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霸三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追雪逍遥01
孙乾稳了稳心神,“那我就直说了,主公此番让我出使益州,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能和将军罢兵言和,商议三家结盟之事。”
“罢兵言和三家结盟”
刘循忍不住笑了:“刘备的想法还真是出人意料,差点夺了我的益州,这么快就想让我把这笔账就此揭过,孙权怎么想我不管,公佑!我凭什么相信刘备的诚意明人不说暗话,若刘备日后反复,结盟后再突然出兵与我为敌,那该怎么样呢”
“将军!此一时,彼一时,之前出兵益州,的确是主公虑事不周,做的不够妥当,还希望将军体谅,他也是一番苦心。”
“一番苦心”
刘循当场翻了个白眼,轻蔑的笑道:“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嫌我父亲过于软弱,守不住益州,所以他为了兴复汉室,拯救天下苍生,要把我们取而代之”
&nb
第113章 来点实际的
刘循并没有马上答复孙乾,“时候不早了,公佑你远路而来,还没来得及吃午饭,不如随我一同回涪城,我略备薄酒,为你洗尘。”
结盟的事情,刘循一人拿不定主意,必须回去跟郑度商议一下。
孙乾笑着点点头,“客随主便,一切全凭将军做主。”
一行人回到涪城,吃过酒食之后,刘循找来郑度商议。
也没必要客套,直接询问,“郑公!这件事你怎么看”
郑度捋着胡须,在屋中走了几步,点点头说:“根据目前的处境,刘备的诚意我们完全可以相信,若不结盟,他日后很难有所作为,进不能开疆扩土,退又无法固守荆襄,时刻要提防别人,有力难以伸展,深陷囚笼的这种滋味可不好受啊。。主公断其一臂,关羽的义子也死在我们是手里,刘备肯把关羽之女嫁给主公,足以看出刘备这一次没有丝毫的敷衍。”
“那郑公之见,我要答应此事”
郑度语气肯定的说:“正如孙乾所说,结盟对我们三家都有益,我们没理由拒绝。不过吗也不能这么轻易的就答应他们。刘备和我们结盟,只是暂时的权宜之计,他跟孙权不同。孙权今后不论是北进淮南还是东夺荆州,对我们都不会有任何的妨碍,双方也没有前仇旧怨,且我们两家都有共同的敌人,那就是曹操和刘备!我们和江东之间,我敢保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都不会起兵戈之争。”
刘循明白他的意思,“郑公是说,刘备反复无常,需要严加提防”
郑度道:“正是!如果我们不跟刘备结盟,刘备就必须增派重兵,既要防备我们,又要提防孙权,还要随时警惕曹操,强敌环伺,孤立无援,还要把兵力一分为三,光忙着戒备别人,试问他还能做什么”
稍微停顿了一下,郑度不屑发出一阵冷笑,“现在是刘备有求于我们,而不是我们有求于他。我们已经跟孙权结盟,刘备对我们来说,这个盟友可有可无,但反过来他就不一样了,只要我们和孙权一天不答应,刘备的兵马就只能窝在小小的南郡。”
言外之意,刘循和孙权离开刘备,照样可以混,而刘备离开孙权和刘循,马上就玩不转了,将会彻底陷入死局!
荆州一共有七个郡,孙权现在占据江夏、长沙、零陵、桂阳四个郡,曹操占据最重要的南阳郡,刘备只剩下了南郡和武陵,武陵偏僻多山,位置远不如南郡,刘备的治所和兵力十之都在南郡。
郑度最后以总结的语气说:“既然刘备保不准何时会翻脸,那我们就没必要过于迁就他,还是趁机多让他拿出一些更加实际的东西比较妥当!”
刘循沉吟了片刻,赞同的说:“郑公跟我不谋而合,我也觉得没必要结亲。”
等再次见到孙乾,刘循便果断的拒绝了婚事,“公佑!你回去告诉刘备,只要他答应我提出的三个条件的其中任何一个,我会马上答应跟你们结盟。”
“将军请说。”
没想到,关羽的千金虎女,刘循竟然瞧不上,孙权暗暗咋舌。
刘循直接了当的说:“这第一个条件,让刘备兵退五百里,把秭归连同夷陵,全部让给我。”
“啊”孙乾惊得舌头都快伸出来了。
一旦把夷陵让出去,便等于荆州的门户彻底向刘循敞开,刘循在巴东的兵力可以马上往前推进数百里,等于一只脚踩进荆州。
日后一旦两家发生争斗,刘备想进兵益州,难比登天,而刘循想进荆州,则易如反掌。
千里江陵一日还!
从夷陵发兵,一路畅通无阻,轻而易举便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杀到刘
第114章 宏观调控
这一日晌午,刘循正在吃饭,王文从外面快步走了进来,“主公!庞统先生和赵云将军来了。”
“是吗”
刘循急忙放下碗筷,带人迎了出去,还没走到县衙门口,便和庞统赵云来了个面对面。
赵云恢复的很快,不愧是五虎上将,才一个半月,便龙行虎步,走起路来沉稳有力,丝毫看不出像是受过伤。
“你们怎么来了快里边请。”
刘循满脸带笑,笑的亲切而自然。
庞统和赵云的脑海中几乎同时在这一刻想到了刘备。
他们都是刘备的旧部,自然而然,什么事情都会不由自主的拿刘循和刘备对比一下。
如果是刘备一定比刘循更加热情,尤其是面对赵云,因为他刚刚受过伤。
说不定这会刘备已经拉住他的手,开始嘘寒问暖,询问他的伤势如何平时饮食怎么样一定有很多的“体己话”要说。甚至还会伤感的唏嘘一番,装出一副很心疼的样子。
刘循却没有那样啰嗦,简单的打了个招呼,便并肩把两人让进了府中。
他笑的自然而亲和,绝不会像女人似的说一大堆啰嗦的话。
进屋之后,刘循急忙问:“你们还没吃饭吧”
庞统点点头,“路上一直在赶路,黄权正好有事让我向你请示。”
“王文!去安排一下,让庖厨做几道拿手菜,再弄点好酒。”
“喏!”
王文现在的角色完全相当于“专职秘书”,答应着马上出去了。
刘循等两人坐下后,先简单了问了一下赵云的伤势,知道他恢复的不错,便彻底放下心来。
至于赵云为什么突然来涪城刘循连问也不问,反正刘循也没打算限制他的自由,别说来涪城,就算赵云去南中,刘循也没意见。
“士元!先喝口水,慢慢说,黄权有什么事让你转达”
庞统不紧不慢的喝了杯茶水,刘循也不催促,笑着在一旁等着。
庞统心情非常不错,笑着说:“是这样的,黄权说之前先主和你祖父在位时,每年秋后都要举行大赦,今年情况特殊,你刚刚打了胜仗,益州万民欢腾,理应庆贺,黄权向你请示,是不是今年也要如期大赦。”
“大赦”
等王文进来后,刘循简单问了一下,王文点点头,回道“庞统先生说的极是,自主公祖父来到益州后,这几乎成了定例,先主宽厚仁义,爱民如子,他从不提倡严刑峻法,即便犯了重罪,每年秋后也会大赦。”
刘焉和刘璋,虽然两人一个强势,一个软弱,但执政理念几乎是一脉传承的,那就是遵循儒家的学术,从来没用过严刑酷法,他们觉得这样下面的百姓必然会心怀感激,更加拥戴他们。
就像天子一样,每当重大时刻,比如迁都或者改元纪年的时候,便会大赦天下,普天同庆。
刘焉和刘璋都是汉室宗亲,把汉室的那一套传承,完完本本的都带到了益州,进而延续了下来。
刘循没有立即拍板,随口道:“等吃过饭,再商议。”
先陪着庞统赵云吃过饭,简单的闲聊了几句。
过了一会,庞统道:“我难得从成都来过来,你就不想了解一下那边的情况”
“成都”
刘循摇了摇头,“有什么需要了解的黄权是蜀郡太守,张裕是成都令,下面的文武官员也都各司其职,我既然把事情交给了他们,便代表我相信他们,还有什么需要担心的”
常言说,一等人劳人,二等人劳智,三等人劳力。
&nbs
第115章 耿直的董和
董和并没有入座,目光直视着刘循,问道:“主公!我刚刚去过巴东和江州,你为何把那边的兵力一下抽走了一半”
刘循回道:“这件事你还不知道,我们刚刚答应和刘备罢兵结盟,刘备也已命人如约送来了300万斛粮食和3000匹军马,我们没理由继续在巴东那边囤积重兵。”
庞统看了赵云一眼,如果不是刘循说起,他还不知道,刘循竟然“狮子大开口”狠宰了刘备一顿。
一万士兵一年大概需要五六十万斛粮草,300万便等于是5万大军一年的用量。
有了这些粮草和军马,足以支撑刘循打一场规模不小的战斗。
赵云默然不语,但脸上明显露出了担忧的神色。
虽说刘备占据荆州已有几年的时间,也储备了数量不少的粮草,可一下子就给了刘循300万斛,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那么接下来刘备的处境,可想而知,短时间内,很难有所作为。
董和却并没有因为得了这么多好处,便替刘循感到高兴,而是担心的说:“巴东是益州的门户,江州更是扼守长江水道的重镇,即便刘备跟我们结盟,也没理由把兵力调走。国之命脉,岂可儿戏,我们只要不对刘备用兵也就罢了,纵使不撤兵,刘备也没理由质问我们。主公!你这么做,实在有欠考虑。”
董和一番话滔滔不绝,跟机关枪似的,语气一点都不客气,忠耿直言,言辞凌厉至极。
刘循冲王文使了个眼色,王文心领神会,忙给董和沏了杯茶,笑着劝道:“先生,你刚刚从江州回来,一路辛苦了,先喝口茶解解乏。”
见刘循没有生气,暗暗松了口气,等董和坐下后,郑度打着圆场劝道:“幼宰!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之前我们跟刘备刚刚打了一仗,两家势同水火,所以战事刚一结束,主公便在巴东和江州增派了重兵防备刘备。但现在情况已经变了,刘备主动求和,他也拿出了足够多的诚意,若我们还是一副严阵以待、重兵把守的样子,不仅有损主公的名望,刘备势必有所顾虑,不敢放手把矛头指向襄樊。而我们呢兵力本来就不多,若是不把兵力集中在一起,也会分散我们自己的力量。”
庞统赞成的插了一句,“只有握紧拳头才有力量,郑公所言可谓一针见血。”
董和并不知道刘循有意夺取汉中,忙问道:“敢问主公,益州刚刚经历一场浩劫,局势尚未稳固,你把兵力集结起来,要对何人何地用兵”
王文眉头一皱,不悦的说:“先生!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坐在你面前的可不是以前的大公子,而是益州牧!”
董和气势凌人,说话明显带着一副质问的口气,王文很不满意。
董和胡子一翘,耿直的说:“老臣一向如此,我据实直言,何错之有”
刘循瞪了王文一眼,笑着说:“王文!不得无礼,常言说,国有铮臣,社稷之福!先生数年以来勤恳政事,严肃法纪,造福百姓,又是我的长辈,岂能怠慢,何况他也没说错什么。”
郑度眯着眼睛,解释道:“主公!幼宰就这脾气,你多担待。”
刘循摆了摆手,轻松的说:“无妨,有什么事,尽管畅所直言,我这人就喜欢直来直去的个性。”
董和一来资历老,二来也是带着气来的,再说他一向秉性耿直,敢于直言。
自从离开益州郡之后,董和就有些心灰意冷,他误以为刘循有意冷落他,把他置之不理
第116章 庞统的计策
董和坐了一会,又担忧的站了起来,“主公要整军备战,我没有意见,但是夺取汉中的计划,能不能暂时先放一放。”
“为何”
“益州局势不稳,有一大堆的事情急需处理。张鲁在汉中经营多年,政教结合,民心稳固,汉中又有阳平关这一道天险,我们很难短日内攻克阳平关,如果战事不利,陷入僵局,必然会大量损耗兵力,劳民伤财。即便主公最后打赢了张鲁,又免不了遇到更加强大的敌人曹操。如此一来,战事旷日持久,我益州岂不陷入了困境。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还望主公慎重。不如先把益州稳固之后,等粮草足备,兵员充足之时,我们再考虑用兵之事。”
郑度笑着说:“不愧是董和,什么事都力求稳妥,我真是服了你了。”
董和翻了个白眼,反驳道:“我说的是实情,冒然开战,绝非上策,汉中可没那么好打啊,且不说张鲁,那曹操老谋深算,深谙兵法,他岂能拱手把汉中让给我们”
刘循道:“先生的意思是先立足防守,关起门来先把益州局势稳固好,不管汉中是由张鲁控制,还是落入曹操的手中,我们都暂时不对其用兵对吗”
董和点点头,语重心长的说:“不错,我不赞成轻易开战,刘备只是孤军深入,我们便跟他打了七八个月。夺取汉中势必更加艰难,还望主公三思而后行。”
“主公!我回来了。”
就在这时,从外面昂首阔步走进一员大将,卧蚕眉,丹凤眼,手里提着一口明晃晃的大刀,正是厉锋校尉魏延,魏文长!
进来之后,魏延见屋里人不少,他只对刘循和赵云简单的打了个招呼,其他人一概不理。
魏延什么都好,就是为人处世,过于冷傲偏激,尤其是不爱和文人打交道,即便和庞统曾经都是刘备的旧部,他也懒得理睬。
自从魏延从资中县回来后,便忙着操练新兵,连续一个多月,都没时间回涪城一趟。
刘循冲他点点头,看着大伙,朗声道:“难得众人齐聚一堂,今日咱们不妨好好的商议一下,这汉中究竟该不该打何时打最为合适”
董和再次重申了一遍:“反正我是不赞成打。”
郑度笑着说:“我觉得准备一年的时间,对我们足够了,而且我们是提前备战,胜算应该很大!”
庞统神秘的笑了,“恕我直言,如果曹操不对汉中用兵,何时打都无所谓,但如果曹操要对汉中用兵,这一仗就不得不打。”
“士元!说说你的看法”
庞统的想法,跟刘循不谋而合,刘循极力赞成对汉中用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