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战国赵为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熙檬父

    二十万的兵力,如果用来灭燕自然是不成问题,但若是用来同时执行灭燕和破秦两个防线的战事,就有些捉襟见肘了。

    打败一个国家和灭亡一个国家是两回事。

    根据赵何以及赵国众多智囊的推算,想要灭亡燕国至少需要动用十万部队,十五万才是最为保险的数字。

    那么在灭燕作为最高优先级目标的情况下,剩下来的十万或者五万赵军投入到对抗秦军的战场,未免就太少了一些。

    那毕竟是秦国,就算不考虑历史,秦国也是如今的天下第二强国。

    于是又有一个问题,之前不是说随便凑四五十万吗,怎么这又变成二十万了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在二十万之外,赵国就必须要在齐地之中征召士兵了。

    当然,作为战争的一部分,赵国肯定是会在齐地之中征召大量民夫青壮随军的,这部分的民夫青壮数量往往会和赵国的主力部队相差无几甚至更多,但是让这些之前的齐人来当运粮喂马和安营扎寨做饭之类的苦力可以,用他们来攻城作战的话显然还是不太行的。

    毕竟这些人对于赵国的认同感不够,打仗的时候也不可能指望他们为赵国拼命,甚至上了战场不反过来给赵军帮倒忙就不错了。

    赵何所能够信任的,眼下还是只有那些“老赵人”,也就是这么二十万的常备军,而不是来自于那些刚刚被征服不久的土地上,还说着齐国、林胡、燕国语言的“新赵人”。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很大,只要赵国的法令推行下去,在齐地诸郡之中的统治安稳个年或者十年八年,慢慢的民众自然就会归心,到时候赵军的数量也就不成为问题。

    像秦始皇灭六国用了十年,前230年灭韩国也就出动了二十万,等到八年后的前222年灭楚之时已经能动用六十万大军交给王翦,也是同样的道理。

    但将来归将来,眼下赵国的总兵力确实不足以支撑两线同时开战,也是必须要解决的事实。

    面对着肥义的这个疑问,赵何显然也是胸有成竹,笑道:“高唐君无忧,寡人早有计划。”

    肥义看着赵何自信满满,知道自家这位年轻的大王是从来不吹牛的,当下不免也多了几分好奇,问道:“敢问大王是何计划?”

    赵何嘿嘿一笑,将目光投到了一旁赵国新任大将军乐毅的身上,道:“乐毅,寡人欲使你率军十五万,即日起北上攻燕,务必要一战而覆灭燕国,你可有信心?”

    虽然说历史上廉颇的名气无疑更大,但是赵何在综合考虑之后,决定还是选择出头更早,而且也更加稳当一些的乐毅来作为这个灭燕的人选。

    对于一名穿越者而言,这其实也有一点小小的恶趣味在里面。

    乐毅自然是欣然领命,其他人也没有任何的意见,这种灭国之战让作为最高军事首领的大将军去打那太正常不过了,总不可能又让大王亲征吧?

    但是在赵何这个任命之后,包括肥义在内的几名赵国重臣反而越发的好奇了起来。

    要知道能用的就这二十万,赵何一下子就派了十五万出去,难道真的想凭借剩下的五万去对抗秦国?

    赵何很快就给出了答案:“来人啊,宣郎中令乐乘上殿!”

    虽然跟着赵何出去打了一圈大战并且捞到了一个下大夫的爵位,但乐乘的官职依旧还是负责保卫赵国宫城的郎中令,所以很快乐乘就出现在了赵何面前。

    赵何看着乐乘,沉声道:“乐乘,寡人命你为主将,率两万边骑自北地郡南下袭扰关中。你的目标是牵制秦军的注意力,让秦国人将重兵布置在你的前方守卫咸阳,寡人不要求你能够有多少战绩,只要吸引到足够的秦军就是大功一件!”

    乐乘闻言大喜过望,直接拜倒:“臣多谢大王!”

    乐乘激动得说话的时候都带上了两份哭腔。

    这些年,看着自家兄长乐毅、还有当年不如自己的廉颇和赵奢一步步的都爬了上去,乐乘也是分外的焦急。

    终于,这个独自领兵坐镇一方的机会落到了乐乘的头上,这如何不让乐乘感激涕零?

    他太想进步了。

    乐乘领命离开之后,赵何对着肥义笑道:“高唐君你看,这驰援韩国的兵力不就有了吗?”

    肥义先是一愣,好一会才回过神来,一时间有些哭笑不得:“大王就用这两万骑兵南下?可这两万骑兵就算能够吸引不少秦军,剩下的秦军也不是韩军能够匹敌的。”

    赵何点头笑道:“这一点寡人当然知道。所以呢……”

    赵何微微拉长了一下音调,将目光落在了大行人苏代的身上:“苏大夫,你就辛苦一趟,走一次大梁城,让魏王依据三晋之间的盟约发兵助韩吧。你去大梁之后先找一下薛公田文,告诉他这一次魏国至少要出兵十万,否则的话寡人是不答应的!”

    苏代起身应是。

    赵何再次将目光转回肥义,笑道:“高唐君你看,这下子问题不就解决了?韩魏联军加起来都差不多二十万人了,再加上乐乘的牵制,又不需要野战只需要守城,难道还守不住秦国人的攻势?退一步说,就算他们真的守不住秦国人的攻势,只要能守个一年半载,让寡人能安心灭掉燕国,事情不也就都全部解决了嘛!”

    肥义这才恍然大悟,心悦诚服的点头道:“大王果然多谋,老臣佩服。只不过若是如此去做的话,恐怕韩王那边也会有一些意见吧?”

    赵何哈哈大笑,道:“韩王有意见是正常的,谁让寡人不直接派兵正面帮他打退秦军呢?但话又说回来了,等到寡人灭掉燕国之后,韩国说不定就要成为寡人接下来的下一个目标了,到那个时候寡人难道还要去在乎他韩王心里舒服不舒服吗?”

    众臣由此再无异议,又商议了一些诸如出兵日期的细节之后,这一次的廷议就结束了。

    在廷议结束之后,赵何单独留下了乐毅。

    “大将军啊,这一次的灭燕之战,寡人有一些话想要跟你说。”

    几年的锻炼下来,乐毅如今整个人看上去成熟而稳重,可以说拥有了真正的大将之风,当下十分沉稳的说道:“请大王赐教。”

    赵何笑了笑,道:“主要是两件事情。首先第一件事情就是,寡人在燕国之中有两名间谍,过去的几年里这两名间谍以及他们手下的人为大赵出了不少的力,他们两人将来也是要和你同殿为臣的,你明白寡人意思了吗?”

    乐毅点头道:“明白了,臣一定不会让这两人及其心腹受到任何损伤,不知这两人名讳是?”

    赵何道:“邹衍、苏秦。”

    乐毅大吃一惊。

    一直以来,邹衍和苏秦的身份都是作为最高机密,只有主父、赵何、肥义等寥寥几人知道,即便是刚刚出任大将军的乐毅也不知情,因此在听到赵国的间谍居然是在燕国之中位于权力顶层的上卿邹衍和亚卿苏秦之时,乐毅依旧极为震惊。

    赵何看着乐毅失态的模样,忍不住愉快的笑了起来:“这件事情寡人相信你能够办得很好,那么就说说下一件事情吧。”

    赵何朝着一旁的繆贤示意了一下,繆贤立刻走到乐毅旁边,并将一封信放在了乐毅座位的桌案之上。

    看着有些疑惑的乐毅,赵何笑着伸手一指那封信:“看看吧。如果寡人所料不差的话,你只需要按照这信中之言去做,灭燕就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了。”






第284章 韩王怒,燕王惊(第一更)
    


    大梁,薛公府。

    孟尝君坐在上首主位之上,听着赵国大行人苏代的话,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严肃的表情。

    孟尝君叹气道:“苏大夫,不是本侯不办事,实在是你们大王提出来的这个要求不太好办哪。”

    苏代坐在下首客座,闻言脸上笑容不变:“不知薛公怎么一个为难法,不妨说出来让苏代为薛公参详一二。”

    孟尝君道:“赵国现在是三晋盟主不假,我大魏作为盟友理当援助韩国这也同样不假,但老实说,若是使者找我来说服大王,那就真的找错人了。如今的大王,已经不是当年的大王了。”

    孟尝君这话说得有些没头没脑的,苏代乍一听也有些云里雾里。

    但苏代毕竟是专业混这一行的,如今也是华夏比较有名的纵横家,当下很快就回过了神来:“薛公的意思莫非是魏王被奸人蒙蔽,对薛公起了忌惮之心?”

    孟尝君摸了一下胡须,叹道:“正是如此。家国不幸,家国不幸啊!偏偏那些宵小还都是公族中人,和大王是至亲关系,本侯也是无可奈何,无可奈何啊。还有,去年对楚国那一仗,原本大魏是打算拿下陈城,最后不也没有拿下,只好和楚国退兵议和吗?大王似乎也将这算到了本侯的身上,你看看,本侯现在确实是难啊。”

    苏代完全懂了。

    这位孟尝君,终于因为权势过重,开始遭到魏王的忌惮和反噬了。

    对此,赵国方面其实早有预见。毕竟孟尝君这家伙的封地名义上是魏国领土实际上却是他自己的私人王国,封地小的时候还没什么,几场战争下来慢慢做大之后就不一样了。

    根据赵国情报部门的消息,孟尝君的封地之中现在已经可以拉起一支超过万人的军队了。

    在现在这个国际形势之下,六大战国之中能够随随便便拉起一支完全忠于自己军队的臣子,也就这孟尝君独一份了。

    魏王重用公族想要从孟尝君手中夺权,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想到这里,苏代心中不由暗骂这孟尝君心里没数。

    要不是我们大赵支持你,魏王说不定直接就翻脸把你给杀死在这大梁城中了,现在让你为我们大赵办点事,你倒是还摆起架子来了?

    难怪大王说这孟尝君是个求名逐利无义之徒,如今看来,果然大王对此人的性格分析那叫一个入木三分哪。

    腹诽归腹诽,但苏代依旧在脸上挤出几分笑容:“薛公言重了。薛公对魏国和天下的贡献,那是所有人都有目共睹的。区区些许宵小,怎么可能影响到薛公的地位?就算是魏王那边有一些恶语中伤,我们大赵也是一直站在薛公这一边的。对了,有句题外话,不知道薛公对新增封地这件事情有没有兴趣?”

    “哦?”孟尝君眼神一亮,顿时就来劲了:“苏大夫,仔细说说?”

    苏代眨了眨眼睛,露出一丝笑意:“在魏国的东边,不是还有一个名为鲁国的小国嘛!如今鲁国只有两个邻国,一个是我们大赵,另外一个就是魏国。想必,薛公应该很明白苏某的意思了?”

    孟尝君一拍大腿,大义凛然:“苏大夫不必多说,我田文蒙赵王多次恩惠,若是知恩不报,那天下人将来怎么看待我田文?明日等到苏大夫觐见大王之时,我定然为你据理力争,让大王出兵十万援救韩国!”

    新郑,宫城。

    当的一声响,一个青铜杯子被韩王直接砸到了地上,又转了好几个圈才磕磕绊绊的停了下来。

    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瑟瑟发抖的使者,韩王冷冷的说道:“这就是你所谓的援军,从赵国北地郡南下的两万骑兵?你告诉寡人,这两万骑兵对寡人和大韩守住宜阳究竟有什么用?”

    韩王简直被气坏了。

    一开始的时候,韩王听到了赵王答应发兵援助的时候还是相当高兴的。

    毕竟赵国是天下第一强国嘛,只要赵国出兵的话,将秦国人打退肯定没问题。

    这样的话,韩国背叛了秦国这件事情虽然有些不地道,但总的来说还是相当值的,以后跟赵国继续混一段时间好像也不是不行。

    但是这两万骑兵的援军

    也太敷衍了吧?

    韩王连续做了好几个深呼吸,才让自己的怒气没有更加剧烈的爆发出来。

    “罢了罢了,反正还有魏国的十万兵马,守应该还是可以守得住的。传令下去,从国境中加征兵马,这一次无论如何也要把宜阳守住!”

    韩王说话之时咬牙切齿,显然也是下了狠心。

    宜阳对于韩国来说实在是太过重要了,之前没有机会拿回来也就算了,既然现在都拿回来了,即便明知道被赵国人耍了一道,韩王也绝对不可能再将宜阳拱手让给秦国。

    等到所有臣子都离去之后,韩王脸上冷意依旧不减,重重的哼了一声:“嘿,赵王寡人,会记住的!”

    蓟都,宫城。

    苏秦来到了大殿之中,见到了燕王以及郭隗、邹衍、秦开等其他燕国重臣。

    见人都已经全部到齐,燕王这才阴沉着脸,说道:“诸卿,寡人刚刚收到消息,赵王何命乐毅为主将,发兵十五万北上伐我大燕!赵人穷凶极恶,诸卿以为大燕应该如何抵挡?”

    燕王的脸色难看到了极点。

    原本以为,去年的割地赔款多少能够顶一段时间,然而仅仅才过了一个冬天,赵国人的兵马就已经再度来袭了。

    而且,还是整整十五万大军。

    只能说,赵国亡我之心不死啊!

    大殿之中的几名燕国重臣闻言都是一惊,但很快一个个的脸色就变得平静了下来。

    其实,自从去年的那场战争之后,赵国人总有一天会来秋后算账就已经成为了燕国政坛之中的共识,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一切平静,但是在燕王都看不见的地下,早就已经有着某种暗潮在悄然流动了。

    相邦郭隗照例还是第一个说话的人:“大王,赵国势大,已非大燕能够独自抗衡,臣以为必须要遣使前往中原联络诸侯,和诸侯一同共抗赵国!”

    郭隗话音落下,大殿之中反而陷入了一片寂静。

    郭隗说的这些在大家看来,其实是最为正确的话,但同时也是一句废话。

    现在燕国和中原诸国之间的陆地交通已经完全被赵国给隔绝了,想要联络到诸侯,走赵国境内肯定是不行的,那么就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北上草原,一条是南下大海。

    走草原的话,就要从上谷郡的纲成出燕国长城,然后一路经过东胡和匈奴的领地,绕过赵国的河南郡,再从月氏人的领地转向东南,最终抵达秦国陇西,这一路草原上的旅程足足有数千里,而且全部都是异族,几乎不可能活着抵达目的地。而且即便真的能够活着抵达好了,那起码也是两三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若是走海陆,那就是直接从燕国出海,一路绕过赵国的齐地,绕过琅琊,走上上千里的海路最终抵达楚国的东部海岸。船是肯定有的,但是这么多里的海路总不可能不靠岸补给吧?可要是靠岸的话全都是赵国人的码头,会不会遭到赵国人的盘查乃至扣押就是天知道的事情了。而且抵达楚国海岸之后还得走上一千多里的路程才能够抵达楚国身处内陆的蓟都,时间同样也是一个极大的问题。
1...105106107108109...2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