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水浒第一大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比目鱼

    视罪行的轻重,不同的奴隶要做的事情也会有所不同,

    情节轻的,便开垦种地,情节稍重的,则修路搭桥,梳理港汊,最严重的则会调去开矿,死亡率有三四成之高。

    经过这么铁腕治理后,流民营附近的治安情况倒是好转了许多,

    但仍会有石兴这类胆大包天的人,无论如何都会铤而走险。

    这石兴行事还是比较慎重的,白天时便专门来踩过点,选择了监视、巡逻最薄弱的路线进发,

    当走到芦萉地附近时,他们大道小路都不走,专门绕个大湾,弯腰趟着麦地而行,

    一路走过,不知踩死了多少茁壮成长的麦苗。

    李庆之所以会严惩这些偷菜贼,便是因为他们虽然偷的菜不多,但过程中却踩死了许多麦苗、稻谷。

    百姓辛辛苦苦,挥汗如雨的耕耘,劳动成果却被人如此糟蹋,实在是无法容忍。

    石兴一行人终于到了芦萉地后,有人接着月光,看到了那些白花花的芦萉,瞬间发出了饿狼般的眼神,正要冲出去时,却被石兴拦住了,

    “再等等!那里有人监视的人,他们很快就换岗了!”

    众人听后,这才咽着口水,勉强又按耐着等了一会。

    果然,只听一声锣响,在各处巡逻和盯梢的纷纷起身离开,

    “就是现在!”

    石兴立马从麦田里冲了出去,猛地拔起了两根芦萉,拗断叶子,揣到了衣兜中。

    其余的人




第332章 流民营
    第332章 流民营

    第二天清早,石兴又偷偷吃了两根芦萉,顿时神清气爽,

    他站在帐篷门口,看着外头的那些骨瘦如柴的流民,心头莫名的升起了一股优越感来。

    随后,石兴又琢磨着几时拿出几根芦萉来,去找这些流民换东西,

    石兴离家逃荒也有一两年了,知道这些流民中,部分人还是有些好东西藏在身上的,或许几根芦萉就能换到不少值钱的物品。

    正沉思着时,石兴忽见前边走过一个模样尚可的妇人,心头顿时一阵火热,

    这妇人怀里还抱着个两岁左右的娃娃,脸上露着悲切,也是一片饥色,

    石兴认得此人是他原来那村地主家的儿媳,

    后来王复席卷齐州,四处抄没钱粮,那地主带着家人提前跑路了,谁知半路却遇到了劫匪,人虽逃得出来,家财却没了。

    石兴前些天还打听到,如今这妇人的家人已几乎死绝,只剩下她带着个孩儿。

    “若是拿两根芦萉去给她,或许能将她哄骗到小树林去,到那时……嘿嘿……”

    想到这里时,石兴的心头更加的火热和躁动不安了。

    就在他想入非非的时候,忽然听得数声锣响,外边的人群一阵涌动。

    石兴知道,这时施粥的时间到了,忙进到里面去拿起盘子,匆匆往外边走去。

    虽然他偷盗了许多芦萉,但一日两餐的白粥却不想错过。

    流民营中,有不少手持棍棒的黑袖巡逻队,在维持着秩序,石兴看到他们时,眼中满是愤恨之色。

    当初他刚逃到这里时,只因强抢了一个老人的粥吃,便被这些“黑犬”用棍棒打了一顿,在他头上打出了几个大包。

    不过怨恨归怨恨,石兴却不敢去惹他们,默默的排在了队伍的后面。

    这时,背后有人忽地拍了他一下,

    “石兄弟,今天倒是巧了。”

    石兴转头一看,却是以前相识的铁匠王三,

    王三小声道:“石兄弟,前些天跟你走得很近的赵四他们,昨晚全都被抓了,你可知道”

    石兴虽才听说这个消息,但料想肯定会这样。

    不见好就收,肯定便会被巡逻队所擒,石兴犯的事多了去,至今仍没被抓,便是懂得控制自己。

    两人又小声交谈了一会后,王三在石兴耳边道:

    “听人说王复大王如今又在南边的徐州招兵买马,咱兄弟何不一起去投靠他”

    石兴听后,暗自摇了摇头,

    当初在齐州时,他就曾想去投奔王复,

    可惜那时的王复,麾下也有两万人左右,四处都闹饥荒,粮食短缺,已不再招手新人了。

    石兴失望之下,这才随大流来到了平阴县。

    故而石兴对王复此人实在是失望之极,可不想走上数百里的路跑去徐州投奔他,

    王三见了石兴的神色后,皱眉道:

    “怎么,难道石兄弟你打算以后都在这平阴县

    这班人规矩大的很,这个不能做,那个也不能做,不似好汉行径,哪有去跟王复大王畅快”

    石兴漠然道:“听说平阴县会给流民分地,我想将分来的地卖掉后再走。”

    王三嗤笑了一声:

    “兄弟你还是别多想了,平阴县会给流民分地的事确实不假,不过他们却优先分给那些拖家带口的,

    而且,分地前他们还会反复考察,恨不得把人祖宗十八代都问个清楚,像咱们这种孤身一人、身上带着泼皮气的,就慢慢等吧。”

    似乎觉得只凭刚才的话,还不足以打消石兴的念头,王三又道:

    “就算你分到地了,三年之内也只是有使用权,

    也就说至少耕作三年后,他们才会把田契给你,

    你想分到田后就卖给别人想也别想了!”

    这些事情,石兴确实是第一次听,心头颇为震动,

    “



第333章 关胜的傲慢
    第333章 关胜的傲慢

    “流民营里又出现了乱子”

    李庆见到吴典恩气喘吁吁的跑来后,立即便皱眉问道。

    吴典恩早不在阳谷县做驿丞了,也跟应伯爵、谢希大一样,来了李庆身边谋差事。

    攻下平阴县后,齐州流民便大量涌来这边,

    虽然李庆有给流民分田安置的政策,但这事却是急不来的,

    除了需要甄选百姓外,有不少人即便是身无分文,却也不打算在这平阴县常住,

    许多人都有安土重迁的思想,来平阴县不过是逃荒而已,待时机成熟后,还会返回齐州老家,

    故而建立一个专门的流民营,集中管理这些流民,是十分有必要的事。

    而这平阴县的流民营,规模无疑是李庆治下最大的,人数基本在七八千以上,最多时候甚至有一万五千人。

    吴典恩现在的职责,便是在管理这个流民营诸多琐事。

    他以前不过是个小小阴阳生,后来又只在原主李庆身边做些放债的事,虽然也偶尔出谋划策,但几时管过这么多人

    刚开始的时候,他管着这里可是出过不少乱子,辛苦李庆后来派了陈阿四来带了一支军队过来,又搭建起了严密了巡逻体系,这才逐渐安稳下来。

    而且吴典恩胜在不打肿脸充胖子,遇到棘手的事便立即去向李庆请教,所以最近管理人的手段也是大有提升。

    当李庆听了吴典恩关于那流民石兴的汇报后,并没有多在意,只是吩咐道:

    “还是要加强流民中恶徒的识别,揪出一个便惩治一个,绝不姑息,但也不要矫枉过正……”

    吴典恩谦虚的听完了李庆的指示后,这才离开做事去了,

    李庆则继续带着人考察着平阴县的地形地貌。

    平阴县辖境挺大的,从城池到界首镇一带,李庆此前也领兵走过,荒地连片,后世其实还为此多设了个肥城县来管理。

    李庆打算将这片地开垦出来,安置下一个个流民村落后,若人口多了起来,也打算另建一座城池,好分一下平阴县的负担。

    当他在外忙活了半天,打马返回城里时,刚刚坐下歇息,时迁便走了过来,

    “大官人,有梁山的最新情报。”

    梁山那边正厮杀得火热,李庆自是分外关心,专门派了时迁领队去打听情报。

    大刀关胜此人不简单,是原著中的“梁山马军五虎将”之首,地位犹在林冲之上,大聚义时排在了第五位,只在宋江、卢俊义、吴用、公孙胜后边。

    他领兵攻打梁山,在原著中也是发生过的,最后被呼延灼诈降所骗,因此竟被梁山生擒了去,不得已便唯有选择了投降。

    不过现在的情况却有些不太一样,呼延灼如今还在慕容彦达麾下做事,并没有投靠梁山,这诈降之计恐怕是不会上演了。

    但李庆还是有些担心,故而派了人去见关胜,想提醒他一下。

    谁知关胜此人却孤傲之极,见都没见李庆派去的人。

    因为关胜早向人打听到,这东平府的统制使李庆为人跋扈,割据一方,听调不听宣,故而对他成见极深。

    关胜还对左右的裨将说过:“待吾扫平梁山水泊后,定会去顺手剿灭了此等乱臣贼子!”

    李庆得知了这个情况后,十分的无语,便去将唐斌找来问了问,

    唐斌叹道:“关兄弟的本事胜我十倍,但性格上确实有些执拗,不过相信他也最重豪杰,见了统制外,想法定会为大有改变。”

    不管如何,既然关胜如此不待见他,李庆也不可能腆着脸贴上去,唯有默默旁观这场战事了。

    李庆这时看了一眼时迁送来的最新情报,却是关胜那边与梁山刚斗将了一场,

    这一日,“丑郡马”宣赞率先部领,直到梁山大寨前寻衅。

    宋江举众出迎,看了宣赞在门旗上勒战,便问:“兄弟,



第334章 难处
    第334章 难处

    林冲、孙立两将双取关胜,关胜一齐迎住。

    三骑马向征尘影里,转灯般厮杀。

    如此都了有五十个回合以上,关胜渐渐有些力所不怠,

    就在这时,宋江忽然与吴用窃窃私语,望着战阵指指点点,最后似是商议出了什么计策,下令教鸣金收军。

    林冲,孙立只好勒马返回,一起叫道

    “正待擒捉这厮,兄长何故收军罢战”

    宋江高声道:

    “贤弟,我等忠义自守,方才以两取一,非所愿也。纵使一时捉他,亦令其心不服。

    再者吾看大刀义勇之将,世本忠臣,若得到此人上山,宋江情愿让位。”

    林冲、孙立等人听后,尽皆变色,

    战场之上,又不是切磋武艺,意二敌一的事情梁山又不是没做过,

    此外,宋江对这关胜也太过看重了些,竟说什么愿意让位于他

    两边各自收兵后,宋江返回军营,找来了曾做过高级武将的彭玘,问他道:

    “彭兄弟可敢去敌营行诈降之计”

    彭玘的一家老小如今都被宋江派人“接”到了山上,已是别无二心,

    况且最近的大名府一役,梁山连战连捷,几乎便要攻取了那座北——京城,

    彭玘见识到了官兵的暗弱,更是绝对在这梁山落草未尝就没有前途。

    因此当宋江如此问他后,彭玘当下便表示愿入敌营走一遭,

    宋江大喜,立即将他跟吴用商量的计策与他说了……

    却说关胜回到营寨后,下马卸甲,心中暗忖道:

    “我力斗二将不过,眼看就输与他了,那宋**子却收了军马,不知是何意思”

    正百思不解之时,忽有伏路小校前来报说:

    “贼营中走出一个身穿朝廷铠甲的将军,单人匹马,要见元帅。”

    关胜道:“你不问他是谁”

    小校道:“他又没衣甲军器,并不肯说姓名,只言要见元帅。”

    关胜道:“既是如此,与我唤来。”

    没多时,来到帐中,拜见关胜。

    关胜回顾首将,剔灯再看,却不认识,便问他是谁。

    那人道:“乞退左右。”

    关胜大笑道:“大将身居百万军中,若还不是一德一心,安能用兵如指吾帐上帐下,无大无小,尽是机密之人;你有话,但说不妨。”

    这话却是他先祖武圣关羽说过的,关胜向来奉为要旨。

    那人道:“小将彭玘的便是。曾与朝廷统领连环马军征进梁山泊。谁想中贼奸计,失陷了军机,不得还京见驾。

    昨都听得将军到来,真乃不胜之喜。早间阵上,林冲,秦明待捉将军,宋江火急收军,便是害怕伤犯了足下……”

    关胜听后,大感诧异,又觉得彭玘似乎话里有话,便问:

    “不知宋江差遣你来,有何目的”
1...9192939495...2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