说,是个兵家必争之地。
任城县在中都县的南边,“南通江淮,北接河济。
在战国时,苏秦所云亢父之险也”。
此地邻近隋炀帝时开通的京杭大运河,至今仍可通船航行,南北漕运多走此路。
由此可见,任城一地,不但有地势的险要,并且实为“南北转输要地,闭则为锁钥,开则为通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水旱码头”。
得了此地,便顿有南北转运之便利,可作中转站,也可据险而守,以为东进齐鲁之前哨、抑或西取河北之壁垒,甚至南下、北上的前锋。
是以“东方有事,必争任城”。
任城附近的大运河之所以至今仍能通航,主要原因是此地水资源极为丰富,南边有运河贯穿而过的昭阳湖、微山湖等“南四湖”,桓沟、洸水、泗水等诸多河流都发源于这里。
其中,泗水几乎便是从现在杜恭控制的兖州南五县贯穿而过,洸水则勾连了兖州北部的汶水。
以前李庆要想图谋兖州南部五县时,只能从奉符县南下,一路上有几处杜恭修建的险要关隘。
上次之所以能轻易的兵临瑕县城下,不过是仗这界首镇大败杜恭的威势罢了。
此时距离之前的大败已过去了大半年,杜恭靠着兖州五县的富庶,早已是恢复了些元气来,李庆若是再跟上次那样从奉符县出兵,定没有那么简单。
但现在夺取了这任城后,兖州对李庆来说已是门户洞开,恰似一个送入新房后被剥去了衣服的小姑娘……不过李庆没急着去打兖州,现在慕容彦达已经以呼延灼为帅,自莱芜县举兵三万南下,与杜恭鏖战于静封关城之下,那兖州南五县,李庆绝不容慕容彦达吞并,但却不能过早的介入其中。
这里面的时机,得把握好,如此才能争取到最大的利益!李庆此时立在战场的船头上,望着前边平静的水面,笑着向身旁的张顺、李俊、阮氏兄弟等人问道:“你们可知道这桓沟的来历”
李庆刚领兵夺取了任城这战略要地,故而兴致很大,但张顺等人要么是大老粗一个,要么便非是本地人,哪会知道这么一条河道的来历
一旁的许贯中替他们回答道:“东晋太和四年,桓温北伐燕国慕容氏,六月率水军从泗水至金乡县,由于恰逢大旱,水道不通,遂派毛穆之在巨野泽开渠三百余里,沟通了泗水、汶水、济水,并从济水通黄河,世称桓公沟或桓沟。”
(东晋的巨野泽,大体上便是这时的梁山泊。
)东晋一朝,北伐中原一直都是其主题,其中最著名的除了那位“闻鸡起舞”的祖逖北伐之外,便当数那桓温北伐了。
桓温此人是晋明帝的驸马,后来因溯江而上灭亡了巴蜀的成汉政权而名声大震,后来又数次北伐中原,战功累累。
不过此人在后世的名声却远不及祖逖,因为桓温后期独揽朝政,操纵废立,有意夺取帝位,晚年时更是逼迫朝廷给他加九锡而不得。
在他死后,其子桓玄发动了叛乱,逼迫晋帝禅位,建立了短暂的“桓楚”政权,最后却是早就了刘裕的崛起……张顺、阮氏兄弟等人自许贯中口里得知了这桓沟的来历后,都不由的啧啧称奇了一番,唯有李俊、许贯中等人沉默不语,暗自琢磨着李庆为何会提起这桓温来。
李庆笑着解释道:“不过是一时有些感慨而已,桓温此人有才能,有权势,又有野心,生前何等风光,谁知最后却是落得个背负骂名、全族皆灭的下场,真是可悲可叹。”
许贯中问:“不知主公觉得为何桓温此人会落得这样的下场”
李庆沉吟了一番后,说道:“归结其原因,或能说个几天几夜,总的来说,不外乎是‘天时不在’四字……”桓温以北伐中原而独揽大权,却遭遇了慕容垂这等强敌,以致有枋头大败,于内,东晋皇室仍得民心,又有谢安这等能臣在朝着与他斡旋,虽位高权重,却也不是为所欲为,待他觉得时间成熟,想要篡位之时,却已是将近六十岁的暮年,活生生被谢安拖死了。
故而李庆才会总结为他的失败,乃不得“天时”。
凭吊了古人古迹之后,李庆望着这桓沟,心里却想,他现在若是想相仿桓温的话,却不知天时是否在身
第419章 天下形势
李庆陡然占领了这么大一块地盘后,便又是一阵调兵遣将,安排官吏。
东阿县、平阴县、中都县、新平寨这些地方,现在已完全成了李庆地盘内部的城池,却是不需过多的兵力来驻守了。
任城是个大关键处,李庆于是把朱仝从东阿县调到了这里领兵两千镇守,配了个文官却是当初陈文昭身边的亲信周押司。
原来须城被李庆夺取的那天,周押司并没有随着陈文昭一起逃往东京,直接效忠了李庆。
周押司在须城人脉很深,放到这新得的任城来倒是适合,如若做得好,不出差错,李庆才会真正的信任他。
李庆那老家阳谷县也是个要地,李庆派了史文恭领兵五百前去镇守,文事方面则交由朱武来协理。
之所以派了朱武这位军师前去,并非是贬谪他,一来,李庆身边可有的文官确实是有些紧缺,此外更重要的,是朱武此前并没有官吏一城一地的经历,而没有真正的管理过地方,就算是再有智慧的人,琢磨计策时,很容易就会“想当然尔”现在任命朱武为阳谷县县令,其实正是李庆对他的看重。
许贯中也同样如此,须城方面的事情李庆现在已基本全都交给了他来处理。
蒋敬一直都在处理着李庆地盘上的后勤事物,倒是没有这方面的担忧。
当李庆从任城回到须城数天后,时迁却忽然送来了一个消息:宋江让卢俊义、樊瑞领兵三千,自南华县而出,夺取了濮州的临濮与雷泽二县。
濮州在东平府西侧,济州西北,宋江夺取的临濮与雷泽二县都是临近曹州的,与李庆的地盘还有很大的缓冲余地。
不过宋江那曹州,本就是合并兴仁府与广济军而来的,此前还从朝廷那里多拿了个单州的成武县。
现在他再扩充了两县的地盘后,其辖下的势力也基本上有两个州府那么大了。
看来这段时间里,可不知李庆一个在抓住机会扩充地盘。
在河东,田虎继夺下隆德府后,继续往南攻取了泽州,也学了方腊改年建号,自霸称王,大封群臣。
在淮西,王庆同样趁着朝廷的精力都在江南那边的机会,统兵自房州而出,攻占了襄州、随州等地。
别处也就罢了,那襄州的治所襄阳,可是天下有数的名城大邑之一,繁华之极,王庆得了那里后,顿时喜不自胜。
王庆遂于襄阳城中,建造宝殿、内苑、宫阙,僭号改元,自称“楚王”,也学方腊那样,伪设文武职台,省院官僚,内相外将。
那位曾经来新平寨招揽过縻貹的李助,更是在夺取襄阳城时立下了大功,甚得王庆看重,授拜军师都丞相。
朝廷的几大节度使,也同样没有闲着,此前那位一直没有什么动静的永静军节度使郑抚,前些日子蓦地悍然领兵自漳河与永济渠南下,一举夺取了大名府!大名府留守梁中书原本在梁山兵马退去后,又返回了大名城的,这下却直接被郑抚赶走了。
当然了,郑抚还是找了些借口的,与李庆那天兵临须城时说的差不多,都是说听闻这里发生了贼乱,故而领兵前来云云。
这郑抚手底下还是有些精兵强将的,梁中书能奈他何
只能是灰溜溜的返回东京去了。
而河东节度使李援,也同样领兵从太原而出,攻占了汾州等地,太原北部的代州、宪州、岚州更是直接通过李援出色的外交手段,直接降服了他。
西川节度使赵广倒是没多少举动,只是以道路多有贼寇堵塞为由,没再给朝廷交纳巴蜀富庶的钱粮赋税。
至此,整个武周朝已是陷入了群雄割据的局面,河北是郑抚、张霸道、孙祖德等鼎足而离,河东是李援、田虎分庭抗衡,山东则有宋江、李庆和慕容彦达各怀心机。
巴蜀的赵广、淮西的王庆、江南的方腊,甚至是淮南的康王赵构,也都是野心勃勃,或与朝廷争锋,或小心蛰伏,蓄势待发。
不过东京的朝廷余威仍在,大厦倾而倒,非是待宰杀的羔羊。
从开封到郑州、河南府,再到关中这些地方,此时仍在朝廷的掌控之下,淮南节度使赵构也还算听话,更有童贯的十万南征精锐大军!东京朝廷既掌握着大义名分,又有此等实力,若是换了个贤明的天子上台,辅以能臣干将的话,未尝就不能挽回局势。
可惜的是,现今那位天子赵佶,却是个十足十的昏君,满朝重臣大都是高俅、蔡京等阿谀之辈……或许唯一值得清醒的是,现在的武周朝四周,东南的大理、林邑国小地贫,西北的西夏又因连连征战,天灾不断,都无法发动入侵战争。
北方的大辽国更是自身难保,被女真人打得节节败退,哪有精力来南征
故而此时的武周虽陷入了内乱与群雄割据的局面,却在短时间没有外患之忧。
只是有一点,若是让女真人全取了辽国的疆域,武周仍是现在的这个局面,后果恐怕将会不堪设想。
女真铁骑,绝对是这个时代的最强战力,试问他们若纵马南下,中原还四分五裂,谁又能抵挡得住
……东平府,须城。
李庆看着手里的几分情报,陷入了沉思之中。
此时天下到处都在征战,但李庆大都顾及不上,唯有两处地方一直让时迁密切关注着。
一处是童贯的南征方腊之役,另一处则是呼延灼与杜恭的交锋。
别看童贯征方腊,似乎与李庆没有任何关系,但如今是真正的天下一盘棋,牵一发而动全身,童贯能否讨灭方腊、几时能攻下杭州,其实都对身处山东的李庆有着极大的影响。
这场南征若是朝廷能摧枯拉朽般取胜,那李庆这些割据地方的野心家,恐怕还得继续加紧尾巴小心行事,朝廷的诏令也不能不听。
但若是童贯兵败,又或是艰难残胜,朝廷没了这最后一支能调动的十万精兵,那李庆等人却是从此不再需要顾忌那么多了……
第420章 杜恭之使
根据时迁送来的情报来看,童贯此时早已抵达了长江附近,领兵进了江北的扬州江都城。
这浩浩荡荡的万里大江,到了扬州附近时,江心内便多了两座山:一座唤做金山,一座唤做焦山。
金山上有一座寺,绕山起盖,谓之寺里山;焦山上也有一座寺,藏在山回里,不见形势,谓之山里寺。
这两座山,生在江中,正占着楚尾吴头,一边是淮东的扬州,一边是江南浙西的润州,润州,即为后世的镇江市,古称京口,现在是方腊手下东厅枢密使吕师囊守把江岸。
此地民风向来彪悍,丹阳精兵天下闻名,东晋时,谢安让其侄子谢玄在这里组建了北府兵,从而奠定了淝水之战大捷的基础。
吕师囊此人原是歙州富户,因曾献钱粮与方腊,起兵时有颇有功劳,因此官封为东厅枢密使。
吕师囊因是富户出身,非是别的泥腿子能比,幼年便曾读兵书战策,惯使一条丈八蛇矛,武艺出众。
吕师囊部下管领着十二个统制官,名号“江南十二神”,麾下有数万重兵布置于此,协同他守把润州江岸,童贯要想讨灭方腊,首先便得渡过这长江天险去,长江河道之宽,水流之湍急,远非北方的任何一条河流能比,自古便是南北方的天险,可不是那么容易能渡过去了。
扬州无疑是一处最为适合地方,这里是淮南大邑,赵构的节度使府便设在此处,船只、粮秣皆是不缺。
而且这里附近的江心有金山与焦山可做中转,又有适合大军渡江的瓜洲渡口,故而童贯的一开始的筹算,便是从这里渡江,然后就近猛攻润州的吕师囊部,只要灭了这吕师囊,把润州夺了下来,便是进退皆可,就算杭州、苏州这些地方的城池再坚固,又如何能抵挡得了他这十万大军
谁知那吕师囊却把这江面把守得如铁桶一般,童贯一连抢滩登陆了天,都是毫无进展。
方腊之所以能放心的把这润州门户重地交给吕师囊来把守,绝不是没有原因的。
李庆看到这里后,便把书信递给了一旁的许贯中,笑着问道:“先生觉得这童贯能速平江南吗”
许贯中细细看完后,不由的摇头苦笑:“为帅者,最忌轻敌而急躁,童贯亏他还是屡有战功之辈,谁知却是如此行事,能不败已是万幸了,又谈何速平江南”
江南何其大,方腊现在也就占了其中的八州而已,童贯若是采取稳扎稳打的办法,便不该选择从扬州渡江直取润州,比如江南的另一处重镇要地江宁府,此时便仍在朝廷的手里,这江宁府的治所江宁城,便是后世的南京,古称建康、金陵、石头城,乃数朝古都,只因隋统一南北朝时,担心有人据此再次划江割据,这才把城池捣毁,就此走向了没落,但其控御长江的战略性却是毁之不去的,境内有采石矶,突兀江中,绝壁临空,扼大江要冲,水流湍急,地势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
若童贯领十万大军从这里渡江,有江宁守军接应,自是完全不用担心长江天险,随后,他自可或水流而下攻打润州,或直扑杭州而去,都不至于陷入现在的困境之中。
但童贯现在却正好是“欲速而不达”,如许贯中所说的“轻敌而急躁”,以致空有十万大军却寸步难行,徒耗无数粮秣。
李庆与许贯中把视线从江南那边收回后,又看向了兖州的战报。
杜恭为了维护他现在的那点家业,也真是拼命了,把后方交给了王鹤来打理,亲自领兵支援静封关,时常走上城头鼓舞士气。
故而战到现在,呼延灼仍未能把那里攻占下来。
杜恭又故技重施,派了使者前去面见慕容彦达,再次表示降服,愿定下城下之盟。
但这一次,慕容彦达却没那么好说话了,直接让人把杜恭的使者乱棍赶了出去。
兖州南五县可是富庶之地,之前慕容彦达之所以能容忍杜恭窃居在那里,不过是要处理后院罢了。
如今山东的东六州已全部被慕容彦达纳入囊中,没了后顾之忧,整个山东都是他的目标,又岂会再让杜恭继续盘踞在那里
当初王鹤劝杜恭去打李庆,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可谓是颇有远见了。
可惜的是,杜恭在夺取了兖州五县后,先是有些不思进取,后来好不容易提起了斗志,又遭逢了界首镇之败,以致不得不面对现在的这般困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