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赵国北方,另外一场更受赵国关注的战争则开始变得越发的激烈起来。
几乎是在廉颇打败了义渠的同时,燕国将军秦开由于燕国选择了向赵国求和,率领六万燕军回师燕国本土。
原本燕王是秘密命令秦开北上想要打东胡朝鲜联军一个措手不及,然而东胡朝鲜联军不知从哪里得到了风声,在秦开星夜兼程即将抵达蓟都的前两天撤退了。
对此燕王大为光火,第一时间下令统领蓟都方面守卫力量的剧辛率领四万军队追击。
剧辛一路急追,到了令支塞外五十里的地方突然被东胡和朝鲜联军打了一个回马枪埋伏,猝不及防的燕军顿时溃败,超过两万燕军将士或被杀或被俘。
燕王得知之后暴跳如雷,立刻免去剧辛的亚卿和主将之职,命秦开统领其他所有兵马继续东进。
秦开得到任命之后不敢怠慢,重新整合了八万燕军东出,一路稳扎稳打收复右北平郡,随后进入了东胡人所占据的辽西郡之中。
东胡人原本就是游牧民族,对于领土并没有太多的兴趣,在确认了燕国大军到来之后很快就放弃了辽西,北撤出了燕国长城的范围之外,辽西郡随之光复。
紧接着,秦开又率领燕军继续前进,攻入箕子朝鲜所占据的辽东郡之中。
箕子朝鲜也是得到周天子承认的华夏诸侯,对城池和土地的执念大大超过了东胡,因此秦开在攻伐辽东之时并没有如同辽西那般顺利,整整用了两个多月才最终攻克襄平,将辽东大部分的地区收复。
随后,这个时代辽东地区四个多月的冬季来临了,秦开所率领的燕军主力在面临着冬季降雪和后勤补给断绝的两大危机之下,不得不选择了暂时班师回转蓟都,结束了这一场战事。
燕国虽然成功的收复了被东胡和箕子朝鲜所占领的绝大部分土地,但东胡人和朝鲜人入侵之时对三郡之地以及蓟都附近众多城邑的烧杀抢掠依旧让燕国遭受了重创,再加上两年前高唐之战的损失以及攻伐赵国之时所遭受的大量伤亡,燕国自燕王大开黄金台招纳贤士以来多年苦心经营好不容易恢复的国力几乎被消耗殆尽,大不如前。
不得不说苏秦的确是个人才,因为这一切全部都早在几个月前就由他剧透给了赵何。
但这个时候的赵何却并没有什么心思去庆祝自己灭燕计划中的第一步获得了重大成功,因为另外一件事情的发生。
赵国太后吴孟姚在缠绵病榻数年之后,终于还是没有抵挡住病魔的侵袭,于这一年的深秋时节去世,年仅四十二岁。
这让赵何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这位太后可以说是赵何在穿越之后最为亲密的亲人,也正是在她的坚定支持下赵何渡过了最初的难关,得以消灭了安阳君赵章和左师赵成等人坐稳了王位。
抛开这些政治因素不提,王后在生活中同样对赵何关怀备至,让赵何感受到了深深的母爱。
太后的逝世让赵何失去了一个精神支柱,然而最为悲痛的还不是赵何,而是主父赵雍。
和其他君王不同,赵雍是一个杀伐决断,但是又极为重情之人。
君王是没有朋友的,因此吴孟姚这个唯一的亲密爱人就是赵雍心中最为珍视的对象,失去了太后之后的主父一夜白头,随后大病一场。
冬天到来了。
信宫面前,赵何走下马车,抱着小赵谦沿着台阶拾级而上,飘飘扬扬的雪花从天而降,落在了他那厚厚的白色裘袍之上,皮靴在台阶上印出一个个鲜明的脚印,随后被雪花慢慢覆盖。
在火炉烧得极为旺盛的信宫寝殿之中,赵何见到了在殿中静坐的主父。
距离太后去世已经两个多月的时间,主父的病情也早就已经好转,毕竟向来喜欢南征北战的他身体本就十分康健,生病也只是因为心疾罢了。
然而正所谓心病难医,主父虽然身体好转,但心情却十分低落,自太后葬礼之后再未迈出信宫一步,除了接见一次肥义之外更是拒绝了所有大臣们的求见。
“大父!”赵谦刚刚被赵何放到地上,就摇摇摆摆的朝着主父冲了过去,扑到了主父的怀中。
“主父。”赵何朝着主父行礼。
主父将赵谦抱住,轻轻的弹了弹孙子脸颊上沾染的雪花,变得瘦削许多的脸庞上总算是出现了几分生气,朝着赵何点了点头。
接下来,赵何就静静的坐在一边,面带微笑的看着小赵谦和主父之间的互动。
正所谓亲是隔代亲,也只有赵谦这个长孙出现的时候主父的脸上才能够难得的出现几丝笑容了,至于赵何这个儿子嘛,有没有其实也没差。
玩了一会之后,小赵谦明显的出现了疲惫的神情,开始不停的打着哈欠,这是准备午睡的信号。
于是赵何也就站了起来,准备将赵谦带回王后那边去。
但就在这个时候,赵何却被主父叫住了。
“让下面的人把谦儿带回去吧,寡父有话想要和你说。”
赵何先是一愣,随后朝着一旁侍立的繆贤使了个眼色,繆贤立刻上来知机的将赵谦抱走,大殿之中只剩下主父和赵何父子两人。
主父沉默了好一会,随后才一声叹息,缓缓开口。
“你也知道,寡父在刚刚继位的时候,继承的是一个危机四伏、风雨飘摇的赵国。那个时候寡父年轻气盛,下定决心一定要带着大赵崛起,成为当世霸主。”
“从那时候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赵国,的确是如同寡父当时所想那般,切切实实的变得无比的强盛了起来。就算寡父现在就随你母后而去,见到赵氏的列祖列宗也算是能有个交代了。”
赵何听到这里,忍不住开口道:“主父,母后虽然去了,但逝者已矣,生者还需继续前行才是啊。”
主父摆了摆手,示意赵何不要打断:“这些天来,寡父坐在这座大殿之中,想着你母后在世之时的音容笑貌,当时她和寡人一同纵马游猎的风姿还历历在目,养育你和胜儿的时光还宛在昨日,但是却……唉!”
“你说,这人啊,总是为了追求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像什么霸权啊、名声等等,而忽略了身边最亲近的人。寡父经常在想,这样做,真的就是对的吗?”
“如果,寡父能够将心思少一些放在处理国事之中,少一些对外率兵征战,那么是不是就能够有更多的时间陪你母后,是不是现在就能够少一些遗憾呢?”
赵何沉默良久,道:“主父对赵国之功世人皆知,母后在世之时也是十分为之欣喜的。”
主父点了点头,道:“这个寡父当然明白。你母后从来都是极力的支持寡父,还有你去为了赵国而战,去为了赵国而奉献。但是她却很少向寡父、向你这些至亲之人要求什么。寻常人家夫妻尚且能白头偕老,寡父却连陪伴她多一些时间都无法做到。寡父自认此生对得起赵氏先祖,对得起赵国万民,但唯独对不起的,就是你的母后啊!”
说到这里,饶是以赵主父心志之坚,也不由得红了眼眶。
赵何无言以对,唯有一声叹息。
或许在别的方面赵何干得还不错,但是在安慰人这方面赵何是真的不擅长。
大殿之中一片沉默。
良久之后,主父再次开口了:“寡父已经下定决心,从今之后隐于信宫之中,这赵国啊……以后就交给你了。”
毫无防备的赵何闻言顿时吃了一惊:“主父,这……如何使得?”
虽然说在穿越的时候对于赵国这种国有二主的奇怪现象大感怪异,但是在这几年的时间下来,赵何其实早就已经适应了这一点,甚至有时候觉得……还不错。
这几年来赵何对赵**制、政治制度以及官员职位等等许多涉及到很多人和家族核心利益的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的推行而没有遇到太多困难,和主父对赵何的全力支持也是息息相关的。
也正是因为主父的存在,让赵何不需要忌惮如肥义牛翦这些位高权重又颇具威望的老臣,不用急着把这些前朝老臣给撤换,也就使得乐毅、蔺相如、廉颇等一批赵何的亲信可以慢慢的“练级”,通过一步一个脚印升职的方式积攒功劳和经验,变得更加成熟和具备才能,由此慢慢的、温和的实现赵国核心高层的换血,让这种权利的换代产生冲突甚至内乱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点。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赵何虽然是穿越者,但当一国之君这毕竟还是头一遭,主父的存在等于是有一个老师能够毫无保留的对他耳提面命,让他用最快的时间进入角色。
别忘了主父可是当之无愧的一代明君,有着无比丰富和成功的执政经验,这种真·名师教导是多少穿越者梦寐以求都得不到的事情啊。
最后,要不是主父镇守邯郸,赵何又怎么敢放心的率军出征,实打实的过一把御驾亲征的瘾呢?
因此,当主父说出退隐的时候,赵何并没有因此而大喜过望,反而是第一时间就进行了劝阻。
然后又被主父拒绝。
“王儿啊,你不用再说了,寡父意下已决。过去这么多年,寡父的心思一直都用在了赵国身上,现在,让寡父好好的歇息一下,好好的陪伴一下你的母后吧。”
主父的目光落在了大殿之中新近摆放的一块牌位之上,脸上的表情渐渐变得温柔起来。
木牌正中央刻着“亡妻吴孟姚之位”几个字,右下角则刻着“夫赵雍”。
赵何看着这一幕,心中一声暗叹,知道主父的心意再也无法扭转,只好站了起来,行礼告退。
宫门之外,雪越发的大了。
赵何一步步走下台阶,感受着雪花贴在脸颊上的微微冰凉,心中的责任感越发沉重。
当大雪和冬季过去,新的一年就会到来,赵国和这整个世界的历史,也将随之翻开崭新的一页。
第283章 双线开战,授计乐毅(第三更,一万三爆发完毕求订阅)
又是一年春来到。
春秋战国时代战争的频繁程度是后世华夏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匹敌的,根据史料统计,公元前321年以后的战国最后100年间,秦国有80年在打仗,赵国有47年,魏国有38年,韩国有31年,楚国有27年,齐国有20年,燕国有19年。
从这个数据就可以看得出来,越强大的国家发动战争的次数就越多,人们对于战争的承受能力同样也远超后世,赵国作为当世最强的霸主国,在半年的休整之后已经完全具备了再次发动战争的条件与能力。
不过赵国倒也不是第一个开战的国家,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赵国大部分地区都已经是春天的时候,燕国那边的冰雪都还没有解冻呢。
首先爆发战争的是秦国和韩国。
韩王虽然是个懦弱的性格,但是韩国新任相邦暴鸢却是一个相当果断之人,加之秦国粱沟大败之后魏冉将大部分能战之兵都带回了关中,因此在数月的围攻之后,韩国人赶在冬季到来之前收复了宜阳。
宜阳的收复对韩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座城市是韩国除了都城新郑之外的第二大城市,同时也是韩国最大的铁兵器冶炼基地,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意义都极其重大。
在得知宜阳光复之后,大喜之下的韩王甚至暂时忘掉了暴鸢自作主张在粱沟一战中站到了赵魏联军一边的事情,君臣之间暂时变得和谐了起来。
然而秦王从来都不是一个愿意吃亏的性格,在得知了宜阳城被攻占的消息之后,秦王在咸阳之中也是大发雷霆。
强大的赵国奈何不了也就罢了,难道大秦都沦落到连韩国都对付不了不成?
于是,春天才刚刚到来,性格强硬的秦王甚至都等不及春耕完全结束就已经调集了十五万兵马,由蒙骜作为主将东出函谷关,杀奔韩国而来。
对此韩王自然是大惊失色,然后第一时间就派出了使者前往邯郸,向赵何这个三晋同盟的盟主求援。
赵何十分爽快的接见了这位韩国使者。
在龙台正殿之上,韩国使者的言辞十分恳切:“大王,韩国乃是赵国之臣属,这秦国伐韩,不仅仅是想要夺取鄙国之地,更是无视了鄙国和大王之间的盟约,大大的驳了大王的面子。还请大王务必要出兵助韩伐秦,让天下人知道赵国之威,也好让鄙国将来更加心悦诚服的侍奉大王。”
赵何听着听着,笑容渐渐浓郁。
请求援军嘛,态度肯定是要低声下气的,但是韩国的姿态居然摆得这么低,还是有些出乎了赵何的意料之外。
看来,那位韩王是真的很需要一支援军啊。
赵何沉思片刻,十分痛快的做出了答复:“使者,你回去告诉韩王,让他把心好好的放在肚子里。韩国是寡人的盟友,秦国想要随意的欺辱韩国,夺取韩国的土地,寡人是绝对不可能坐视不理的!”
韩国使者闻言顿时大喜过望,连连谢恩之后离去。
使者离开之后,一旁的相邦高唐君肥义忍不住开口道:“大王这是想要双线作战吗?”
在场的都是赵国核心重臣,对于赵何打算今年灭燕的计划一个个都是了然于心的,如今赵何又答应援助韩国,可不就是双线作战?
赵何哈哈一笑,点头道:“高唐君所言甚是,放眼天下,唯有秦国才是那个寡人一统诸国的最大阻碍,所以寡人是绝对不可能让秦国有任何机会做大的!”
虽说在吞并了齐国之后,赵国现在是明显比其他的五国都要强出一档,但赵何的内心之中从来都没有放松过对秦国的警惕。
这倒不是说什么历史不历史的,毕竟都穿越这几年了,赵何所熟知的历史早就在这个世界被改的面目全非了。
关键因素,还是在于人。
秦昭王嬴稷和将军白起,只要这两个人一天还活着,秦国就一天是赵何心中的头号大敌。
因此,当听到秦国东出的消息之后,赵何这么爽快的答应出兵救援韩国也是情有可原的了。
肥义想了想,提醒道:“大王,若是这样的话,恐怕在兵力上会有些吃力啊。”
肥义所说的兵力,倒不是指赵国的可用兵力不足,以赵国如今超过七百万的人口而言,分分钟就能够凑出一支四五十万的军队。
但这军队的数量虽然够多了,战斗力却又成了问题。
要知道在开战之前,赵国能够用来投入战斗的常备军总兵力也就二十万左右,这还是把边骑军团以及好几个强郡的郡兵都算进去的结果。
在这两年的战损和补充下来,由于需要分兵驻守各地,所以赵国能够动用的兵力其实并没有变化,还是二十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