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为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熙檬父
加上孟尝君其人心高气傲,行事又颇为霸道,自然又更加不为众人所喜,以至于今日一走之下竟然遭到了同僚们的群起而攻之,就连几个往日和他颇为亲善的魏国大臣也是一言不发,没有任何想要为他解释的意思。
 
第208章 燕王?往后稍稍(4.2K,一万三更新完毕,求订阅)
邯郸。
赵何的声音在宫殿之中颇为响亮。
“寡人必须要说一句,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人其实都是无知的。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生来就无知,也不是说他们生来就是低人一等。其实要寡人说的话,所有人生来都是一张白纸,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最终决定他们成为什么样人的归根结底是父母和老师,还有他们成长的人生路上所经历的事情。
简单的说,当你出生成为寡人的儿子之时,你就已经超越了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人,你就注定要成为一个引领华夏世界的人。寡人这么说不是为了让你骄傲,而是希望你能够理解到‘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句话。当有一天寡人的生命走到终点,你便会加冕为王,那个时候,寡人希望你……哎呀!”
赵何猛的把头一偏,正好躲过了一股迎面而来的淡黄色水柱,然而赵何心中才刚刚产生庆幸的情绪,随后脸色就是一变。
头是躲过了,但衣服还是被小赵谦给尿湿了。
赵何又好气又好笑,伸出手指对着刚刚作恶的那只昂首朝天的小雀儿就是一弹:“没大没小,胡闹!”
“哇!”回应赵何的是一阵婴儿的大哭之声。
一旁早就已经守候在旁的王后哭笑不得的接过赵谦,埋怨道:“大王,谦儿才几个月大,话都不会说,怎么能够听得懂你这些大道理呢有什么话等到谦儿长大一些再说也不迟。”
赵何哈哈一笑,抖了抖自己湿漉漉的肩头和衣袖,不以为意的说道:“王后这你就不知道了,其实咱们赵国这边有个习俗,那就是孩子在肚子里的时候就应该给他听一些诗和曲子,也就是所谓的‘胎教’。这样的话长大之后他就会成为一个高雅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一个能够为人民服务的人。
咱们赵国有一个年轻但却已经小有名气的儒者叫做荀况,他就说过这么一句话,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一个大王对国家、对他的子民没有任何的贡献,那么这个大王的统治就是风雨飘摇的孤舟,随时都会被他暴怒的人民掀起的滔天巨浪所掀翻。你懂吧所以呢,这个胎教其实是很重要的,但是错过就错过了也不要紧,咱们现在从婴儿开始抓起,那也是来得及的。”
王后眨着眼睛,长长的睫毛一颤一颤的看着赵何,过了好一会才道:“大王说的是,小童受教了。”
赵何奇道:“真听懂了”
王后道:“……没懂。”
赵何:“……那你受教了个啥”
王后道:“小童受教的地方在于,一个人不应该像公明仪那般对牛弹琴,说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话。”
赵何放声大笑。
足足过了好一会之后,赵何才道:“王后,寡人有件事情要和你说。”
“嗯。”
“是关于齐国的事情。”
“……”
“寡人实话和你说吧,这一次,寡人和主父是无论如何也要攻破临淄城的。甚至……可能还会灭亡掉齐国。”
“……”
“呃……你就没有什么想说的吗”
“大王想要听小童说什么”
“不是,寡人只是有些担心……怎么说呢,怕你不开心吧。毕竟,咱们是夫妻啊。”
“……”
“真没事”
“大王,小童虽然是齐国公主,但更是赵国的王后,是谦儿的母亲。在出嫁的时候,小童早就已经做好面对这一天的准备了。其实大王可能不知道,小童很多时候是在担心,要是有一天大齐的军队真的攻破了邯郸,到时候大王、小童和谦儿应该怎么办……”
“……那怎么可能”
“总之,大王是赵国的大王,大王也有大王的责任。小童只是个妇人,很多时候也帮不上什么忙,但小童不是个傻子,更不是个刁蛮之人,自然也不会成为大王的负累。”
“……谢谢你,王后。”
王后朝着赵何行了一礼,轻轻的伸手整理了一下赵何被小赵谦的脚丫子踹得有些凌乱的领口。
“大王,且做大王应该做的事情便是。”
走了几步,王后突然回过头来。
“大王,若是真的攻破了临淄,灭了齐国。小童希望……能够留田氏一条活路,让田氏的香火有个传承,可否”
赵何先是一愣,随后爽朗的笑了起来。
“没问题!”
看着抱着赵谦远去的王后,赵何摸了摸脑袋,无可奈何的轻轻叹了一口气:“这感情的事情……也太难了吧!”
和老丈人相爱相杀赵何发誓如果不是穿越的话,十辈子他都想不出这样的剧情来。
至于留田氏一条活路,这其实都是小事了,不就是所谓的“兴灭继绝”嘛。
周武王灭掉商朝的时候,把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封在商都,武庚叛乱之后被平定之后,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又把纣王的哥哥微子启封为公爵,国都定在商丘。
这个微子启所建立的以商丘为都城的诸侯国就是刚刚才被齐王田地灭掉不到两年的宋国。
寡人可是要成为真大一统王朝的开国始祖,将来的疆域比起只有宗周关中和成周洛邑两块地方的周天子不知道要强到哪里去了,难道连这点气度都没有不成
秦始皇不给六国王室面子,抓一个就流放一个饿死一个,寡人可不会这么干。
将来灭了六国,这些大王们怎么也得把他们供在邯郸,没事就叫他们过来喝酒,让他们给寡人跳跳舞击击钵,再听他们说些什么“此间乐,不思关中”之类的骚话,那就很好嘛。
赵何想着想着,心情渐渐也是好了不少。
哄老婆是个世界性的大难题啊,不过看起来这一次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这么一想,赵何突然隐隐又有些小得意。
“走,回龙台!”赵何大袖一挥,朝着身后的亲随和寺人们下令。
……
才刚刚回到龙台的台阶下,走下马车的赵何就撞到了急匆匆到来的肥义和仇液。
“有事”赵何看着这两名老臣,能够让他们两个齐至的事情,可以肯定应该不是什么小事。
肥义和仇液朝着赵何行礼完毕,然后说出了他们的来意。
“哦~~~”赵何特地拖了一个很长的长音:“就是说,燕王已经到邯郸了这小子,来的还挺快嘛。”
燕王来的是真的很快,从蓟都到邯郸居然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
肥义道:“大王,燕王既然已经来了,那么这边迎接的人选还有礼节,还得让大王定夺一下。”
俗话说得好,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敌人来了迎接他的是猎枪,这亲疏有别自然礼节上也会有所差异,而战国时代盟约更换频繁朝秦暮楚这种情况又是如此明显,就更加需要临场判断了。
赵何想了想,道:“你们是怎么样一个意见”
先问问专业的。
肥义道:“老臣已经和仇液大行人商量过了,燕国虽然在这一次站在了大赵的对立面,但毕竟燕赵之间也是多年盟友,加上将来可能还需要燕国来和齐国对抗。所以老臣两人觉得大王亲自出迎自然是没那个必要,就让老臣替代大王出营,也算是对燕国的一次警告吧。”
赵何想了想,摇头道:“寡人觉得不行。这样吧,小行人苏代不是刚刚才从咸阳回来吗就让他来负责迎接燕王吧。至于具体的礼节……燕王用什么礼节让苏代带着一辆马车给他领路就是了。”
肥义和仇液一听,顿时两人的脸色都变了。
肥义忙道
第209章 三个月打下临淄!(4.2K章节,第一更)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燕王也并没有得到赵何的接见。手机端 //m.vodtw.la
虽然再三交涉和质问,但是永远都是一团和气笑眯眯的苏代来来回回都是那几句话,什么大王太忙了请燕王稍等,大王忙于策划伐齐作战请燕王稍等……
后来被问得着急了,苏代干脆直接就消失了,让燕王和剧辛一对君臣相顾无言,大骂赵国人不够意思。
但燕王并不知道,赵何这一次是真的很忙。
“从各处征集的士兵有多少人了”赵何在廷议上开口提问。
肥义道:“已经征集了十万兵马了。”
赵何断然道:“还不够!齐国毕竟是霸主之国,想要占领齐国那么多的土地,那可不是主父手下那几万兵马能够做到的事情。肥相,你再从上党和上郡多征集两万人,全部加一起,让主父的麾下至少凑够二十万人,明白吗”
肥义略微有些迟疑:“大王,若是真的要征调这么多兵马倒也不是不行,只不过如今中原正是雨季,况且等到上郡和上党那边的兵马进入齐国境内,恐怕已经是秋收了。”
民以食为天,想要打仗就必须要考虑后勤,考虑后勤最大的问题自然就是军粮,而军粮又必然得和秋收扯上关系。
赵国如今的国土在战国七雄之中也算是排在前列的了,但是北方六郡(多了一个上郡)都是草原、高原这种不适合耕种的地方,在太行山之中的上党和晋阳同样如此,只有邯郸中山这一带被后世称为河北平原的赵国东南部地区是比较丰富的产粮区,整个产粮区的面积大约只有赵国国土的三分之一,这让赵国的粮食一直都是个问题。
所以赵国一直以来征发军队的规模都不大,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基本都是十万左右,不是说赵国没有兵源,实在是这后勤顶不住啊。
马上就要秋收,正是一年之中赵国最需要劳动力的时候,然而赵何却偏偏在这个时候要向前线增兵十二万,也就难怪肥义要发出疑问了。
赵何笑了起来。
“肥相啊,咱们用兵打仗,不能拘泥于旧的思维。寡人当然也能够理解你的忧虑,但是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嘛。俗话说得好,‘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如果寡人没有记错的话,单单是在高唐城之中咱们就缴获了二十七万钟(齐国单位)粮食,从高唐到临淄有几十座齐国城邑,里面的粮食难道还不够我大赵二十万兵马所需吗再说了,临淄可是齐国的国都,齐国又是天下霸主,难道临淄库房里就一点粮食都没有要寡人说啊,这秋收损失一点就损失一点吧,我们从齐国那边补回损失也就是了。等到时候盘点起来,说不定你会发现大赵能够赚得更多呢!”
肥义有些无语。
一旁的大将军牛翦突然开口道:“老臣觉得大王所言极是!所谓就食于敌便是如此,只要能够势如破竹的攻破齐国的城邑,那么大赵的补给就完全不成问题了。”
肥义没好气的看了牛翦一眼,老夫说不了大王,难道还说不了你老牛了
肥义当即开口道:“大将军这句话就有意思了,若是说临淄之前的城池也就算了,那临淄如此城高墙坚,人口近百万,是一时半刻就能够攻下来的吗若是拖到冬天的话,对大赵的攻势会造成多大的麻烦你不知道”
冬天在这个时代绝对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
虽然说战国时代的气温在整个历史上属于一个比较温暖的时期,在长江流域此时都还有大象活动的身影,但这毕竟是古代,各种取暖条件都十分的差劲,邯郸城每年冬天冻死个千把人那都不算新闻,更别提是在冰天雪地的城外营帐之中了。
所以这个时代的战争其实是有着很浓重的季节因素,春耕完毕之后开战,秋收开始之前结束。
打不完怎么办明年再来。
明年还打不完那就多来两年。
最近这十年以来,唯一一次有据可查的越冬作战就是齐韩魏三国联军用了三年时间攻破函谷关,但那也是因为战事爆发的地方在秦韩两国的交界处,而如今临淄却位于齐国腹地,是完全不同的情况了。
牛翦被肥义的话噎了一下,心中也是有些无语。
我就顺着大王的话说,你肥义不去说大王反过来说我老牛,是觉得我老牛好欺负吗
好像还真是。
牛翦咳嗽一声,干巴巴的说道:“这个……反正我就是支持大王!”
牛翦也是老资格了,但和肥义抬扛……玩嘴皮子可不是牛大将军擅长的领域。
肥义有些无奈的瞪了牛翦一眼,转过头来,正色朝着赵何道:“大王真的打算让二十万大赵将士在临淄城外渡过冬天吗老臣并非是想要搅了大王的兴致,但此事实在事关重大,还请大王慎重才是啊。”
二十万能征善战的兵马,对于赵国来说那绝对是至关重要的,君不见齐国以天下霸主之身,损失了三十万兵马之后就一蹶不振了么齐国的人口可比赵国多得多。
肥义的担心就是这里,万一要是因为军粮和冬天这两大因素导致赵军在临淄城下出了什么意外甚至是被齐国人逆转战局的话,那赵国就真的亏炸了。
赵何看着肥义,心中多少也有些感动,毕竟是忠心老臣,凡事都要把后路考虑得清清楚楚。
只不过嘛……
赵何笑道:“肥相多虑了。这二十万兵马若是在临淄城外过冬的话,那确实是比较麻烦的事情。不过……谁说我大赵的兵马会在城外过冬的现在距离冬天还有差不多四个月的时间呢,难道肥相以为这三个多月的时间不足以让主父攻克临淄”
肥义愣了一下,忍不住问道:“三个月就能攻克临淄”
不仅是肥义,在场的诸多赵国大臣同样也是面带惊讶,就连一旁的赵国大将军牛翦也是如此。
城池越大,就越难攻克,这是整个冷兵器时代的常识。
事实上别说是现在这战国时代了,直到一千多年之后,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中率领十万兵马围攻济南三个月,最终的结局却是无功而返被迫撤退,后来不得不绕过济南直取南京。以朱棣统兵之能,华夏千年军事知识装备之发展尚且如此,就更不要提现在这个堪称“上古”的时代了。
像临淄这样的当世第一大城,想要在三个月内攻克即便是不知道历史,但同样早就对战争无比熟悉的肥义以及赵国众大臣来说,也都是天方夜谭一般的事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