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恣悠悠
    腊月二十,妈妈、刘冉和智慧姐回来了。志远去了悠悠家的制药厂,志亮和昊昊还没放假,他们少年班利用假期,进行社会活动。

    吴馨儿来电话,今年继续回国过年,他们三人跟着他们一块回韩屯。

    桂金一家也跟着一块回来了,是老首长派的专车。二爷和桂莲家的房子是新盖的,这次上水只是裂缝了,收拾好俩家已经搬进去了。

    桂金一家还是直接住在了二爷家里。二奶奶看着桂金的两个儿子,高兴的合不拢嘴。他们家今年连着生了五个男孩,桂香也怀孕了,家里喜事一件接着一件,二奶奶的精神和身体都挺好。

    桂金家的房子倒塌了,二爷和张家根把地基给收拾了出来,就等年后重新翻盖新房。

    腊月二十二,期终考试成绩出来了,悠悠依然是班里的第一名,而且是全县初一的第一名,志高紧跟其后。他自嘲:“有悠悠这个千年老妖,我只能是千年老二。”

    还真让他说着了,悠悠虽然算不上千年老妖,也是个百年老妖了。

    迪迪自豪的说:“姐姐是千年老妖,我就是万年大圣了。”他今年可没少耽搁学习,却考了个双百,这在四年级的学生中可不多见。从三年级语文考试就有作文,作文考满分太难了。

    这孩子的考试作文被作为范文,在全县传阅。在外面还挺谦虚,在家却沾沾自喜,时不时的显摆一下,找点存在感。

    智茹小丫头也考了个双百,她今年上三年级了,能考双百实属不易。

    学校放假了,村里的英语补习班

    班又开始了。这次的补习班,直接设在联中的教室里。里面的取暖墙通开,倒是非常的暖和。

    村里上大学的学生,都过来帮孩子们辅导,主要是练习口语对话能力。其实,那些大学生,还没村里的孩子发音准,不过他们掌握的词汇量大,可以说是互补吧。

    迪迪过了把当小老师的瘾,他领着大家一遍遍的纠正着大家的发音,带着大家朗读、对话,乐此不疲。

    妈妈她们回来了,悠悠和智茹不用做饭了。智茹学习英语,悠悠在代销点里给姥爷帮忙,主要是给他俩补货。自家的买卖就这一样好处,肉烂了在锅里,不用盘货查账,悠悠作弊特方便。

    姥爷和冬梅姐卖货,悠悠热衷于听来人拉呱八卦。人们谈论的最多的,是水坑公社李村的事情。

    自从冰面上能行走,李村的人简直是疯了。不只是白天赶集小偷小摸,晚上开始进村偷盗。

    文革十年,社会治安良好,人们防范意识较差。梁檩这些笨重的物品,一般都是放在胡同和街道上。李村的人用肉馒头喂狗,悄悄的进村,抬起就走。

    他们村家家户户堆满了梁檩,好的放着年后建房,差的劈了当柴禾烧,别的村缺烧的,他们村的劈柴成堆。

    他们还偷羊,主要是偷村庄外围人家的,得手用自行车驮着就走,等人们发现的时候,已经没了踪影。

    偷的羊进村就宰杀,第二天就赶集卖肉,羊皮晾干卖到收购站,活羊变死羊,你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找不回来。

    现在,大队虽然改为管区,在群众中还是有威严的。这时候的法制也不健全,接到群众报案,管区和村支部都有权到各家去翻东




第522章 打死不改
    “你说到这里,还真有打错的。上次,俺们村的孩子,跟着爷爷去赶集,就被人塞怀里一双鞋,卖鞋的拉过孩子就打,他爷爷死命的护着,孩子还被拉的胳膊都折了。还是俺村里赶集的看见了,给拉开的。



    偷东西的跑了,卖鞋的和俺们村里的爷俩都跟着倒霉。以后赶集看见李村的人,都躲的远远的,离他们近了可没啥好处。”



    “躲他们还来不及,谁跟他们凑近乎。他们村被关公安局的老爷们,得有二三十了吧。关几天就放出来了,就没一个判刑的,他们也不改,出来还是照样偷。



    现在,他们也不怕了,把蹲公安局说成吃公饭。公安也是,抓起来判个十年八年的,看他们改不改。”



    “俺听说他们可硬了,抓住就承认当时偷的那点东西,打死也不咬同伙。被抓的坐局子,外面的同伙偷的东西,照样分给他一份。



    要是咬出同伙来,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同伙照死处败坏他们家,你们想啊,他们敢咬同伙吗。再说了,招的越多判的越重,他们肯定打死不说。”



    “真不知道他们咋想的,现今是吃好穿暖了,也不替孩子们着想。现在,谁敢和他们打交道,别说男孩子了,就是姑娘也没人敢娶,孩子们以后可咋办啊”



    提起孩子,滩区的群众都为孩子们发起愁来。滩区村里有小学的还好些,没有小学的村庄,孩子们除了借住在亲戚家上学,其余的都辍学了。



    女孩子在家跟着家长学做针线,做鞋垫还能挣钱。男孩子整天溜冰玩闹,掉冰窟窿里的事哪个村都有。也有溜冰上学的,可间隔了两个多月,大部分跟不上班,上两天也就灰心了。



    悠悠听的心里发堵,明年的现在,不知大伙怎么议论。据记载,1983年的冬季,全国开始严打活动,到了那时,偷鸡摸狗最少判三年,惯犯都是十年八年的判。



    过了腊月二十,订婚的男青年开始去女方家送节礼。今年人们的生活好了,节礼的分量也随之加重。猪肉从十斤增加到三十斤,点心从六斤增加到二十斤。四瓶景芝白干酒,一条带锡纸的大前门烟,二斤糖块,再给女方买一身衣服。



    这些东西加一块,近一百元的东西。关键是猪肉得用中间的五花肉,一头猪最多出两块30斤的五花肉,集市上的五花肉涨到了120元一斤。



    韩屯村的猪肉一元钱一斤,一斤020元的差价,30斤就是6元钱。人们为了省钱,二十多里外的都来韩屯买肉。这两年村里买自行车的多了,借辆自行车2个多小时就能跑个来回。



    韩屯村肉食厂天天卖肉,不论上午下午,什么时候来都能买到。厂里每天宰杀500头猪,买肉随便挑,剩下的深加工,做成午餐肉罐头。



    不只是送节礼的人来买,附近村庄的人们过年的肉也来韩屯买。韩屯肉联厂的肉,价格便宜还随便挑,现在人们还是喜欢肥肉多的肉,在集市上可没这么随心。另外,来韩屯办事的人们,都买些肉带回家,反正过年得买,



    来村里买肉的人多了,韩屯肉食厂只好临时在外面摆了个肉摊子,五六个人还忙不过来。



    买肉的多了,悠悠家的代销点也跟着忙。这几年,自己家卖的点心和月饼,都是从县城的食品厂进,价格和公社食品站的一样。



    在人们的心目中,县里的东西比公社里的质量好上档次,走亲串友带着有面子。大家买肉的同时,就拐到



第523章 溜冰
    ;大卫个洋鬼子,没进屋就放下背包,翻出录像机对着房子的裂缝一阵狂拍。

    他拉开的大背包里,装满了成盒的录像带,看来这次准备的够充足的。

    接下来的几天,大卫拉着迪迪,满村子里拍照,就连村外的耕地都拍了下来。

    看到村外塘子坑里一尺多厚的冰面,大卫遗憾的大叫:“天然的溜冰场,可惜没带溜冰鞋。”

    自七六年发大水,每年的寒冬腊月,冰面冻实落了,村里的孩子,抽空偷着去滑冰,被大人看见了,拉回家就是一顿胖揍。就这,每年的冬天,滩区的村庄都得有几个孩子掉冰窟窿里,冻感冒的有,不过没听说过伤人的。

    去年,水位下降,塘子坑的边沿都露出地面,每个塘子坑大约五亩大小,大卫也没注意到。今年,村前千亩水面连成一片,上面覆盖着一尺后的冰面,大卫看见,激动的穿着皮靴就溜了一个多小时。上岸用手揉着脚腕,遗憾的直嚷嚷:“溜冰鞋!溜冰鞋!”

    溜冰鞋!

    悠悠听了大卫的喊声,才发现自己忽略了什么。后世的自己由于腿部残疾,从来没有溜冰的经历,传到这里后,每年的冬季,守着这天然的千亩溜冰场,竟然没有想到溜冰。

    后世,溜冰做为一种被人们喜爱的休闲娱乐活动,别说是冬季了,在炎热的夏季,室内溜冰场遍及乡村。自己的电子商城里,溜冰鞋款式多了,男女老少,高中低档都有。

    现在这个年代,溜冰鞋还真没有买的。别说县城了,就是临水地区百货大楼的体育用品专柜里,悠悠经常去逛,也没见卖溜冰鞋的。

    深南市场上,倒是有溜冰鞋,可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有没有快递行业,即使发火车托运,最快也得五天的时间。

    悠悠明白溜冰鞋,其他的孩子们不知道啊。就连迪迪都问:“溜冰鞋是啥鞋啊,老姐”

    别说孩子了,大人知道溜冰鞋的也不多,悠悠爸充当解说

    说员,给大家普及溜冰知识。

    舅姥娘弄明白后,拉着吴馨儿的手说:“妹子,你在国外可是享大福了,滑个冰溜还有专门的鞋子。”

    看着大卫遗憾的神情,胜男舅妈笑着说:“咱临水虽然没有卖溜冰鞋的,可临水体校有溜冰队,他们哪里有溜冰鞋啊,现在体校放假了,让你援朝舅舅找他们买些。

    震宇公司刚给体校赞助了十万元的资助,他们年后正准备去省城购买各种设备,捎带着再买些就行了。”

    大卫听说临水有溜冰鞋,根本就等不及援朝舅舅回来。吃过午饭,不到下午一点就带着家里的孩子去了临水。

    自家有车的优势就显出来了,说走就走,下午两点,一行人就在市体校挑上了溜冰鞋。

    体校的溜冰鞋就一种款式,老旧笨重,不过用的是真材实料。除去教练用的是大号码的,大部分都是小号的,他们是根据自己学员的鞋号专门购置的。他们是不对外经营的,不是援朝舅舅安排,人家根本不对外出售。

    出售也没人买,这在悠悠眼里笨重的溜冰鞋,售价高达120元,相当于一个工作人员一年的结余,谁家舍得买这种娱乐用品,不中看也不中用。

    全区就体校有个溜冰场,还是用于教学用的,不对外开放。每年的冬季,坑塘能溜冰的时间不到两个月,在这吃喝都困难的年代,人们没心情也没时间进行这种娱乐活动。就连孩子们溜冰,都是抽空才能玩那么几次。

    体校的溜冰鞋也不多,新的更少,还不到十双



第523章 溜冰
    ;大卫个洋鬼子,没进屋就放下背包,翻出录像机对着房子的裂缝一阵狂拍。

    他拉开的大背包里,装满了成盒的录像带,看来这次准备的够充足的。

    接下来的几天,大卫拉着迪迪,满村子里拍照,就连村外的耕地都拍了下来。

    看到村外塘子坑里一尺多厚的冰面,大卫遗憾的大叫:“天然的溜冰场,可惜没带溜冰鞋。”

    自七六年发大水,每年的寒冬腊月,冰面冻实落了,村里的孩子,抽空偷着去滑冰,被大人看见了,拉回家就是一顿胖揍。就这,每年的冬天,滩区的村庄都得有几个孩子掉冰窟窿里,冻感冒的有,不过没听说过伤人的。

    去年,水位下降,塘子坑的边沿都露出地面,每个塘子坑大约五亩大小,大卫也没注意到。今年,村前千亩水面连成一片,上面覆盖着一尺后的冰面,大卫看见,激动的穿着皮靴就溜了一个多小时。上岸用手揉着脚腕,遗憾的直嚷嚷:“溜冰鞋!溜冰鞋!”

    溜冰鞋!

    悠悠听了大卫的喊声,才发现自己忽略了什么。后世的自己由于腿部残疾,从来没有溜冰的经历,传到这里后,每年的冬季,守着这天然的千亩溜冰场,竟然没有想到溜冰。

    后世,溜冰做为一种被人们喜爱的休闲娱乐活动,别说是冬季了,在炎热的夏季,室内溜冰场遍及乡村。自己的电子商城里,溜冰鞋款式多了,男女老少,高中低档都有。

    现在这个年代,溜冰鞋还真没有买的。别说县城了,就是临水地区百货大楼的体育用品专柜里,悠悠经常去逛,也没见卖溜冰鞋的。

    深南市场上,倒是有溜冰鞋,可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有没有快递行业,即使发火车托运,最快也得五天的时间。

    悠悠明白溜冰鞋,其他的孩子们不知道啊。就连迪迪都问:“溜冰鞋是啥鞋啊,老姐”

    别说孩子了,大人知道溜冰鞋的也不多,悠悠爸充当解说

    说员,给大家普及溜冰知识。

    舅姥娘弄明白后,拉着吴馨儿的手说:“妹子,你在国外可是享大福了,滑个冰溜还有专门的鞋子。”

    看着大卫遗憾的神情,胜男舅妈笑着说:“咱临水虽然没有卖溜冰鞋的,可临水体校有溜冰队,他们哪里有溜冰鞋啊,现在体校放假了,让你援朝舅舅找他们买些。

    震宇公司刚给体校赞助了十万元的资助,他们年后正准备去省城购买各种设备,捎带着再买些就行了。”

    大卫听说临水有溜冰鞋,根本就等不及援朝舅舅回来。吃过午饭,不到下午一点就带着家里的孩子去了临水。

    自家有车的优势就显出来了,说走就走,下午两点,一行人就在市体校挑上了溜冰鞋。

    体校的溜冰鞋就一种款式,老旧笨重,不过用的是真材实料。除去教练用的是大号码的,大部分都是小号的,他们是根据自己学员的鞋号专门购置的。他们是不对外经营的,不是援朝舅舅安排,人家根本不对外出售。

    出售也没人买,这在悠悠眼里笨重的溜冰鞋,售价高达120元,相当于一个工作人员一年的结余,谁家舍得买这种娱乐用品,不中看也不中用。

    全区就体校有个溜冰场,还是用于教学用的,不对外开放。每年的冬季,坑塘能溜冰的时间不到两个月,在这吃喝都困难的年代,人们没心情也没时间进行这种娱乐活动。就连孩子们溜冰,都是抽空才能玩那么几次。

    体校的溜冰鞋也不多,新的更少,还不到十双



第524章 数钱手抽筋
    ;大家伙看孩子在玩的同时还能学习,也不限制孩子滑冰溜了。不仅小孩子溜冰,就连村里的高中生和初中生,也跟在孩子们后面学,他们主要是想借机练习口语。

    不仅是男孩子跟着溜冰,有悠悠领头,村里的女孩子都跟着学。就连上了大学的景云她们,也参加进来,她们更加的珍惜这难得的学习英语的机会。

    再有两天就到新年了,各家都忙着过年,家务活特别的多,打扫卫生备年货。韩屯村三个工厂都加班加点的干,女孩子就成了家中的主力。

    家中再忙,村里的人也没限制孩子,特别是女孩子。家长都说:“孩子们说了,这是学外语的好机会,在学校也很难得,咱村要不是吴医生,到老死咱也见不着外国人。年货多点少点的没关系,没年货还能隔到年这边,孩子的学习当紧。再说了,咱村这几年,就没断过肉和鱼,天天像过年。”

    韩屯村的外来人口本来就多,金发碧眼的大卫本来就够惹眼的了,他还领着一群孩子大呼小叫的溜冰,更加的引人注意。

    别说外来人口了,就是韩屯村的人,抽空也去村前看孩子们溜冰。大伙都感慨的说:“人家外国人就是会玩,滑个冰溜也能玩出花样来。不过,人家这样就是好看。”
1...126127128129130...2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