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水浒第一大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比目鱼

    此时淄川城内外的士兵都在嘀咕:杨志以五千兵力攻取了有四千守军的邹平县,那李庆为什么就不能以两万兵力,攻下这里外共一万四千余人的淄川城

    李庆统率大军兵临淄川城下已有好些天,每日只是让普通的投石机轰城,并没有派士兵猛攻,难道是在实行什么阴谋

    夜幕逐渐将领,心事重重的呼延灼回到了军帐之内,让左右都退下去后,呼延灼似是要秉烛看书,实则掏出了一封密信来看。

    这是刚才寻营时,某个不起眼的小军官偷偷递给他的,打开后扫了一眼,见这信是他原来的好兄弟彭玘写的,也如之前的韩滔一样,劝呼延灼归降李庆,但现在的情形,又与当初韩滔投靠李庆时大不相同。

    “益都已失,青徐军后方不宁,邹平、长山已陷,临淄不敢乱动,淄川城虽坚,却定抵挡不住我军的霹雳车与震天雷,河北渤海王,已与我家主公暗中结盟,不日将领兵两万与杨志一起直去临淄……”彭玘的这信,当然有夸大的成分,那渤海王张霸道不过是在那招旗呐喊罢了,肯定是不会出大力的,不过呼延灼又怎会知道其中的真假

    “此次慕容彦达定是在劫难逃,山东西部六州,也将会全为我家主公所得,如今已是天下大乱,到了那时,主公坐拥山东,聚兵十万,也未尝不能问鼎中原,开创一朝基业……”彭玘的信写得很直白,根本不绕圈子,最后更是直言问呼延灼:“此时兄若肯归降,便能助主公一臂之力夺下淄川,若是冥顽不化,待这六州之地全归他所有时,兄该如何自处”

    将信看完后,呼延灼面无表情,在帐内反复的踱步,思量着到底该不该归降李庆。

    几个月前,呼延灼能没有多想便严词拒绝韩滔的提议,现在却不行,只因静封关之战后发生了一系列事情,实在是让他对慕容彦达彻底的死心。

    那时李庆在攻占了莱芜县后,仍不知足,一路攻到了淄川城下,呼延灼就地组织防御,那慕容彦达当时既升了呼延灼的官,还亲自写了信去,让他不必对之前的战败愧疚,好好把守城池。

    那时的呼延灼,真是难得的升起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谁知当李庆退兵后,慕容彦达说翻脸就翻脸,直接把他调回了临淄,还作势要取他的项上人头。

    若不是有几个相熟的拼命劝阻,现在呼延灼只怕早已是命丧黄泉了!也是在那之后,呼延灼才打听出了慕容彦达在听闻他兵败时,就曾下令要取他性命,只是因为李庆突然杀进淄州,才临时改变了态度。

    这次虽然还是没杀掉他呼延灼,但那嫡系的三千连环甲马,却也一并收了去,使得他完完全全成为了一个闲人。

    最近这几个月,呼延灼真是闲得整个人都快生病了,以往热热闹闹的门庭也是一下子变得清净了。

    直到李庆再次来犯,呼延灼这次得以重新掌握了兵权,只是他那三千连环甲马,有两千此时仍留在临淄,另外八百则陷在了益都,剩下的两百人则被其余的达官子弟瓜分了去。

    此次来救援淄川时,呼延灼曾想慕容彦达请求把他的连环马归还与他,却被慕容彦达以别的借口搪塞了去。

    这些都还是最近发生的糟心事而已,此前遇到的就更是多了去,否则韩滔也不会逼得临阵投靠了李庆。

    呼延灼之所以现在仍犹豫不决,不过是还期望着慕容彦达能帮他给朝廷说情而已,这与其说是“期望”,倒不如说是“执念”更为适合一些。

    呼延灼的执念,便是想重归朝廷为将,光耀祖宗门楣!“唉……”不知过了多久,呼延灼起身长叹了一声。

    他看向了彭玘来信上的最后一句话:“兄欲做张荥阳、高渤海,还是要效仿李贞武、铁鞭王”

    所谓的“张荥阳”指的是隋末名将张须陀,那时是齐郡通守兼河南道讨布使,多次率军击败地方乱军,威震天下,可以说是隋末朝廷的擎天柱石。

    可惜的时,张须陀所统率的齐郡子弟兵在外征战许久,虽连战连捷,却也是疲惫不堪,最后死在了李密的瓦岗军手里,死后只追赠了个“荥阳郡守”。

    “高渤海”则是高骈,也如张须陀之于隋朝一样,乃唐末朝廷柱国一般的人物,最后下场同样是十分的不堪。

    至于李贞武与铁鞭王则分别是李绩和呼延灼的祖宗“铁鞭”呼延赞,这两人,都是各自辅佐君王平定乱世,成为了开国功臣。

    彭玘在这最后问呼延灼是要做张须陀、高骈,还是要效仿李绩与他先祖,便是在问他是要继续待在武周朝这将倾大厦上,还是要追随李庆一起开创不世功业!呼延灼把这信凑到火烛边上烧了,然后继续在这大帐之内来回踱步沉思了许久,眼神这才渐渐的变得坚定了下来……第二天中午,李庆终于挥兵攻打淄川城。

    城内的守将赵贲深吸了一口气,派人去知会呼延灼与监军贾柯山随时出击支援……




第438章 兵围临淄城
    临淄城。

    慕容彦达这天起来后,眼皮便跳个不止,心烦意躁,变得更加的喜怒无常了。

    有一个婢女就因不小心打翻了茶盏,便被慕容彦达当即抽剑砍下了脑袋。

    全府上下顿时人心惶惶,战战兢兢,害怕一个不慎就丢了性命。

    甚至有几个胆子大的,还在暗自期盼着李庆快点打到临淄来,将这慕容言达生擒了去。

    这天的下午时分,天空忽然飘下了小雪,慕容彦达看后,难得了露出了喜色。

    今年的雪,倒是来得比往年都要早了太多。

    这对慕容彦达来说是件好事,若是天寒地冻、大雪冰封的,定是对攻城造成极大的不利,而且攻城的一方待在外头的营寨,在寒冬天气下,普通士兵极容易冻死冻伤,士气低落,说不定便只能是主动撤兵了!但还不待慕容彦达看着着雪景欢喜多久,有人便匆匆跌撞了进来,露着天塌了似的表情喊道:“国公!不好了!呼延灼突然叛变投敌,淄川城已然失守了!”

    “轰!”

    慕容彦达只觉得后脑勺被人一记重击,摇摇晃晃的瘫坐在了一旁的石凳上。

    “淄……淄川城失守了”

    他似乎直到现在仍是没能反应过来,或者说是难以置信。

    “今天早晨,李庆对淄川城发起了正式的进攻,赵将军派人通知了呼延灼,要他相机行事,谁知呼延灼这厮却杀了贾监军,然后领兵突然猛攻城池西门……”淄川城的西门,既面朝淄水,外边又有呼延灼所部立寨,故而布置了极少的兵力,根本就没有什么防备。

    呼延灼今早突然发难,杀了监军贾柯山,然后召集各武官将领,说他被燕国公逼迫太甚,想投靠李庆,领兵攻打淄川城,有谁若是不愿与他一起行事,便可自行离开。

    有两个愣头青当即便要拂袖而去,却被呼延灼一举拿下,当堂斩杀了,再漠然的问谁还要离开。

    鸦雀无声,死一般的寂静之后,所有人都轰然表示愿意追随呼延灼投效李庆,有多大声喊多大声。

    呼延灼在军中还是有着一批亲信的,当即大刀阔斧,把几个慕容彦达的嫡系将领都替换了,初步掌控了这五千援军,然后杀向了淄川城。

    这支刚刚发生了变乱的军队,战斗力其实是大打折扣了的,奈何淄川城西门守军又少,那时又把精力全都放在了齐州军上,对“自己人”根本就毫无防备,一举被呼延灼夺了城门,然后派人去通知李庆。

    李庆自是大喜过望,原本他也没指望呼延灼能真的投靠他,彭玘的劝降信,也就是随意一试罢了,而且彭玘还在那信上说,呼延灼若是想投靠,只需今天按兵不动就行了。

    谁知呼延灼既已打定主意,行事倒是难得的变得果决之极,直接杀了监军夺权,然后又挥兵攻城,占了城门迎接“王师”。

    李庆于是让索超、縻貹统率骑兵为先锋,从西门杀了进去,后续战兵也陆续从后面跟上,淄川城守军瞬间把打得措手不及,又听闻呼延灼叛变,城门已失,军心大乱,四散溃逃,如何抵挡得住李庆的两万强军

    同样是只两个时辰不到,这座慕容彦达的前哨重镇,便这么轻轻松松的被李庆夺了去。

    李庆于是留下了少部分兵马驻守淄川城,继续挥兵东进,与杨志、唐斌的偏师合兵一处,兵临临淄城下。

    其时,李庆挑选了八千俘虏独立成军为侧翼,以呼延灼、彭玘为将,算上杨志、唐斌的偏师与本部人马,合计共有士兵三万多人。

    慕容彦达从未亲临过战事,从来都是幕后指挥的,这时登城眺望,看到城下黑压压的满是人头,旌旗蔽日,连营不绝,不由的有些腿脚发软。

    大凡围城,不会总把城池围得水泄不通,特别在围大城市的时候。

    一座城池,方圆几十里,哪儿有那么多的军马去围困

    充其量占据要塞,不让城里的军马出来,同时也尽量做到不让驰援的军马进入城中。

    如此,便算一次成功的围城。

    这点要求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关系到很多的方面,尤其考验围城一方主帅的全盘统筹能力。

    有过许多的战例,尽管围城方号称军马几十万众,在遇到城中有特别骁勇的将校时,却是往往包围圈形同虚设。

    唐玄宗时安史之乱,叛军尹子奇等围困睢阳,睢阳城中有骁将南霁云,先以三十骑,出城往求援军。

    “贼众数万遮之”。

    南霁云左驰右射,杀出重围后,“止亡两骑”。

    随后,引三千步骑援军,又杀回来,“至城下,大战,坏贼营”,死伤两千,依然还能剩下千人入城。

    人多了,范围大,并且良莠不齐,有勇敢的,有不勇敢的。

    有善战的,有不善战的,又不全是骑兵,还有步卒,行动不太灵活方便。

    所以似乎还没有人少的时候好在敌阵中冲杀驰骋。

    不过,这也已经算很了不起的战绩了。

    南北朝时,又有一人,城池被围,缺粮,他从城中杀出来,运了粮食,再杀回去。

    不止一次,往复数次。

    这就更叫人叹为观止。

    当然了,此人如此勇不可当,或许也有围城方较为柔弱的原因在内。

    但李庆的兵马围城,当然是不存在“柔弱”一说,即便是八千降卒,也是精挑细选来的,呼延灼的威望也足够镇得住,不至于拖后退。

    李庆兵临临淄城后,第一天是修建营寨,第二天为了给城中的守军造成压力,精选了数千的“样兵”出来,这些“样兵”个个高大威猛,披挂着精耀的铠甲,耀武扬威地在城外不远地方来回转走。

    三军擂鼓,号角悠扬,远远地从城上看去,围城的齐州军无边无际。

    守在城楼上的青徐军士卒,受其角鼓声的震动,又见对方军容不俗,皆面现惊容。

    恍然间,连城墙都似乎在为之晃动,无数的灰尘粉末,簌簌地从墙头落下。

    这震耳欲聋的声响,直透城内,与城北外的滚滚淄水遥相呼应起来……



第439章 渤海军南下
    滨州,宁海镇。

    渤海王张霸道此来屯兵宁海镇,表面上是为了向李庆示好,实则是想要看看能不能浑水摸鱼。

    慕容彦达与李庆这山东二雄,慕容彦达无疑是底蕴更足一些,但李庆麾下的士兵却要更精锐,因此,在张霸道看来,这一次这山东双雄的交锋,该是不相上下,双方非得拼个你死我活不可。

    在这种情况下,他渤海军屯兵于这边境,便大有作为,或许有机会趁机夺取山东数个州府。

    至于与李庆的盟约……若是张霸道能夺取山东数州,如此大的好处之下,哪还顾得了这没有明示的劳什子盟约

    这张霸道现在的处境其实是有些困窘的,东边是大海,北边则是孙祖德在堵着,西边更是实力强劲的郑抚,都没法继续扩张地盘。

    而南边的慕容彦达,以前更是实力强劲,哪是他张霸道敢招惹的

    但现在李庆竟挑起了与慕容彦达的战争,还请了他作为援军,便给了张霸道纵兵南下山东的机会!只不过事情的发展,却是大出张霸道的意料之外,最近两天,惊人的消息是一个接着一个传来,让张霸道与他的谋士都吃惊不已,先是奇袭益都,然后是杨志半日之内连破邹平城、长山城,霎时间,这场交锋已然是李庆大占上风。

    张霸道于是召集了谋臣与麾下将领,商议是否应该改变策略,变为相助慕容彦达。

    李庆现在已有四州之地,若是再让他击败慕容彦达,全取了东部六州,那可真是没有谁敢与之争锋了。

    众人正商议时,忽然有急报传来:“齐州军已攻取了淄川城,大军三万余人动进,已抵达临淄城下!”

    “什么!”

    素来沉稳的张霸道听闻了这个消息后,顿时倏地站起身来。

    淄川城的情况张霸道自是再清楚不过了,城内有八千守军,据坚城而守,城外又有五千精兵,呈掎角之势,随时增援,稳固之极。

    李庆就那两万兵力,如何能在这短时间内攻打得下来

    仔细询问过后,才知是呼延灼突然归降了李庆,攻下了城门迎齐州军入内,“呼延灼此人听闻索来执拗,也不知李庆那厮是如何说服他临阵叛变的。”

    张霸道仍是满脸的难以置信,若是别个还好,唯独这向来执拗的呼延灼竟投靠了李庆,实在是大出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这时,张霸道座下的一个青年文士猛地咳嗽了数声,好不容易止住后,才建言道:“若是再让李庆攻取临淄城,山东六州便要全为他所有了!我军该立即以‘与齐州军会猎临淄’的名义南下,待到了临淄后,再派人密会慕容彦达……”这青年文士名叫华文哲,乃德州平原县的一位寒门世子,少有才名,在张霸道占据豆子岗造反时就追随了他,张霸道现在能最终与郑抚、孙祖德在这河北鼎足而立,这华文哲可谓出力甚多,功劳当属第一,故而别看才二十多岁,却已是声名远播。

    张霸道听了华文哲的建言后,自是没有迟疑,立即挥兵南下,连克新镇、博昌镇等地,渡过了济水,直扑临淄城而来。

    张霸道现在的计划说来也简单,无非是继续浑水摸鱼,不过此前是站在李庆那边,现在则是暗中转而站在了慕容彦达这边。

    其实他要想取得最大的利益,还是得继续在刀尖上跳舞,既要暗中取信于慕容彦达,又要继续在表面上与李庆虚与委蛇,待李庆攻打临淄城,打得双方都各有伤亡,疲惫不堪时,他张霸道这才突然发难,击溃李庆,乘势攻占临淄,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临淄城。

    《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此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临淄城作为慕容彦达如今的老巢,城池之坚固,十倍于邹平、淄川,就是是有霹雳车在,恐怕也是不易于攻破。

    城内又还有上万士兵,更有百姓近十万,若其内上下一心,拼死抵抗,肯定极难攻下。

    故而李庆一开始便没打算强行攻城,而是行“上兵伐谋”之策。
1...134135136137138...2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