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恣悠悠

    制作好的麦芽糖,必须放在室外储存。麦芽糖遇热软化,也失去了酥脆的特点。

    拿起一根做好的麻糖,放到嘴里不用咬嚼,就会感到已经粉碎,仔细品尝,感到满嘴生香,有时吃不好就会往地上掉渣的,必须用手捂着吃,

    制作麦芽糖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二爷亲自动手和指挥。兑水的多少,五谷的比例,温度和湿度的掌控,添加猪油的比例和时间,糖浆熬制的成色,芝麻炒制的成色,处处皆学问。




第644章 麦芽糖
    其中的具体温度,是悠悠用温度计量出i的,时间也是悠悠看着钟表计算出i的,二爷可没用温度计,他都是用手i感觉温度的。

    二爷做麦芽糖的手艺,是在关东跟内地的一位老乡学的。据说这位二爷的师傅,是正宗的家传手艺。

    他们家制作的麦芽糖粗细均匀,芝麻沾满不露皮,每根麻糖中间都有129个小孔,两端封口不通气,食之酥脆,香甜适口,以香、甜、酥、脆四大特点久负盛名。

    他们前十多辈子都加工麻糖,是祖传手艺,谁也搞不清具体从哪个年代开始的,传说起源于明朝正德年间,已有四、五百年历史,因其味美可口,香酥脆甜,清朝顺治年间,成为贡品,得到皇上赏赐。

    他们家的麦芽糖主要原料是精选大米、小米、黍子、大麦、芝麻,集五谷之精华,进多重发酵手工制作的传统休闲食品,是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

    选料严格,制作精良,工艺繁多,循序有章,每道工序都要恰到好处,把握好火候。时在冬月,始做麻糖。

    他们家祖祖辈辈靠熬制麦芽糖发了家,家产万贯,良田万顷,这才真是买梨膏的竖(盖)楼,慢慢熬出i的。

    解放后,妥妥的大地主,财产没收,土地均分,作坊归功,人员被镇压,可以说是家破人亡。

    二爷师傅家人分离,心灰意冷下只身一人闯了关东,碰巧了和二爷住一个屯子,俩人对脾气,相互帮扶着生活。

    漫长的冬季无聊,为了给孩子做些零嘴,俩人就捣鼓着做麦芽糖,做的多了,也卖些给附近的村民,多少能补贴家用。

    二爷他们闯关东,去的是最北面的极寒之地,生活极为艰苦。二爷的师傅,没几年就去世了。

    去世之前,他把自家的积蓄全部给了二爷,嘱咐他一定回家乡,不为大人也为孩子。那时候二爷的身体就有隐患,他们的居住地实在是不适合病情的恢复。

    二爷正是靠着师傅的馈赠,才顺利回到了韩屯。回i的时候,他把师傅的遗骸带了回i,和家人并骨葬在了一起,完成了师傅的意愿。

    二爷还用熬好的麦芽糖浆,做了其他种类的麦芽糖。

    花生碎麦芽糖:麦芽糖浆放入花生碎,搅拌均匀,放入涂了油的二厘米深的方托盘内,趁热压实整平,放在室外冷却后,迅速切成2厘米左右的方块或菱形。

    芝麻糖:和花生碎麦芽糖做法一样,只不过是把花生碎换成了熟芝麻。

    芝麻球:把两厘米粗的糖条切成方块,用手快速的搓成圆形,放到铺满熟芝麻的盘子里打个滚,外面就沾满了熟芝麻。

    玉片糖:熬好的麦芽糖浆加入熟芝麻,搅拌均匀后放到涂油的案板上,迅速的用涂油的擀面杖压成一厘米左右的薄片,然后切成五公分宽十公分长的长方形快。这种麦芽糖像玉片般透明温润,被人们形象的称为玉片糖。

    玉片糖加入部分黑芝麻,黑白分明,更加的漂亮。

    敲敲碎:就是把熬制好的麦芽糖浆,直接冷却成砖头那样的大块。里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空隙,吃的时候,用榔头轻轻一敲,就掉下i几小块。

    这两年货郎担就有买这种敲敲碎的,一毛钱一两,能买一大包。敲敲碎酥脆香甜,老人孩子都爱吃。

    孩子们拿些碎头发烂鞋,也能换块枣大的敲敲糖,塞在嘴里满足的吸溜半天。

    熬好的麦芽糖浆,也能直接吃,货郎担把这种糖浆叫做糖球。这种糖浆比做麦芽糖的糖浆稀,不过比糖稀的浓度要大。用透明的敞口大玻璃瓶装着,晶莹透亮,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

    一分钱一个糖球,就是用干净的高粱杆在糖浆里沾一下,朝着一个方向转动,一个枣大的圆球就形成了。孩子们用手举着,不时的添一下,一脸的陶醉。

    麦芽糖被二爷制作出十多个产品,长的、方的、圆的,厚的薄的,摆放在盘子里,放了慢慢的一桌。

    二爷还专门找悠悠姥姥,要了两个广口的玻璃瓶,把糖稀和制作糖球的糖浆,分别盛放到里面。

    悠悠从见到货郎卖的糖球,就感觉和后世的棒棒糖差不多,可惜的是,这糖球得现做现卖,没法存放。

    看到二爷熬好的做糖球的糖浆,突发奇想,在芝麻球没冷却前,迅速的插上根十公分长的竹签,简易版的棒棒糖出炉了。

    二爷看过就笑了:“这办法好,让孩子们拿着吃干净。”随后让悠悠拿了一把竹签,一下子制作了二百多个。

    自从二爷制作麦芽糖开始,村里人没事就去糖坊观看,能帮把手的就帮把手,不能帮忙就看热闹。

    出糖的这天,正好是星期天,村里没上班的人都i了,孩子们挤在院子里,围着冻糖的架子,不时的发出阵阵尖叫声,好多孩子馋的吸溜口水。

    大小孩子都馋,可大人们在家都嘱咐好了,二爷没祭拜前,谁都不准吃麦芽糖。

    所以,孩子们尽管馋的吸溜口水,也没一个敢上前抓麦芽糖的。

    驻韩屯的工作组和专家组,科技大的师生,就连山本他们这些日本鬼子都i了。

    所有的产品制作完毕,贡品装盘摆在供桌上,抬到灶王爷的灵位前,二爷带头跪拜祭奠灶王。和腊月二十三的祭拜不同的是,没说“上天言好事”这段拜词。

    这里的人们有个习俗,家里不论何时改善生活,必须先敬灶王爷,感谢灶王爷保家有功,使人们的生活得以改善。

    敬灶王非常的简单,把食品往灶王爷的灵位前一摆,诚心的念叨两句:“灶王爷,您老人家先尝。”

    仪式完成,所有的贡品和产品都摆放到院子里,i人随意取用。

    孩子们都抢棒棒糖,悠悠拿起一根长形的麦芽糖,放嘴里轻轻一咬,酥香甜脆,真是难得的美味。和往年在集市上买的相比,档次高了好多。

    往年在及时上买的麦芽糖,虽然也是中空的,可里面基本上没有小空隙,香甜可口,可酥脆度差好多,口感没二爷做的好多了。



第645章 就是这个味
    不止是悠悠觉得好,凡是吃过的都叫好,科技大的一位老教授说:“这辈子吃过好多地方的麦芽糖,韩屯村的麦芽糖,是我吃过的麦芽糖中最好吃的。

    回去的时候,我得给老伴捎些,她就好这一口,前几年没卖的,这两年有卖的了,可惜牙口不好,吃一根费好大的劲。你们村的麦芽糖,又酥又脆,正适合老人吃。”

    山本他们几个,吃的直呼:“袄依洗衣!”边喊边伸大拇指。

    韩屯村的孩子和他们接触多了,基本上都能听懂,知道是好吃,好极了的意思。大人们听了挺纳闷,“老骡子”惊奇的说:“好吃就得让他姨去洗衣服,日本的妇女真没地位。”

    山本认真的纠正:“是袄依洗衣,不是他姨洗衣。”

    “老骡子”看傻子一样的回答他:“肯定是你姨去洗衣,他姨你也支使不着啊。”

    山本一听更急了:“不是你姨洗衣,是袄依洗衣。”

    “老骡子”看着他,疑惑的说:“这孩子没发烧吧,我姨早就没有了,能给你洗衣,做梦吧。”

    一群孩子,被他俩给逗的,哈哈大笑,麦芽糖的碎霄都粘在了身上和脸上。

    个别孩子,还真被化了的麦芽糖沾住了嘴,越抹越沾,急得吱哇乱叫,大伙看着那通笑啊。

    大家都说,怪不得祭灶用麦芽糖,这东西用i封嘴确实好。

    这仪式准备前,悠悠就跟二爷打听过了,用麦芽糖祭拜灶王的缘由。

    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它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看着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坏事都详细记录下i。到了腊月二十三日就回转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各户的善恶情况。到了腊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间,根据玉帝的旨意惩恶扬善。

    所以人们在腊月二十三日都要祭灶,并把又粘又甜的麦芽糖献给灶王。祭灶时,还要把麦芽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粘住灶王爷的嘴,让它“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

    儿童们则把这一天当作春节的序幕和“彩排”。天一擦黑儿,就放起了鞭炮,在鞭炮声中由家中的男主人把一盘麦芽糖,一碗清茶供在灶王像前,点上蜡烛和线香,祈祷行礼后,把灶王像从墙上揭下i烧掉,再把茶水泼在纸灰上,麦芽糖则由孩子们抢着分而食之。

    有关长形的中空麦芽糖,也有一种传说:相传早在唐代,常州就开始用饴糖、芝麻,制作生产一种形似麻团的芝麻糖,叫做麻团糖。至北宋末年,狼烟四起,金兵大举南侵。康王赵构从京师汴梁南逃,偏安江南,一味妥协求和,全不想收复北方失地。老百姓对此十分愤恨。当时曾作诗一首:“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以泄不满。常武地区的老百姓,则采用另一种形式i表达抗金收复失地的愿望。他们将圆球形麻团糖改制成火铳样的圆柱形,送给康王,以激励其抗金复国的勇气。至于康王赵构有无从中受到启发和得到勇气,不得而知。但是,常州芝麻糖从此做成圆柱形,沿续至今。

    关于麦芽糖,悠悠专门找智脑咨询过,相关的内容还真多。

    麦芽糖是我国传统产品,风味独特,吃起i酥脆香甜,味道纯正可口,营养丰富,并有和胃顺气、止咳和医治便秘等作用,不仅是儿童喜爱的食品,大人也喜欢吃。

    麦芽糖加工方法简单,适合农村家庭生产。不过仅限于冬月生产,即便是寒冷的东北地区,最多也不超过五个月。

    后世的麦芽糖,手工制作的很少了。手工制作麦芽糖技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手工制作的麦芽糖,每公斤价格高达上千元。

    后世的麦芽糖大部分是用机器制作的,价格是低了,可口感也差了。

    悠悠从仓储园拿出几种麦芽糖,手工做的和机器做的都有。经过品尝,不仅是机器做的口感差,就是纯手工的,也和二爷做的没法比,脆度不够,香味也不正宗。

    这里面有制作技术的原因,也有原料的原因。后世的各种原料,由于大环境的污染,质量都和现在的没法比。

    后世的麦芽糖,一年四季都有买的,有专门的冷藏设备。包装也上档次,特别是手工制作的麦芽糖,包装更精致。

    而且大部分是独立的特制包装,用硬塑料制成各种包装盒,麦芽糖装到里面,磕不着碰不着,便于运输。只有做到这些,才能适合在网上购物。

    现在的麦芽糖,都是装在编织袋里,在集市上摆摊,把编织袋敞开口,便于人们观看挑选。旁边放些麦芽糖的碎块,方便人们品尝。

    麦芽糖体积大不压称,半斤就能称一大包,用泛黄的包装纸包上,回家放不了多长时间,遇热就融化,酥脆度和口感就差了。

    集市上的麦芽糖,一般是一元一斤,成本不到五毛钱,利润够高的。可麦芽糖生产时间短,运输困难,只能在附近的集市上卖,销量也不大。

    悠悠大体的计算了一下,按照二爷这个规模,一个小时的生产量大约一百斤。

    二爷这次制作的十几种麦芽糖,大约五百斤左右,人们品尝后,还剩三百多斤,立即被大伙给瓜分了。

    大伙拿着各种各样的塑料袋,自己动手,每种麦芽糖都装些,反正集市上卖的,都是一个价。二爷也没定价格,谁家要了,让道存记上帐就行。

    韩屯现在不缺塑料袋,自己村里就有制塑机和彩印机,各种塑料袋都能生产。一个30公分的白色的透明塑料袋,成本价不到一分钱。

    制塑机试生产做的各种塑料袋,都被大伙给分了,每家都有上百个,大伙都高兴。特别是家里的妇女们,用塑料袋装些小东西,特别的方便。



第646章 加工
    山本看到大伙手里拿的各种型号的塑料袋,特别的不理解,拉着悠悠就问了起i。

    村里的孩子们,也就能和山本他们做些简单的交流。要说深度的交流,还得靠悠悠i进行。

    悠悠解释清楚了塑料袋的情况,山本倒是没藏私,直接把方便袋的图形给画了出i,解释说这种袋子装东西最方便。

    村里人不懂,悠悠明白啊,这就是后世普遍应用的方便袋,也是白色污染的最大污染源。

    后世世界各国想尽各种办法减少方便袋的使用,可方便袋的用量依然数目庞大,其中的关键就是方便袋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没想到,这日本鬼子i到韩屯,阴差阳错的把方便袋画了出i。

    科技大的师生也在,悠悠想装糊涂,他们可都是明白人,很快就弄懂了其中的关键,大呼这种创意好。

    外国人的东西,大学教授都叫好,这就不是悠悠能阻止了的啦。

    方便袋又没有大的技术含量,只是个好的创意。科技大的师生说干就干,加上山本的技术指导。当天的下午,方便袋就制作了出i。

    从20公分到50公分,4个型号,都是加厚的材质,50公分的方便袋,装20斤的粮食完全没问题。

    方便袋和平常的塑料袋用料差不多,成本价没增加,可使用起i就方便多了,用手提着就行。

    为了美观,山本还给方便袋设计了个卡通图案,是他们国家的动画片里的哆啦一梦。哆啦一梦的神奇口袋,能掏出各种各样的东西,用在方便带上倒也合适。

    各种方便袋一下线,大伙都说好,连夜加班制作了几万个,五十个一沓打成捆,当场就一家分了四捆,一个型号一捆。

    在韩屯的所有外i人员,也全都是四捆方便袋,大伙那个高兴,好像收到贵重的礼物,其实四捆方便袋的成本,不到2元钱。

    成本便宜,可国家对于塑料袋的定价却不便宜,一个30公分的长方形塑料袋,批发价格高达010元,还没听说有零售的。

    韩屯村的方便袋,也是准备卖的,价格就依据国家的定价,稍微高出一些。

    20公分的方便袋,一毛钱一个。30公分的015元,40公分的020元,50公分的025元,这价格确实高的离谱。

    村里人都说,咱这方便袋可是全国头一份,还是外国人给设计的,价格当然得高些。

    悠悠听了这话,是举双手赞同,在这经济落后的年代,价格高了,人们起码用起i爱惜些,起码不像后世,方便袋都是一次性的消耗品。

    山本个小鬼子,心眼是真贼,他第二天就带着翻译去赶集。临行之前,把悠悠叫上了,翻译不是本地人,对这里的好多方言,理解不了。
1...175176177178179...2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