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霸三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追雪逍遥01
庞统深深的看了赵云一眼,无奈的说道:“子龙!你的心太实了,那我问你,那一次,刘备和曹操并未交手,曹操因为吕布突然偷袭兖州,主动退兵,那事后,刘备把兵马还给陶谦了没有”
赵云道:“这我就不知道了,事后我便离开了。”
“没有!”庞统加重语气,从嘴里吐
第100章 无法接受
“你是说皇叔杀了刘琦”赵云登时瞪大了眼睛,脸上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庞统摇了摇头,“我可没这么说。”
但赵云细一琢磨,这件事还真是有些蹊跷。
刘琦当时还很年轻,做了州牧没多久便病倒了,之后便一直没有好转,赵云做梦也没想到刘琦会英年早逝。
刘琦比刘备年轻了二三十岁,死的时候还不到三十岁,正是一个男人最黄金的年龄。
可庞统最后说的那句话,却让赵云感到不寒而栗。
“刘琦在刘备最希望他消失的时候死了!”这不由得让人深思,莫非这其中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阴谋”网更新最快 电脑端:
眼看到了晌午,庞统指了指自己的肚子,“子龙!说了这么久,我口干舌燥,腹中也略感饥饿,你就打算让我这么一直干坐着吗”
赵云狠狠的白了一眼,冲张著摆了摆手,“吩咐庖厨,做几道菜,再拿两壶酒来。”
虽然庞统说的这些过于骇人听闻,让赵云心里不是很满意,但也的确勾起了赵云的好奇心。
庞统感叹道:“在你这里蹭顿饭吃,可真不容易,跟我比起来,刘循就没有这样的福气了。”
等酒菜上来之后,赵云一口也没吃,眼睛直盯着庞统,等他接着往下说。
庞统生性洒脱,向来无拘无束,自顾自的吃了几口菜,喝了几口酒,便提到了吕布,“吕布命丧白门楼,死前被曹操所擒,曾向刘备求情,子龙可还记得”
赵云点点头,“当然记得。”
庞统道:“吕布对刘备说:君为座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吕布曾辕门射戟,替刘备解围,可刘备并没有念辕门射戟之情,反而提醒曹操,不要忘了董卓和丁建阳的下场,吕布也因此被曹操缢死,死前曾痛骂,刘备最是叵信之人。”
赵云冷笑道:“吕布见利忘义,一向反复无常,这种人死不足惜,皇叔为何要救他。”
庞统摇了摇头,“若像你说的这样,当初刘备就不会收留吕布了。”
赵云一时无法反驳。
庞统解释道:“刘备之所以不念旧情,跟当初不救公孙瓒一样,即便他救了吕布,吕布也是为曹操效力,对刘备没有任何的裨益。”
接下来,庞统又提到了长坂坡的事情,“子龙!在长坂坡面对几十万曹军的追杀,你神勇盖世,单枪匹马把曹营杀了个七进七出,一战名震天下,孤身虎胆救出了幼主阿斗,当时却有不少人怀疑你投降了曹操。”
赵云叹了口气,“别人怎么看我,我不在乎,皇叔只要信任我,便足够了!”网更新最快 手机端:https:/m/
庞统轻轻的笑了:“子龙!其实你我心里都清楚,对你,主公并没有那么信任,要不然,你平时也不会行事那么小心了。连同乡好友都调离自己身边,区区一个樊氏,却能让你如履薄冰。”
赵云还是没有反驳,因为庞统说的都是实情。
庞统自斟自饮,谈笑自若,“长坂坡有人怀疑你投了曹操,不错,刘备曾严厉的申斥那些人,说你绝不会背弃他,这就跟刘备在你面前摔阿斗一样,不过是使的帝王心术罢了。”
“你说什么”赵云猛然站了起来,怒视着庞统,眼中隐含杀气。
庞统却没有丝毫的慌乱,稳稳当当的坐在那里,笑着给自己又斟了一杯酒。
&n
第101章 苦等六年
说完之后,庞统深深的看了赵云一眼,“好了,时候不早了,我也该走了。”
赵云没有挽留,当走到门口,庞统又停住了脚步,似乎想起了什么事情,回头看向赵云,庞统问道:“子龙!你扪心自问,你究竟忠的是刘备,还是忠于自己所秉持的信念”
赵云顿时一愣,庞统笑了笑,径直推门走了出去,过了好一会,院中还飘荡着那真情流露的爽朗笑声。网更新最快 手机端:https:/m/
赵云久久的陷入了沉默,一个人怔怔的坐着,庞统这个问题,一下子让他的记忆回到了二十年前。
自黄巾起义之后,中原各地盗贼四起,举旗造反的人多的数不胜数,这些头目本来都是穷苦的百姓,名字也没几个像样的,不外乎“土根”“大眼”“狗娃”“三剩”,可是既然要造反,原先的名字自然不够威风,于是这些人纷纷给自己起了响亮的名号。
身形矫健的叫“张飞燕”,眼睛大的叫“李大目”,胡子少的叫“于羝根”,骑白马的叫“张白骑”,嗓门大的叫“张雷公”……这些人打着造反的旗号,为祸一方,给各地造成了极不稳定的影响,各地纷纷招募兵勇,保境安民,赵云因为从小跟随名师学艺,加上人品端正,嫉恶如仇,深得当地百姓的拥护,被推举做了常山郡守的校尉。
也就是“守备队队长”。
后来,董卓乱政,群雄并起,公孙瓒和袁绍为了争夺冀州,打的不可开交,常山身为冀州的一个郡县,自然要确立自己的归属问题。
也就是站队问题,当是的冀州归属不明,赵云也陷入了痛苦的抉择,是辅佐袁绍,还是辅佐公孙瓒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赵云投奔了公孙瓒。
公孙瓒在当时极有名望,多次出兵抵挡异族入侵,提到他的名字,不管是乌桓、还是鲜卑,无不闻之丧胆,尤其是公孙瓒统帅的三千“白马义从”,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且,公孙瓒还带人痛击入侵青州的黄巾兵,杀敌数万,战功卓著。
袁绍虽然顶着“四世三公”的五彩光环,却只顾着抢夺地盘,没什么出彩的表现。
公孙瓒听说赵云来投,欣喜不已,接见他的时候曾当面询问:“听说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绍,怎么唯独你能迷途知返呢”
赵云当时的回答是:“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明主,百姓有倒悬之危,鄙州经过商议讨论,要追随仁政所在,并不是因为我们个人疏远袁绍而偏向于将军您。”
后来,赵云对公孙瓒的表现,愈发感到失望,原来公孙瓒跟袁绍一样,也只顾个人私利,只顾着争夺地盘,对百姓的疾苦毫不理会。
直到遇到刘备,赵云渐渐沉寂的心才陡然焕发生机,从刘备身上,他看到了希望。
从徐州回来后,没多久赵云的兄长便生病去世了,赵云便以此为由向公孙瓒“请假”,回乡给兄长送葬,可直到公孙瓒被袁绍打败,赵云也没有回去“销假”。
可离开公孙瓒之后,整整六年,赵云却一直留在常山。
不是他不想辅佐刘备,那几年刘备的确不怎么争气,先后两次做了徐州牧,但时间都非常短,第一次一年多,第二次还不到一年。
赵云在常山,刘备在徐州,远隔千山万水,每一次赵云刚刚打听到刘备的下落,刚要去投奔,刘备就不知道被打的跑到哪里去了。
刘备那段时间,不是在逃命,就是寄人篱下。
有时候甚至连刘备自己都不知道,这顿饭吃了,下顿饭会在哪里吃
后来终于打听到刘备投了袁绍,适逢官渡大战爆发,赵云马上赶去投奔。
苦等了刘备六年,赵云无怨无悔,当时刘备在袁绍的身边,如履薄冰,孤苦无依,赵云不仅来了,还在袁绍的眼皮子底下神不知鬼不觉的帮刘备招募了数百壮卒,后来刘备寻了个借口离开邺城,脱离袁绍的控制。
自那以后,赵云便寸步不离刘备左右,为他东征西讨,开
第102章 抵达绵竹
刘循把农夫的事情告诉法正,语重心长的说:“这样可不行,老弱妇孺本来身体就比不上青壮的男人,混在一起,不仅拖累回迁的速度,也容易滋生矛盾。”
法正无奈的说:“主公!虽然我们抽调了不少士兵帮忙回迁,可这些士兵既要维护秩序,又要帮着运送行礼,还要照顾孤寡老弱,实在是应付不过来,难以兼顾。”
刘循叫过一个亲卫,先把农夫送走,沉吟着打量着回迁的队伍,队伍虽然有人在维护秩序,可效果却不太理想,刘循的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人多事杂,队伍每天才走一二十里路,大人闹,孩子哭,乱七八糟的事情一股脑的都压在刘循的身上,弄的他愈发心烦意乱。
别说这么多人,即便是一家一户,搬家也不是个小问题。
法正喘了口气,心生一计,对刘循说:“主公!百姓对士兵本来心里就有所抵触,加上有些士兵纪律散漫,也不怎么用心,矛盾自然不可避免。不如这样,把百姓自发组织起来,让那些德高望重的“三老”发挥作用,我们只负责维持秩序,主公再适当的给予一些奖赏,问题应该不难解决。”
三老在各地很有威望,这些人平日里负责调节纠纷、帮着官府征税、募兵、掌管教化,由他们出面,的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等第一批百姓顺利抵达绵竹后,刘循马上把事情交给法正去安排。
法正不敢怠慢,何况他现在是绵竹令,如果表现不好,刘循随时会把他撤职严惩。
百姓各自争先恐后的忙着往自己家搬运行礼,回家的喜悦挂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常言说,金窝银窝比不上自己的草窝。
可是很快,有的百姓脸上换上了愁容。
刘循在街上巡视,不一会就被大伙给围住了。
“我们家的房子塌了。”
“我家的房子也被大火给烧掉了。”
“我家种的几棵大柳树,也被人砍掉了。”
“还有我,大大小小十几个门板都不见了。”
乱七八糟的问题一大堆,吵的刘循耳膜都疼。
刘循见人越聚越多,便大声说:“乡亲们,不用担心,有问题可以去县衙,我会安排人接待你们,如果你们说的属实的话,官府会补偿大家的。”
好不容易把这些人劝走,刘循亲自走访了几户,也发现了问题,许多农户家里的房顶被拆掉了;有的家里种的大树也被砍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桩子;有的更气人,前院后院所有的门板都不见了。
王文想了想,疑惑的说:“虽说郑公在城里放过一把火,不过也仅仅是烧掉了粮草和辎重,并没有破坏过百姓的财物,可为何这些百姓家中却被弄的翻天覆地呢”
刘循忽然想起,刘备在守城的时候,曾命人往城下丢过不少东西,当时刘循并没有注意。
刘循气的火冒三丈,咬牙骂道:“这一定是刘备干的好事!”
守城的器械,不外乎滚木、礌石、弓箭和火油。
在当时的情况下,守城器械严重不足,刘备唯一能筹集到的也就只有“滚木”了,弓箭、礌石、火油这些东西城里都找不到,唯独木头几乎各家各户都有现成的。
门板、梁柱、还有种植的大树,几乎不用加工,只需运到城墙上,便能抵挡一阵子。
刘循脸色铁青,气满胸膛,刘备现在已经回了荆州,总不能为这种事去找他算账。
刘循对王文叮嘱道:“告诉法正,派人认真核实,只要情况属实,由府库出钱,派人马上给百姓修缮房屋,凡是损坏的东西,我们加倍赔偿!”
王文答应一声,马上赶往县衙。
刘循信步来到东城,他一身便衣,身边只有几个亲
第103章 打死为止
刘循带人若无其事的离开,等再次返回时,其中几个亲随已经换上了寻常百姓的装束。
换了装束的亲随径直朝李胜府门前走来,被李胜的管家瞧见了,厉声呵斥道:“喂,你们几个什么人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
“怎么了这条街又不是你们家的,我们愿意走就走,你管的着吗”
“吆喝!说话还挺冲。”
李福仗势欺人惯了,没想到竟然有人敢跟他顶嘴,当即带人走了过来。
“瞧见了吗李府正在搬家,闲人一律禁行,你们几个胆子不小啊。”
“怎么了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我们今儿就从这里走,管你什么事儿。”
“他娘的,敢在李府门前耍狠,你们几个活腻歪了吧,给我打!”
李福双手掐腰,指挥着几个护卫把那几个亲随围住,撸胳膊,挽袖子,很快双方就打了起来。
路旁的百姓敢怒不敢言,只能默默的看着。
李福愈发的得意,扯着尖细的嗓子喊道:“打!给我使劲打,让他们长长记性。”
“怎么回事”过了一会,刘循带人朝这边走来。
李福一时没认出刘循,不耐烦的冲他摆了摆手:“你谁啊,没事赶紧闪开,告诉你,有些闲事你管不起。”
“放肆!竟敢在主公面前狂悖无礼。”一个亲随狠狠的瞪了李福一眼,大声呵斥道。
“什么主公”
李福仔细端详着刘循,愈发觉得有些眼熟。
刘循冷笑道:“你刚才说什么有些闲事我管不起,今儿这件事我还就管定了!”
刘循迈步来到李福近前,指了指地上被打的那几个“百姓”
“说!究竟怎么回事”
李福没想到会在大街上见到刘循本人,吓的浑身直打哆嗦。
就在他犹豫的时候,一个“百姓”开口说:“大人!你可要替我们做主啊,我们既没杀人,也没放火,只是想从这里路过,他们不让我们走,我们便理论了几句,哪知他们上来就打我们。”
其他几个被打的,也纷纷诉苦告状,李福争辩道:“大人!是这几个刁民恶意中伤,你不要信他们的。”
刘循径直走向路边的百姓,亲切的问道:“乡亲们,你们告诉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有人半信半疑,壮着胆子问:“你真是州牧大人吗”
刘循用力的点点头,高声道:“乡亲们!我就是这次带你们回迁的益州牧刘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