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恣悠悠
听了桂萍的话,二爷也不生气了,惊讶的问“多少,你们咋挣这么多的钱”
桂花对父亲说“爹,挣这么多钱多亏了俺小妹妹,俺家的十五亩麦子,一天就收种完了。没想到这播种机,连棉花都能种。
当天的晚上就有人找到家里,让帮忙收麦子,来的人多了,俺公公也作了难,帮不过来啊。
再说了,俺那口子拖拉机还开不溜索,开收割机和脱粒机,还得靠桂萍,支使桂萍他也不好意思。
这收割机可不少耗油,您给带了一桶油,用完了就得自家买,搭工夫还行,再往外搭钱搁谁也不乐意。
您老也知道,咱家桂萍就是个直脾气,看俺公公作难,站起来就开了口。
说是咱们韩屯和新石庄的联合收割机,收一亩麦子十元。雇人一天三元钱还得管饭,干得快的一天才割一亩麦子。俺家的收割机不用管饭,收一亩麦子也是三块。
脱粒机按小时收费,一个小时二十元,只负责看机器,所需人手自己解决。播种一亩二元,也不知道她是咋算的帐,反正大伙都觉得合适。”
桂萍得意的说“跟悠悠学的呗!”
二爷不解的问“我咋不知道,悠悠啥时候教你算这帐的,你俩小闺女,没事咋猜思的,算收麦子的价钱”
桂萍差点没笑喷“爹唉,您老可真能瞎掰,我俩没事干了,闲着操这破心。我是说自己跟悠悠学会算账了,您闺女聪明着哪,啥帐都会算。
俺二姐也说了,雇人一天三块钱还得管吃,最多割一亩麦子,咱们的收割机又快又干净,一亩三元钱便宜吧。
种地比起割麦来,是轻快多了。可节气不等人,早种一天就多收几斤,棉花霜前花的价格可比霜后花高一毛多,种一亩地二元也算合适吧。
脱粒机咱村里用了好几年,俺和悠悠俩人头一年就算过,一个小时能脱五亩地的小麦,咱们村的麦子产量多高啊,滩外的小麦一个小时不得脱七八亩,一亩地合三元钱,不贵吧。
收割加脱粒,一亩地才六元钱,比起咱们的联合收割机,便宜一半了,我觉得价格挺合适。
爹,您这次算是给俺二姐弄了个摇钱树,挣钱是真快。收割机一个小时能收三十多亩,除去油钱还能挣七八十元钱。
俺姐夫和二姐俩人开收割机,我在场里看脱粒机,只管开机和关机,一天也能挣二百多。
最后几天俺二姐的公公学会开脱粒机了,俺开着播种机帮人种地,一天也挣三百多。”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88188
。网址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軟體,安卓手機需ogle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第586章 眼气
现在柴油价格低,国家定价每升08元,农忙季节供应充足,成本还是比较低的。
二爷看着兴奋的桂萍,心酸的说“桂萍,都怨爹没本事,没让你上过一天学,这么聪明的孩子,让爹给耽误了。”
桂花劝二爷“爹,您别难过了,您和俺娘身体都不好,能把俺们姐妹拉扯大就不错了。就是不上学,俺兄弟和小妹也不比别人差。”
二爷欣慰的说“你兄弟和桂萍是碰到好人了,他俩能有今天,多亏了吴医生他们一家。这俩小的,我和你娘是放心了。
你大姐在咱村里落了户,又有三个儿子傍身,往后的日子也错不了。
桂香在新石庄,他们村越过越好,这纺纱厂办起来,不比咱韩屯差。
桂花啊,我和你娘现在就一个心事,你男人个子矮没力气,你得跟着出重力。你个子再大,一个妇女能有多大力气。
年轻的时候不显,到老了落下一身的毛病。我和你娘遭过的罪,不想你们姐妹再受一遍。”
二奶也跟着劝闺女“桂花啊,挺爹的话,把钱带回去。给你公公说,他的好意俺们领了,咱们韩屯村媳妇好找,你宝景兄弟的婚事不用愁。
这些钱拿回去,先把车库盖起来,咱韩屯的库房得重建,你们的那些机器,在这里放不了多长时间。
桂花,别听你妹妹瞎说,啥摇钱树聚宝盆的,你爹给你买这套机器,是让你轻省的。我咋听着有了这机器,你们比原来还累。
孩子啊,钱多少才是多啊,让我说够花就行。你们以后别赶怎紧,少挣一半的钱也够你们用的。”
桂花笑着说“娘,俺今年还真没累着,您也知道,我最烦割麦子了,个子高弯腰难,割一早上麦子腰疼一天。
今年俺爹给买了这一整套的机器,我就没出力,光坐拖拉机得蹦蹦了。
回家我就学开拖拉机去,俺小妹妹都会开,不信我学不会。”
二爷嘱咐她“别回家学了,你有空了回来住几天,在这里学吧,你宝贵兄弟技术好,让他教你。
你和桂萍一样的脾气,胆子够大可就是冒失,开车千万得仔细,万一出事后悔就来不及了,你爹我就好心办了坏事。”
桂花大大咧咧的说道“爹,您咋越老越和俺娘一样,瞎寻思啥啊,您老想想,拖拉机四个轱辘,四平八稳的。
您以为拖拉机和地派车似的,一使劲就能掀翻。再说了俺得多没眼力,开着往沟里钻。”
这都哪跟哪啊,满嘴的歪理邪说,二爷笑着摇摇头。
其实他就是顺口嘱咐闺女,临水地区是大平原,现在机动车辆少,确实没听说过拖拉机出车祸的。最多就是拖拉机坏了,司机修不了。
韩志杰和“高高三”俩人,起早贪黑,连着忙活了半个月,给村里挣了八万多元,听说新石庄挣钱也和他们差不多。
所有的村庄都眼气这俩村挣钱快,说抢钱也没这联合收割机快,两天一个万元户。
可七十万元的资金哪个村也没有,就连公社的拖拉机站,还不到十万元的资产。
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各家收入高了,家里的存款过千元,多的二三千。可要说万元户,还真少见,就是五千元,一个村也扒拉不出几户。
别说大联合了,就是单独的收割机,人们也买不起。收割机不能单独作业,必须用拖拉机带动,两项加一块得上万元。
几户联合也能买,可苦了大半辈子的农民,谁也不舍得掏空腰包,都把钱攥的死死的,不到紧要关头不撒手。
整个麦收,两台联合收割机就没出张集公社。也是有了这两台联合收割机,张集公社今年的麦收进度比别的公社快了接近一倍,受到县里的表彰。
麦收过后,民工是回不来了,韩屯和新石庄的建筑工地,需要大量的临时工,只能在当地招工。
现在在人们的心目中,临时工还是香饽饽,特别是国家正式单位招收的临时工,价值更高,多少能挣些钱,关键是有转正成为正式工人的希望。
建筑可是热门行业,给建筑公司做临时工,好歹能学门技术,即便是不能转正,回村盖平房也挺受人尊敬。
实践证明,这些人的想法非常的正确,八十年代末,爱国舅舅冲进房地产行业,他们都成了爱国舅舅的技术骨干。
为了方便吃住,临时工就近招收。新石庄所需的临时工,就没出村,石庙村其他的几个生产队,就凑够了。
韩屯村的需要的临时工,都是在向阳管区招收的,离韩屯村最远的三公里,走着上班也就是十多分钟。
麦收结束,韩屯村的建筑工程也开工一个半月了,住宅楼主体已经完工,工厂的地基也已完成。
新石庄的住宅楼已经竣工,村民喜迁新居。除了60米的主街道是柏油路,其他的街道10米宽,两旁各2米的绿化带。和韩屯一样,街面用大理石铺成,绿化带用大理石砌成。
他们这次分房,也是用的抓阄的方法,彻底打乱了原生产队的格局,两个生产队的群众混居一起,成为名副其实的新石庄。
虽说是两间的楼房,整体面积挺大。每层东西9米,南北12米,108个平方。
一楼两室一厅一厨一卫,二楼三室一厅一卫,三楼两室一厅一卫,还有一个30平方的朝阳大露台。
整套楼房七个房间,三个客厅,每层都有卫生间。小房间20个平方,大房间30个平方,二楼的房间还有2米的阳台。
后院的门楼宽4米深3米,和门楼连着的是一间5米的储物间。门楼和储物间都是平顶房,上面可以放置饲草,也可以做晾台。
猪圈靠着后院墙,前面一溜敞篷,是羊棚和饲草棚。
敞篷和楼房之间,还有3米的空间,是栽竹子的地方。
由于是联排的楼房,每家的楼房都留着后门,前后院都能进楼房。
由于节气不对,前院暂时不能栽树,人们就向南关村学习,在前院种上了菜。
88188
。网址
悠閱書城一個免費看書的換源a軟體,安卓手機需ogley下載安裝,蘋果手機需登陸非中國大陸賬戶下載安裝
第587章 家具
后院的翠竹倒是先栽上了,郁郁葱葱的翠竹随风摇曳。各家的鸡窝都搭在竹丛下,用竹篱笆圈了起来。
整齐划一的红砖楼房,绿翠竹,远观近瞧都是景,自动清理的猪圈干净卫生。
沼气池不仅让人们彻底摆脱了烟熏火燎的农家灶台,还能供应热水器,人们在家里随时可以洗澡,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和漂亮的楼房不般配的是,各家五花八门的家具。年轻新结婚的还好些,嫁妆都是新的。
老一辈的陪嫁,经过几次洪水的浸泡,裂缝的,开隧的,缺胳膊断腿的,完整的家具就算是好的。
楼房内安装了暖气,冬天的取暖问题解决了,新建的楼房没有垒炕。各家的床铺都不够用,床铺倒是新买的,这也算是各家的新家具了。
工作组本来打算在新石庄召开个现场会,可挨家排户的看过后,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住宅楼的内外反差太大了,确实没法看。
高主任问俩石队长“你们盖这么漂亮的楼房,家具也该置办了,打算就这么过下去。”
两位队长齐声回答“哪能呢,我们这是先凑和着,等韩屯楼房盖好了,他们村买啥家具我们就买啥样的,盖楼俺们村没那么多的钱,买家具的钱都有。”
高主任疑惑的问“你们既然有钱,等韩屯干啥,你们先买了用着呗。”
“高主任,说句实在话,俺们村的人看了录像,眼眶子还真高了,相不中现在的四十八条腿,可那些洋气的家具俺们名字都叫不上来,去哪里买更不知道。
可不得等着韩屯村吗,秀芹大姐见识多,韩屯村的人说了,等新楼房建好了,就托她买家具,到时候俺们凑着一块要。”
呃,这理由找的,高主任顿时无话可说。录像里的家具他也看了,临水地区没卖的,京都友谊商店有卖的,他也没处弄外汇劵去。
其他的滩区村庄,看到新石庄栽的翠竹,确实好看,就求到工作组这里,让工作组帮助买翠竹。
他们说“俺们没钱盖不起楼房,买竹子的钱还有,五讲四美三热爱,栽上翠竹先把环境美化了。”
这应该是五讲四美三热爱宣传月的成效吧,起码群众能主动的意识到环境美。
临水地区农村没有栽竹子的习惯,个人还真没地方买去。
工作组紧急调动,半个月后,张集公社的17个滩区村庄,各家的后院都栽上了翠竹,环境大为改观,看着确实美观漂亮。
韩屯村住宅楼主体完成,剩下的内装修基本上都是人工活,新招收的临时工经过简单的培训,全体上阵。
活计好的干内装修,活计毛糙的垒猪圈搭羊棚,确实学不会的和泥搬砖做下工。
韩屯村建的别墅,其实就是后世的精装房,配上床铺和家具,可以拎包入住。
精装修本来就是个细致活,在这全靠人工的年代,速度更慢。各县的建筑队以前就没承接过这样的别墅楼,也是摸索着干。
本来主体建设的速度还可以,哪知道装修这么慢。加上缺少熟练工,都是临时培训的新手,原定的工期只能一拖再拖。
进入阴历的六月,就到了雨季,老天说变脸就变脸,三天一小场,五天一大场,淅淅沥沥的雨水说下就下。
幸好主体工程建成了,装修都是室内作业,楼房高大宽敞,室内比较荫凉,不论下雨还是高温,也没耽误工人干活。
个别的工人图凉爽,晚上就在楼房睡,光滑的大理石地板,荫凉干爽。
他们在这里居住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韩屯村没有蚊蝇。
韩屯村的家畜村里集中喂养,新垫的村台上除了两条主街道绿化了,连根杂草都没有,加上悠悠的防蚊蝇措施,能有蚊蝇才怪。
其实,滩区村庄今年蚊蝇都少。新垫的村台特别高,基本上没栽树木。新建的院落,猪羊和鸡鸭都是圈养。
刚搬进新家,人们的新鲜劲还没过去,环境美的标语刷满了墙,大家特别注意打扫卫生。
蚊蝇缺少了滋生的环境,和往年相比,确实少了好多,这也是“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的成果之一。
进入农历的六月,暑假开始了。悠悠妈今年研究生毕业,故宫博物馆到底没争过京大考古系,艾婉莹留校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刘冉分配去了故宫博物馆,她在新单位报到后就去爱民的部队,度探亲假去了。
智慧今年本科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本校的硕博连读,还得继续在京华大学学习四年。研究生每月七十元的生活补贴,比参加工作的工资都高。
艾婉莹刚参加工作,她的暑假严重缩水,只有半个月的时间。办好报到手续,带着昊昊、智慧、志远和志亮,五人一辆吉普,匆匆回到韩屯。
村里的其他大学生,也先后放假,回到村里。
韩爱军家的志刚三兄弟带着妹妹智萍,韩援朝家的志彬志新,放了暑假就回到了韩屯。
家里的人口急增,一间房子实在是住不下,悠悠舅姥爷在学校临时借了一个教室,把家里的男孩子安置在里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