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娘子猛于虎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宋御
谢母一生经历坎坷,中年丧夫,老年丧子,风风雨雨中挺过来的,气度卓然不凡。
谢夫人原本就迷信世家贵族,以往和谢家沾上边儿,她都能乐上半天,由衷地折服。如高山仰止,见了谢母都迈不动步。
“……不过老夫人说的好,以后什么都有她,不会让你受委屈的,他们家是诚心求娶。”谢夫人安慰完闺女又安慰自己。
“老夫人是大家闺秀,世家风骨,她既然这么应了,肯定就不会错。”
萧宝信:……
她能说什么她娘信她和阿爹都比不过信谢家老夫人。
不过,她本来也是一门心思想嫁给谢显,谢夫人得出此结论于她有益,她也就乖觉地把嘴给闭上了。
只是她想不到的是谢家反弹如此之大。
什么婚宦失类,寒庶不婚,也就是听人嘴巴上说说,真没见过这么大阵仗。
连带着朝堂之上,谢家都与萧家分庭抗礼,多有抵触。反击方方面面,都是她先前并没有预料到的。
说句实在话,她就是没吃过嚼过见识过,否则她肯定不会知难而上,挑了个难度系数最强的谢家家主谢显。
只是,现在说这些都晚了。
有困难要上,没困难——这不制造出困难了吗,她也得照上不误。
再说,亲都定了,她终于如愿以偿了。箭在弦上,你不发,有人替你发;你不发,对方还要发,那就是你死。
她萧宝信旁的优点也有一大堆,可她最引以为傲的除了这张脸,就是她不服输的劲儿。
你说我不行,我偏要活出个让你行的样子!
不止外人不看好,除了萧司空信心满满,自以为闺女是掌握了未来的关窍,选了个最有利于家族的选择之外,就连阿娘、亲兄嫂都不看好……好吧,这才是正常的。
果然,是她和萧司空无知者无畏了。
 
第170章 豁出去
刘贵妃也知道自己可能不讨太后喜欢,但她想讨皇帝喜欢啊,没办法到太后跟前也得小心翼翼讨好着。
皇帝孝顺,对她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负担。
不过,好在刘贵妃有一项技能是王皇后没有的。
王皇后世家贵女,一言一行甚为自律,可刘贵妃却是放飞自我,最爱听东家长西家短,也爱说,到了太后宫里,就爱传这些家长里短。
太后爱听,刘贵妃爱说,两人这方面倒很和谐。
一边腹诽,一边渴求,两人就是这样彼此嫌弃又和谐的关系。
只可惜原本还是安吉公主在外边的渠道,安吉公主这一去当尼姑,婆媳俩没了渠道来源,顿时感觉耳目闭塞了起来。
不过刘贵妃有一项渠道是太后没有的,那就是能从玉衡帝那边听闻各家的**,尤其关乎后宅的刘贵妃更感兴趣,转脸就和太后说。
谢家和萧家结亲,刘贵妃就是听玉衡帝跟她说的。
当时她这心就又活了。
本来是想和萧司空结个儿女亲家,把自家被萧宝信带歪的宣城给嫁到萧家,结果萧家居然又和谢家结了亲,那就相当于自己只看上了个美男子,结果一打听才知道美男子居然家世也极好,这么大的幸福。
不过,刘贵妃放在心里,想着这阵风儿过去了再和皇帝提。
还没等她提呢,就又听说谢家和萧家不和,谢家都要把族长给请到谢府主持公道了,结果硬是让谢家的萧老夫人给压下去了,峰回路转,跌宕起伏……
太后都要听入迷了。
萧大娘子又入了宣城公主的眼,太后说什么也要见识见识,一到瓦官寺就把萧宝信叫到了跟前。她不是第一次见萧家大娘子了,可是哪次也没这次看得仔细。
“长的就是俊。”潘太后啧啧感叹,便宜她了。
太后虽然出身寒门,可生在世家林立的大环境,她对世家天然有种抵触,和……敬畏。她虽贵为太后,以前也是活的谨小慎微,哪怕是做了太后,潘家都不少被指摘。
尤其潘朔愣头青,被世家大族轻视,回头就找潘太后告状,潘太后转脸就找玉衡帝告状。
玉衡帝,他能找谁告状世家就是这么牛气,难道你还能因为人家对人不礼貌而治罪吗家大业大的,这么些年他有时候都得受些气,就更不要说潘朔那愣头青了,只能转脸骂潘朔一顿,无事不要烦太后。
以致于潘太后虽然对世家不满,可是也领教了世家不可振动之力。
萧家和谢家,那明显是萧家占大便宜了啊。
至少人家谢家是顶级世家,而谢显又是皇帝身边最年轻得力的心腹,如果不是年纪差太多,她都想做主给宣城配给谢显。
安吉嫁过人,谢显嫌弃不想要,她也理解;宣城……哪都好,长的也漂亮,就是太太太太小了。
“是呢,我就没见过这么俊的孩子。”刘贵妃一边扶着太后赏景,一边忍不住赞道。“听闻萧大娘子有个阿弟,也的也是这般俊吧”
不只萧宝信暗自吃了一惊,惊讶于刘贵妃这般外露的心思,连王皇后都不禁抬眼看了刘贵妃一眼,明显也是上了心。
“贵妃妙赞,臣女的阿弟……才疏学浅,不学无术,就相貌还算尚可。”
远在萧府外不学无术,和新拜的泥匠师傅探讨学术心得的萧宝树:……
怎么在阿姐心里,他居然相貌还算尚可荣幸!
刘贵妃:“那我可得见见,以前也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转头就和太后吧拉吧啦,说起萧宝树为了一任新拜的算卦师傅和人打架,被揍的抱头鼠窜一事。
潘太
第171章 一脉相承
萧宝信默,她就知道宴无好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除了被各家夫人小娘以热烈且非议的眼光行视jian之实,还要在王皇后和刘贵妃之间受这夹板之苦。
你们妻妾相争,人脑袋打出狗脑袋能不能分个场合
就刘贵妃那选手,你说你就是个妾室,挑战正妻一国之母能不能有的放矢,掐着软肋一击中的,你不痛不痒地撩骚两句,你是能得着实际好处还是能把人给气到兵不血刃,除了快活快活嘴没任何实际作用,何苦来的呢
就别说这手串是红玛瑙精雕细刻出来十八罗汉,工艺非凡,用料考究,就真是地摊货,从皇后手里一转,再送到别人手里都身份百倍,可不是刘贵妃嘴里那‘随便’二字随便就能说的。
“刘氏,你平日与我姐妹间玩笑也就罢了,萧大娘子是个小娘,恐怕不知根底,当你目无尊上便不好了。”王皇后淡淡地就把刘贵妃给撅了,在外敢给她这皇后下套子,皇帝是给她惯的无法无天了,不日常撅一撅她,她还真当自己这皇后是怂包。
虽说莫与傻叉论长短,可也架不住傻叉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不刺出去让傻叉感受一下长短,傻叉是不会消停的。
“当着外臣之女,各家夫人小娘,刘氏你还是要以身作则,不要乱了纲常。”
刘贵妃臊的满脸通红,恼羞成怒:“本就是皇后自己说随便的玩意,怎地只许你自己说,我便说不得”
“太后娘娘,”她转脸去向太后告状:“皇后这分明是欺负人,还当着个小辈的面,让我这脸往哪搁”
潘太后只挠头,皇后摆明就是让你没脸搁啊,这都看不出来吗
谁让你嘴欠呐。
“……大过节的,你们玩笑归玩笑,可别吓着孩子。”潘太后开始和稀泥。
萧宝信这孩子表示,别总把她带上。
他们萧家是打定主意不想让太子继位了,可也不想半点儿后手都没有,就被拉出来遛。
王皇后是见好就收,给潘太后脸面,白了刘贵妃一眼,放气放缓:“行了,多大的人还向太后撒娇,也不怕萧大娘子见了笑话,跟个小孩子一样的脾气。我就说了你两句,你看看你,倒像是受了多大委屈。”
“咱们出来玩就图个乐呵,大过节的别耍小孩子脾气了,可别扫了太后的兴。”
好人都让她做了,刘贵妃干憋了一肚子气又不好撒,真吵起来太后只会怪她不识抬举,招了太后的兴。
手里的手绢都快给拧成一股绳了,硬是憋红了脸都没撒出来这火。
在玉衡帝面前,她敢撒泼打滚耍无赖,她知道玉衡帝吃这套,在潘太后和王皇后面前刘贵妃却不敢作大发了,都是女人,没人惯着她。
到了瓦官寺虽说是登高,可既到了就不能不拜拜佛,眼瞅着正殿到了,潘太后也算松了口气,不想断这嘴上官司,和接待他们的住持就谈起了佛法。
玉衡帝子嗣颇丰,不算夭折的就有十三个儿子和六个女儿,不过都不算很大,年纪最大的太子也才十七岁,最小的儿子和女儿一个不足一岁,一个才出生半年。
这次带出来皇子五人,都随玉衡帝跟前;四个公主则跟在王皇后身边,以宣城公主为长,王皇后嫡女才三岁,前阵子才染上风寒,所以这一次便没有带她出来。
拜过佛之后,一行人登高远望,走了一道的山路,景色虽美,平日那些不事生产的夫人小娘便有些受不住,唯有萧宝信和宣城公主依旧面不改色心不跳,娇滴滴的刘贵妃早就落在了后面,全靠宫人搀着,不然她能顺着山势一路滑到山脚下。
谢夫人被齐尚书家的谢夫人给拉到一边,自从和谢家结亲,两家走动更频繁了。谢夫人不想拂了人家的好意,也正好顺便打听打听谢家内部的消息,便给萧宝信一个眼神让她自己去体会,放慢脚步配合着齐家谢夫人两人慢悠悠地走进来。
‘雄纠纠,气昂昂,谁都没有我强!’
‘……除了
第173章 刘贵妃之死
与齐谢氏走了一路,倒是听她夸了一路谢母有多满意自家闺女,大吹特吹嫁过去后,她家闺女会多享福。
其实满不满意的,从谢家的聘礼谢夫人就看出来了,那绝对是皇室嫁闺女的规格,只多不少。
谢夫人也是看到谢母和袁夫人的诚意,才算真放下心来。不然她怕是左右不了大局,也不会少在萧司空面前闹。
“听说谢显再有顶多十天半个月也就回来了……”
萧宝信蓦地听到关于谢显的消息,心头一跳,连呼吸都急促了起来。本来屏息宁神还打算听谢夫人继续说下去,谁知谢夫人明显是被其他事给吸引过去,绕过她视线径自往她身后看过去。
紧接着便听到此起彼伏的倒抽口气的声音。
萧宝信猛地回头,只听见宣城公主撕心裂肺的哭声:“阿娘!”
紧接着潘太后高声急呼:“快宣太医——快去快去叫皇上过来!”
太医都是男子,一向随行在皇帝身边,后宫里多是医女,可眼瞅着刘贵妃眼耳口鼻都往外流血,分明是中毒,没了气息。
“皇、皇后……刘贵妃,可还活着”
刘贵妃一倒在地上,就把潘太后给吓的一蹦三尺高,站起来躲的远远的,端的是身轻如燕。
后宫就只潘太后、王皇后和刘贵妃三人,除了她们再没有旁的妃嫔,再就是几个公主坐到一边用膳。
潘太后居中而坐,王皇后正好和刘贵妃一左一右,刘贵妃这么一倒,直挺挺倒在了王皇后身前,手指尖都搭到了她腿上。
王皇后执掌后宫多年,就没亲眼见过有人死到了自己跟前,而且还是刚才还和自己打嘴仗的这么一个小欠人儿……
她腿直打哆嗦,要不是身边宫女有眼色把她给扶起来,她都自己站不起来,还跟死不瞑目的刘贵妃在那儿大眼瞪小眼。
太后吓着了,她也没见过死人,她也吓着了呀。
“我、我也不知道——来人,去看看刘贵妃——”
话都没说完,宣城公主就已经哭晕过去了,整个后面上乱成一团,王皇后脑瓜仁直抽抽地疼。
“哎哟,快把宣城从刘贵妃身上抬下来,像什么样子。”潘太后看不过眼,赶紧指使宫女。
宫女咬着牙,避开刘贵妃直往外冒血的眼睛,两三个宫女连拖带拽才算把宣城公主给抬到了一边儿。
不止潘太后这边乱成一团,下边的夫人小娘子一传十、十传百也都知道刘贵妃七窍流血死了,没人敢叫,可是心里都跟捅了个窟窿似的,冰冰凉心飞扬。
都知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好的道理,可是这刘贵妃自从跟了玉衡帝十几年,一直圣宠不衰,大梁谁人不知刘贵妃,那是连皇后都敢叫板的主儿。
居然众目睽睽之下就死了,死的这般突兀。
近一两年,谁都看得出来随着新安王逐渐长大,圣宠愈盛,频频与太子互别苗头,刘贵妃之心已然昭然若揭。
她这时候死,最得益的显然是太子母子。
谁受益谁就是最大嫌疑人,这是铁一般的定律,小娘子们还处于惊魂未定的状态之时,各府夫人已经在心里编排了整出大戏。
###
魏得胜得到消息的时候,咬几乎没咬掉了,太后身边的大宫女已经吓的面无血色:“太后说叫太医,可是……贵妃分明已经……没气了。”
没有人比魏得胜更清楚刘贵妃在皇帝心里的地位。
能在玉衡帝面前作天作地,还活的比谁都更鲜活的,他这辈子就没见过别人。
玉衡帝觉得身后一道灼灼的视线,他暂时住与萧司空关于谢显的谈话,回头就见魏得胜一脸凝重地走过来。
魏得胜那是他身边的老人儿了,只要他高兴的事魏得胜从来都是笑眯眯的见牙不见眼,一旦有不太顺他意的心思,在魏得胜脸上就别想看到任何一丝喜气。
 
第174章 乱了
没人敢上前劝,主要是玉衡帝哭的太惨了,那么个大男人抱着刘贵妃痛哭失声,根本不管不顾下面有多少朝臣家眷在瞅着,他哭的忘乎所以了。
后来的新安王一到就看到这场面,顿时就崩不住了,和宣城公主跪到刘贵妃脚边跟着一道哭。
猜你喜欢