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农家科举记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鹿青崖
可是崔稚没想到,前边一点预兆都没有,今天衙门突然要去拿人!
古代刑狱有多黑暗,崔稚用头上的汗都能想出来,她急赤白脸地往回跑,好不容易跑进了城门楼下的阴影里,刚要往门洞去,忽觉一阵清凉的风迎吹来。
被风送来的,还有一个熟悉的人声,“捕爷不必再问,确实无人指使。”
崔稚急急抬头向前看去,一眼就看到两个捕快中间,那个破衣烂衫的男孩。他两手被缚住,却昂首挺胸,不像是被抓来的案犯,倒像前来做客,兴许还要衙门给他沏杯明前龙井。
崔稚看过去,他正好抬头看了过过来。
莫名地,崔稚长出一气。
城门洞中,魏铭打眼瞧见崔稚,愣了一下,再看她脑门上顶着莹莹汗水,脸颊通红,衣领尽湿,立时就知道,她是听说了,正奔家而去。
可她见到了自己,又站住了脚,皱着眉头看他,满脸都是问话,魏铭不敢拖延,赶忙朝她颔首,又示意她避开。
他进了衙门不要紧,自有一番手段应对,这丫头虽然脑子活、点子多,可衙门里得弯弯绕绕她不懂,不能把她搅进去。
魏铭连番示意她快些避开,谁知她非但不避开,反而径直走上前来。
万一她开口说出表明身份的话,被捕快一并带走,岂不坏了事魏铭急急用眼神止住她,可她就像不懂他的意思一样,大大方方地走上前来。
转头去看两个捕快,见两人并未发现这个小丫头,魏铭又朝她摇头,可她就是不听,反而拿眼瞪了过来。
这一瞪,把魏铭瞪得回过了神——
她定是有分寸的。
思虑一定,果见她一副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好似真的要过城门一样,走到他空出一边,压低了声音,“这是你算好的,是不是”
口气里有着不容忽视得质问。
魏铭突然回想起,曾经也有人说过的同样的话,那语像极了她此刻的质问。
只是那时,质问过后,等待他的是冷硬得匕首狠狠扎进后背,而此刻......
魏铭恍惚了一下,突然觉得手臂一紧,他愕然看过去,见那丫头凶狠狠地瞪着眼珠子,手下紧紧拧着他的袖管,好像要掐到他身上一样,“下次提前打个招呼!”
话音未落,人已与他擦身而过。
刚才飘飞的一点思绪,立刻烟消云散。魏铭低头看到他被人拧得皱皱巴巴的袖管,不禁想,要是真被她掐在胳膊上,恐怕要疼死了。
魏铭笑了,小捕快莫名其妙地看了他一眼,手下扯了扯张洪,“班头,那小孩还敢笑,我怎么有点瘆得慌啊!”
小捕快也做了两年捕快了,别说没见过这样的小孩,连这样的人都没见过啊!
他莫名缩了下脖子,快走两步离魏铭远一点。
张洪回头也看到了魏铭脸上的笑,看过,也快走了两步。
拧了一把,警告了一句,崔稚心里好像吃了一块沙冰,暑气一下就消解下去。只是当沙冰融化在胃里,暑热又声势浩大地占领身体每一个角落。
崔稚眼见着温信一路跟着魏铭过来,温信见着她忙举起手来招呼,一脸的惆怅,崔稚这心里又不由地回返了许多忧虑。
&nb
第35章 天不怕地不怕
小捕快跟县牢的牢头借刑具。
他们这些捕快只管拿人,牢里的事自有牢里的人,张洪并不想费钱再请牢里的人出动,他还不信,刑具摆在面前,小孩还能不怕
牢头听说他要竹签又要烙铁,扭着肥胖身子走了过来,“咱们张班头这是要对付什么硬货色,还用得上烙铁要我帮忙不”
张洪连道不用,“小孩一个,我就是让他见识见识。”说着又喊了小捕快,“你先搬上板子,一板子就把他吓趴下。”
旁牢头看了张洪一眼,“老张,手下有点数啊,人还没提审,经不得磋磨,咱们这位县太爷可是菩萨心肠。”
“得了!我还能不知道这个小孩而已,吓唬一下就老实了。”
胖牢头没再说什么,走了,张洪眼见小捕快扛了板子,便提了口气,往牢里去了。
那小孩还真是出人意料,不哭不闹,正襟危坐在石床上,好像等着他们一样!
张洪只看了一眼,就觉得像是个扎人的刺猬,棘手的很。
小捕快在后边喊班头,张洪又提了一气,开锁走进牢里,将小捕快手里的板子接过来,往地上一敲,震得一个牢房颤了一下,才攒足了气势,朝着魏铭道:“小儿!可知这是什么!”
魏铭懒得回答他这个问题,半仰了头闭目养神。
张洪被他无视了,好像在等着这一刻一样,满脸瞬间大写“生气”二字,把手里的板子又是一敲,“不见棺材不落泪,给我把他按下,捕爷这就教他做人!”
气势浩大......张洪自己觉得。
小捕快听了他发话,壮了胆子上前要拉扯魏铭,只是他脚还没迈出去,闭目养神的魏铭突然睁开了眼,两眼中好像抖着光,一下就把小捕快抬起来的脚止了回去。
张洪也被这两道目光看得,顿了一下,只是一瞬,又觉得亏了面子。
一个小孩,他还就不信他治不得了!
“好好!我亲自扒了你的裤子,亲自打!我就不信你不老实招来!”
他发了狠,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要亲自上手,像对待自家闯了祸的崽子一样。
只是他和小捕快一样,脚还没迈出去,就听魏铭开口道:“捕爷要给我上刑,请问是县尊的手书,还是捕爷自己的意思又或者,根本就是为了,让我胡乱攀扯郭家”
张洪被他说得倒吸气,一个十岁的孩子,怎么能直接问到关键!
“你小子,上过两年社学厉害了要是县尊的令,你当如何”
魏铭看了他一眼,“若是县尊的意思,一来要有牌票凭证,二来也不是由你施行。不过,县尊不会不经提审就打人,倒是张捕快你,是否假传县尊之令!”
若论假传知县命令,这罪名可就大了!
张洪气了个仰倒,这乡下小子,谁来跟他说的这些事!这背后肯定有人!
只可惜他吓唬小孩不得,又怕打了人被捅到李知县处。李知县一味地孤傲要当好官,不同他们这些吏、役交结,一旦落尽知县手里,连个说情的都没有。
这么一想,张洪只得不甘心地偃旗息鼓了。
但这也只是暂时的。
他位卑职低,那就去找典史王复,这事可是过了王复眼的,钱不能白花,他得让王复给他出个主意。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不论如何得栽倒郭家头上,至于这个死孩子,自然要跟着郭家人一起下水!
典史王复家中,一如平日肃静。
王复午间睡了两刻钟便醒了,没有似往常一样睡上半个时辰,让他很是不快,纵有丫鬟打扇,也睡不着。
“行了,打个扇子嘻嘻索索得,让人怎么睡!”
丫鬟一听,吓得赶忙跪了下去,王复看见那哭丧的脸喊着“恕罪”,更加烦躁
第36章 需要主动
王复就没把一个小孩放在眼里,张洪越说那小孩行为举止新奇,他越是不当回事。
“十岁稚子,如此作态自然是有人指点,我看你现下什么都不要做,就晾着这孩子,看好牢狱,让他同外边的人断了联系,等过几天,他没人在身后指点,自然也就怕了,到时候你想让他改口还不容易”
王复这一点,点醒了张洪,他满脸堆笑,正要恭维,只听王复问道:“你要扯谁我不论,我倒想知道,这个年头,这魏家哪来这么多粮”
张洪赶忙道:“说是魏家小儿的叔叔在江南粮商处当差,那家行好事,这才答应用盐换粮。可他那叔父就没露过面,他家从哪运的粮食也不让人知道,依小的看,便是不攀扯郭家,这事也小不了!”
手指轻敲茶几,王复沉思起来,只是思索半晌也没什么结论,有嘱咐张洪道:“看紧这小孩,要是什么人跟他传消息,可要盯住,说不准是个大案。”
张洪得了他的话,喜笑颜开,要真是个大案,那他这个捕快可就立大功了!他照旧恭维了王复几句就走了,不时又回了牢里。
他先给牢头打了声招呼,让人不要进来探视这小孩,免得面授机宜。但若真有人要来探视,一定要告诉他。其实他也是真想知道,到底是何人,有这高招,能把小孩教的这般唬人
塞了牢头银钱,张洪又进牢里看了魏铭一眼,见魏铭仍旧闭目养神,在旁哼笑道:“你要是说了郭家,立时就能放你出去!你不说,那就在这牢里待着吧,牢里夜里可是有小鬼的!捕爷再给你一次机会,说不说”
魏铭看了他一眼,心道这个捕快倒是个拿钱就办事的,有些衙门捕快更糟糕,拿了钱也不办事,把老百姓哄得团团转。
张洪见他一眼看过来,还以为晾了一下午就有戏了,谁知道他看完又闭上了眼去,除了眼皮,动都没动一下。
张洪恼了,“行你小子,等着!你就在里蹲着吧!没个十天半月出不来!”
说完气鼓鼓地走了。
他说十天半个月,纯属吓唬魏铭,要知道李知县提审不会总拖着,他得在李知县提审之前,让魏铭把罪名栽倒郭家头上,事情一成,赵功那边还有五钱银子等着他!
张洪前脚出了县牢回家,崔稚后脚就赶到了县牢门口。
只是她没进,在仰头才能看到顶端的县牢门前看了几眼,回了温家。
温母黄氏在门口翘首以盼,见她回来,赶忙朝她招手,“翠枝可回来了,你没往县衙去吧那不是好去的地方,打了你怎么办”
黄氏拉了崔稚的细胳膊往院子里来,“这事麻烦得很,得慢慢商议,你先洗把脸,我方才让温信去找他二舅来了!”
温家兄弟的二舅黄录是个老秀才,在县社学做先生,后来到了荒年,这先生也没得做了,闲在家中。他自然比寻常百姓有些见识,温家有事都是找他商议,崔稚也知道。
说话的工夫,黄录和温信便到了,黄录进了院子便道:“这事不好办得很!官府要真安上一个私降盐价的罪名,照魏家交易之数,罪行可就重了......”
黄录满脸焦急,崔稚不好同他说这事魏铭自有主张,他们的当务之急,其实是让李知县尽快提审魏铭,免得魏大人在牢里吃了闷亏。
她把意思表达了一下,黄录倒是没奇怪,直接道:“保释这事容易,找个牙人做保,就能把木子提出来了!”
崔稚没想到这么简单,“牙人就行吗去哪找牙人”
她这样问,黄录笑道:“牙人当然行,难道翠枝以为牙人只卖人买人拉媒作保,荐工借贷都行!我家后街有个老爷子,做牙人几十年了,现今带了小孙子也做这行,要不就找他家”
崔稚没想到牙人还有这么大功用,要是能把魏铭捞出来,便是等个十天半个月再提审又怕什么好歹不用受罪了。
崔稚立时道行,黄录便让温信再跑一趟,“方才出门提水,我还见着段老爷子在家,你腿脚利索些,应该能见着人!”
温信忙不迭去了,果然没一会,就带了爷孙两个回来。
那牙人老爷子姓段,单名一个保字,他小孙子却也不小了,有十四五岁的样子,一脸
第37章 高矮生戏说钱粮事
望日前一日,是安丘县秀才们集聚的日子。
从前县学到了这一日要放假,供生员回家探亲祭祖,生员们出了县学,多半不急回家,便相约一处消遣。
这规矩形成于何时,早已不可考,连如今县学衰败,生员多在家自学,或去书院就读,这例子也没破开,到了每月十四这日,仍旧有县里的秀才们聚在一处品评时事、吟诗作赋、当然还有吹牛皮。
秀才们都穷,宋家酒楼没落之后,他们聚会的地点逐渐迁到了此处。
辰正时分,宋氏酒楼大堂满座,秀才多不说,还有爱听事说事的百姓,也过来凑一程。
话匣子一打开,满堂吐沫飞奔。
正这时,门前进来一个臃肿、矮胖、黑脸、长须的人,这人拄着一根拐棍。油光锃亮的拐棍配上栗色长袍很显年岁,且他手里拿着个包袱,直奔大堂而来。
宋氏酒楼人来人往,并没有人注意他,也没有人注意此人身后,跟着的一个高瘦的半大小子。
半大小子笑脸嘻嘻,从此人身后窜到前边,一把拉住了宋氏酒楼的跑趟小哥,也就是宋氏掌柜的儿子宋粮兴,道:“兴子,今儿有位说书人,要来你们这说书,你给安排个案吧!钱好说!”
说书人来酒楼说书,还是要出点钱的,这原是常事,不过宋粮兴诧异了一下,“万全哥,今日说书呀!你知道的,今日是十四,来的都是秀才大爷,他们眼界高,轰走了多少说书的了快板慢半拍都不行!让那人改日再来吧!”
段万全忙拉他,“这我也同那位说过,人家说了,不说快板。”
“啊”宋粮兴更加奇怪了,“不说快板说啥”
段万全却道他不用管,“兴子你只管搬了案来,那位自然给钱,至于说得好不好,咱们挨不着。”
“也是。”
宋粮兴没有钱来不收的道理,他们宋氏酒楼没落至今,卖一碗茶水都算进项,不要说有人来说书了。
他着意看了一眼说书人,见面生的很,问段万全,“那位不是本地人哪来的叫个什么啊”
“哪来的我也不知道,找到我家门上,说要找个人多东家好的地儿说书,我一下就想到了你家,这不就领来了么!我就知道他姓高,叫个啥真不知道......”
段万全和宋粮兴说着话的工夫,两人把说书案搬到了堂里,上面铺了红绸,置了醒木,眼见着齐全了,亮了嗓子,朝着仍旧站在大堂中间的说书人,道:“高先生,请吧!”
他这么一嗓子,引了不少人目光,当下不少人转头看来,见是个说书的,都嘲讽地笑笑。
在座的秀才哪个不比说书的,肚子里的货多,谁听他们扯那些老生常谈
总有人没经过场,来这碰南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