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水浒第一大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比目鱼

    山士奇心高气傲,那天出关迎战,却草草收场后,一直很不甘心。

    但其余各将似乎都惧怕琼英的飞石,不太愿意在出关鏖战,只想固守关城。

    有人向山士奇建言道“抱犊山上,也有七八千号兵马,若到了夜晚他们能从敌军背后发起突袭,我军出关与之一起厮杀,定能取胜”

    山士奇听后,顿时眼前一亮,忙差人密约文仲容悄然出兵,不多时后,军士回报“文将军说这几天月明如昼,不妨待月晦之时,再行进兵,勿使敌人不觉为妙。”

    山士奇道“这也是道理。”

    如此一连过了数天后,齐军竟偃旗息鼓起来,不知是何缘故。

    忽然有人来报,说崔野领十数骑,从抱犊山侧驰至关内。

    崔野进了壶关后,参见山士奇道“今夜三更,文仲容将军领兵一万,潜出抱犊山之东,人披软战,马摘銮铃,黎明必到齐军寨后,这里可速准备出关接应。”

    山士奇喜道“我等两路夹击,齐军必败”

    山士奇于是置酒管待崔野,信心满满,觉得此番定能马到功成。

    山士奇自觉本事不比钮文忠逊色多少,所以一向不服钮文忠窃居枢密使的高位,而他却只是个兵马都监。

    此番齐军来势汹汹,连占二州,几有倾覆河东之势,若是在这种情况下,山士奇却能一举将齐军打败,那他便能凭着这泼天的功劳,一跃成为田虎麾下数一数二的人物。

    富贵险中求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李庆在灯烛之下,拆开一封信来看着,信上写了几行蝇头细字,却是唐斌让人带来的密约次日黎明时分献关,唐斌与文仲容领兵潜至齐军寨后,只等炮响,关内杀出接应。

    那时崔野在关内不出,乘机夺取关门,李庆可急速杀进关去。

    李庆看罢,与许贯中密议准备。

    许贯中道“唐将军既已说动文、野二人,当令秦明、縻貹、单廷珪、魏定国等将,领兵一万,卷旗息鼓,潜往寨后。

    如遇唐、文二将兵到,勿令彼遽逼营寨,直待我兵已得此关,听放轰天子母号炮,方可容地近前。

    再令史文恭、索超领兵五千,潜往寨东埋伏;琼英、鲁智深领兵五千,潜往寨西埋伏。

    只听寨内炮响,两路齐出接应,合兵冲杀上关。

    万一我兵中彼奸计,即来救应。”

    这却是完全之策,李庆当下依议传令,众将遵守准备去了。

    再说山士奇在关内得崔野消息,专听齐军寨后炮声。

    候至天明,忽听得关南连珠炮响,崔野同士奇上关眺望,见齐军寨后尘起,旌旗错乱。

    崔野道“此必文将军兵到,可速出关接应”

    山士奇同史定领精兵一万,先出关冲杀,令崔野、陆辉领兵一万,随后策应,却令竺敬,仲良驻扎关上。

    那些齐军见关上冲出兵来,望后急退。

    山士奇当先驱兵卷杀过来,猛听的一声炮响,齐军左右,撞出两彪军马,杀奔前来。

    崔野见齐军两队杀出,急回马领兵抢上关来,横矛立马于门外。

    山士奇、史定正在分头杀,齐军寨中又一声炮响,韩世忠、呼延灼统率上万精锐,冲杀过来。

    山士奇知有准备,急招回马上关,关前一将,立马大叫道“崔野在此,壶关已属齐军,山士奇可速下马投降”

    崔野说着,手起一矛,早把竺敬戮死。

    山士奇大惊,不知所措,领数十骑,望西抵死冲突去了。

    秦明、縻貹等将要夺关隘,也不去追赶,领兵杀上关来。

    那时韩世忠等步兵轻捷,已率先抢上关,即放号炮,同崔野赶杀把关军士,夺了壶关。

    仲良被乱兵所杀,关外史定,被索超搠翻。

    壶关守军兵四散逃窜,弃下盔甲马匹无数,杀死二千余人,生擒五百余名,降者甚众




第500章 援军
    李庆骑马进入了壶关时,回望四周,端的是险峻之极,不由的暗呼侥幸,要不是山士奇此人有勇无谋,李庆又让唐斌劝降了文仲容、崔野作为内应,这壶关怎么可能会如此轻易的便落入他的手中

    这时,唐斌领了文仲容、崔野进关前来参拜李庆“文某崔某有缘,得以归入齐公麾下,愿效犬马”

    李庆大喜道“若非有二位将领,某如何能赚得此关”

    李庆随即下令设宴,与唐斌、文仲容、崔野等人庆贺,一面计点关内外军士,新降兵一万五千余人,获战马一千余匹。

    降兵中,有七八千是文仲容和崔野所部,其余的都是壶关内的守军,从卫州打到壶关,李庆已招降了不知多少河东士卒,其中老弱病残甚多,又士气低迷,根本不堪大用。

    故而对于这些降兵,李庆首先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淘汰其中的老弱,然后才打散后就地协助镇守城池。

    此时,众将都来献功。

    李庆赏劳将佐军兵已毕,问文仲容、崔野隆德府城中的兵将多寡。

    文仲容道“隆德府城内原有三万兵马,山士奇选出了一万士兵前来壶关增援,现城中兵马尚有二万,正偏将佐共十员。

    那十员将佐分别是孙琪、叶声、金鼎、黄钺、冷宁、戴美、翁奎、杨春、牛庚、蔡泽。”

    一旁的唐斌主动请命道“田虎恃壶关为隆德府屏障,现壶关已破,田虎失一臂矣。

    唐某不才,愿为前部去打隆德府城。”

    当下陵川降将耿恭亦愿同唐斌为前部先锋,李庆应允了。

    少顷,李庆对文仲容、崔野二人道“两位素居抱犊山,知彼情形,威风久着。

    李某欲令二位管令本部人马,仍往抱犊屯扎,以当一面。

    待李某打破隆德府,那时请将军相会,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文仲容,崔野同声答道“齐公之令,安敢不遵”

    当下酒罢,文、崔辞别李庆,往抱犊山去了。

    翌日,李庆留下部分兵马镇守壶关,然后拔寨起行,以唐斌、耿恭为先锋,继续往北进军。

    壶关离那隆德府的治所潞城不过六七十里,大军行了半天后便已赶到,离城南十里下寨。

    这潞城虽然也有伏牛山以及绛水等河流作为依仗,但险峻程度却是远不如壶关,而且那守将山士奇刚遭遇了壶关之败,惊魂未定,已是丧了胆气,再不敢主动出城迎战了。

    潞城之内现在虽然有两万兵马,但山士奇却觉得不安稳,于是一日之内连派了数拨使者前往威胜州求援。

    齐军正在修建营寨,准备攻城时,却忽然有斥候来报,说晋州的田彪再次领兵两万离开了临汾,往泽州方向而去。

    田虎离开临汾返回威胜州后,便将晋州的大小事物交给了他兄弟田彪来处理。

    别看田彪刚吃了败仗,但回去后根本没受到田虎的多少责罚,继续被委以重任,现在晋州、绛州两地皆受他节制。

    田彪救援泽州不成,反而遭遇大败后,心里一直不忿,恰好这时又听令李庆领兵数万北上去打隆德府,泽州防御空虚,心思于是又重新活跃了起来,他那军师章士隐揣摩出了田彪之意,也力主他出兵泽州,“泽州兵力空虚,大王若领兵突然杀去,定能不费吹灰之力的将那里夺回,那时李庆的大军断了归路,必然军心涣散,我等只需扼守主关隘,便能坐视他数万大军一朝溃散”

    章士隐的提议可谓相当诱人,田彪于是当即领兵两万,杀向了泽州。

    李庆听闻了这个消息后,当即让韩世忠领兵八千,前去救援,并嘱咐他道“若杀散了田彪这伙兵马后,便可趁机趁胜追击,杀入晋州境内”

    韩世忠当即得令去了。

    三天后,韩世忠与花荣内外夹击,再次大败田彪于晋城之下,田彪仅在二百骑兵的护卫下逃脱,而田彪那位狗头军师章士隐,却被生擒了,表示愿意归降,于是被押送往潞州这边来。

    韩世忠依照李庆之前的吩咐,继续统帅大军趁胜追击,杀入了晋州地界,一日之内连拔数城,直接攻到了治所临汾城下。

    这一次,田彪是彻底丧胆了,全军上下,闻韩世忠之名而变色。

    韩世忠虽然只有不到万余兵马,而临汾城中却还有三万大军,却已是不敢出城,连连向威胜州求救威胜州的省院官,刚接得潞城守将山士奇的告急后,又收到了晋州田彪的告急申文,连忙奏知田虎,说齐兵势大,隆德府、晋州两处危急。

    田虎当即升殿,与众人计议,发兵救援。

    只见班部中闪出一个人,首戴黄冠,身披鹤氅,上前奏道“臣启大王,臣愿往壶关退敌。”

    此人不是别个,正是田虎最为倚重的国师丞相乔道清。

    田虎听闻乔道清愿领军马往潞州拒敌后,当下大声赞道“国师恁般替寡人分忧,真乃寡人之栋梁”

    说还未毕,又见殿帅孙安上殿启奏“臣愿领军马去援晋州。”

    这个孙安与乔道清同乡,他也是泾原人。

    生的身长九尺,腰大八围,颇知韬略,膂力过人。

    学得一身出色的好武艺,惯使两口镔铁剑。

    后来,孙安为了报父仇,杀死两人,因官府追捕紧急,弃家逃走。

    他素与乔道清交厚,闻知乔道清在田虎手下,遂到威胜,投诉乔道清。

    乔道清把孙安荐与田虎,拒敌有功,得授殿帅之职。

    孙安确实也是个适合领兵的人,田虎自是没有拒绝,他于是加封了乔道清、孙安为征南大元帅,各拨兵马二万与他们,令枢密院分拨兵将,随从乔道清、孙安进征。

    枢密院得令,选将拨兵,交付二人,乔道清、孙安即日整点军马起程。

    孙安统领秦英、金祯、陆清、毕胜等十员都授统制之职的偏将,当下辞别了乔道清,领二万军马,出霍山沿着汾河河谷朝着临汾城进发。

    乔道清也很快领兵离开了威胜州,浩浩荡荡的往潞城而去



第501章 契丹骑兵
    乔道清将二万军马,着团练聂新、冯玘统领,随后自己同四员偏将雷震、倪麟、费珍、薛灿先行。

    那四员偏将,都伪授总管之职,随着乔道清,管领精兵二万,星夜望隆德府治所潞城进发。

    不一日,前锋已来到潞城之北十里开外,李庆这时本在指挥兵马攻打潞城,将士多次登上城楼,但听闻对方援军已到后,便下令鸣金收兵,以一万五千兵马看住潞城,自率三万余精兵绕城而上,在城北四里外摆开阵势。

    潞城这附近有数条河流,其中最主要的一条便是漳河。

    漳河,古称衡漳、衡水,“衡者,横也”,意指这漳河的河道迁徙无常,散温而不可制。

    这漳河的上游主要有两条河流,一条是清漳河,一条是浊漳河,清漳河现发源于辽州的和顺县,而浊漳河则是发源于这隆德府的上党县附近。

    清漳河总体自北往南流,而浊漳河却是向自南向北流,经过上党、潞城、襄垣然后拐个大弯,突然奔东南而去。

    此时,李庆摆开阵势的地方,东边便是这浊漳河。

    不过现在已是初秋时节,浊漳河进入了水流不大,最浅的地方未过膝盖,并不足以作为防护依仗。

    不过李庆所选的战场,除了东边这浊漳河外,总体上开阔之地,显然并不打算摆开防御之阵。

    不多时后,乔道清也统率兵马赶到了这里,两阵相对,旗鼓相望。

    李庆放眼望去,只见对面阵中许多将校簇拥着一个先生,立马于红罗宝盖下。

    那人头戴紫金嵌宝鱼尾道冠,身穿皂沿边烈火锦鹤氅,仗一口锟铁古剑,坐一匹雪花银马,八字眉碧眼落腮胡。

    此人的马前皂旗上,写两行十九个大鎏金字“护国灵感真人、军师左丞相、征南大元帅乔。”

    这人原来便是对面的主帅乔道清。

    两军对阵后,乔道清竟根本不与齐军搭话,便下令擂起了出击的战鼓。

    一支七千余人的骑兵,立即从中间奔行而出,如轰雷一般,直往李庆的帅旗奔来李庆、许贯中等人看着眼前这一幕,可谓是大出意料之外。

    田虎的地盘,位于河东南部,同样缺乏战马,据李庆此前获知的情报,田虎成建制的骑兵也就那么三四千人而已。

    未曾想到,这乔道清麾下,竟有着这么一支七千多人的骑兵主力而且细看之下,此时冲锋而来的这七千多个骑手,个个身穿粗糙的兽皮短衣,透露着一股凶悍之气,分明就是契丹人契丹贵族子弟,其实现在已多有不擅骑马,但底层百姓却很多仍是在马背上长大的。

    近年来,辽国屡遭败仗,境内反叛四起,民不聊生。

    乔道清这七千骑兵,便都是他从辽国的西京大同府境内招揽而来的,有的是经年马贼,有的是反叛的士兵,有的则是活不下去的契丹百姓。

    田虎与李援之间的关系,也曾和缓过那么一两年,而乔道清这七千骑兵,便是那时候他亲自去招揽来的,平时甚至连田虎都不怎么能指挥得动,也是乔道清安身立命最大的依仗之一。

    此时,这七千骑兵,分为数个人数不等的梯队,呈锋矢阵突袭而来。

    因为战斗的开始时刻是最关键的,所以突出在半圆型前边的人马最多,有两个千人队,共计一千七百余人,由乔道清的亲信大将雷震亲率,且皆为精锐。

    其余的梯队,则人数不多,少的六七百人,多的近千人。

    骑兵的战法,虽然说大差不差,大多数的注重点都是在速度与机动性上,但在不同的部队、包括民族之间,具体到战术运用上,却也还是颇有细节方面之差异的。

    部队战法的不同主要是在主将,看主将的喜好是什么。

    有的主将性格很果断,非常勇敢,往往就会更偏重突袭与奔袭;而有的主将则较为稳重,常常就更偏重步步扎营,不轻易犯险。

    而民族战法的不同,则主要是便是看不同民族的“不同天性”了。
1...159160161162163...2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