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世子很皮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湘小匪

    杨烈看得出刘常是个大太监,但世子刚才都没有遵守诺言,这个秘密可是他的保命底牌,岂能轻易说出来

    他看着朱久炎,以嘲讽的语气说道:“小人知晓殿下尊贵无比,小人的贱命入不了殿下的贵眼。但是,小人确实知道当街刺杀您的刺客的消息,小人只想用此消息保全自身性命!可若是逼得急了,小人反正是一死……”

    看到朱久炎变幻的面孔,杨烈胆子竟然大了起来,居然以为他奇货可居了,刺客消息和他的烂命相比,湘王世子肯定更看重前者。

    &nbs




第四十三章 军户
    永兴屯。

    朱久炎一行人刚刚跨越了大漕河,河上的石拱桥已经有近百年历史了,桥边长满了一种名叫木香的藤蔓,都快垂到水面了。靠近河水的石头上长满了碧绿的青苔,青苔和奔流的河水辉映成一种漂亮的翡翠色。

    大漕河穿过平原,河水养育了大片肥沃的土地,苍翠的森林,遍地的农田。这里有温暖的气候,充足的阳光,适当的雨水,农田包围着整个永兴屯,几千户军户家庭错落有致地分散在道路周边。

    不得不说,这个年代的生态环境是特别的好,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空气分外清新,没有一点污染。他们穿过一片小树林,顺着一条平坦的大道,偶尔还能看见野兔、獾、田鼠飞快地穿过农田。

    屯外的森林,也是一个天然猎场,老军户每年都会在这里组织青壮狩猎,这对以后要继承军职的少年们来说,也是一种变相的锻炼。

    一个半大少年用绳索套着牛拖着犁,后边一个老妇人扶着犁,正费劲地犁着田地。

    大多数军余正在田间埋首干活,十几个携带农具的老军户停在路边,闲闲聊着地里的庄稼。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军户扛起锄头,捶着腰杆儿看到了朱久炎一行人,嘴巴张地大大的,显然认出了侍卫们。(每家出一个男人当兵,不止一个的叫余丁,算预备役,享有一定的免徭役的特权)

    低矮的民宅门口,一个壮实的汉子蹲在门槛,一只手拿着筷子正在扒饭,左臂的袖管被风一吹空空荡荡,竟是失了一臂。他瞟见在一边的孩子不小心弄撒了些汤汁,便直接一脚上去,踹在孩子的屁股上,倒霉的孩子抱着碗哇哇大哭。

    这么是多么动听的声音啊,朱久炎表示很喜欢,当然他并不是一个喜欢虐待孩子的变态,他喜欢这充满烟火气的市井生活味道。

    世子的到来,自然会引起屯里格外的重视,就连在演武场上教孩子们(幼丁)沙场技能的老军户也都停止操练,带着几百个十岁左右穿戴整齐的少年,在代表军功的石牌坊之下列队迎接。

    这牌坊非常有气势,古朴凝重、庄严肃穆,它是最高级别的御制牌坊。由皇帝亲自下旨,国库出资建造,旌表永兴屯以往的显著军功。

    不愧是战场活下来的老军户,少年们的训练显然相当的好,骑在小马上的身子都挺得笔直,而且也有相当娴熟的控马技术,装备也算不错,可以看出,这些装备都经过了严格的保养和精心的呵护,但岁月留下的痕迹也是很明显的。

    老军户们穿着不知从哪里掏出来的老旧皮甲,皮甲上有着擦洗不净的血渍,手里都握着丈二长枪,枪尖已钝,布满锈色,显然是很早以前的老物件了。

    这些佝偻或驼背的老农,此刻列队整齐,皮甲披挂,手执长枪,目露煞气,威风凛凛,与平时形象盼若两人。

    红地毯已经从牌坊下一直铺到了朱久炎停下的地方。朱久炎刚刚踏上红毯,旁边一个等候了多时的白发老者就走了上来。这个老者身形魁梧,言行举止都很有分寸。

    这个老者弯下腰,深深的施礼,用不卑不亢的语气禀道:“殿下,我是这里的村长蒙永,欢迎殿下的到来。”说完,这个老村长转身领着朱久炎进村,他很小心地躬身走在地毯之外,让朱久炎独自享受唯一的尊荣。

    从一群老人和孩子组成的队伍中间走过,朱久炎对这种古怪的“检阅”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他随意点了点头,然后低声道:“



第四十四章 永兴
    但以朱久炎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低矮的土砖小院,老旧的家俱、补丁撂补丁的衣着,他们的生活还是挺艰苦的。务农的全部是老人、妇孺和孩子,青壮年特别少,老人们佝偻着腰,脸上布满沧桑,身体上还大多带有伤残,小孩子大都光着屁股,停止嬉戏,站在长满荒草的土地上,小心翼翼又充满好奇地打量着他们一行人。

    安详的气息充斥在这个村庄的空气里,朱久炎打量过后,眉头方缓缓舒展,不能以他的眼光来看待这个时代的事物,永兴屯的生活水平在当下那是相当好了。

    毕竟他们背靠湘王,能避免了各种陋规和税收,还有大片的土地可以让他们耕种和居住。长辈和后代们都生活在一起,也没有其它地方上高级军官兼并奴役低级兵丁屯田的情况。

    喝了口略带股子涩味的自种茶,朱久炎慢慢踱到正对面的几个兵器架边,架子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兵器。他被这些兵器吸引了过去,从刀刃上闪烁的寒光看来,显然还经常有人很小心的对它们进行擦洗和保养。他看出来,这些兵器保养得相当精细,虽然它们经过了岁月的洗礼,但是依然能散发着锋利的寒光!

    “殿下,这些都是跟随皇爷打天下的儿郎们曾经使用过的。”身后的老屯长蒙永用平静的声音道:“它们都记载了我们英勇儿郎们曾经的功勋和荣耀。”

    蒙永长叹一声,眼中微微湿润,格外增添了几分凝重之感。

    朱久炎轻轻抚摸过每一件兵器,随员们全部在周围静静肃立。

    兵器的锋刃虽然被磨的很圆滑光亮,朱久炎却怀疑它们的年纪恐怕比他爹朱柏的年纪都要大的多。这些兵器虽然彰显着伟大的功勋和荣耀,但它们又何尝没有在无声地诉说着,曾经那一个又一个逝去的年轻生命,天下又有多少村庄因为青壮战死而成了老人村,寡妇村。

    朱久炎讷讷不能言,他想改变的东西好像又多了一点。他扭头问蒙永道:“蒙老,九千青壮都在卫中当差,村里的老人和妇孺负责耕种田亩,生活上可有什么困难”

    “殿下关爱,咱们乃是军屯,村中还有一万多妇人和几千老人,田地的耕种从来没有荒废。王妃也是个心善的女菩萨,赏赐从来没断过。”蒙永低声道:“农活上并无什么困难。”

    顿了一下,老屯长看了朱久炎一眼,他露出为难的表情,垂下头去。

    “有什么难处就直接说吧。”刘常在旁边捏着嗓子开口:“世子殿下很体恤属下们的,咱们世代都是王府的人,还有什么关系能比过咱们您老有什么要求就直接跟殿下开口嘛。”

    “张伯,您不说,我替您开口。”李天福忍不住开口,他指着身带残疾的老军户们,对朱久炎说道:“殿下,叔伯们大多在战场上落下了残疾,这里虽然看着像世外桃源。但我们毕竟是军户,没几个货郎敢来村里收购粮食和绿菜,村里隔集市又太远,叔伯们老了,身体不利落,要他们再担菜去城里卖掉,已经做不到了,唉!张伯您每日是忧愁这个吧”

    蒙永看着李天福,他的脸色柔和了很多,他的语气里充满了温暖,缓缓道:“是,天福小子说的没错,就是这么点小事,老汉们也想不出个什么好办法解决。殿下切莫放在心上,我们受着王府的恩惠,可不能什么事都惊动王府,咱们这些老骨头还是能干得动的……。”

    朱久炎微笑着打断了他。他从容的绕过了桌子,坐在院子的最中间,人们很自然的围绕着他。朱久炎想了想,笑道:“这个问题容易解决,我不只要解决了你们的困难,还要让你们顿顿吃上肉!羊肉!!”

    这个时代到处是文盲,文诌诌的那一套,对于这些大字不识几个的丘八、妇孺们,没有任何



第四十五章 折返
    他发觉自己置身于一处船舱之内,身子歪歪斜斜地躺在床上,船外像是到了正午,窗外落下一片金黄的阳光,透过窗格洒入舱里。船只颠簸得厉害,摇得虚弱的何耀祖更加烦闷不已,他嘴角一抽,神色颇有些怪异。

    从来只有他欺负别人,没想到荆州之行让他吃了如此大亏,这种事实在他看来既荒唐又滑稽,可是做为当事人他却是想笑也笑不出来。

    万幸的是,陈家和高二宝两家是明显线索,还有对方亮出来的手弩。手弩可是朝廷严格管制的军械,除了卫所军队,就连一般地方府衙也不能配备,那伙人好找得很!

    他强打精神,思考他目前的处境。现在是不能回武昌了,没有完成大兄交办的事情还好说,顶多挨几顿训斥,杨烈和盐引可是个要命的事情,只能立刻返回荆州了。

    何耀祖沉思良久,舔了舔嘴,突然暴怒,喊道:“来人,拿水来!都死哪去了!”一只精美的卵白釉瓷碗,“啪”地一声被他摔在地上,砸得粉碎。

    他刚喊了一声,船舱内的帘子就“哗”地一下掀开了,一张阴柔面孔出现在他眼前。这是一个中等身材的少年,大蒜鼻子,唇上的绒毛有点稀疏,一对小小的眼睛半眯着,其举手投足间,文质彬彬,颇有一种读书人独有的韵味。

    那人手中端着一碗清水,迈过那只被摔得粉碎的瓷碗时,鼻子里不屑地轻哼一下,旋即又朝前走了几步,对着何耀祖轻声唤道:“四哥,你醒了”

    何耀祖抬头瞧见少年,错愕一下,马上回过神来,接过水碗,向他勉强一笑:“呵呵,是阿迪啊,你怎么在船上”

    他咽下一口清水,接着问道:“阿迪,你不是在中都国子监读书吗怎么来了荆州”

    话里话外都充满着冷淡戒备之意。

    何迪淡淡一笑说:“国子监学业不重,小弟还跟得上。此次小弟是陪朱兄来荆州游玩的,来,小弟给四哥引荐一下。”

    从何迪身后走出一位相貌不俗的年轻人,眸若星辰,长相颇为英俊,身穿一件天青色锦袍,宽袍缓带,头戴一块方巾,左手负背,右手握着一卷书册,一幅意定神闲的样子。

    再细看之下,白净的面孔显得有些稚嫩,应该不满二十,脚步虚浮,行止神态中却流露出一股雍容华贵之气。

    “此乃小弟同窗好友朱福。朱兄,这是舍兄何耀祖。”何迪介绍完后,不等何耀祖开口,就拉着朱福施施然坐到了旁边的椅子上。

    敷衍地拱拱手,何耀祖笑肉不笑:“幸会幸会……”他对中都国子监这群纨绔子弟不屑得很。

    朱元璋建都南京后,在鸡鸣山下设立国子监,为国家最高学府。礼部考核每年的岁贡生员,中式上等者进入南京国子监就读,国家包一切食宿。

    洪武八年,老朱试图将老家凤阳建成都城,在凤阳另置中都国子监,无论在规模还是教官品级上,一切向南京的国子监看齐。南京国子监有的,中都国子监亦是应有尽有,其中大成殿、彝伦堂、率心堂、修道堂、诚心堂、正义堂等等建筑十分宏伟。

    “规制之盛,实冠天下”。

    老朱跟绝大部分人的想法是一样的,发达了怎么可以锦衣夜行呢当然是要建设美丽家乡啦!

    教育当然是要从娃娃抓起,凤阳也建个国子监,先把家乡建设成首都文化圈嘛。

    想法是美好的,但是现实很残酷。

    凤阳是老朱的家乡,随他走出的功臣名将为数不少,功绩也标榜史册。建宅于中都的公爵就有,韩、魏、郑、曹、卫、宋六位。中山、长兴、南雄、德庆、南安、营阳、蕲春、延安、江夏、济宁、淮安、临江、六安、吉安、荥阳、平凉、江阴等二十七位侯爵,他们这些公侯显贵,骄兵悍将们打天下厉害,繁殖能力也超强。

    大把大把的勋臣子弟都进入中都国子监进学,这些“明二代们”就占了学院十分之九的名额。余下的十分之一里,朝鲜、新罗、百济等属国的官生们又占了二分之一,天下岁贡生们只能占那最后的一点点份额。

    结果就是直接导致有真才实学的岁



第四十六章 蓝图
    吃罢午饭,朱久炎领着一干人等,在老屯长蒙永的带领下,抄小路回到柳林州外渡口,这里距离永兴屯也就五里的路程。

    他站在长江边,仔细勘察了一下四周环境,他发觉,这渡口的设施和规模,虽然可以称得上是简陋原始之极,但也并没有表面上那么糟糕。

    荆州多水,大大小小的河流支脉,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柳林州北临长江,南临大漕河,顺长江而下,可抵武昌、汉口等重要城市,溯长江而上可抵宜昌、重庆,北邻襄樊与数县相接。又处在柳林州卫城通往荆州城的一段官道旁,西南是松滋县,东面跨虎渡河则是公安县,中间还有永兴屯,若按照港口建设,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完全可以打造成一个商贸中枢。

    他相信这片土地必定会在他手里繁荣起来,他打算借鉴后世经验,把这里建造成一座大型的船坞港口。

    当然,一次性搞那么大的市场,是不现实的。虽然可以好好规划,但一开始不可能把摊子铺得那么大。先做一个小一点的市场,慢慢地聚集人气,再辐射周边,扩大规模。

    现在第一步买地和积攒人气!

    朱久炎转身对蒙永问道:“蒙老,这渡口附近的土地可有主”

    蒙永躬身禀告:“殿下,这里的土地大多是荒地,太过贫瘠,连蔬菜都无法种植,更别说种庄稼了。旁边的河西村民都不会来耕种,自然也就没有人前来购买,都归官府所有。”

    朱久炎嘴角微微一翘,示意李天佑递给刘常一张会票,说道:“老刘,我想用你的名义,帮我把渡口附近所有荒地都买下来。注意了,去府衙时别暴露身份,还有只买公认的不能种粮食的荒地,而不是上好水田。”

    刘常听得一头雾水,在这个时代买地当然是拿来耕种的,哪里有人去专门买大片荒地的

    “是,殿下。”他对这个命令虽然不明就里,但马上含笑去执行,毕竟没有谁会嫌自己名下土地多。

    蒙永皱皱眉,在他看来这里的土地太贫瘠了,地形也不适合耕种。王府庄田这么多,庄户们都耕种不过来,实在没必要乱花钱去买地,但他觉得朱久炎也就是个六岁的孩子,花钱图个开心,也什么要紧,就没有出声劝阻。

    两个人的眼光不同,导致看到的东西也完全不同。柳林州渡口的地理位置着实优越,水位也很深,是朱久炎蓝图中的商贸之地,哪怕这里暂时都是荒地,他也相信这片土地马上就会繁荣起来,更何况,这柳林州渡口两侧,便是荆州卫城和永兴屯。

    只要他在这里建造起河港,那么,永兴屯与卫城亦能受益,人烟逐渐朝着渡口聚集,慢慢就会与荆州城连成一片,如此湘王府再推波助澜,将会事半功倍。

    到那时,或许整个荆州府都会成为天下商贾汇聚之地,成为大明经济枢纽也未可知。

    前方税卡内的差役又不慌不忙地盘查起了货物和行人,由于刚才发生了抢劫事件,木栅栏门只是稍稍打开了一点。他们的搜身检查也更加严格,要确认每个行人都没有藏匿武器,因此放行速度变慢,关内行人排起了长龙。

    朱久炎琢磨了一会,对蒙永问道:“蒙老,这些人一般在哪里用饭”

    蒙永小声解释说:“前方只有一个酒楼,距离甚远。行人或是商人一般都是去卫城进食。大部分人因为舍不得钱财,只吃自带的干粮。”

    朱久炎听完精神一震,心里不免活跃起来,聚集人气的办法有点眉目了!

    荆州城早已是人满为患,寸土寸金了。

    朱久炎在和怜星闲逛的时候,他细心,




第四十六章 老吏
    断臂的魏志强督促着几十个后生,开始搭建行军伙房,这些事后生们都很熟悉,侍卫们也纷纷上前帮忙抬东西。

    行军房顶盖的是茅草,可以就地取材,荒地里割来就是,黄泥做的砖和木头稍微值点钱,不过也可以直接从永兴屯运送现成的过来。朱久炎又不打算修成碉堡,不需要太多木料。
1...1112131415...2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