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水浒第一大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比目鱼

    准确的来说,可为“攻心之战”,这当然不是李庆自创的,三国时,诸葛亮南伐时,马谡曾想他建言道:“用兵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诸葛亮采取了马谡的建议,于是灵活运用,遂有“七擒孟获”之事,达到了长治久安的效果。

    李庆来到这临淄城后,首先便挑选了数千齐州军“样兵”在城下走来走去,只是“攻心之战”的第一步而已。

    后边陆续来到的军马,已经拉开了架势,安好营、好扎寨。

    齐州军选择扎营的地点,距离临淄城池算是近的,只十里左右。

    数万的人马从东向西,拉出去一眼看不到边际。

    不同的营头一字排开,旌旗招展,如云蔽日,直到视线的尽头,气势惊人。

    营与营之间,又有几个虚张声势的假营,其内只有少部分兵马在把守,里头却是扎的稻草人,故而虽真实兵力是三万多人,在城头往下张望时,却似是有五六万人一样,守城的士兵见此,心瞬间就有些虚了,这便是“攻心之战”的第二步了。

    通常围城,围城一方扎营的位置,距离城墙远的能有三四十里,近的也多在十里上下。

    扎营在十里内的,就比较少见了。

    因为如果距离城墙太近的话,城中的敌人随时可以出来,等于方便了对手骚扰或者劫营。

    而李庆这营寨,却是刚好只离城十里左右,因他料定了城内守军现在定是不敢出城来劫营,或是就算他们敢来,也是不怕。

    离城这么近,倒是方便了齐州军夜里骚扰守军。

    在这两天,一旦入了夜后,李庆便会轮流派出一支士兵到佯攻,扰得他们不到安宁,身心疲惫。

    这便是攻心之战的第三步了,接下来,李庆还打算对城内的豪强富商下手,却在这时得知了张霸道突然领兵南下的消息,瞬间打乱了他的计划……




第440章 利益分歧
    李庆此时正在与许贯中、朱武一起商议事情,三人都觉得,张霸道早不南下,晚不南下,偏偏这个时候如此热心的要与他们一起“会猎临淄”,恐怕是用心不纯。

    这位渤海王若是真的有意助李庆攻灭慕容彦达,早就纵兵南下了,而不是一直在那宁海镇观望势态。

    现在偏偏李庆已取得了极大的优势,兵临这临淄城下时,渤海军却火急火燎的赶来,却更像是是急着来摘桃子的。

    朱武道:“张霸道已领兵过了济水,此时正处千乘县附近,预计明天中午能抵达这里,我们或许趁着这空挡,把临淄城夺下来,到那时,即便他渤海军再如何心怀不轨,又能如何”

    许贯中也同样是抱此想法,建言道:“城内守军此时必也是不知这渤海军的是何目的,我们只大肆宣扬说他们是来与咱一起攻城的,介时守军必然更为惊惧……”……临淄城,魏府。

    魏家是临淄城内的大族,触手伸到了全城的方方面面、三教九流,不然当初慕容彦达为青州知府时,也不会与他们主动结为亲家。

    慕容彦达成为青徐节度使后,把行辕从益都迁到了临淄后,身为临淄大族的魏家就更是得势了。

    但此时的魏家,却是一片愁云惨淡,人人忧心忡忡,在后堂的一处大厅内,众位临淄城有头有脸的人物齐聚于此,那魏家嫡子魏清平也在一旁落座。

    来的人,也基本都是临淄的本地豪族的族长与“士大夫”,都与魏家关系甚密,荣辱与共。

    李庆数万大军气势如虹,直如摧枯拉朽一般打到了临淄城下,城内这些大族说不害怕那肯定是假的。

    而且由于接连大败,后方的重镇益都还失了守,呼延灼这威望甚高的将领还投降了李庆,所以此时城内守军士气着实是不怎么高,无论是魏家,还是本地其他的大族,虽然是与慕容彦达关系密切,有着共同的利益捆绑,若是慕容彦达能一直保持着上升的势头,这里在座的每一个会有异心。

    毕竟相比起李庆这“外人”,显然是慕容彦达能给临淄这些豪族更大的利益。

    但奈何现在慕容彦达一副日薄西山的样子,大伙自是不愿与他一同鱼死网破。

    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多稀奇或出人意料的事,实乃豪强士大夫的特性。

    慕容彦达虽然是与这些豪强士大夫荣辱与共,但双方的利益其实还是有着巨大差异的。

    三国时期的鲁肃,就曾把这问题剖析得十分的明白。

    在赤壁之战的前夕,诸葛亮出使东吴,欲说服孙权联手刘备共抗曹操。

    那时曹操统一了北方,统率二十万大军水陆并进南下,号称八十万军马,且挟天子以令诸侯,“借天子之名,以征四方”,有大义上的名分,因此孙权犹豫不决。

    同时,东吴的群臣也大多反对战争,直接提议孙权向曹操投降,其中更有孙权颇为倚重的“江东二张”和虞翻等贤臣能吏。

    惟有鲁肃坚决支持诸葛亮,并在私下里对孙权说出了一番话。

    鲁肃这样说道:“如肃等降操,当以肃还乡党,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降操,欲安所归乎

    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今众人之意,各自为己,不可听也。

    将军宜早定大计。”

    强敌来犯的时候,抑或国家战败的时候,豪强、士大夫可以投降,不失富贵。

    然而,君主如果投降,苟且偷生且难!这是一方君主与豪强士大夫利益不同的第一个地方。

    唐朝时的宰相张说,也曾说过类似的话语。

    唐玄宗时,前广东都督裴先下狱,玄宗与众人一起商议对他的处罚。

    一个叫张嘉贞的人认为应该施以杖刑,张说用“臣闻刑不上大夫”的原因表示反对,并说服了唐玄宗。

    张嘉贞很生气,退朝后对张说说道:“您何必把事情说的这么严重呢!”

    张说回答他道:“宰相,时来则为之。

    若国之大臣皆可笞辱,但恐行及吾辈。

    吾此言非为先,乃为天下士君子也。”

    张说所言,是担心倘若对朝廷大臣都随意鞭笞侮辱,只恐怕“吾辈”也会有这一天。

    当利益出现冲突的时候,士大夫首先想到的不是维护国家和君主的权益,而是借助权势和口才维护本阶层的利益。

    这是士大夫和君主的第二个利益不同之处。

    鲁肃是三国时的名臣,他对孙权很忠诚,说出了广大士大夫阶层的心里话。

    张说是唐时的名臣,前后三次为相,深孚众望,且有文名,与苏颋齐名,人称“燕许大手笔”,亦可谓士大夫的代表人物,不能说他对唐玄宗不忠诚,但是关键的时刻,他还是选择了维护本阶层之利益。

    此时临淄城内的这些人也是一样的,既然见了李庆如此势不可挡,首先想着的便是如何保存自家基业,而不是与慕容彦达共存亡。

    就在众人正商议个不定之时,只见魏清平出去了一趟,再次回来时,已是满脸惊恐:“那河北的张霸道已经领兵南下过了济水,预计最迟明天中午便能抵达临淄城!”

    众人听后,顿时大惊失色。

    一个李庆已是极难对付了,现在再来一个张霸道,这临淄城可真是绝无可能守得住的了。

    所有人都把目光看向了魏家的家主魏战,别看他已经垂垂老矣,活了半辈子在这种重大问题上,却是从未做错过抉择。

    魏战仍是有些疑虑,因为他与别家又有所不同,他的女儿可是嫁给了慕容彦达的,与这燕国公之间联系得最为紧密。

    但凡是有百分之一守得住的可能,魏战也不主张开城投降李庆的。

    就在这时,又有人来报:“齐州军让人挑着侯将军的头盔,在城下大声叫嚷,说……说攻打益都的兵马已是全军覆没了!”

    大厅内的所有人听到这里时,全都脸色煞白的站了起来。



第441章 临淄城破
    史文恭、秦明等人突袭益都城至今已过去了将近十日,原本当初李庆与他们定下计策时,说的便是要他们至少坚守个十日以上,现在已算圆满完成了任务。

    之所以能牢牢的坚守住益都,主要还是李庆挑选来的主将最为切合,史文恭最是沉稳,有勇有谋,秦明既勇猛,又在益都向来有威名,能镇得住人。

    至于黄信与韩滔,则能找各自在城内的相熟,暂时安抚一下人心。

    此外李庆还派了周阳随之一起前来,协调各方,保证城中的民政与后勤,还能偶尔帮忙出谋划策。

    如此一来,以五千精兵防守住益都十日,倒也不算难事。

    不过这里起先毕竟是与李庆的地盘隔了个淄川城,算是飞地,联系不太方便,因此,若是长久这么下去,这益都城人心不附,基本上是极难长久守下去的。

    但是如今的局势却已然是大为改变了,不仅淄川城已为李庆所有,援军可以随时前去益都增援,连那临淄现在也被李庆的大军困住了。

    益都城内的百姓、豪强、士子,原本一开始只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听史文恭、秦明他们的号令行事,但现在面对着如此急速变化的局势后,诚心投靠的已是不少。

    如此一来,这益都城却是愈发的稳固了,一万多的青徐军连日攻城,根本毫无进展。

    史文恭与秦明等人也因此不满足于固守城池,偶尔还派精兵去突袭几阵,在前两天夜里,史文恭还与秦明亲自领兵发起夜袭,战果倒是不算太多,只是劫获了不少敌军旗帜,而且那候姓主将的头盔,还在不经意间被流矢射落了下来,也一并夺了去。

    回城后,史文恭觉得这些旗帜与那头盔若是送去李庆那边,或有大用,于是便派人连夜突围送到了李庆手里。

    于是李庆便让人用长杆挑了那头盔与旗帜,在临淄城下四处敲锣打鼓的叫喊,说益都之兵已被他击溃,候姓将军已然被乱兵斩成肉泥。

    此时河北张霸道的两万兵马将来与李庆会师的消息,才刚传开不久,正是内外焦急之时,又突然传来了这么一个令人犹如五雷炸开的消息。

    现在的临淄城之所以能勉强坚守,主要还是寄希望于那益都城下的一万五千士兵,能收复益都,稳固后方,然后回师增援。

    如此的话,临淄城倒不是不能守,待守个十天半月,登州、莱州等地新招募的援军到来了时,或许颓势便能彻底的扭转过来了。

    慕容彦达麾下毕竟有着整整的六州之地,底蕴还是很足的。

    但现在却陡然突然传闻益都那最后一支在外的大军,也跟着覆灭了,配合着此前李庆心战中的种种事情,瞬间便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虽然很快便有将领走来辟谣,说益都的兵马并没有覆灭,这不过是李庆的雕虫小技而已,一个头盔并不能代表什么。

    然而,众人的心里防线却是已然被压垮了,依旧是疑云从生。

    连主将的头盔都能被人缴获,那候将军就算是没大败,只怕也是凶多吉少了。

    当晚入夜后的二更时分,李庆的中军大帐中,便多了几个想向他投诚的人……但慕容彦达或许在兵略方面差了一大截,但在耍阴谋上,却不是等闲之辈,他派了人在城内加紧巡逻,又当机立断,派了兵马去围住了魏府等地方,很是杀了些鸡来敬猴。

    可惜的是,这时的慕容彦达已是完全失去了军心民心,他能防得住城内的那些豪强大族一时无法做出献城之事,却是防不了所有的有心叛离之人。

    当晚的五更天,把守南城门的两千多士兵集体叛变,打开了城门,派人去通知了与他们相熟的呼延灼所部。

    不久后,呼延灼得李庆之命,挥兵从南门率先杀进了这临淄大城,徐宁、花荣随后掩兵而入,不久后便夺了其余各门。

    一时间,临淄城内喊杀震天,火光点点,直至天蒙蒙亮时,各部兵马已是杀到了燕国公府。

    这燕国公府修得跟座宫殿似的,城墙箭楼等防御设施一应俱全,不过有些出乎众人意料之外的是,当他们开始进攻这国公府时,却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原来,那慕容彦达听闻齐州军已经杀入城内后,便随亲信逃离了此地,想去与益都的那万余将士会合,以图东山再起。

    为了把人都吸引到这燕国公府来,慕容彦达并没有临走时把这里一把火烧了,并留下了少部分亲卫继续把守,做出一副他仍在这里的假象。

    故而当众人一路杀进国公府卧室后,只发现了已被逼服毒自尽的魏氏,并不见慕容彦达的身影。

    呼延灼、徐宁、花荣等遂急忙把这消息禀告了李庆,李庆笑道:“我已派了智深师傅提前去埋伏了,就是不知他能否有这机缘把人逮着。”

    ……此时临淄城外南边的一处隐蔽之处,鲁智深正带了一支两千人的精锐蹲守在此。

    这两天一直在下这小雪,天寒地冻的,在这荒郊野外的地方埋伏,滋味可不好受。

    鲁智深倒是不怕冷,依旧穿着一身单衣,紧握着禅杖,闭目养神,耳听八方。

    在鲁智深身边的两个将校,却是张三和李四,他们两个作为最早一批跟随李庆的人,现在身边也早已是水涨船高,各自当了个校尉,时常与鲁智深一起上阵杀敌。

    这时,张三此时略显急躁,压低着声音向鲁智深道:“智深师傅,那慕容彦达不会是从别处逃去了吧”

    今晚可是最为关键的一仗,其他弟兄都杀进城去了,不愁没功劳赚,若是他们在这里白吃了许久的西北方,最后却溜了慕容彦达,那可真是晦气了。

    鲁智深沉声道:“定下心来,别说话!此贼若真的逃了出来,必然会走这里去益都,若没逃出来,便是咱们与这大功无缘,也不消多说。”

    他话刚说完,耳朵便一动,睁开了眼睛来,猛地盯向前方,只见那如丧家之犬一般的慕容彦达,正好领着上千清醒,急匆匆的打这边窜逃而来……



第442章 迟来的“援军”
    清晨,小雪初停,朝阳缓缓升起,带来了一丝暖意。

    李庆下了白马,与徐宁、花荣、呼延灼等人抬步走进燕国公府,只见里头占地甚广,到处都是雕梁画栋,假山、回廊、池塘、花园等景交错布置,美不胜收。

    徐宁叹道:“这燕国公府,奢靡程度已是赶得上一处天子行宫了。”

    徐宁以前御前班值,常随着赵佶出行,到过一些地方上的行宫。

    李庆笑道:“行辕建得再好,若是士兵矛锋不利,终究会为人所夺,这国公府可不正是便宜了我军”

    众人听后都是深表赞同,纷纷颌首。
1...135136137138139...2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