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水浒第一大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比目鱼

    宋清道:“父亲悬梁自尽,全是李庆、张清的缘故,还望哥哥保重身体,好为父亲报仇!”

    如果说以前宋江想灭了李庆,是出于公义多些——有李庆存在,梁山便不能很好的发展,现在于他心里,却是多上了一份私仇在里头,恨不能立马砍下李庆脑袋来,忌惮亡父。

    其实这宋太公最近几个月,已然是卧床不起,本就没多久可活了的。

    头一批撤离梁山的,有三千人,由宋江亲自带队,全是山寨中最为精锐的兵马,顺利上岸后,立下简陋的栅栏,船只返回,再次去接下一批人。

    四周仍是一片漆黑,只有蛙叫声此起彼伏的响起。

    等了许久后,眼见着天边渐渐泛起了鱼肚白是,宋江心里莫名的烦躁不安,眼皮狂跳不知,他立即沉着脸向吴用等人道:“为何第二批人还未到来”

    有头领也在小声嘀咕道:“按时间,确实也该到了,会不会中途遇到了什么意外”

    “胡说什么,能有什么意外!”

    立即有人训斥了一声,但说话时声音却在发颤,显然也是担心到了极点。

    就在这时,只听得数声火炮在远处的水泊响起,一时火光点点,所有人的心都瞬间沉到了谷底。

    果然是被官兵发现了!但他们这里连一艘船都没有了,只能在湖边干瞪眼。

    吴用本想说两句安抚人心的话,比如告诉众人,他们有李俊的精锐水师在护送,就算官兵知道了,也定能打退。

    但吴用想了想后,最终还是暗自叹息,什么都没说,又过了一会,终于有三两艘船靠了岸,从船上走下了满身是血的张横,“寨主,我们突然遭到官兵水师的突袭,死伤惨重,李俊与阮家兄弟都被逼得跳水逃命了!”

    忽然遭遇突袭时,他们虽有李俊统率水军护卫,奈何那些搭乘着小船的喽啰,如惊弓之鸟一般,瞬间慌乱失措,四处乱窜,把梁山水军的阵型都大乱起来。

    要说昨天的海战,张顺这边赢得其实并不怎么轻松,也死伤了不少,但这一次突袭,却是一边倒的态势,完全就是一场屠杀,顷刻间便把数千人给打散了。

    “报!禀寨主,有一队三千五百人的官兵从附近官道而来,步兵看旗号是东平统制官董平,骑兵则是新平寨的秦明、縻貹。”

    这个惊人消息刚传报完,又有人来报,说官兵的战船已追杀到了这里附近。

    一时间,他们竟面临着水陆夹击的境地,该如何是好

    宋江当即下令道:“全军随我往西突围!”

    这里是不能再待下去了。

    就在众头领都一片凛然的各回本部,披挂上马时,统率骑兵的彭玘忽然拉着黄信道:“咱们的家人还在后边,你真的要随宋江逃亡”

    原来,按照宋江的安排,精锐先行,战力次一等的走第二批,老弱妇孺这些累赘则在最后。

    如此安排,是因为宋江除了宋清外,已没有别的家人,而且他又意识到越往后,危险越大,自是要让战兵先行。

    就比如现在的情况,虽然果然遭到了突袭,但精锐总该全都还在他身边,夺取郓城县东山再起完全不成问题。

    一句话说来,就是那些老弱妇孺其实在安排时,已被宋江视做了弃子。

    但梁山头领中,其实仍有不少人是有家室的,比如彭玘与黄信,彭玘的家人,是他被俘虏不得已落草后,被宋江强行派人去家乡“请”来的,而黄信当初在清风山被俘时,宋江给他定了门亲事,妻子已为他诞下一双儿女。

    所以彭玘、黄信之所以死心塌地的做这强盗,最大的原因便是有家人为质,又如何肯随宋江突围而去。

    黄信此时听了彭玘的话后,压低着声音向他吐露了四个字:“反戈一击!”

    彭玘会意,默默的朝黄信点了点头,整军完毕后,宋江依旧如几天前在泽口镇那样,让彭玘、黄信率数百骑兵开路,向着郓城方向发起了突围。

    就在这时,数声炮响,打在了人群之中,瞬间死伤无数,造成了不小的混乱。

    天已微亮,众人回首望去,却是新平寨那些战船骇人的战船已到了附近。

    “出发!”

    宋江不敢再逗留,当即严声下令道。

    他这三千余精锐,立即快速的行动起来,很快便撞见了董平、秦明等人的部队。

    董平将令旗一挥,也以秦明、縻貹的五百骑兵为锋矢,朝着这伙最后的梁山贼寇发起了冲锋。

    战马踏地如雷,梁山泊畔,一时间喊杀震天。

    眼看着双方的骑兵就将要碰撞在一起时,彭玘、黄信却突然将缰绳一兜,把骑兵往一侧带去,直接把后边的梁山步兵暴露在了敌人的铁骑之下。

    虽然彭玘、黄信身后的数百梁山骑兵不知他们为何这么做,但骑兵发起冲锋后,便只顾跟着头领走,根本容不得他们有过多的思考。

    面对这突然的变故,宋江、吴用等人全都愣住了,茫然无措。

    但是秦明、縻貹他们可不管这么多,依旧勇往直前的猛冲而来,瞬间杀伤甚众,而后边紧跟着的董平,也率部举起了武器,喊杀不止。

    一会后,李庆与张清等,也领兵离船上岸,一起往这边奔来,宋江这三千余梁山最后的精锐,瞬间被杀得四散奔逃……




第409章 天意?
    “哥哥,水来了。”

    神情狼狈的武松用水囊装到了清水,赶回了宋江身边,将他摇醒了。

    宋江同样没好到哪去,嘴唇发白,胳膊上还缠着纱布,受了不轻的箭伤。

    他清醒过来后,勉强站起身来,左右回望,见身边竟只有三十五位兄弟还在跟着他。

    那晚梁山泊畔的惨败,已过去了两天,在这两天里,由于秦明、縻貹等统率骑兵一路追击,故而宋江等人拼命奔逃,基本没怎么歇息过,直到数个时辰以前,似乎已是出了济州地界,秦明、縻貹这些杀神才总算是兜转马头返回,没再继续追击。

    但也正因为这样,就算是宋江的嫡系亲卫,也全都或走散或被砍杀殆尽了。

    他们这包括宋江在内的三十六人,因为抢到了不少马,能一人双骑,这才得以逃得生天。

    宋江此时回想起来当初梁山的兴旺,又看着眼前个个带伤的众人,只觉得仿佛做了一场梦一般,他随即又想起了悬梁自尽的老父,不由更加的悲从中来,抽出佩剑,抵在了脖子上想要自刎。

    幸好武松一直在他身边,眼疾手快,死死拽住了宋江的手,吴用、戴宗等人一起上前,这才把那佩剑夺了下来。

    吴用劝道:“哥哥何苦自寻短见

    想那汉高祖刘邦,与项羽交锋时屡战屡败,却又屡败屡战,最终才于垓下布下十面埋伏,一举攻灭项羽,成就了大汉四百年帝业,如今正是天下大乱之时,只要咱们人还在,就大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武松、戴宗等人听后,纷纷深表赞同,都劝宋江不要寻思,他兄弟宋清更是大声道:“兄长若是就这么死了,谁来报父亲的大仇”

    宋江不过是一时想不开而已,听了众人之言后,也渐渐的缓了过来,稍微振作了一些。

    他向戴宗询问道:“可知这里是何处地界”

    戴宗道:“这里是广济军,咱们刚过了他们的治所定陶城,再往前走,就是兴仁府的乘氏县(今山东菏泽)了。”

    “广济军、兴仁府,乘氏县……”宋江喃喃自语了一会,又转而问吴用:“如果某没记错的话,广济军与兴仁府在前朝时,是否叫做曹州”

    吴用点了点头:“不错,这两地合起来正是曹州,而咱们前边的乘氏县,唐朝时叫做冤句县,乃黄巢的故乡。”

    宋江在江州浔阳楼题反诗时,曾写过:“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没想到此番大败,慌不择路,竟是来到了这黄巢的故乡,顿时让他有着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的感觉。

    “哈哈,哈哈哈哈!”

    忽然间,宋江没来由的放声狂笑起来。

    众人全都惊悚的看着他,心里在想:“莫不是哥哥受不了这打击,竟变得癫狂了”

    一会后,宋江收住了笑声,整个人竟已是恢复了以往的神采与自信,他脸带笑意的向众人道:“当初在江州时,黄文炳与蔡知府那厮们因一首童谣来抓捕某,歌谣前两句:‘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说的某之姓名,后两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中的‘纵横三十六’,却一直不知何意……”不待他继续往下说,众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现在咱们正好合计有三十六人,此地又仍处于山东地界,可不正好应了歌谣的最后两句话”

    这个时代的人,都极为信这种谶语,故而宋江身边的三十几个头领,此时全都精神大振。

    宋江又道:“此外,这里是古曹州,民风彪悍,现在放眼望去,满是流民,正是一个东山再起的好地方!”

    古曹州风俗尚武,其地之民“性强悍,负义气”、“遇事敢为”。

    唐末,山东、河南大旱,曹州旱情尤重,赤地千里,民不聊生,但那时的衙门不思救灾,反照样催粮催款,急如星火。

    当地百姓走投无路,于是“翻却曹州天下反”。

    王仙芝、黄巢从这里起兵,率领曹州子弟,南下广州、西取长安,转战十二省,行程数万里,浴血奋战十年之久,可见曹州人的强悍能战。

    那过程,可谓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给唐王朝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就此给那巍峨大唐掘了座坟墓。

    激励起了众人的士气后,宋江便与吴用、林冲、武松、李逵等人,加入了最近的一支流民之中,这些流民其实没什么人领导,乃一盘散沙而已,只是自发的往西行前去开封府,宋江加入后,在吴用等人的相助,很快便煽动众人奉他为主,浩浩荡荡朝着那黄巢的故里乘氏县而去……在扫平梁山的当日,一份捷报便从济州出发,八百里加急的送往了东京城,只数日不到,便送到了太师府蔡京的手上。

    蔡京原本一直都处于卧床不起的状态,看了这捷报后,顿时高兴的从床上走了下来,只见捷报上写道:“……四月二十,东平正制使李庆与贼首宋江鏖战于东阿城下,一举将其击败……四月二十三日,众兵兵临梁山泊……四月二十四日,新平寨水军校尉张顺,率水师出击,大败梁山水寇,继而攻占蓼儿岛,以火炮击其山寨……当晚贼首宋江领兵撤离梁山,被吾等识破,一举败之……此战杀贼两万,俘虏贼兵数千,生擒其头领燕顺、郑天寿、张青、李立等人……”这份捷报是张青与董平写的,除了夸大了杀敌之数和隐瞒了泽口镇之败外,其余的基本属实,并没有刻意去隐瞒李庆那出色的功劳。

    其实写这捷报时,丁得孙与龚旺都曾私底下向张清建言,要他稍微压一下李庆,但张清却傲然道:“这等事情,吾不屑为之也!”

    张清毕竟要顾忌家门声誉,李庆那首屈一指的战功谁人不知

    他若真如丁得孙等人那样做了,只怕会被人嗤笑,败坏了名声……蔡京此时神采奕奕的看完了捷报后,向管家翟谦道:“听说你那同乡,最近一直在城内四处活动,想要为李庆谋取齐州知府或通判的官位而不得”



第410章 齐州知府
    吴典恩已经来到东京快两个月了,大把的银子砸下去,李庆交待他的事情却仍半点眉目,顿时焦急万分。

    因为那些拿了他好处的官员,都只是把他当做肥羊来宰,即便是在酒席上口头承诺了要帮忙,转头便怀揣着金银把吴典恩给抛在脑后了。

    归根结底,还是吴典恩没有靠山,李庆

    一个远在山东的小豪强而已,得罪就得罪了,又如何能奈何得了他们这些尊贵的京官

    眼见着自己带来的金银已是不多时,那些官员连面都见不着了。

    吴典恩不由的暗自苦恼,这该如何是好

    就这么两袖空空的返回齐州,如何有脸面见李庆

    而且李庆现在权势日重,身边也越来越多有才之人效力,吴典恩难得接到这么一项重任,若是搞砸了,以后怕是再难在李庆麾下出头了。

    就在如此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形下,这一天,吴典恩刚起身洗漱,便突然见到了许多官员携礼亲自登门来访,吴典恩一脸的错愕,询问过后,才知道了梁山泊大捷的消息。

    而且在今早的朝会上,蔡京还难得的上了朝,为张清、董平、李庆等人请功,天子赵佶也是知道宋江之名的,听闻梁山泊已被剿灭后,顿时大喜,于是天子大手一挥,当庭同意了蔡京的表功,升任李庆为齐州知府,调任张清、董平回京担任禁军的将军。

    而且天子还对李庆的功绩赞誉有加,想要把李庆也调回东京来问奏,还是蔡京说梁山仍有些许余寇,建议把李庆继续留下追捕,等太平下来后再调来东京不迟,天子这才作罢。

    总而言之,李庆现在已是入了天子之眼、炙手可热的人物,远非之前能比。

    所以这些戏弄过吴典恩的官员得知此事后,全都登门拜访,把从他这里得来的金银都送回来,脸上堆着笑容,极力的陪不是。

    吴典恩缓过神来后,却也没有为难这些官员,他深知“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的道理,不愿平白得罪这些人,因此豪气的道:“这些金银都是吴某诚意送给各位的见面礼,岂有再收回来的道理”

    如此好说好歹,这才总算是让这些官员安安心心的离开了。

    这时,吴典恩已多时未见的老乡翟谦,也找上了门,说是蔡京要见他……又过了十多天后,吴典恩终于返回了历城,与他一同前来的,竟然还有个宫中的宣旨太监,李庆让人摆上香案,沐浴更衣之后接下了任命他为齐州知府的吏部制书和天子勉励他的圣谕。

    至此,李庆的地位是骤然提升,名正言顺的把控着这齐州之地,而且他这齐州知府,还是直接掌管兵事的,非一般的知府能比。

    李庆当即提拔麾下的文武嫡系,以徐贯中为齐州通判,以蒋敬为齐州司马,张宗周则正式任命为历城县令。

    又建立齐州指挥司,以秦明为指挥司统制、縻貹为兵马都监,朱仝、徐宁、花荣、栾廷玉、张顺等全都在指挥司内有了正式的官位。

    送走了朝廷的使者后,李庆这才让人把从梁山招降的几个人叫了出来。

    出了彭玘与黄信外,还有李俊与童威、童猛这三位梁山的水军头领。

    彭玘、黄信是那天主动投靠的,还为那晚攻灭宋江最后的兵力立了大功。

    李俊与童威、童猛这三人,则是收拢了一百多号溃败的水师,退守在一处芦苇荡中,李庆亲自去招降的。

    李庆这时问李俊道:“可有阮氏兄弟的消息”

    现在的梁山泊,还留有一直水师在那里,主力便是李俊原来手下的那些水寇,负责继续清剿强盗。
1...122123124125126...2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