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恣悠悠

    “从就打打杀杀的,这可不是好事。”

    还有人担心:“孩子们,下手没轻重,真伤了人可咋整。”

    迪迪虽然比悠悠三岁,可这两年猛长。现在,十一岁的他长成大伙子,个头比悠悠还高,体重也比悠悠高,身高175米重145斤。

    开始,他还控制着力气,怕伤着姐姐。悠悠虽然练过,可十多年没练,开始有些手生,俩人对练不分上下。

    悠悠是越练越熟练,迪迪是越炼越吃力,他也不留力气了,开启全力以赴的对打模式。

    迪迪猛然发力,悠悠开头应对的还挺吃力,不过很快就收放自如了。四两拨千斤,把个迪迪累得,呼哧急喘,跟个傻子似的。

    外面观看的孩子,还跟着添乱,大声的给悠悠叫好:“悠悠胜了!悠悠胜了!”

    迪迪从就是个好强的,哪能认输,咬牙坚持了半个多时,累得一点力气也没有了,才一腚蹲在地上,光顾着喘了。

    悠悠也没强哪里去,就比迪迪多站了一分钟,就坐在智茹搬过来的藤椅上,不管咋的,比席地而坐的迪迪位置高。

    俩人个子再大,终究是十来岁的孩子,没有长力气,才练了半个时,就到极限了。

    姥娘心疼的用热毛巾给他俩擦汗,还指挥智茹:“去屋里把温水端过来,让他俩喝几口,看这一身的汗,衣服都湿透了。”

    俩人的运动服全都湿透了,贴在了身上。微风吹过,还真有些冷。

    喝了几口水,总算是缓过来了。悠悠伸手拉起地上的迪迪,往屋里去了,孩子们也都跟着进屋了。

    姐弟俩进屋就摊到在沙发上,迪迪满脸崇拜的说:“姐,我得拜你为师,你就是厉害,看了一遍电影,就把里面的武功学会了。”

    智茹紧跟着说:“悠悠姐,还有我哪,我也拜你为师。”

    志高声明:“悠悠,我是哥哥,就不拜你为师了,不过你也得教我学武功。”

    悠悠听的满头黑线,这都说的什么啊,看了一场《少林寺》,咋啥都跟着学啊,一夜的工夫,连拜师都整出来了。

    悠悠恶趣味的提议:“你们是不是得去剃个光头,再用香烫上几个圆点。”

    迪迪吓得从沙发上爬了起来,捂着头赶紧声明“姐,剃光头可以,烫戒疤就免了,我可不出家当和尚。”

    智茹笑喷了,指着迪迪笑得腰都弯了:“迪迪哥,你可真笨,烫戒疤必须是庙里的和尚,悠悠姐是女的,不能当和尚。”

    后面跟着的孩子,竟然都赞同的附和:“对,悠悠是女的,只能当师傅,不能烫戒疤。”

    “对啊,咱们就拜悠悠当师傅,既能学武功,还不用当和尚。”

    这都哪跟哪啊,悠悠气的站起来,往外轰他们:“都回家吧,该干嘛干嘛去。”

    不知道是谁开的头:“是,师傅!”

    接着一群屁孩,都跟着喊:“师傅,弟子告退了!”

    竟然还有人跟着电影里那样,右手竖在胸前,打着手势的,把姥娘逗得,哈哈大笑。

    孩子们走后,悠悠和迪迪进卫生间冲洗去了。冲去一身的汗水,浑身轻松舒适。

    迪迪拉着悠悠,高兴的说:“姐姐,我有气感了,身上的所有经络都有感觉。”

    悠悠蔑视的看着他问:“是不是浑身轻松,特舒坦。”

    迪迪赶紧点头:“对,就是这样,姐姐你练到几级了”

    悠悠喷他:“不错啊,从跟着爸爸背医典,懂经络了。不过吴大夫,这气感从何谈起浑身舒坦就是气感吗咋分的级”

    迪迪被问住了,抓耳挠腮的吭哧了半天,也没回答上来。

    智茹不解的问:“悠悠姐,你是师傅,气感是啥得你说才对。”




第625章 文化引导
    悠悠认真的说:“你们记住,这世界上根本没有所谓的神功,武功、气功和轻功,都是有限度的,主要的作用是强身健体,可不是用来比斗逞强的。

    迪迪,你从学习中医理论,应该知道这个道理,咋看了一遍《少林寺》,就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咱俩高强度的活动了半个多时,出了一身透汗,血液流通加速,浑身轻松实属正常现象。”

    迪迪这才回过神来,懊恼的拍了一下头:“姐,我看完《少林寺》,满脑子不是武功就是气功,还真被洗脑了,正常的思维都忘了。”

    看吧,这就是文化引导的力量。

    智茹不解的问:“姐,迪迪从学医都没想起来,你是咋知道的”

    志高肯定的告诉妹妹:“悠悠从看书多,脑子又好用,过目不忘,听她的没错。”

    智茹点头表示认同:“俺悠悠姐就是厉害,看一次电影就学会武功了,姐,你得教会我。

    我学会了保证不欺负人,可要是别人欺负我,不用哥哥们帮我,我也能自己打回去,最烦背后告状的屁孩了。”

    看着虚岁才刚十岁的孩子,满脸嫌弃的说别人是屁孩,咋哪么有喜感哪。志高和迪迪俩人,噗嗤就笑了。

    孩子好骗,姥爷可是从开始都看着的。他问悠悠:“悠悠,姥爷咋看着你用的是太极剑的招式《少林寺》里可没有这个。”

    额,光顾着忽悠这帮屁孩了,咋把这位老人家给忘了,这可是清末的休闲王爷,学问杂着哪。自己这点伎俩,可瞒不过他老人家的火眼金睛。

    悠悠经过十多年的锻炼,应对起来腹稿都不用打,得意洋洋的说:“我在京都看林爷爷他们练过,跟着瞎比划,蒙几个屁孩还凑合吧,姥爷。”

    姥爷被她弄得哭笑不得,对悠悠说:“你这三脚猫的功夫,也就能唬弄迪迪他们几个孩子。你们真要想学啊,姥爷教你们,不过你们不能怕吃苦,也不能半途而废。”

    几个孩子齐声欢呼:“好啊!我们有师傅了!”

    接着就表态:“我们不怕吃苦!《少林寺》里说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由此可见,《少林寺》对孩子们的影响多深刻。

    迪迪疑惑的问:“姥爷,我以前咋没见您练过”

    悠悠敲着他的头:“你还真傻了,以前不是不让练吗”

    姥姥替迪迪辩护:“他不是吗,哪能知道以前的事。”

    也对,7年出生的迪迪,对文革的记忆可以说是空白。

    姥爷看了悠悠和迪迪对练,也来了兴趣,走到院子里打了一遍太极拳,一招一式如行云流水,特别的优雅,几个孩子都看呆了。

    悠悠姥爷一套太极拳打完,刚收势站稳,智茹就扑了过去,搂着他的胳膊撒娇:“姑爷爷,您给智茹当大师傅,悠悠姐给我当师傅。我跟您学用拳头揍人,跟悠悠姐学用武器揍人。”

    悠悠一把拉过她来,开口就训:“你说你这么个貌美如花娇滴滴的姑娘,张嘴闭嘴就是揍人,让人啥感觉,这边上还站着两个人高马大的哥哥,用得着你个姑娘亲自动手。”

    悠悠也让她给绕糊涂了,接着强调:“打人是不对的,不能打人。”

    智茹认真的说:“悠悠姐,我不打人,我就是还手。不是你说的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停、停,赶紧住口,你个祖宗。”悠悠急忙打断她。

    这可是一代伟人的至理名言,悠悠可不敢具为己说。

    不管咋的,反正从今天起,韩屯村的男女老少,每天的早晚,都跟着悠悠姥爷学习太极拳。

    就连学校的师生和工作组的同志,也跟着学习。一遍太极拳做下来,也就是一刻钟的时间,不影响大伙做事情。

    武林高手练不成,可舒筋健骨、强身健体能见成效。

    别的村庄看到了,也有过来学的,特别是年轻人,看了《少林寺》,对武功充满了盲目的崇拜,看到韩屯村练武功,每天跑过来学习。

    反正,由电影《少林寺》带来的功夫热,被悠悠姥爷的太极功夫给化解了。

    几年以后,电影《武当》上映,人们才知道,自己学的太极工夫,原来也是绝世神功。

    迪迪他们几个,已经长大迈入少年队列,他们看到太极被媒体誉为绝世神功,就想起了悠悠当年说过的话:“这世上根本没有绝世神功!”

    这些年他们每天坚持练太极,神功肯定没练成,效果真的就是强身健体。

    整天忙碌着,时间过的可真快,转眼就到了秋收季节。

    今年的秋收,联合收割机大显神威。不光能收大豆,谷子黍子红豆,这些一次性收获的杂粮,都能用联合收割机。

    秸秆压成方块,粮食装进麻袋,碎壳均匀的撒到地面上。

    就连地瓜都能收,三十公分的地表土全部收进机器内,经过筛选,土壤落下来,地瓜装麻袋,瓜秧压成块。

    地瓜秧水分大,运到晒场扒拉开,晒干再存放。其他的作物秸秆,交叉着垛起来,自动风干,存放特简单。

    生产堤外的河滩地,挨着生产堤的三百多亩,地势较高,全部开垦成耕地。

    去年洪水大,淤积土层厚,快五十公分了,簸箕柳都被掩埋在地下。

    韩屯的人都在工厂上班,没人干条编了,以前的簸箕柳都卖给新石庄了,今年也就没再栽植簸箕柳。

    过年种了一季大麦,夏粮就种了一些杂粮和棉花地瓜。再往外的近二千亩河滩地,全部都是苜蓿草。

    夏季黄河水变化无常,经常漫摊,可今年特别,每次都是往北面漫,南岸平安无事。

    村里种了五十亩的棉花,拾棉花这种活计,让村里的老太太给包了,她们都说,自己也就中这点用了。

    收获的棉花也没卖,晒干直接分给了大伙,留着自家用。

    每次洪峰过后,村里的老太太就偷偷的去黄河岸边烧香祭拜。



第626章 卖棉难
    今年由于村里住着工作组,她们没敢挨家收钱,可村里人都明白,偷着就把钱给了她们。raa`每家一元二元的,就没有不舍得的。

    工作组就住在村里,对她们的行动哪能不知道,为了给大伙解惑,还专门召开了一次群众会,请黄委的专家来给大家解惑。

    韩屯靠着的黄河段,属于下游中段,是地上悬河。河道一旦偏移,就会顺势而走。因此,今年的黄河漫摊,向北移动实属正常现象。

    黄委也发现了这种情况,准备明年就在北岸增加一处大坝,固定黄河河道。

    韩屯的人听后暗自高兴,这两千余亩的河滩地,看来是保住了。

    黄河滩区有个俗成的规矩,洪峰过后出来的河滩地,隶属挨边的耕地所有者。

    韩屯这两年就不种特别费时的绿豆了,一年也吃不了多少,去集市上买点就行。

    这两年,土地分到个人手里,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各种粮食的价格反而降低了。

    村里这次秋收,所有的粮食都没分,集中放到了仓库里。谁家想吃,就去食堂买,价格比市场上的低。

    另外,也可以在食堂里购买各种面粉,价格都比较便宜,不过仅限本村人购买。

    既然搬新家了,各家多少都在备些食材。家里有老年人和孩子的,时早无晚的做顿饭。不过大部分时间,还是在食堂里吃。

    韩屯村的秋收秋种一个星期就结束了,村里的工厂根本就没停工。

    其实韩屯村新买的联合收割机,应该叫做联合农机具,犁耙播种一遍过,和收割机真的没关系。可人们先入为主,叫习惯了。

    孩子们二十天的秋假,可真没闲着,从早到晚在河滩地里收割苜蓿草。收割的苜蓿草,全部交给了村里,村里还是按斤数给孩子们记工分。面粉厂的门口就有个地磅,开着拖拉机过一趟,就有具体的斤数了。

    狗剩在这伙孩子里面,算是年龄比较大的,他就成了记工员。迪迪跟在他的后面,没少出了主意。

    当然了,这伙孩子也玩疯了,没少干坏事。炸燎豆,烤地瓜、烧蚂蚱、烤豆虫,燎嫩玉米,每天都有加餐。

    蚂蚱和豆虫是抓的,其他的吗,就是偷的了,孩子们给自己找了个漂亮的说辞:不问自取。

    村里人也没人过问,当年在集体干活时,中间休息的时候,大伙也是这么干的,也算是一种乐趣。

    孩子们的力量不容觑,一个秋假,他们把属于韩屯的苜蓿草全部收获了回来。收完的苜蓿草,几天就长到十多公分,入冬之前,还能再收一季。

    韩志杰和“高高三”俩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创收,每天早起晚睡,没出张集公社,就忙活了一个多月。

    当然了,收入也非常的可观,一个秋收挣了二十万元,加上麦季的收入,两年的时间,这台联合农机具的投入,就能收回来了。

    “三秋”大忙拉的时间长,主要是夏地瓜成熟晚,收获用工大。以前,收了下地瓜就留春地,明年种春棉。

    现在有了联合收割机,连收加种一天就能完成,人们情愿花钱,把地都种上了麦。

    张集公社有了韩屯和新石庄这俩台联合收割机,一个月过后,所有的土地,除了零散地块,基本上都种上了麦。

    这两年,滩区外的村庄,人们也算透帐了,认准了麦夏棉的种植模式,两季作物咋着也比一季春棉收入高。

    秋收结束后,韩屯的联合收割机,还把自己村里负责的,黄河大堤上的葛八根草全部收了回来。

    挤压成方块的葛八根干草,被运到晒场上,交错的垛了起来,通风良好,个别没干透的也被阴干了。

    现在,韩屯村有了苜蓿草,豆秸和葛八根这些饲草还真没了用途。

    韩屯村的晒场上,高高的堆着几个干草垛,快跟村台高了。

    往年收葛八根,全村男女老少齐出动,还得找亲戚帮忙,忙活一天才能干完,一台联合收割机,就把问题解决了。

    新石庄的纺纱厂,机器调试终于完成了,农历的八月二十五日,也就是阳历的10月1日,正式开始投产,向国庆节献礼。
1...168169170171172...2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