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恣悠悠

    “援朝舅舅,您哪天回去啊,我去送您,不过您得帮我把临水的猴票给全部给买回来。”

    姥姥拍了她一巴掌:“大过年的,你这是又发哪门子的疯。邮票啥时候不能买,大呼小叫的。过年就十岁了,就不能有点女孩子的样。”

    哎,您老要是知道后世的庚申猴票单张涨到了15万,一个整版高达2000万,不知是啥感觉。

    其实进入新世纪,一版庚申猴票就达到了50万元的高价,一版猴票在京都能买一套别墅。

    庚申年猴票由于是新中国发行的第一枚生肖邮票,图像美观,印刷精致,深受集邮爱好者欢迎。该票在集邮市场价格上升很快,四方联和整版邮票的价格更高。

    这一版猴票的市值疯涨至天价。究其原因,首先是发行量小,原计划发行500万枚,最终由于技术原因只印制了420万枚。

    另外,由于这个年代人们的意识偏弱,很多人买了就直接拿去寄信,消耗量大,最终导致存世量稀少。

    大年初二,就有人来卖手工鞋垫和布鞋,还有人来打听收购绣球门帘的事情。

    原来,春节期间结婚的新媳妇,绣球门帘用过了,就准备拿来卖,毕竟一百五十元钱,在现在可是个大数目,能换一台缝纫机。

    舅姥娘她们几个,也顾不得在家侯客了,初二就开始上班,每天忙着收东西。

    大舅妈和胜男舅妈俩人,和姥姥商议年后的经营问题,主要是年后加工服装的款式、价格。

    现在服装变化不大,一个款式可以流行几年,变化大的是布料。

    悠悠在网上搜到,八零年以后,化纤面料的女式小西服领春秋装特别流行,城镇中男式中山装逐渐代替干部服。

    不过,悠悠可没准备加工中山装,这种带里子的衣服,现在的缝纫技术,可是不过关。

    年前,悠悠就和姥姥商议好了,也把样品准备好了,不过没和两个舅妈说。

    姥姥把样品拿了出来,各种花色的春秋装二十多种,胜男舅妈件件都喜欢,大舅妈喜欢比较鲜艳的,她的眼光代表了大多数农村妇女的喜好。

    朝霞舅妈看到这些衣服,也赞不绝口。给爱军舅舅提建议:“爱军,我回去也组织家属办个服装厂吧,就在当地卖,这衣服真好,准好卖。

    这样既增加了各家的收入,还给部队减轻些负担,也省得你们为那些没文化的家属,发愁安排工作了。”

    爱军舅舅也是眼前一亮:“那你赶紧跟大嫂好好的学,要是你能学会了,可是给部队解决了个大问题。”

    原来,随军的军属中,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小学毕业的都很少,文盲占了一多半。

    部队里,适合她们干的活计很少,也就是在伙房帮忙,用不了几个人。

    大多数军属在家闲着,军人的工资比起地方来,虽然高了十几元,一个人养一大家子,也是不容易,现在家里的孩子都多。




第391章 做结扎
    不说援朝舅舅在地委当副书记,就是胜男舅妈自己,可是在眼下最吃香的供销部门,还是分管着批发工作,所有的紧俏物资,都从她手里过。

    相比起来,帮忙买猴票,根本不算问题。即使没有她的帮忙,这年头邮票也不难买,他们巴不得有人包圆了。

    现在的人们集邮,都是收集用过的邮票,有人还专门把新邮票,找邮局的人盖上戳。

    这就决定了集集邮的人大多数是卖单张,后来人们热衷的四连张、小型张、小全张等种类,现在基本上没有。

    这也是由人们的经济条件决定的,这时候的邮票虽然只是8分钱,可人们的工资才三四十元,一毛钱的蔬菜够一家人吃一天。

    最小的四连张,还得0.32元,十个四连张3.20元,接近十分之一的工资,一般人还真存不起。

    这时候,邮票的主要用途就是寄信的邮资,即使有人买了集邮,也是买单张的。

    悠悠让姥姥拿了2000元钱,递给了她,连借口都找好了。“香江那边的客人,喜欢集邮,让帮着买的。麻烦你帮下忙,猴票来了,就给留着。”

    舅妈的同学倒是爽快:“我也跟着胜男叫声姑,我和胜男可是一个班的同学,有啥麻烦的,她的事就是我的事。

    姑,您老就放心吧,咱临水来不了这么多,我和别的地区的同事打个招呼,保证给您买到。”

    胜男舅妈也说:“姑,您放心好了,我这同学为人实在,交给她的事,保证给您办好了。”

    姥姥笑着对她说:“那就谢谢你了。”

    悠悠善意的提醒她:“阿姨,您也买些放着吧,香江人都说这邮票好。”

    “好,阿姨听你的劝,买几版放起来。我看样板了,这邮票确实好看,还有意义。”她笑着回答。

    后来,猴票逐年升值,她就一直向胜男舅妈讨主意,问舅妈可以出手了吗。

    2002年,房子涨价前,她以70万的高价卖了一版,在京都买了5套房子。

    剩下的一直没舍得出手,留给了孩子们。

    每次提到猴票,她都感激的说:“幸亏听了悠悠的话,自己跟玩似的,发了工资就买了5版猴票。结果,够几辈子人吃的。那孩子,从小就是个福星。”

    光是邮票值不了这么多,关键是她在京都买的5套房子,都是三环里150平方的复式楼,到了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房格升到了上千万。

    悠悠的2000元钱,她给买了320张整版的猴票,一整版是80张,0.08分一张,一整张6.40元。

    后来,悠悠看到有卖猴票的,就给包圆,陆陆续续的又买了近200整张。猴票涨价了,就送给了家人和朋友,也有捐赠给国家机构的。

    总之,悠悠没用猴票赚过钱,也没对集邮市场产生影响。

    村里的服装厂和肉食厂,初六就开工了。其他的服装厂,也是初六开工。

    加工的全部是童装,童装一直畅销。特别是的确良的宝宝服,越来越被人们认可,现在人们送粥米,都会买身宝宝服带着。

    姥姥初五才给罗新华打了电话,最少得也得等五天后,才能把春秋装运回来。其实悠悠已经在电子商城备好货了。

    爱军舅舅二年的假期攒到一起,他们到正月二十才回去部队。到那时,朝霞舅妈估计也学的差不多了。

    正月十二日,悠悠带着姥姥出去,把裁好的春秋装运了回来,裤子还是隐条尼的直筒裤,只不过多了几种颜色。裤腿也从以前的七寸,变成了六寸半。

    &



第392章 老绝户
    自古民不和官斗,七十年代末的人们,还是非常听话的。大家都一样,没偏没向,谁也没躲过去。

    韩德库一家人懵了,“小老妈妈”再也不咋呼了。她跑到韩德才家,求大哥帮着他们说个请,别给王兰芝上环,让王兰芝生个儿子。

    韩德才没答应,反而劝她:“国家的政策,那是咱能改变的,再说了,宝贵他们都俩闺女了,以后好好的教育孩子,和儿子一样。

    不看别的,就看你桂金妹妹,不比男孩子强。这孩子不管男女,有出息就是好孩子。”

    王兰芝带上节育环,回家痛哭了一场。“小老妈妈”反而劝她:“兰芝,咱不哭了,你大伯说的对,以后咱好好的教两个孩子,都让她们招女婿,不一样能养老。”

    王兰芝哭着说:“娘啊,俺和宝贵都年轻,就怕您们二老心里过不去。要不,俺和宝贵离婚,俺带着两孩子过,再让宝贵找个。

    就咱村这条件,宝贵再婚找大姑娘也不难,我就不信了,再生两个还能是闺女。”

    “小老妈妈”骂道:“你啊,还有脸说自己年轻,俺都五十岁了,还知道男女都一样,你这是钻的啥牛角尖。

    你要是再敢说离婚的事,俺可不能如你的愿,俩孩子一个你也别想要,俺都领着。

    你就放一百个心,俺和你爹不怕人家说‘绝户’,要是宝贵敢嫌你,俺就不认这个儿子,先把他赶出家门。”

    听了婆婆的话,王兰芝哭的更痛了。不过从那以后,她再没和婆婆吵过架,就是高声也没有过。

    她是这样说的:“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俺婆婆这样为俺着想,俺要是再气老人,就忒不是个东西了。”

    相比较于“高高三”一家,“大一号”家则比较幸运。“大一号”这次怀孕,真是太及时了,她已经有了7个孩子,这个是第八胎。

    她两个伯母对她的照顾可谓是全方位的,这也不让干,那也不让碰,她自己都不习惯了。

    可是两位老人却说:“你也不小了,和年轻时不一样,得好好的养着,再说了,你自己不觉得,这回你这肚子和原来的不一样,大得吓人,估计得是双胞胎。”

    也是,“大一号”个子大,原来怀孕不大显怀,可是这次那肚子大的,真的挺吓人。

    “大一号”可没往双胞胎上想,她满不在乎的说:“您们二老咋想的,咱能赶上生这胎,就是烧高香了,还敢再想双胞胎。

    俺这肚子大,是吃好东西养的,这次的孩子是个有福的,投胎就赶上了好年景,俺这次能吃能睡的,可不得比原来显怀。”

    过了正月十六,部队就来车接悠悠爸,桂金和她父母也跟着一块回京。妈妈和三舅他们正月十八开学,于是他们就一块回去了。

    正月十八日,爱军舅舅和周胜英,跟着悠悠她们,去了临水的火车站,买了回去的卧铺票。

    姥姥帮着他们,把需要带回去的女式的春秋装、男式的干部服、几款童装的衣料,以及其熨烫机等用品,都办了托运手续。

    以后,朝霞舅妈需要的货物,就能通过火车运输了。爱军舅舅的部队,就驻扎在火车站旁边,护卫火车站也是他们部队的职责。

    悠悠到现在才知道,爱军舅舅守护着中俄两国的铁路交通。想到八十年代末的边境贸易,悠悠再次感激穿越大神的馈赠。

    &nb



第393章品种
    现在,悠悠的个头,窜到了1.55米,体重42公斤。打后面看,就是个小大人了。可是那张婴儿肥的娃娃脸,出卖了她的年纪。

    这一世,由于营养好,吃的都是绿色无公害食品,悠悠的身体特别健康。自打穿越过来,悠悠就没病过,偶尔的拉个肚子,不用吃药,一天就好。

    身在农村,经常下地劳作,悠悠的力气也锻炼出来,等闲的几十斤的东西,她提起来就走。

    因此,把做饭的事情交给她,家里人毫无思想负担,根本没想起来,她过了年,刚满十岁。

    姥姥还说她:“从小就馋,不过这也成了好事,没想着吃出个大厨来。”

    舅姥娘就说:“妹妹,悠悠从小跟着你,就是看也看会了。悠悠啊,就是随你。”

    姥爷也说:“悠悠就是随他姥姥,秀芹十来岁的时候,那是干什么都是最好的,学啥都快,样样拔尖。”

    姥姥却说:“我可没她这好命,这孩子从小就生在了蜜罐子里。”

    姥姥,不知您老知道了后世的悠悠是个孤儿,而且是个残疾儿,还会不会这么说。

    刚进二月,罗新才就找来了,他帮着姥姥联系到了买苹果苗的,悠悠的平静生活被打断了。

    罗新才自打吃了悠悠家院子里的水果,七八年就缠着姥姥给他了一些果树苗,栽到了自家院子里。

    他栽的苹果去年是第二年挂果,别的苹果烂的快,他家的红富光,放到春节还是鲜亮的。

    他又是个好吹乎的性格,于是大家都知道了,悠悠家在洪城的院子里的苹果苗,和他栽的一样,是优质新品种。

    进了二月,各家就想着在院子里栽上两颗,起码自家吃着方便。于是找到了罗新才,让他帮忙买苹果苗。

    现在,集市上普通的苹果苗,2元一颗,罗新才给姥姥买了个高价,5元一颗。

    他还嘚瑟着,谁去要果树苗,就让人家看看他放的红富光苹果,高兴了还让人家尝上几口。

    买的人多了,县园艺场的人知道了,去他家里吃了苹果,又去看果树苗。那些可是专业人士,知道红富光苹果的价值。

    红富光苹果是随着72年中日建交,引进的新品种和本地的国光品种杂交而成。经过几年的试种,称为被人们认可的优质品种。

    可是,红富光苹果苗,确实非常的难得,只有科研单位培育了一些,个别的园艺场,也有试着繁育的。价格都比较高,每颗果树苗最低15元。

    看到悠悠家院子里全是红富光苹果苗,园艺场的人高兴坏了,当场提出希望以15元的价格,这些果树苗全要了。

    县园艺场的二千亩地,去年的苹果虽然坏了一部分,可是价格高啊,园艺场的收益,还是比较好的。

    今年,他们决定处理部分病害严重的老龄苹果树,更换新品种,红富光当然是首选品种,可是因为红富光树苗奇缺,至今没下决心。

    看到了悠悠家的红富光苗木后,他们决定栽种500亩的红富光。

    矮化的苹果苗,每亩地栽60颗,这样就需要3万颗树苗。悠悠家的院子里,只有2万多棵,还差1万颗。

    他们听罗新才说,姥姥在其他的地方,还有红富光的苗子,就托罗新才帮着购买。

    罗新才听他们说了,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大错误。他自认的高价,竟然成了低价,幸亏只是各家零星的要几颗,数量不大,就这他也后悔的不行。

    姥姥听了,非常



第394章 苹果苗
    账是这么算,可是李保国不知道的是,别人育苗一亩地可成不了一万颗。能有2000颗,就是好的了,大部分都是在500棵左右。

    也就是后世的高科技,才能保证接近百分百的成活率。后世里的苹果苗,也就是3元左右一棵。

    后世里的万亩果园,多了去了,果树专业村、专业乡镇也多了去了。

    现在,虽然县里有园艺场,公社也有果园,可是面积比起后世来,那可是少多了。县里的园艺场,大的3千亩。公社的果园,也就是几百亩,上千亩的很少。

    听说姥姥提供的红富光苗木,当年就能结果。各县的园艺场,都抢着要。去年的苹果价格高,园艺场的收益都不错。
1...9394959697...2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