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恣悠悠

    看到质量这么好的食品,他们当然心动,可现在和战争时期不同,再靠强抢,肯定行不通。

    再说了,他们知道韩屯肉联厂主要是供应部队,也不敢造次。只能用高价来收购,反正他们只要这两个村的产品,在韩屯肉联厂,所占比重较。

    现在华国的经济发展刚开始起步,污染很少。特别是农村,可以说是零污染,所有的农产品都是绿色放心产品。

    火腿肠还没开始投产,产品没问世,销售无从谈起,山本这时提出包销产品,还是极具吸引力的。

    要是换到别的村庄,估计山本就能成功了,可是他碰到的是韩屯人,对部队有着深深的敬爱。

    韩屯几次发大水,都是在部队的支援下脱险的。村肉食厂的快速发展,主要是靠着和部队的合作。

    韩屯和石庙两个村,喂养的家畜比其他村多。可在村肉联厂中,所占比例还是的,根本不值一提。

    两个村喂养的猪加一块,每年也就是二万头,青山羊最多也是这个数,撑死两万只鸡,鸭子和鹅的数量不过万。

    韩玉臣知道了,鼓弄个别村民,说什么把韩屯和石庙领个村的家畜食品,卖给日本人。多收些外村的生猪,每天加一个时的班,就能生产出来。这样既能保证部队的供应,韩屯每年能多挣三百万。

    可惜,他们家的男人们,还在监狱里关着,妇女们对他怨恨在心,根本没人听他的,还把他的行为,私下里反映给了村干部。

    村里有个别人被他说动了心,夯的叔父就是一个。他没敢直接找村干部,先在大伙面前说利益,结果被大伙直接怼了回去。

    “咱韩屯可不干昧良心的事,拿孬东西唬弄解放军。”

    他一听就急了:“谁昧良心了,咱给部队供应的肉食品,绝大多数都是从外村收的,咋就成孬东西了。”

    “我说孬东西不对,可咱们喂苜蓿草长大的家畜,肉确实好吃,这总是真的吧。”

    “对啊,就是因为好吃,人家日本人才愿意多出一倍的价格来买。”

    马上就有人怼他:“你说这话连个孩子都不如,孩子们都知道好东西献给最可爱的人。”

    现在这个年代,最可爱的人代表的就是解放军。魏巍所写歌颂解放军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被编入语文课本,孩子们都学过,铭记在心。

    这话说出去,村里再没人敢提,把猪肉高价卖给日本人的事情了。

    山本没想到,高价购买也没成功。只好退了一步,提出购买即将投产的火腿肠。

    这个可以谈,火腿肠的生产在国内还是空白。不过进口的火腿肠,在国内销售不算好。

    一根火腿肠二两一元钱,够买一斤肉了。这么高的价格,也就在深南等经济条件好的大城市能买得动,中城市销量特差。




第632章 外租土地
    临水的百货大楼,火腿肠的销量特别小,一个月也卖不出去一箱,一箱火腿肠才20斤。

    韩屯村的火腿肠,打算依靠深南的市场推销。部队对这些高价的食品,需求量也不大。

    火腿肠保质期长,方便携带和食用,在日本还是比较受欢迎的。

    特别是进口的火腿肠,在日本销量更好。日本国内食品污染严重,日本人对国外的食品还是比较认可的。

    特别是华国的食品,在日本特别的受欢迎。八十年代以前,华国人连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饱,出口食品的数量极少。

    实行土地承包后,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产量连年增加,食品有了结余。可惜由于华国交通不便,许多的食品根本运不出去。

    韩屯有直达深南的运输线,从深南出口日本,就特别的容易了,这也是山本在韩屯购买肉食品的一个原因。

    至于价格吗,当然是参考国际价格了。山本高价购买韩屯的肉食没成功,也没敢动低价购买的主意。

    当然了,由于还没投产,现在签订的只是意向书。

    山本对苜蓿草喂养的家畜不死心,另谋他策,可惜他遇上了刘翠兰。刘翠兰婆婆和丈夫都是老实人,娘家又没亲人,平时有事就爱找悠悠姥娘商议。

    这次进门就说:“姑,i咱村的日本人,喜欢苜蓿草喂养的家畜,愿意出一倍的高价购买。

    我别的不在行,可喂了这几年猪,对喂猪熟悉,只要有足够的苜蓿草,我们六个人,增加一倍的量,也没问题。

    姑,我喂猪在行,可对建自动化的猪场一窍不通,您老人家知道的多,咱村里的猪场还能扩建不”

    现在,韩屯村的猪场,存栏量达到了五千头,每年出栏两次,年出栏量万头肥猪。

    存栏母猪五百头,两年五胎,猪仔正好够供应本村的猪场和群众的。猪场每年的纯收入,都在二百万元以上。

    悠悠姥姥对她说:“翠兰,现在猪场的设备供应充足,咱们村也有钱,扩建猪场容易。你刚才也说了,喂猪得有足够的苜蓿草。咱们村现在,苜蓿草虽有节余,可扩大一倍绝对不够。”

    刘翠兰胸有成竹的说:“姑,咱们村的苜蓿草不够,那不是还有平城县的吗,他们挨着咱韩屯的大洼,面积比咱们的都大,轻易没人i割草,咱们村有空了收一次,没空就烂在地里,怪可惜的。

    姑,我是这样想的,要不咱们村出钱,把他们的大洼包过i,足够养一万头猪的。

    姑啊,我可是打听了,城里一亩地才卖伍佰元,他们这河滩地,二百也不值,说不定一次大水,就成黄河底了。

    咱们租他们的,一年给个几十元钱,反正他们闲着也没啥收入。”

    悠悠看了刘翠兰一眼,这货不会也是穿过i的吧,在这个年代,租地可不是一般人敢想的。

    解放前耕地特别多的人家,才往外出租。解放后划分成分,其中的一个标准就是:往外出租土地的,一律是富农。

    富农可是黑五类分子,被镇压了三十多年,这几年虽然不提了,可至今填个人表格,还有成分一栏。

    解放后至今,土地可以买卖,还没听说有出租的。

    悠悠姥姥也有这个顾虑:“翠兰,现在国家让租土地了”

    随后她的一句话,就打消了悠悠的顾虑:“姑,我也是听韩玉臣说的。韩玉臣和山本商量好几次了,山本投资租地建猪场,他负责管理。

    姑啊,山本是外资企业,您老也有外资企业。咱们国家的土地,能租给日本人,咋就不能租给咱们自己。

    姑,咱们的土地,租给谁也不能租给小日本。韩玉臣一肚子的坏水,没想到还是个卖国贼。

    他还有脸找我给他们喂猪,当场就让我骂了回去。我就赶紧过i找您了。您老见识多,看我这想法能行不”

    有了这个信息,悠悠赶紧联系智脑,让它查找国家有关的政策规定。

    一分钟不到,结果就出i了,国家还真有这种政策,不过还真是仅限于外资企业。

    山本和韩玉臣的美梦破裂了。

    悠悠和姥姥俩个人都知道,韩屯所处的这片黄河滩区,从此以后,基本上就固定下i了。

    在地委工作组的协调下,平城县三千多亩的河滩地,租给了震宇公司,实际上的亩数多了接近一千亩。

    震宇公司接着就和韩屯村签订了合同,委托韩屯代为经营。

    每亩年租金五十元,租期依据国家实行的耕地承包责任制规定,三十年的期限。

    发洪水淹没了,上交半年的租金。黄河南移土地掉入河底,租种合同终止。

    国家黄委有规定,距离水面三百米的距离,不能算耕地,这片河滩地东西长两千多米,缓冲地带接近千亩。

    这片河滩地的东面就是小李村了,黄河在小李村的东面,掉头朝南流。小李村就位于黄河的转弯处,他们村东北角的人家,悬立于河面上,令人提心吊胆。

    平城县委为此多方调解,堤外的村庄没一个愿意接纳他们的。人们被他们偷怕了,谁愿意和贼窝子做邻居。

    小李村也不愿意往外搬,在滩区住习惯了,每天听着黄河水入睡,也没那么可怕。

    小李村所在的这片滩区,就他们一个村庄,他们村的耕地,都在村北,村周围除了护村林,全部是堤外村庄的耕地。

    正是由于村里的耕地离大堤最远,最少四华里,他们村才没往堤外搬。

    从七六年开始,每次发洪水,黄河都从小李村这里往南移,八二年更甚,小李村的北面,只剩下不到五百亩的耕地。

    这两年,小李村根本不靠种地生活,他们不种地可不少收粮食,家家户户大囤尖i小囤流。

    他们村周围,近万亩的耕地,属于堤外十三个村庄的。最远的村庄在十华里以外,和小李村就不是一个管区。

    隔着黄河大堤,本i种地就不易,距离再远,更加的困难,在生产队的时候,都没派人i河滩看庄稼。现在耕地分到各户,更加的不可能有人看着。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第634章 办幼儿园
新款的成人运动服,简洁大方,穿着舒适,在家穿合适,也能在正式的场合下穿,上市就成了抢手货,特别受男同志的喜爱。

    其实也好理解,这些年男装不是中山装就是干部服。近两年的西装价格高不说,还不适合冬季穿着。

    布料质量好了,衣服的价格也高了。原i的运动服,成人的35元一套,孩子的2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第634章办幼儿园

    正在手打中,请稍等片刻,内容更新后,请重新刷新页面,即可获取最新更新!

    《&b>电商穿越七零年代&/b>》顶点文全文字更新,牢记网址:gianku



第635章 食堂
    村里的孩子上学,一律免费,幼儿园和联中都是如此,就是课本费,都是村里统一支付。

    村里的服装厂在村办公楼的后面,是个两层的建筑,主要是库房和办公室。

    韩屯村的服装厂,主要是以收货和放货为主,就一个样品车间,加工各种服装样品。

    最后面的就是面粉厂了,现在又多了个面条车间。村里的各种车库,都建在这个厂里。

    面粉厂运输任务最大,所有的产品都得运到临水火车站,通过火车运往深南。

    面粉厂有两个大门,其中一个是专门为收粮食开的。除了农忙季节,每天来韩屯卖麦的地派车,都排好几个长队。

    村食堂和代销点,就在村委会和村幼儿园的对面,临着公路。代销点挨着十字路口,新建的代销点三间,比原来多了一间。

    虽然只比原来多的一间,可这新建的房子宽啊,一间东西4米,南北0米,一间房就是八0个平方,比原来的两间都宽敞。房间隔开分为两部分,前面的1米是门市,后面的八米是库房。

    食堂和代销点是同样的建筑,共十七间房子。其中学生食堂五间,剩余的十二间全部是大众食堂。

    食堂里全部是长条的餐桌,高靠背的餐椅。食堂前面的1米是就餐处,后面的八米是厨房和仓库。中间的隔墙上面是透明玻璃的,餐厅和厨房都能相互看的清清楚楚。

    教职工和学生都在学生餐厅就餐,先试行配餐,荤素搭配,主食不限量,一律免费食用,不过仅限本村的学生。

    幼儿园孩子的饭食,是单独制作的,送到幼儿园的就餐室,由教师负责孩子们用餐,同样也是免费供应。

    大众餐厅主要是供应本村群众和职工,外来人员就餐,必须经过村委会批准。当然了,各家来了亲戚,跟随主家吃饭,不用批准。

    还是和以前一样,吃饭用餐票购买,实行成本价销售,饭菜物美价廉。食堂人员的工资,由村里统一发放。

    村里的食堂还是大锅饭,不提供炒服务,不对外营业。

    每天的中午一荤一素,早晚就一个素菜,咸菜倒是有几种,熟鸡蛋、咸鸡蛋、鸭蛋和鹅蛋,随意购买。

    现在人们的生活虽然好了,可大部分人家还是逢年过节才改善生活,吃上一次肉。韩屯每天都有荤菜,生活水平算是高的。

    韩屯村的人,也不是每天都吃荤菜,大多数是全家在一块就餐,荤素菜搭配着买。

    村民坐在明亮的餐厅里,看着对面的广场上的伟人雕像,总是感慨的说:“他老人家带领我们,走向了**社会!”

    在韩屯村人们的意识里,自己现在的生活,就是**社会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洋梨子洋耙,这些都实现了。

    韩屯村的民兵队,每人配备了一套军服:军大衣、棉军帽、大头鞋,夜间巡逻时穿。这次倒是没用悠悠姥姥,是老首长特批的,军大衣全部是羊毛的,可真暖和。

    全村的中青年男人,基本上是人人有份,他们里面穿运动装,外面穿羊皮军大衣。进屋有暖气,就把大衣脱了,穿运动服正合适。出门穿上羊毛军大衣,零下十几度也不觉得冷。

    村里的妇女们,则是在运动服的外面,穿件呢子大衣,头上围条长羊毛围巾,从厂里到家里,紧跑几步就到了。

    用她们的话说,就是还没冻透就到地方了。家里和厂里都有暖气,就是食堂里,都是暖和和的。

    人们穿了几十年的笨重的棉袄棉裤,今年的冬天都成压箱底的了。

    就是老年人,出门也是穿着棉大衣,从头裹到脚,头上带顶栽绒帽,脚走得慢,晃晃悠悠的,特别的滑稽可爱。

    老太太们都不愿在家待着,一日三餐非得去食堂吃,他们说了:“现在咱们村这么漂亮,每天不出来看几次,真是亏了。俺们和年轻人不一样,说不定那天就闭眼了,到时候想看也晚了。”

    她们每次路过广场,都会对着伟人雕像膜拜几分钟,嘴里还念念有词,都是些感恩的话。要是准许上香的话,她们肯定一日三次的送香叩拜。

    她们每次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伟大的领袖,您是俺们穷人的大救星。”

    最有意思的是韩道荣的老娘,她每次也是这句话。有人和她开玩笑:“您老这话说错了,你们家可不是穷人。”

    韩道荣他娘认真的辩解:“俺咋不是穷人,俺逃荒来到韩屯,是道荣他大娘用一百斤高粱换的。俺在他们家没享啥福,没想到老了,却过上了这么好的日子,新社会就是好。
1...171172173174175...2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