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恣悠悠

    现在天冷,老人也算高寿,大伙商议,放个长三天,到后天出殡。今天准备好,明天吊孝。

    现在国家虽然号召丧事简办,但是人们依然按照习惯放三天,还有长三天和短三天之说。

    长三天是从过世到出殡在家里放三天的时间,短三天则是放三个半天。

    一般年龄超过五十岁的人去世,都会放长三天。年过半百的老人,五十岁成了老年人的标准。

    三伏天、三夏和三秋农忙季节,或不到五十岁的人过世,才放短三天。

    韩屯这样的小村,村里有红白事,基本上是全村齐上阵,都挺执事的调度。

    执




第192章 付散礼
    女婿们吊完孝,进到灵堂里,趴在灵前又哭了一次,这是女婿的心意。一个女婿半个儿,跪灵堂是儿子的做法,女婿进来一跪,就是表明自愿当儿子,也不用韩德库出去谢客了。

    他们和韩德库商量好发丧的事情,就回去准备了。闺女得住下来守灵,明天一早戴着孝回婆家,给公婆磕头。这也有个说法:就是求供。

    院子的西面也搭了个棚,里面支了两口大锅,做饭的换成了夯,他是村里的厨匠,红白喜事都找他做饭。还有几个半大小伙子,跟着他帮忙。

    锅碗瓢盆都是村里的,桌子板凳先用主家自己的,出殡那天摆的席面多,再去别人家借。

    平时就执事和帮忙的在他家吃,也不用摆席,大锅菜一人一碗,主家也跟着一起吃。

    妇女们负责蒸馍,还是村里的老规矩,白面和杂面的花圈子。丧事用面多,专门安排人去向阳大队打面。

    当天的下午,韩德库家就把猪杀了。他说,反正席上也用不完,提前杀了,大锅菜里也放些肉,天寒地冻的,让大伙吃好点。

    猪血和肠子肚子等下水,不能上席,就提前做出来吃了。上供的十碗方子肉砍好,放开水了煮一滚,断血就捞出来。执事满村里买公鸡,终于凑够了十个,也杀了准备好。

    第二天一大早,就安排了两个人,拉着地排车去赶集,主要是买鱼。执事交代他们,最好买饭店里炸好的鱼,回来省事。

    亲戚都来了,今天先吊孝。男人吊完孝,就问执事咋着安排的,自家该怎么办。执事回答清楚,接着问他们来几个人,男女各几个,明天好安排席面。

    老二奶奶没娘家,这就省事多了。一般丧事,最怕的是娘家人,找闲事是一方面,关键是来人多。有的时候,恨不能来半个村子的人。

    有一个笑话说的就是娘家人吃丧宴:有个村子,和韩屯差不多,全村就一个姓。村里的老姑奶奶去世了,俩村离的也近,有一里地。出殡的那天,一个庄子的人都去了,前面的人到了,后面的人还没出村。

    办丧事娘家是主客,尽管就抬来一桌供,来的人却特别多,还都得坐席,光是娘家就得准备十席八席的。

    丧事的席面,菜好点孬点没人争竞,可馍得管饱。在这粮食紧缺的年月,可是一项大负担。

    所以,好多人家丧事都不大办,主家准备一桌底供,亲戚就挎个馍篮子,中午用底供做成大锅菜,一人一碗,各家带来的馍,就够吃的了。娘家不上供,也没法多来人。

    其实娘家真正的至亲,也不会争竞找事。只有旁门的人,才跟来胡搅乱缠,不过是为了吃顿好的,弄盒烟抽。娘家强势的人家,绝对不会干出搅自家姑娘丧事的事情。

    挎篮子的亲戚,来人是有规矩的,一般四个人,最多再带个孩子。三男一女,男人多主要是为了行礼好看,。

    一个馍篮子装24个馒头,压回去4个,剩下的20个咋着也够来人吃的,主家就是搭碗菜。

    韩德库家亲戚少,七家亲戚该上供的只有两个闺女,一桌供一般来两桌人。其他的五家亲戚都是馍篮子,最多二十五个人。

    丧事用的都是案板桌,一桌最多坐六个人。这么算下来,亲戚就是八桌。

    韩德库杀了猪,肉菜富足,他让摆二十桌,自己村里帮忙的也跟着坐席。

    执事的不同意,对他说:“这不是您一家的事,咱



第193章 上大供
    俩闺女听着,心里也不得劲,哭的更痛了。大伙又说:“人都没了,哭的再痛有啥用,还不如活着给买块糖吃。”

    悠悠听了,心想:这也太彪悍了,明晃晃的打脸,俩闺女今天算是栽了。

    接着就是孙女和侄孙女,四家合在一起行的礼,行的是懒九拜礼。

    最后是儿媳的娘家,一共来了三个人,也是懒九拜礼,几个都是中年人,非常的稳当,动作自如。关键是人家心里舒坦,村里人里里外外的夸自家妹妹,作为娘家人心里就是舒服。

    路祭结束,继续上路。男人在前面领路,“高高三”打幡,韩德库抱着牌位。

    棺木刚抬起,韩德库就举起准备好的土盆,摔在棺木前。这就是丧事中的重要环节“摔盆子”,也是儿子的重要职责。

    女眷跟在后面哭着送丧,“小老妈妈”今天是累坏了,按照这里的风俗,从棺木出家门到埋进坟,孝子不能断了哭声,不然后辈出哑巴。

    人家兄弟多的,还能轮换着歇会,她自己一人,就得一直哭到底,最后嗓子都哑了。要不是俩闺女架着,估计她都跟不下来。

    经过老二奶奶的丧事,悠悠算见识了农村妇女的哭功。大多数妇女从进村就开始哭,低着头,用手帕捂住半个脸,这样别人就看不出到底流没流泪。

    拉着长腔,哭的抑扬顿挫,和唱戏差不多。“俺的那啊,您可疼死俺啦。”

    “小老妈妈”从出家门就哭上了,开始是大腔,累了就小调,把自己一辈子的委屈都哭了出来。

    “俺的那亲娘哎,您老倒是走的干脆,可把俺们给撇苦了。您这没病没灾的,咋说走就走了啊,哪怕你病个一年半载的,也能让俺尽尽心。

    俺知道,您老人家一辈子没相中俺。可这也不能光怨俺啊,俺长就的这个头,没掖着没瞒着。成亲前,您是没见着,可您儿见了,他也没嫌俺个矮啊。

    娘啊,俺不知道您没相中啊,俺要是知道的话,说啥也不进您家的门。您不乐意,俺还委屈了一辈子那。

    亲娘哎,您说咱娘俩吧,相互别扭的一辈子,咱图的个啥啊。俺也知道您的好,不光给俺看孩子,还管着孩子的吃穿。俺连着生了俩闺女,您也没嫌弃,三孩子都是您老人家给看大的。

    娘啊,按说俺是不该怨您。可是娘,俺进门这些年,您就没给过俺个好脸,啥时候看见俺,那脸就撂下来了。

    娘啊,说起来也怨俺。俺是小辈,给您赔个不是也不算啥,现在俺想透了,可晚了啊。

    娘啊,您要是能活过来,想打想骂都在您,俺再也不惹您了。

    娘啊,俺不知道您后悔不后悔,反正,俺是后悔了。

    娘啊,摊您这样的老人,俺是个有福的,俺确实高攀您家了。就是亏了您老人家了,一辈子不如意。

    娘啊,俺也不易啊,进门就没得过您的好气,没见过您一个好脸,俺这心里,也憋屈啊。俺要真是那呆子傻瓜,不懂四六的,受气不亏。俺除了矮点,俺那里比别人差了。俺还是觉着亏啊。”

    说到委屈处,就哇哇的哭一阵。哭过了,接着数落。人们听的津津有味,也跟着唉声叹气。

    从坟地回来,就开席了。悠悠姥姥付了散礼,家里却没人来,姥姥得接着给她家帮忙,也不能坐席。

    大舅妈拉着悠悠:“俺们悠悠坐席,



第194章 高门大户
    悠悠听了站长的话,心想:还真是这样,各行有各行的门道。

    姥姥告诉他:“站长,您就放心吧,不只是俺村,石庙那家也都养着几头猪,光靠几个集能卖多少,最后都得卖到咱站上,您的先进是跑不了的。”

    站长听得舒服,笑呵呵的说:“石庙还真是大头,我估计能赶得上半个公社。”

    当天的下午,舅姥爷就组织人杀猪,韩玉民只负责杀,其他的活计,就交给几个帮忙。他也没藏私,尽心的指点着大伙。

    十头猪不到下午五点就杀好了,统一过的称,出肉率都达到了75,一头猪光精肉都到了二百斤。

    姥姥和大家说好了,卖出去才给大伙钱。看着悠悠疑惑的目光,姥姥给她解释:“这十头猪得二千多,咱刚盖了院子,再垫出来这些钱,大伙指定得眼红。心里不得劲,觉得咱家的代销点坑了大伙,赚黑心钱。”

    悠悠自觉服气,姥姥这舵掌得好,避免了好多不必要的麻烦。

    十七日早上刚六点,天还没亮,爱国舅舅就来了。姥姥把悠悠喊起来,妈妈已经做好了饭,炝锅面条荷包蛋,喝得身上热乎乎的。六点半天刚亮,就出发了。

    姥姥在车厢里铺上塑料布,一边放白条猪,另一边放了两床被子。娘俩穿着棉大衣,戴着火车头帽子,围着围巾,捂着被子,还揣着两个暖水袋,一点也不冷。

    爱国舅舅穿上舅姥爷的羊毛军大衣,悠悠还给他拿了双羊毛的棉手套和羊毛的帽子,再围上围巾,脚上穿着大头靴。就是这样,肯定也冻得不行。他在前面,喝风漏气的。

    悠悠小声的跟姥姥抱怨:“做点好事,还费这周折,挨冻受罪的,冤不冤。”

    姥姥捂住她的嘴,小声的警告她:“不准胡说道的,当心让你舅舅听见。再说了,你说顺了嘴,指不定啥时就吐露出来,以后可不能再说了。”

    到平城时快点了,姥姥指挥着爱国舅舅,把拖拉机开到自家的院子后门,自己先下去了。“爱国,你先等会,我去找人要钥匙。”悠悠在后面翻白眼,心里吐槽:这个费劲,真得好憋屈。

    一会的功夫,姥姥就回来了。悠悠想:就当溜腿了,坐了一路的车,活动下筋骨。打开院门,把拖拉机直接开进院子。

    姥姥和舅舅把猪肉卸到东厢房里,悠悠进了堂屋,赶紧往外倒腾东西。散煤炉子、烟筒、烧水壶、无烟煤块等,还把炉子点着了,烧上一壶水。

    等姥姥他俩卸完,悠悠已经忙好了,一壶热茶刚砌上。爱国舅舅坐在屋里,好奇的问姥姥:“姑,这院子比洪城的还好,您认识的都是大户,俺跟着您可算是开了眼界。”

    姥姥对他说:“这院子确实好,你喝杯茶歇会,让悠悠领你到处看看。”

    他犹豫着说:“姑,这不合适吧,毕竟是别人家,咱哪能瞎转。”

    姥姥说:“没关系,你就大胆的看吧,这院子里没住人。一会我出去找人,你先陪会悠悠。”

    姥姥把钥匙给了他们,悠悠领着舅舅,挨着院子的转。舅舅每个屋子都打开锁进去瞧瞧,看的那个仔细,这房子盖的好,那房子住着舒服。

    反正悠悠是没看出来,她看着都差不多。心里还奇怪,怎么到了舅舅眼里,哪个院子都有特别之处。

    看到大门高高的台阶,舅舅明白过来。“俺说咋都是进后门,原来前门有台阶,车开不进来。”

    悠悠说:“舅舅,您想啊,这么大的人家,吃用的得多少



第195章 老鼠拉木掀
    姥姥把肉递给她:“快冬至了,您包饺子吃。”

    杨奶奶接过来:“这也忒多了,俺几个老人,吃不了多少。”

    “天冷了,您放着慢慢吃。”

    杨奶奶把肉放到屋里,姥姥对她说:“姐,我就不进去了。俺今天不走了,咱俩晚上再说话,我得去买点东西。”

    杨奶奶赶紧说:“妹妹,你那房子没住过人,屋里凉,要不在俺这里住吧。”

    姥姥告诉她:“姐,俺点上炉子了,还行。”杨奶奶又问:“你还缺什么东西,俺给你准备。”

    “不缺什么了,姐,您去忙吧,俺走了。”姥姥说完就领着悠悠走了。

    既然决定住下,明天舅姥姥他们也来,姥姥准备把厨房布置起来。其实,娘俩完全可以在空间里吃住,里面四季恒温,常年26,比外面舒服多了。

    娘俩先去了百货大楼,看到这里也有蚕丝被套和枕套,一样要了十套,又要了十床毛毯。还要了毛巾、脸盆、香皂、梳子、镜子、牙刷、牙膏等小物件。

    接着去了土产门市,把锅碗瓢盆都置办齐了,又去了副食门市,购买了油盐酱醋和各种食材,雇了辆拉货的地排车,装的满满当当,运回家里。

    刚把东西卸下,就听到有敲门声,原来是卖衣服的那个妇女。“嫂子,俺天天派人看几趟,终于把您给盼来了。您这是准备住下,真是太好了。”

    她看到院子里的东西,越说越高兴,主动帮着姥姥往厨房里搬。姥姥告诉她:“其实,俺也住不了几天。”

    她听了有点失望,接着问:“嫂子,那衣服您有货吗俺还得要些。”

    “衣服倒是有,你能要多少我好给你准备。”

    “嫂子,俺这次多要些,快到年底了,结婚的多,俺想多要些红色的,您看行不”她小心的问着。

    “行,你想要什么给我说好,我给你备货。”

    她高兴了:“俺准备要300套,都要红色的,一样150套。另外,俺还想多要些裤子,就要黑的和酱色的,一样100条。

    嫂子,临水有卖带毛领的呢子大衣的,您有货不俺去了几次,每次就捞个三五件,风衣也就能拿十套套的。”

    姥姥问她:“你在临水拿的大衣,多少钱一件”

    “七十五拿的,俺卖九十。临水那里卖十五,俺在这里九十卖的也挺好,一两天就卖出去了。”

    她说的倒是实话,和李保国说的一样。“呢子大衣我手里也有一些,你要多少吧”

    “呢子大衣价格太高了,俺还真要不了多少,先要二百件吧,俺也要红色的,行不”她看着姥姥的脸色,小心的问。

    姥姥看她那样,不忍心了:“大妹子,你放心,要什么颜色的都可以。再说了,你自己没本钱,还能预收款啊。”

    她苦笑着说:“嫂子,这是见着您了,您的货足,俺到临水跑几趟,也不一定能拿到货,哪敢先收钱。”

    姥姥告诉她:“俺明天还在这里,你放心的收,保证有货。”

    她感激的说:“那可太好了,俺这就回家准备钱去。”

    悠悠按照她的要求,把货物备好,放到东屋里。

    姥姥把厨房归置好,又把炕烧上,接着布置卧室。明天舅姥姥她们来,得有个歇脚的地方,得把东西两间的卧室都收拾出来。
1...4748495051...2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