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水浒第一大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比目鱼

    如此万事俱备后,方腊终是在五月十五这一天,在江南数州同时发动了叛乱,全都是内忧外合,几乎没费多大劲,只用了三天时间,便夺取了八州五十县的膏腴之地那八州分别是:歙州,睦州,杭州,苏州,常州,湖州,宣州,润州。

    杭州、苏州是此时天下最富庶的地方之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常州则是无锡、宜兴一带,居太湖之北,湖州则在太湖之南,在乌程、吉安一带,这两地粮食产量都极为丰富,常州号称常年皆熟,湖州也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

    至于歙州、睦州、宣州,润州这些地方,都是江南的地理要冲之地,其中,那润州濒临长江,境内有个丹阳县,民风彪悍,自古以来便是江南地区为数不多能出产精兵的地方,其治所丹徒县,即今镇江市,控御着浩浩荡荡的大江。

    此外,方腊占据的五十个县中中,嘉兴、松江、崇德、海宁,皆是县治,虽比不得苏杭,亦是富得流油的地方。

    方腊在造反成功后,现在已在杭州城内起造宝殿、内苑、宫阙,睦州、歙州等地亦各有行宫,随后,方腊又擅改年号为“永乐”,自号“圣公皇帝”,建立政权,设文武职台、省院官僚、内相外将等一应大臣。

    如此一来,可真是天下震动,人人惊骇万分。

    天子赵佶更是一改常态,连夜诏见文武重臣,询问对策。

    也不怪这向来不关心国事的天子,会如此重视方腊之事,那江南之地,不仅是朝廷的赋税重地、粮食仓库,更是天子花石纲的主要来源,对天子来说,天下任何地方都可以被贼兵攻占,唯独这江南是万万不能丢的。

    况且,所谓“天无二日”,现在别的乱军再怎么闹腾,顶多也就称王称霸而已,方腊却是直接改年号称帝,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天子赵佶下令,命童贯为江浙、淮南宣抚制置使,率禁军及河东、关中的精兵,共计十五万,前去平定方腊之乱。

    此外,赵佶还传令,让淮南节度使赵构为平南副总管兼料粮使,为童贯的大军处理后勤事物。

    赵构领命后,上奏疏罢去那东南人人厌恶的应奉局,天子本不想答应,蔡京却劝他现在是非常之时,确实应该罢去应奉局以收民心,待平定方腊后,再另设别的衙门来管理生辰纲就是了。

    天子听后,这才应允了康王赵构之请,罢去了应奉局,东南的百姓,就此都在心里感恩赵构,觉得他有仁德,或许更应该继承大统。

    在童贯聚集起了十万兵马后,便在天子的催促声中发兵南下,浩浩荡荡、遮天蔽日的离开了东京。

    这十万兵马,基本上就是现在朝廷最为精锐的一支军队了,以童贯自西军带来的数三万士兵为核心,的的确确是能战之兵。

    自杨岩之乱后,天子赵佶到哪都要让童贯领兵跟着,现在为了收复江南,也真是下血本了。

    童贯领兵离开东京二十余日后,天子赵佶每天翘首以盼,等候他的捷报。

    谁知童贯的捷报没等到,又一条骇人的消息传来,惊得这位当今的九五之尊目瞪口呆,心中冒起了阵阵寒意。

    这个消息,却是那位不久前才被赶出梁山的宋江,裹挟着上万流民攻占了兴仁府的乘氏县,开仓放粮,聚民为兵,随后,宋江又领兵回返,去打下了广济军的治所定陶县。

    这广济军紧挨着济州,宋江于是在定陶县再次竖起了反旗,招揽了许多隐藏在山林中躲避的梁山旧部,声势复振。

    若单是这样,倒还不足以让堂堂天子心里发寒。

    宋江在定陶县、乘氏县等地聚集了一万多兵马后,并没有往济州或东平府方向进军,而是继续分兵攻略兴仁府,只七八天的时间,兴仁府的南华、宛亭和治所济阴县等地,全都被他攻占了下来,整个古曹州遂全为宋江所有。

    从这兴仁府的宛亭县再往西去,就是开封府了,开封府的官吏早就把这情况上报了给朝廷。

    但由于那时的朝廷,目光全在江南方腊身上,而宋江又暂时蛰伏了起来,故而一时顾及不上他。

    谁知等到童贯统率着十万大军南下后,宋江却突然发难,聚兵两万,号称十万,从宛亭县杀如了开封府。

    而天子赵佶现在得到的消息,便是宋江的“十万大军”已攻占了开封府东边的门户重镇东明县。

    从东明县到东京,不过几十里地而已,轻兵疾行,不用一天便能赶到。

    现在朝廷刚把唯一的一支精兵,交给了童贯带去征讨方腊了,都城正是最为空虚的时候,如何抵御这宋江的贼兵

    因此,天子赵佶得了这奏报后,才会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双手不住的发颤。

    此时的赵佶,甚至想要立即离开东京,逃亡去洛阳或长安避祸。

    时隔二十多天,他又再一次于深夜召集起了文武重臣,询问对策,蔡京却又卧床起不来了,由他儿子蔡攸代之前来议事,所有人听了这消息后,都是为之眉头紧皱。

    若是童贯还在这东京,那肯定不怕这宋江,事情棘手就棘手在如今的东京城,正是最为空虚的时候,实在有些难以抵挡此贼兵锋。

    高俅建言到:“不如传诏搬童枢密使回师开封,待剿灭了这宋江后,再去收复江南不迟。”




第414章 大事件(2)
    高俅的建议刚说完,立即有人尖着声反对到:“十万大军已经开拔,岂容朝令夕改

    况且江南是钱粮赋税的重地,耽搁上一天,朝廷要损失多少”

    此人名叫杨戬,虽然与道家那位二郎真君同名,不过却没有二郎神的半点威仪,因此这杨戬是个宦官太监,时常陪伴天子赵佶左右,也与童贯一样身居高位,因此能出席此时的讨论。

    这杨戬是帮赵佶总管着应奉局、盐道科等财源的,在江南多的是进项,每耽搁上一天,他便要损失许多钱财,故而是头一个不愿把童贯的大军调回来。

    蔡攸则清了清嗓子,给出了另一个建议:“升任齐州知府李庆为荡寇将军,领兵自东前来救援,再诏令河东节度使李媛还有永静军节度使郑抚自北前来救驾。

    东京还有禁军七八万,虽然战力不强,但防守个把月应该不成问题,宋江不过两三万兵马,待援军到来时,自可效仿平定杨岩之乱的故智,一举将他歼灭!”

    这蔡攸其实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半点他老爹的本事都没学到,他之所以能有现在的高位,全是靠着蔡京的余荫罢了。

    不过临进宫前,蔡攸已去蔡京床榻前听训,故而献出了这么一条还算中肯而可行的建议来。

    天子想了想,如今似乎也只有蔡攸这办法行得通了,正要答应时,却有一人出列到:“陛下,要退宋江的十万贼兵,何须如此调兵遣将

    臣愿孤身前去敌营,只凭三寸不烂之舌,便可将其说退!”

    赵佶大喜,忙向那人看去时,见是宿太尉,便宽声问道:“爱卿有何妙策”

    宿太尉道:“宋江此人其实忠义未失,应该乐于接受招安,陛下只需将兴仁府与广济军两地合为曹州,任命他为曹州知府,宋江必然感激圣恩,撤出开封!”

    “不可,这曹州之地毗邻京畿,如何能让这么一位贼子做知府”

    高俅、蔡攸等人立即出言反对。

    宿太尉笑道:“各位稍安勿躁,现在东京之所以如此危急,不就是因为童枢密领兵外出了吗

    现在招安,不过是暂时稳住他罢了,待童枢密平定了方腊,领兵返回之时,这宋江还不是一块砧板上的肉”

    天子听后,觉得有理,立即写了制书,以宿太尉为使,前去东明县招降宋江。

    宿太尉出宫后,脸上仍是难掩兴奋之色。

    这些年来,他一直在暗中跟宋江保持联系,觉得这定是他的一块往上晋升的踏脚石,前阵子宋江大败梁山泊的消息传来,朝廷上下的官员皆弹冠相庆,唯有这宿太尉摇头顿足,只觉得白费这么多年的心思了。

    谁知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宋江还真是死而不绝,这么快又东山再起了,还抓住了东京城防空虚的机会,杀进京畿之地来,惊得天子半夜召集重臣议事。

    如此一来,宿太尉处心积虑布置的这条暗线,终于是可以派上用场了!若是能在这种危急时刻,成功的招安了宋江,功劳可就大了,必然能让他官升数级,说不定便能与高俅分庭抗衡!翌日,宿太尉领着使节团离开东京,大张旗鼓的去了东明县,招安宋江。

    宋江倒是爽快的答应了朝廷的招安,只提出了一个要求,拿单州的成武县来换取东明县。

    成武县在广济军西南,属于单州的辖地,也不是什么要紧的地方,根本不能与东明县的相提并论,故而宿太尉想都没有多想,便答应了下来。

    于是一番讨价还价后,朝廷便以兴仁府、广济军还有成武县为曹州,任命了宋江为曹州知府,一场危机顿时消散于无形,都城东京再次获得了安宁。

    那宿太尉也因这招安的功劳,如愿以偿的接连晋升了数级,羡煞旁人。

    这消息传遍各地后,顿时引起了一片哗然,令人浮想联翩。

    连曹州这种护卫京畿的重地,朝廷都交给了宋江这等贼枭,难道朝廷已是软弱到了这种地步了

    不提别人,宋江本人此时立在定陶县的城楼上,眺望着远处,心情也是复杂之极。

    他一直的心愿,便是受朝廷招安,此前真是千辛万苦,无论如何做,这目标似乎都遥遥无期,谁知现在刚丢了梁山这根基不久,突然间就这么轻易的达成了一生的目标,让他忽然有种不真实的感觉,如在梦中。

    不知过了多久,宋江忽然问一旁的吴用:“军师,你说若是我们这次不管不顾的继续领兵去东京,能否把那里攻打下来”

    吴用摇了摇头道:“东京还有数万禁军,城内更用百姓上百万,以咱们的兵力,要想攻打下来,实在太难。”

    其实宋江现在的实力,还远不如在梁山泊的时候,虽然人数上并不少,足有两万多人,但大都是临时招募来的流民,能有多大战力

    或许只有那收拢的数千梁山老卒,才勉强称得上是精锐,所以他们一开始进兵开封府,其实为的就是这招安而已,根本就没想要把东京城打下来。

    此时宋江听了吴用之言后,说道:“虽是如此,但某总觉得若是继续进兵,攻取东京也并非是全无可能的事。”

    现在的宋江,又重拾了自信,总觉得只要不直面李庆的兵马,便可无惧任何人。

    真是因为有了这种“或许可以将天子拉下马”的错觉,让宋江这个原本一心只想招安的人,也滋生出了一种别样的情绪来。

    而且,现在占据的这地方,可是曹州!历史上有多少人都起于这里

    秦末刘邦,击败项羽后,便是在这定陶城登上帝位的,汉末三国,曹操从兖州起兵,以曹州为根基,席卷南北,历经大小百余仗,扫荡群雄,剪除割据,到了他儿子曹丕的时候,终于是取汉室而代之,到了唐末,也有黄巢从这里开始,征战上万里的事迹,灭亡唐朝的梁武帝朱温,其实曾经正是黄巢的一位手下,所以宋江此时站在这定陶城,迎风而立,便在想,他为什么就不能跟刘邦、曹操、黄巢等人一样

    若真的能取武周而代之,那才是真正的敢笑黄巢不丈夫……



第415章 完颜阿骨打
    金国,辽阳府。

    六月的辽阳,天气正是爽朗之时,千里高空上,一只海东青嘹亮的叫声,划破了此地的宁静。

    在田地上干活的百姓,全都跪在地上,朝着那海东青三叩九拜,眼神中满是见了神明般的崇敬。

    海东青飞入了辽阳城中,于一座巍峨的宫殿上盘旋了片刻,最终落在了一位身材魁梧,气势磅礴的男子肩膀上。

    这男子约四十多岁,着一身的滚龙袍,年纪虽已算是老了,但眼神却与他肩膀上的海东青一样锐利,睥睨之间,让人不敢直视。

    此人,便是一手创立金国的皇帝、女真人完颜阿骨打!在华夏的北方,游牧部落多如繁星,而女真族也即是隋唐之时靺鞨人中的黑水靺鞨,生活在白山与黑水之间,(白山又称为不咸山、太山、大白山,也就是后世的长白山,而黑水则是黑龙江,这便是所谓的白山黑水。

    )起先,这女真族还分为了几十个互不统属的部落,在辽国管辖下的异族中,显得毫不起眼。

    这其中,女真族又分为“生女真”和“熟女真”,熟女真是南迁至辽东半岛一带的,接受了初步的汉化,与辽人、汉人差别不大,生女真则是仍留在故地没有迁徙的,继续以渔猎或狩猎为生,极为凶猛好斗。

    而完颜阿骨打的完颜部,便是这生女真中的一支。

    后来,完颜部出了一位叫乌古乃的族长,征服、吞并了许多其他的女真部落,逐渐强大起来,并组成了部落联盟,被辽国授予了节度使的称号。

    那时的完颜部女真人,日子倒也还过得去。

    但到了如今的辽帝继位后,情况却瞬间急转直下。

    现在的辽帝名叫耶律延禧,也就是历史上的“天祚帝”,是辽国的最后一位皇帝。

    此人与武周现在的皇帝赵佶差不多是同一个做派,继位以来只知游猎享乐,任用奸臣,无所作为,导致朝政,内外矛盾激化,叛乱此起彼伏。

    而这位天祚帝的荒唐,其实比赵佶还有更胜一筹。

    生女真这一带,盛产人参、貂皮、名马、北珠、俊鹰等物,每年都要定期定量的向辽国进贡。

    而在天祚帝继位后,契丹贵族最生女真的压榨勒索也越来越严重,东北边境的官吏和奸商在朝廷的纵容下,经常回到生女真那边去“低价”强卖强购,称之为“打女真”。

    仇恨的种子,就这么埋下,并渐渐的生根发芽……后来,完颜阿骨打从他兄长那里继任了女真联盟长,并通过其出色的手段,巩固了这个原本松散的联盟,积攒起了足够的力量,遂起兵反辽。

    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时,辽国近两百年的威望仍在,许多部落都宁死不肯追随他,故而总兵力只有两千五百人。

    但在这片土地上,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完颜阿骨打起兵时虽然只有两千五百人,与辽兵交战却是悍勇之极,竟连战连捷,其他部落见此,这才纷纷率兵加入,反辽数月之后,完颜阿骨打又领兵取得了“出河店之战”等一系列决定性的大胜,攻克了辽国边境之地宁江州、宾州、咸州等广阔地区,兵力也终于达到了一万人,顿时更加的势不可挡了。

    第二年的元旦,完颜阿骨打正式建国,国号大金,年号“收国”,然后于正月继续出兵,攻占了辽国的北边重镇黄龙府,并以此为都城。

    天祚帝听闻黄龙府失守后,立即亲自领兵十万,御驾亲征!这天祚帝哪懂得领兵打仗

    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以此声势浩大而有名正言顺的出游罢了,一路上只觉得甚是有趣。

    历史上,但凡是非开国皇帝而御驾亲征的,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比如取东晋而代之的刘宋,太祖刘裕北伐,可谓是“气吞万里如虎”,而到了他儿子时,却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隋炀帝杨广统兵百万北征高句丽,也同样以失败而告终,致使隋朝基业二世而亡。
1...124125126127128...2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